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世书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阿琐

    平理说:“哥哥将来就娶你嫂子一人,我是不会纳妾娶小,又或是在外头金屋藏娇、逛什么花街柳巷,总之我要做个清清白白的男人。”

    慧之更糊涂:“哥,你想说什么?”

    平理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将来,不论你去哪一府当家做主,都要自重自爱,千万别糟践自己。”

    慧之有些生气:“好端端的,说这些没头没脑的话,我怎么就让你担心了,我才多大呢?”

    见妹妹要去找母亲告状,平理拉了慧之坐下,眉头紧蹙:“你就别问为什么,若是告诉你,三哥一定骂我,你太小了,连我都被吓着了,何况你呢。”

    慧之叹气:“你不是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今晚你到底去哪儿了?”

    兄妹俩话还没说完,门外下人禀告,说是大公子来了。

    慧之迎出门,拉着大哥哥进来,告状道:“我哥魔怔了,拉着我说什么自重自爱的,一回来就长吁短叹,得亏我娘照顾珍儿忙不过来,不然又该吵架了。”

    平珞道:“那些事,我知道了,可你拉着慧儿胡说什么?”

    平理对妹妹说:“你看你看,我说我一准挨骂,你就别问了,总之你一个女孩子家,不能糟践自己,知道了吗?”

    “我可真生气了,莫名其妙?”慧之气哼哼地瞪了哥哥一眼,转身就跑了。

    平理怕大哥骂他,以理据争:“我是为了她好,像永清大长公主那样,成何体统。”

    平珞苦笑:“坐下,有要紧事嘱咐你。”

    由太尉府出面摆平大长公主的事,家里算是有了交代,平理听大哥的叮嘱,保证不会冲动行事。

    但他那番没头没脑的话,叫慧之很生气,隔天姑娘们在玉衡轩念书,姐姐们都见她闷闷不乐。

    扶意来时,姑娘们正围在一起说话,慧之便向她告状,说哥哥没头没脑地告诫她,不许糟践自己。

    “他和三哥哥暗访大长公主府,见到大长公主养男宠,把他吓着了。”扶意大大方方地告诉妹妹们,更问道,“你们知道男宠吗?”

    映之说:“知道,书上见过。”

    慧之也应道:“过去唐公主府里不是都有吗?这世上有女妾,自然也要男妾了。”

    扶意很是意外,问:“连你们都知道,为何平理不知道?”

    姐妹们面面相觑,好半天慧之嘀咕了声:“他傻呗,其实我哥可单纯了,他又不爱看书,我们也是看闲书才知道嘛。”

    扶意忍俊不禁,不再议论平理,将已经刊印出来的诗词集分给妹妹们:“你们看看各府姐姐们的诗作,也评一评,说给我听。此外,皇后娘娘要你们也各做两首诗,回头我带进宫。”

    此刻,秦太尉正独自等在皇城北门,只见中宫内侍不疾不徐地迎出来,躬身道:“太尉大人,请,皇后娘娘正在太液池边赏花,请您往太液池一见。”

    “有劳带路。”秦太尉挺起背脊,摸了摸衣襟后,昂首阔步地随着内侍进宫。






第548章 学堂里的风波
    


    利用和亲一事,利用对于新君不信任的恐惧,涵之顺利将秦太尉收为自己的势力,从此在朝廷上,在文武百官之间,又多了一双眼睛和耳朵。

    自然她不急于求成,即便最终目的是希望在重开女学时得到部分高官贵族的支持,但这会儿见了秦太尉,只字不提此事。

    听罢永清大长公主的阴谋,涵之只是唏嘘:“这是必然要经历的事,本宫倒也不惊讶,只是没想到,太皇太妃年轻时的功德,都成了如今的罪孽。大长公主不过是为了维持她的富贵奢华,就要挑衅皇权,置天下社稷不顾,毁了生母的晚年。”

    秦太尉道:“恕臣直言,娘娘尚年轻,眼中所见一国之事风起云涌,只当已是天下事的尽头,殊不知这天下最险最恶,是小人之心。”

    涵之谦虚颔首:“太尉一言,我受教了。”

    秦太尉说:“放纵大长公主妖言惑众,毁坏娘娘与母家名声,而不做任何惩处,只会惹来更多的人试探皇权威严。臣虽年迈,尚耳聪目明,还有几分叱咤小人的气魄,必当竭尽全力,守护皇上与皇后娘娘。”

    涵之笑:“有太尉此言,皇上与本宫,可高枕无忧。”

    这个时辰,国子监才刚结束了一场考学,平理前阵子十来天没上学,考得不知所云,早就做好了垫底的准备。

    换做旁人必定要愁得茶饭不思,只有他最潇洒,横竖是铁了心不参加科考,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念过书”,要在这里再厮混两年。

    但今日,他总有些心事重重,秦昊和几个兄弟围拢说:“不容易,难得见你为了考学犯愁。”

    平理不屑:“我愁过吗,我爹都不愁,我愁什么。”

    秦昊笑:“还是为了你家三嫂嫂?”

    平理恼怒:“可别当笑话随口就提,仔细我翻脸。”

    “好好好……”秦昊连声答应,接着便说,“有件事求你,我家影儿来太尉府念书的事,还望你帮个忙,提醒一下三嫂嫂,好叫她来提醒我爷爷。”

    平理没好气地说:“她不是要去和亲吗,念什么书呢?”

    话虽如此,这日回家,刚好见扶意从西苑出来,一见面平理便提了这件事。

    扶意笑道:“我记在心里呢,不巧秦影妹妹的脚崴伤了,不能下地行走,这会儿去提,回头秦太尉又忘了,岂不是浪费彼此精力。”

    平理作揖谢过,彼此分开,扶意径自往清秋阁走,但没走几步,停下回眸道:“平理,昨晚的事,你没事了吧?”

    要说他今天一整日心事重重,被好兄弟们误会担心考学,他们都猜错了,平理心里膈应的,还是昨晚看见的一屋子男宠。

    扶意大大方方地问他:“你哥哥说,你吓着了,我们都很担心你。”

    平理很是不好意思,别扭地说:“倒也不至于,就是……”

    扶意问:“你是第一次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些人存在?”

    平理点头,一脸的不可思议:“嫂嫂,不然呢?那花街柳巷里,不都是女子吗?”

    扶意笑道:“你向来看淡男女之别,为何偏偏这件事想不通?有女妾女伎,自然也有男妾男伎。”

    平理说:“并非认定了只有女子才能为妾为伎,可我还是觉得耻辱,堂堂七尺男儿……”

    他越想越气愤,哎了一声,说道:“还有就是,冷不丁发现自己那么无知,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只识了个皮毛,还到处吹嘘。”

    扶意笑道:“我想,这就是兄长们非要逼着你念书的缘故,他们并不奢望你考取功名,只是想让你,多看看这个世道。”

    平理不服气:“看世道,当然要走出去看,坐在家里看书,能看见什么?”

    扶意笑道:“看见你看不见的东西呀。”

    平理眉头紧蹙,不大明白这话里的意思,待要发问,见中门外的小厮进来,慌慌张张的,见了扶意便上前行礼,说道:“少夫人,学堂里出了事。”

    平理恼道:“我在这儿呢,出什么事?”

    小厮忙解释:“是五公子,不是您。”

    扶意和平理本要一起去学堂,但最近外头谣言四起,就算叔嫂彼此都不在乎,也少不得避嫌。

    于是平理回去告知了母亲,三夫人听说平珒可能被欺负,带着扶意,风风火火地赶来。

    此时已是傍晚,学子们几乎都散了,三夫人和扶意赶到时,平珒正孤零零地站在屋檐下,见到婶婶和嫂嫂,委屈而慌张地低下了头。

    三夫人气势汹汹地进门,这学堂里的夫子,早些年就在了,平理小时候也在这里念书,祝家三夫人的脾气,他们领教过,哪里招惹得起。

    “这是犯了什么大错,要他罚站到这会儿,我们家孩子身子弱,各位也不是不知道,他念书晚,功课却是最好的,有什么事不能通融,要他当众罚站?”三夫人不管发生了什么,一上来就把责任全推给了先生。

    扶意自己家就是教书的,学堂里会发生什么,她都知道,而在他爹跟前,学生们打架斗殴都不算什么,撒谎作弊绝不轻饶。

    没想到,今日不仅平理考学,也是平珒考学的日子,这孩子正是被抓了作弊。

    但夫子们已经给足了体面,没有在考场上揭穿,只是以他在学堂奔跑为由,留堂罚站。

    “怎么抓的,别是叫其他孩子陷害。”三夫人不服,“把平珒叫来,我来问。”

    原来,夫子们是在平珒的脚下,捡到了抄满诗词文章的纸团,虽是和平日里习字截然不同的蝇头小楷,笔迹亦是凌乱难辨,但仔细对比不难发现,有些平珒写字的习惯在其中。

    夫子们原想,他承认错误后,训斥几句,这件事就当过去了。一则平珒功课极好,再则这可是皇后娘娘的庶弟,祝家向来手足亲厚,他们可招惹不起。

    但平珒不承认,怎么都不肯认错,夫子们也有几分脾气和傲骨,岂能在学生面前示弱,这才惊动了公爵府。

    “落在我们孩子脚底下,就是他的?您这踩着大齐的国土,敢不敢说皇位是您的?”三夫人强势地争辩,“小孩子写字,不就这么回事儿,您几位怎么不去对比其他孩子的笔迹,这上头的诗词文章,我们珒儿倒背如流,要不这会儿让他默写给你们看?别人家孩子作弊,赖在我们头上,先生们,这事儿你们不查清楚,我可就三天两头要来讨个公道。”

    几位先生也上了火,便是命令平珒:“你来默写,倘若能将这纸上抄写的都默下来,这件事就算了。”

    “什么叫算了,这……”

    “婶婶。”

    扶意拦下了三夫人,向夫子欠身道:“这不公平,这纸团不是他的,他并不知道纸上写了什么,又如何默写?还是恳请先生,相信平珒。”

    平珒作揖道:“先生,学生并未作弊。”

    三夫人不耐烦地说:“眼瞅着天就黑了,这耗下去可没意思,怎么,是不是要上公堂,请捕快衙差来查一查?”

    几位先生互相商议后,只能妥协:“平珒品学兼优,此事想来与他无关,请夫人来,也算是有个交代。今日,就罢了吧。”

    扶意劝婶婶见好就收,先把孩子领回去,便是与平珒再行礼后,带着他离开了学堂。

    回公爵府的马车上,平珒一言不发,到家后被得到允许不必去各处请安,便径直回园子里去。

    再后来柳姨娘传话过来,说是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里,她悄悄从窗口看了,是在念书。

    巧的是,今日几位男眷都晚归,扶意便来倚春轩和大嫂嫂一起用晚膳,初雪私下里问:“那笔迹瞧着,当真不是平珒的,先生们还能看走眼?”

    扶意道:“我没仔细看,既然不是平珒作弊,纸团还留在先生那儿。”

    初雪叹道:“先是你和平理出事,现在又有人作弄平珒,怎么觉着咱们家,突然成了众矢之的,往后还不定要发生什么。”

    扶意默默地用饭,她向来过目不忘,不仅能记诗词文章,字迹也能辨得一二,在学堂里,她很仔细地看了那纸团上的笔迹,说实话,她觉得,那就是平珒写的。

    虽说平珒有亲娘在,但柳姨娘身份所限,只能管平珒温饱,不能行教导之责,祝镕既然是大房的长兄,教导弟弟的责任,自然就在扶意身上。

    可偏偏,她自己尚不足双十,一时半刻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导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第549章 你和平理若能成一对
    


    初雪说道:“你出门那几天,平理作息紊乱,眼瞧着瘦弱下来,走路还总佝偻着背,叫平瑞他们好生念叨。听梅姨娘说,柳姨娘告诉她,后来镕儿去开导弟弟一番,他才改了。”

    扶意放下碗筷:“有这事儿,没听他提过。”

    初雪说:“一件小事罢了,这会子不提起平珒,我也忘了。”

    扶意不是计较祝镕忘了提起,而是在乎平珒,看来学堂里的事还不少,但所有人忙忙碌碌,以为弟弟乖顺听话又刻苦好学,都忽略了他。

    初雪说:“兄弟几个,都在那学堂里念书,逢年过节府里还给几位恩师送节礼,一向往来亲厚,他们不至于不看公爵府的面子欺负平珒。今天这事儿,若非十拿九稳,不能冤枉了平珒才是,可我又相信平珒。”

    扶意应道:“嫂嫂说的是,两边都可信,反而糊涂了,但总算不是坏事,不值得信任了,才叫人担心。”

    初雪道:“说句不合适的,兄弟姐妹虽好,总抵不过爹娘的教导,孩子心里的依赖和畏惧也不一样。我们家的孩子,外人瞧着多风光,各有各的难处,只有三房平理慧之他们,才是最惹人羡慕的。二房虽不济,好歹都成人成家,最难的是你们大房,两个姑娘一个弟弟,都还要人教养,偏偏大伯他……”

    扶意感慨:“您说的是,镕哥哥他从小养在奶奶身边,兴华堂里的事总有顾不过来,弟弟妹妹该得到教养的年纪,他自己还是个孩子。而那时父亲和大夫人都在,大哥二哥他们也不见得跑去兴华堂指手画脚,再有,映之姐弟三人过去在兴华堂过的什么日子,您是知道的。”

    初雪说:“老太太年事已高,又经历那一番折腾,如今没有什么比保重身体更重要,再不能让她劳心了。扶意,我会多留心,就是我这个嫂嫂忒没用,教不了他们什么。”

    扶意笑道:“长嫂如母,您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家里有一个温柔有可靠的大家长在,我们心里都踏实。”

    此时下人送来刚炖好的汤,却见祝镕跟着他们一起进来,毫不客气地坐下用饭,下人一时没来得及添碗筷,扶意把自己的筷子让给他,他也不在意。

    “你哥哥今晚有应酬,袭爵之后,这些事越来越多,好在他总能变着花样说不喝酒。”初雪叹道,“这世家贵族之间的应酬,没完没了,过些日子,我们还要做东还席,接着端午节又是一轮。”

    扶意玩笑道:“现在您明白,有的人为什么不肯袭爵了吧。”

    祝镕干咳一声:“胡说什么?”

    怀枫和嫣然得知三叔来了,赶来缠着他要玩耍,祝镕也是好性情,匆忙塞了几口吃的,就逗着孩子们去了。
1...165166167168169...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