“算了算了,寡人真的有些乏了。”
国君终于松懈下来,整个人都不想再理会这种事情。
反正自己话已经放出去,总不可能出尔反尔,直接让郭胜文去代表自己,赦免潘阳等人无罪,并且命他们继续担任军中官职。
然后国君才在众人的簇拥下,有惊无险的退回了后宫。
还未踏入殿门,白童就佝偻着身子迎了上来,更加谄媚的扶住了国君的小臂。
“去给寡人调制一杯”
一见到白童,再加上身心疲累,国君本能的就想要喝冰粥。
但话在嘴边说了一半,就止住了。
“算了算了,以后也不喝冰粥了,省得落人口实,说寡人昏聩,你也去歇着吧。”
国君抬手打发走了白童,自己去休息。
白童半佝偻着身子,像条狗一样,直到将国君等人都送没影了,然后才倒退着出去。
转过墙角,四周没人后,白童脸上的表情再次变化,成为了阴冷与怨毒。
他是个阉奴,从国君到朝中大臣,都没人注意他的情绪,因为实在太卑微,太微不足道。
但这不代表白童没有情绪相反,今晚他受到惊吓,不比任何人少甚至还从鬼门关走了一圈。
当时朝中诸臣口口声声喊着要诛杀奸佞,如果不是白童自己的演技好,再加上国君护着,现在早已经人头落地,成为这次风波中的牺牲品了。
相同境地的,还有许妃。
以后老老实实当一个无脊之犬,夹起尾巴当阉奴
白童心中冷笑一声。
不可能的尝过了当弄权的滋味,只要拿到国君赋予的权力,给一个人当狗,当所有人的爷,这就像会上瘾一样,完全停不下来。
但经过这次事情,白童也意识到了。自己现在生死都在别人的一念之间,只当一个卖丑的弄臣,是没有前途的,要当就当只手遮天的权阉
今天所有为难自己的人,以后自己都要让他们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白童一边小碎步走着,一边心中发狠。
永远不要低估太监的小心眼儿,因为肢体上的残缺,很容易蔓延到心理上的扭曲。
大致走了一圈,王宫中到处都是风波之后的余悸,许多宫人在加紧收拾被闹得乱七八糟的王宫。
这次风波之前,白童深受国君宠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但凡见到他,哪怕宫中资历甚高的老太监,也会笑脸相迎。
可现在,很多人远远看到白童,就像是看到瘟神一样,纷纷躲避开来。
即使迎面撞见,也都当没看到。
这就是宫中敏感而压抑的氛围。
白童也没当回事,先回到住处,脱离了所有人的视线,然后又悄悄走出来。
拿着国君亲自的通行令牌,低调从侧门出了王宫。
风波过后,守卫查的也不严,见到令牌就放行了。
白童到城中后,左拐右拐,从东城绕到西城,走了无数个蛇形路线,确定自己没有被跟踪,也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后,一转弯来到了不起眼的胡同。
走进去后,明明是个死胡同,墙角处有个狗洞,白童毫无心理负担的直接钻了进去。
里面一道小巷,白童敲开了其中的一间房门,闪身隐没其中。
“白公公,宫中的风波可停歇了”
刚进去,就有人开口问道。
虽然是白天,但屋子很封闭,没有光线,只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
桌子旁坐着两人,开口的,正是现在本应该身处前线的庄乃奇
而在他旁边,是杨辰的心腹杨远,依旧冷着一张脸,不怎么爱说话的风格。
白童两人深施一礼,庄乃奇急忙说不用客气,然后让白童坐下。
大致将宫中动乱的过程讲了一遍,从白童口中再次确认,杨辰得到了封地,庄乃奇和杨忠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兴奋
这是他们现阶段最大的心愿,搞了如此多事情,终于让国君松口了
可说到白童差点丧命,庄乃奇也有些后怕。
毕竟这是杨辰好不容易埋下的棋子,而且竟然产生了奇效,不想就这么损失掉。
“白公公辛苦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先注重自身安全,有要求尽管开口,我们会全力协助你。”
庄乃奇刚说完,白童突然站起,然后跪在了两人面前。
“白公公这是何意”
庄乃奇和杨忠被吓了一跳,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
“二位,请回去告诉主子,奴婢想要他更大的支持,想要他更多的指点,求主子教会奴婢,怎样去做一个真正祸乱朝纲的奸佞阉宦”
第二百零五章 祸福相依
庄乃奇和杨远神色都变得有些古怪,重新打量白童。
这番话听起来怪怪的,他们还从未听过如此怪异的要求。
一般人都恨不得用褒义词来形容自己,但这白童还真是不避讳各种贬义甚至侮辱性的词汇啊,祸乱朝纲都出来了。
如果是别人,庄乃奇可能还会感到意外,但是对于白童,这几天时间接触下来,已经见怪不怪了。
从白童身上就能看出,太监这个群体,心理上不同于一般人,也许是因为肢体的残缺,再加上常年生活于宫中那种狭隘压抑,勾心斗角的氛围,心理上会变得极其偏执和扭曲,有这种嘴脸毫不奇怪。
相比之下,白童还算好的了。
至于白童口中的主子,当然就是指杨辰。
这称呼也只敢在这种没有外人的私密空间里使用,否则就是僭越,就是大不敬。太监的主子当然只能有国君一人。
可自从杨辰重新找上白童,并且帮他一路得宠,白童内心就已经将杨辰当作大恩人了。
不同于一般的傻白甜,深谙人心险恶的白童,当然知道杨辰不会平白无故的帮自己,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圣人,对方肯定有所求,甚至将自己看作一个棋子,一个工具。
但是白童不但不生气,反而十分喜欢这种定位。他这个只配在宫中看门打杂带路的底层小太监,是杨辰,让他重新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滋味。
不怕被人利用,只怕自己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白童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毫无心理负担。
庄乃奇和杨远对视一眼,却没有立刻回应。
他们隐约猜出了白童是什么意思。
之前的白童虽然得宠,但也只是个小丑弄臣,白童这番话,显然是想掌控真正的权力,甚至扩散到朝野之上。
虽然陈国历史上没有宦官干政的先例,但想想就能知道,这是在玩火,而且是要犯众怒的。
代表各门阀,以及地方新贵的朝中大臣,怎么可能接受一个太监手里有权力肯定不靠谱。
在庄乃奇看来,需要白童做的也不是太多,只要能讨国君欢心,充当一个国君身旁眼线的作用就行了。
杨远也这样认为,同时对白童的野心抱着悲观态度,考虑着将这番话转告给杨辰就行了,八成杨辰也会嗤之以鼻。
他们却不知道,如果杨辰听到白童这番话肯定会对他高看一眼。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宦官乱政会有怎样的威力和破坏力。白童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志向,确实了不得。
二人表示将话记下后,然后拿过一个盒子,转交给白童。
“这是将军给你的,里面有具体的,那个叫什么来着,哦对,使用说明,相信也能讨得国君欢心。”
白童腰几乎弯到地下,恭敬的接过箱子,稍稍掂量一下,就知道里面肯定是杨辰设计出来的新玩意儿。
有了之前几次的成功经验,白童现在对杨辰佩服的五体投地,有着盲目的信心。
又交谈了一会儿,白童将这段时间宫中收集的各种资料线报汇集起来,交给二人,然后才告辞离去。
小心起见,他离开也是从反方向另一个出口,和来时的路线截然不同。
白童走了之后,庄乃奇当着杨远的面,将白童提交的东西,完整无缺的装入特殊的箱子,用一次性火蜡封口,不敢偷看一眼。
全部做完之后,他才出了口气,两人之间的气氛缓和下来。
看来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和谐,而是很微妙。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杨远是杨辰的心腹,完全忠心,可以信任。
但庄乃奇新投入杨辰帐下,甚至连国君封赏的官职都还没有推掉,只是凭着一番表态,暂时说服了杨辰,肯定不会受到百分百信任。
杨辰故意将他派到国都来,秘密联系沟通,就是要试探他的态度和能力。
同时让杨远随行,寸步不离,也是监视的意味。
对这些,庄乃奇都心知肚明,也认为很正常。
只不过庄乃奇一开始愿意追随杨辰,确实没有想到,这里面的事情如此复杂。
当他到国都后得知任务的具体内容,在和白童接上头后,立刻意识到,这是在犯大忌讳朝中重臣尚且不能勾结阉宦,更何况杨辰一旦被发现,那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杨辰竟然玩儿的这么大
庄乃奇也知道,杨辰就是要他展现态度,一旦接下这件事情,就相当于绑定在一起,只能跟着杨辰一条道走到黑。
心里忐忑之余,庄乃奇竟然破天荒的涌起了一丝兴奋他自己心底的冒险因子,好像被杨辰一下子发掘了。
而杨远在临来之时,也接到了杨辰的密令,只要庄乃奇有任何不配合的地方,或者不对劲之处,立刻将其杀掉,不允许消息走漏半分。
现在看来,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庄乃奇已经纳了投名状,算是自己人了。
虽然杨远还是冷着一张脸,但态度上,已经和庄乃奇亲近了许多。
事情告一段落,他们也没有多耽搁,当天城中戒严解除,他们就立刻出城,以最快的速度赶奔前线,将这里的消息告诉杨辰。
现在杨辰走到这一步,构建自己的消息渠道也是必须的。
同一天,在王宫之中。
国君终于能休息了,满身乏累的睡了一觉,刚刚醒来,发现才到下午。
感到腹中饥饿,刚想要用膳,还不等国君开口,外面就又传来令他心烦的消息。
边境那批百姓到了。
“什么”
最近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国君脑子都有些浆糊,一时间竟想不起来。
经过人解释,国君才知道,原来是之前胡清风闯下的祸,在边境大败之后,屠杀陈国己方的子民。
那些幸存的百姓逃到大营后,惊魂未定,被靖云伯收拢安抚。
但靖云伯从来不做亏本的事情,这批人当然不能浪费,稍稍休整后,靖云伯就派专人一路护送,最快速度赶到了国都,让他们去找国君喊冤,让国君给他们一个说法。
这摆明了就是要恶心国君,还是那老一套的伎俩。
偏偏国君还赖不掉,胡清风是他任命的,去接收长宁城,也是国君下的指令,因为这件事情,国君还背上了一个识人不明的昏聩骂名。
又仔细询问了一下情况,国君立刻感觉到牙疼。
靖云伯还真是一点脸都不给他留,这批百姓被送到国都后,都没有往驿馆去,直接就在王宫门口的大道上喊冤。
他们的委屈可不是装出来的,是真的。毕竟在通远府饱受战争蹂躏,九死一生,好不容易等到陈国打赢了,却被自己的军队屠杀了亲人,怎能不悲
一些妇女和老人坐在国都大道上,哭得不成人形,一边哭一边捶地,还一边诉说着那晚的惨状。
聚集围观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当听到胡清风得知弄错了后,却依然不罢手,竟然妄图将这些百姓全部杀光灭口时,国都平民刚刚平复的情绪,立刻又被点燃了。
“不行,必须要给个说法”
“国君之前的任命确实太糊涂了,导致了这种惨剧。”
“这胡清风不能留,必须要严惩。”
“不光是胡清风,要查查他背后还有没有人,如此丧心病狂的行径,他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陈国大军的名声,都是被这种蛀虫给搞臭了。”
百姓们七嘴八舌,激动的议论道。
听这些人又说到跑到陈国大营后,靖云伯收留他们,并且好生照料,还承诺一定会给个说法。
百姓们又纷纷称赞起了靖云伯。
这次国君可不敢当鸵鸟,时刻保持信息的畅通,这些话都一字不落的听在耳中。
国君也没有耽搁,立刻叫来了郭胜文商议。
国君之前有休息的时间,郭胜文却一刻都没有闲着,称得上呕心沥血,尽心竭力,为国君处理这烂摊子。毕竟一场兵谏的风波,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各方都需要安抚,还要严防地方趁机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