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我从废铁到神兵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清不二

    而且国君已看到那些明晃晃的兵刃,甚至还扫到有不少的弓弩上弦,再朝这边瞄着。

    万一自己被流箭射中,岂不是要一命呜呼

    国君心脏砰砰直跳,张了张嘴,却发现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什么。

    正在此时,一直跟在旁边的白童,突然上前一步,双手张开,像是护小鸡一样,将国君护在了背后,封死了前方所有射来箭矢的角度。

    “陛下小心,您尽管和这些叛军沟通,,有奴婢在前面替你挡着危险,您是万金贵体,千万不能让叛军中的居心叵测之辈得手。”

    白童的动作刚做出来,下一秒钟,许多箭矢已经对准了他。

    相信只要一声令下,叛军就能将他射成筛子。

    这处高楼,确实是在箭矢的攻击范围之内。

    在这种时候表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

    不是谁都有勇气,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下的,将自己的性命交给别人处置的。

    尤其是深宫中的太监,天天就顾着勾心斗角,见到这种杀气腾腾的场面,没吓得屎尿齐出就不错了。

    也许是白童演的实在太逼真,声音甚至还带着一些破音和沙哑。

    国君听到他的话后,猛然间鼻子一酸,竟然有种被感动的迹象。

    回想起这段时间,虽然自己无数次骂白童狗奴,阉狗,但白童依旧笑脸相陪,不断的给自己带来快乐,人心还是肉长的呢,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习惯了天天被白童拍马屁。

    破天荒的,国君伸手拍了拍白童的肩头。

    经过这么一闹,国君的恐惧之情也褪去了许多,在心中理了理思绪,然后朗声说道。

    “尔等何意要造反吗”

    “国君真的是国君”

    最前方,副指挥使潘阳,以及一些校尉副校尉,以前都是见过国君真人的,所以立刻认了出来。

    潘阳为首,这些将官二话不说,从马背上滚落下来,然后跪在原地。

    他们都这么做了,身后的禁军士兵们,自然有样学样。

    一时间,叮叮咣咣,都是兵刃密集的放在地下的声音,紧跟着这些黑压压的禁军,如同波浪翻滚一样,齐刷刷跪了下来,向国君行礼。

    虽然气愤,虽然怒火填膺,但国君在大家心目中,毕竟还是有很大分量,合法性就更不用提。

    自己竟然只是一露面,就让嚣张的禁军纷纷俯首。

    这个效果,让国君自己都惊叹。

    刹那间,他的信心已经找回了大半,感觉局势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行礼过后,潘阳为首的几名将官,立刻朗声将想好的词说了出来。

    还和刚才一样,让国君给他们个说法,同时诛杀奸佞。

    说完之后,不等国君答复,潘阳先一挥手。

    后方将士们抬着担架,小跑过来,密密麻麻的在前面摆成一排。

    虽然是晚上,还下着蒙蒙细雨,但国君还是看清楚了。

    每个担架上面,都躺着西军将士。

    这些都是跟着陆辰虹,杨辰立了大功,前段时间还被国君赏赐过。

    再看现在,他们人人狼狈之极,衣着头发凌乱自不必说。

    很多人在与王宫侍卫的冲突中都还负了伤,脑袋破洞流血,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包扎。在这两天几场雨水的冲刷下,血都浸了出来,蔓延了一大片。

    这些人躺在担架上,连坐起来都费劲。离得那么远,国君也能看清楚,他们的膝盖肿的像是两块大西瓜。

    足足跪了两天三夜啊,想想就感觉疼。

    一时间,面对这些西军将士的惨状,国君也抑制不住同情之心,什么都说不出来。

    仔细想想,这样的场景传出去,他的名声绝对会大毁。

    立刻有人提出了他们的诉求,那就是放弃纳娶陆辰虹,同时提高对此战有功将士的封赏,尤其是杨辰,必须要有一块封地。

    他们这不是为杨辰去争,而是为了军中的荣誉去争。

    立了这么大的功,连一块封地都没有,岂不是对所有从军之人的嘲笑与蔑视

    正说着,宫门外又是一阵骚动,然后呼啦啦走进一群人,全都穿着朝臣的官服,为首的正是郭胜文

    国君见状,终于吐出一口气。

    朝中的大臣来了,他们都是讲理的人,总比这些莽撞激进的军汉们好打交道。






第二百零三章 三方使者要人
    


    说来好笑,在最近的几天,国君一看到郭胜文就反感的不得了。

    但是现在远远瞧见这位心腹重臣的身影,感动的差点挤出眼泪,真是比亲人还亲。

    而且郭胜文为首,走在最前面,他身后跟着呼啦啦一大群朝中诸臣,一副唯其马首是瞻的样子,与之前几天在朝堂上形单影只,得不到任何声援的尴尬境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之前郭胜文极力反对国君纳妃,虽然是出于好意,但这属于国君个人喜恶的私事,万一半句话说的不对,就可能被国君记恨上,太不值了。

    朝中重臣,很少有像郭胜文这样没眼色,所以都选择沉默。

    可现在不同,国君一系还是有很大势力的,这些人身为王党一派,无数好处都系于国君身上,一旦触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都不会袖手旁观。

    事情演变得实在太快,短短两天的功夫,还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就已经变成了大规模的兵谏。

    这么一来,他们全都坐不住了,重新将郭胜文作为主心骨,火速进宫。

    这些大臣毕竟还有威望存在,禁军将士们并没有阻拦,而是任由他们一路到了对峙的最前方。

    郭胜文别看是个文人,但心中有丘壑,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场合中,一点都不怂,直接上前和副指挥使潘阳交谈了几句。

    郭胜文拱了拱手,几句话就将事情揽在自己身上,把潘阳安抚住,然后上前,朗声求见国君。

    “快,让他,不对,是让他们进来。”

    对这个要求,国君自无不允,急忙下令道。

    在前方最边缘的王宫侍卫们,放开了一道口子,然后郭胜文带着群臣举足而入。

    朝中大臣们还未进过后宫,但规矩都是知道的,一个个走进来后,眼睛要么直视前方,要么盯着地面,不会随便乱瞄。

    国君也急忙从高台上下来,在一众太监的簇拥下,临时腾出了一处偏殿,接见群臣。

    两厢见面,建立完毕,郭胜文就抢先开口。

    “陛下,都是陛下不听老臣逆耳之言,才招致今日之祸。为今之计,宜疏不宜堵,所有事情摆在桌面上一一回应,才能平复众将士之心。”

    国君脸上有些尴尬,要不要一上来就说的这么直接。

    “那,依爱卿你的意思呢”

    “老臣刚刚和潘阳潘副指挥使交换了意见。”

    郭胜文说着,将核心内容复述了一遍。

    闹到这个地步,禁军将士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是绝对不可能罢休的。

    提出的几条要求依旧不变。

    第一,国君回应几百名西军将士的请求,放弃纳娶陆辰虹,切莫因美色而自断陈国人才。

    第二,国君理应重新评估,对此次战事中功臣的封赏问题,尤其是杨辰,立下如此大功,开国以来从未有之,不给封地说不过去。

    第三,诛除身边的奸佞小人,重新将精力放在政务上,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说完这些,郭胜文还又加了一条。

    要求国君下罪己诏,对自己之前的种种不智行为道歉,并且保证以后会勤于政务,心系百姓,再也不沉湎于美色和玩乐当中,同时,对这次参与此事的将官,军士,乃至百姓,一律赦免,承诺不会追究。

    前三条还好,闹得这么大,国君其实已经怂了,可以接受。

    但是郭胜文提出最后一条,国君立刻炸毛,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不能接受绝对不能接受这么一来,寡人颜面何存

    但郭胜文立刻解释其中缘由,同时他也点明。

    这次事情,短短的时间内闹成这么大,而且还有外部势力的插手,比如魔云宗和卫国,双方就像约好了一样,配合着同时要人,世间会有这么巧的事情

    而且国君的一举一动,在朝堂上的一言一行,所有消息都会第一时间传出来,并且在百姓当中传播,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谣言。

    要说这其中没人推波助澜,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陈国有这种实力,暗中有这种布局的,还能有谁

    “靖云伯”

    国君也不傻,只要肯动脑子,立刻就猜出了其中的门道。

    再仔细回想一下,国君突然意识到。

    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对劲的

    没错,就是从靖云伯的战报发来,然后靖云伯一系的官员突然站出来,主动提议让国君纳娶陆辰虹为妃开始。

    紧跟着,各种事情接连不断发生,事情之间看似相互独立,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目标都指向一个,那就是打击他的威望,并且将事情的负面影响扩大,让国君焦头烂额。

    这不就是靖云伯一向惯用的伎俩吗

    再仔细回想一下,最近两天,前线好像突然没有了动静,之前动不动就说接收了几座城池,现在变得无比安静,这反而不正常

    想不到靖云伯远在前线,竟然还能搞出这么大的声势。

    国君念及自己这位王叔,同时也是自己最大的对手,突然有点后怕,浑身冷了下来,刚刚的愤怒也消失无踪。

    重新坐回椅子上,示意郭胜文继续说。

    现在已经闹到这一步,禁军兵谏,攻进王宫,局内人都知道事情的走向,但百姓们却一头雾水,他们只会看最后的结果,然后再进行推测。

    如果国君一味的想要消除影响,安抚将士们,把事情压下去,那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百姓们会认为,这反而坐实了国君是昏君,最后只能在兵谏的压力下被迫妥协。

    这么一来,靖云伯的目的就达到了。能够坐稳王位,靠的不是权臣,不是禁军,而是民心。

    现在挽回的方法,就是表明态度,然后把影响扩大。

    让百姓们知道,国君不是完人,但好歹知错能改,只要展现出足够的态度,百姓们的情绪就会平复。

    之后再过一段时间,这件事情就会被逐渐忘却,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那靖云伯搞出这事情,寡人却要吃哑巴亏,岂不是便宜他了”

    国君的表情还颇有些愤愤不平。

    “对抗和明争暗斗,最忌讳的就是围绕一个点上死缠烂打,此战是靖云伯先挑起的,敌进我退,敌强我弱,自然不能多做纠缠,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一个战场上出现了损失,不要在继续扩大,立刻抽身出来,以后有的是机会赢回来。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才是王道。”

    郭胜文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这让身后的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心想幸亏在场的都是自己人,怎么莫名其妙就扯到和靖云伯对抗上面了。

    虽然心中不爽,但国君想了想,也知道郭胜文说的才是事实。

    停顿了片刻,国君看着郭胜文的脸庞,这位心腹重臣,好像比之前又老了一些,前几天还受到了自己的斥责与冷落。

    国君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站起来。

    “就按你说的办法,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话语虽然简单,但已经展现了国君态度的转变。

    郭胜文听在耳中,急忙跪倒在地。

    “为陛下尽忠竭力,臣万死不辞。”

    紧跟着,以郭胜文为首的一些大臣,就开始商议其中的细节,务必做到没有瑕疵。

    但商量到诛除身边奸佞的时候,国君立刻不干了。

    因为他们竟然要把许妃和白童推出去当牺牲品。

    “不行绝对不行寡人不允许”

    国君接连拒绝道,语气中没有一丝退让的余地。

    笑话,许妃就不用说了,自己难道连女人都保不住了吗更何况,许妃有没有干预朝政,蒙蔽圣聪,国君是再了解不过的。

    这女人就是媚了点,顶多在后宫争风吃醋,还没那么大的本事。

    至于白童

    国君是有半分犹豫,但立刻做出了决定。

    回想起刚刚白童主动挡在身前的一幕,绝对不是装出来的,不客气的想想,自己如果在其他场合遇到危险,这些口口声声说尽忠报国的臣子们,有几个敢为自己挡刀的

    在国君眼中,白童也只是个富有创造力的太监而已,可能擅长溜须拍马,擅长逢迎做戏,但绝对掀不起什么大浪。

    接连沟通了好多次,任凭郭胜文怎样摆事实讲道理,国君都一步不退。
1...137138139140141...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