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只要是一点点的犹豫,他也会选择更保险的旁观,也不会冒险跟着赵佖起事。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杨怀仁因为针对赵佖打了高士迁,反而让高家父子没了别的选择,只能和赵佖建
第1779章:惺惺作态(下)
赵佖一副很谦逊的样子,可一张臭脸任他如何掩饰,也掩饰不了他内心的狂喜。
凭高启勋的人生阅历,何尝发现不了这些
他佯作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王爷乃是咱们大宋的皇族贵裔,如果只是因为样貌有些欠缺,便自怨自艾,不为国家出力,只想着个人安危,这如何对得起赵氏皇族的列祖列宗
王爷若是像端王和简王一样不学无术之人,老夫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可王爷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若是不用这些才华来为百姓谋福祉,又如何对得起天下的黎民百姓”
高启勋情绪很激动,一番话竟说的他自己面红耳赤,吐沫横飞,这让赵佖有点惊讶,也感到非常羞愧。
他忙躬身向高启勋行礼道,“小王之前只想着独善自身,却没把国家和百姓放在第一位,勇敢站出来为国为民,是小王愧对祖先,愧对百姓,也愧对高侯爷对小王的一番错爱了。
方才高侯爷一席话,让小王茅塞顿开,只是将来若是陛下把皇位交给了小王的某位皇弟,那小王总不能去起事篡位吧”
高启勋知道赵佖生性多疑,直到现在仍旧不敢把野心完全表露出来,于是他愤怒道,“王爷糊涂啊!就算要起兵夺位,这又有何不可!
自古以来,得天下者,要么是顺应天意,要么是有能者居之,但天意有昏聩之时,这便是有能者站出来逆天改命的时候了。
商纣王暴虐成性,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周文王‘修德以倾商政’,天下万民拥簇之,牧野之战,连商场军队都纷纷倒戈,于是有了后来八百年大周盛景;
秦王嬴政在位时,秦朝刑罚酷虐,百姓痛苦不堪,天下群雄并起,征伐秦王,于是有了后来四百年大汉盛世。
这都是有道伐无道,天下民心所向之。如今大宋朝堂纷争不断,官场沉疴难除,燕云十六州犹在契丹铁蹄之下,成为吾等心头大恨。
百姓同样希望有一位仁人善者能站出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当今皇帝虽然同样励精图治,试图以变法改变现状。
可惜陛下用人不当,轻信奸佞之徒,如重用杨怀仁之流,祸乱朝纲!加之陛下体弱多病,实不是治世明君的最佳人选。
而端王赵佶、简王赵似之流,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不过是些只会玩乐的纨绔之辈而已,若是他们继位为帝,那大宋必将走向无底深渊。
唯有申王殿下,才是最适合继位的上佳人选,王爷您也不用因为自身的残疾和样貌妄自菲薄,男子汉大丈夫,生得漂亮了又有何用处!”
赵佖听的心花怒放,早知道高启勋竟然这么看他,他也不必像之前那样惺惺作态了。
他谦逊道,“高侯爷教训的是。”
高启勋也意识到他的话说的有点过了,忙解释道,“王爷明鉴,老夫方才也不是说官家的坏话,只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而已。
以老夫之见,当今陛下若是弥留之际还能耳清目明,选了王爷继承皇位,那么什么都好说。
如果当今陛下受到朝中那些大臣的蛊惑,选了端王赵佶或者简王赵似之流继位,老夫认为王爷可以学周文王,以有道伐无道,建立旷世伟业。”
赵佖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可他却不好表现的很积极,装腔作势道,“高侯爷的意思,是让本王起事”
高启勋小心的瞅了瞅屋里屋外,之前高士迁的几个老婆已经抢着去帮他煎药了,屋外的侍卫,也是高家的亲信之人。
房间里的高士迁和张叔夜又是他的子侄,高启勋察
第1780章:随势就势(上)
入夜的时候,赵佖披着头蓬走出长平侯府,来的时候大张旗鼓,走的时候却小心翼翼。
他的心态已经变了……
赵佖走后,高启勋静静坐了下来,高士迁和张叔夜对视一眼,不知道高启勋在琢磨什么。
高士迁道,“父亲,刚才赵佖这小子虽然表现的极尽小心,可我瞧得出来,他的心境已经和刚来的时候截然不同了。”
张叔夜也说道,“是啊,赵佖出来探视之时,对杨怀仁三字只字不提,后来侯爷百般引诱,他才渐渐表现出他真实的想法。
尽管他潜意识里依然在极力地掩饰,可咱们都能看得出来,他那种内心中的狂喜,是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高启勋点点头表示了认可,他双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闭着眼睛说道,“咱们总算没有白费力气。
尽管赵佖走之前也是在说事情不宜操之过急,但也表露出要咱们早做准备的意思。
既然是早做准备,那就说明他想好了要起事了,有一件事嵇仲还不知道,既然老夫已经把你当做子侄一般看待,现在告诉你也无妨。”
张叔夜以为是高启勋还有其他紧要的计谋,便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高启勋睁开双眼,望着张叔夜认真道,“这件事你记得,目前让你知道,你却不能告诉另外的人。”
张叔夜道,“高伯父请放心,侄儿懂得其中利害,一定会把嘴巴守得死死的,您就放心吧。”
高启勋这才放松了目光,缓缓道,“陛下还有一子尚在人间,并不是无子为继。”
张叔夜惊得差点从榻上爬起来,却是不小心挣得伤口生痛,这才又缓缓趴了回去,惊讶道,“伯父说的可是真事”
高士迁也是从杨怀仁哪里知道的,但张叔夜当时不在大帐之中,所以还不知道。
“嵇仲兄,这种事我们还能乱说吗这话是从杨大帅口中说出来的,自然不会有假。”
高启勋点点头,“嗯,杨大帅此人行事虽然看着放荡不羁,但实际上你仔细琢磨琢磨,便能发现此人行事非常谨慎,几乎可以说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
就连陛下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还有龙种活在人间,可见杨怀仁是多么小心谨慎了。
听说是孟皇后当年产下的一子,生产之时便遭到昭怀皇后的暗中加害,孟皇后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便派了一个亲信的太监,偷偷送出了宫去。
而当时的福庆公主殿下,其实是那个老太监从宫外偷回来的一个女娃娃。
老太监把皇子偷出去之后,按照孟皇后的意愿,把孩子送到了当时还没离京去江南的杨大帅府上。
杨大帅暗中收留了这个孩子,还对外妄称是他的儿子,就这样抚养孩子长大,才没有惹了外人的怀疑。”
张叔夜想起今日头午杨怀仁那个二愣子没头脑的样子,再联想到高启勋说的事情,忽然感觉论起心性来,他这个三十多岁的人还不如杨怀仁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但他转念一想,杨怀仁能混到如今的地位,如果不是聪明绝顶,又城府极深,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比不过人家这一点上,他倒是没那么不服气。
高士迁忽然想到什么似的,惊恐道,“父亲,您说会不会杨怀仁从一开始就算计到了现在的局面
他养了陛下的孩子,就是为了能有今天!”
高启勋长叹一口气,不知该如何解释,却是很自然的摇了摇头。
 
第1781章:随势就势(中)
高士迁答道,“父亲的教诲,儿子记下了。”
高启勋问,“记下了就要遵守,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衷。我再问你,你可知道爹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话”
高士迁有些迷糊了,心说行事低调,不一向是咱们高家的做派吗
以前父亲也是这么教导他的,现在又说了让他不要居功自傲之类的话,大概也没有什么新意。
如果有,那也是事情过去之后,将来高家应该会有些封赏,在勋戚将门中的地位会有提升,所以重点提醒他一下防止他到时因为骄傲而被人诟病罢了,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
见高士迁一脸茫然,高启勋斥道,“你还真是糊涂。”
高士迁这下是真糊涂了,用一种认错的口吻道,“请父亲示下。”
高启勋道,“刚才我跟你说了那么多关于杨怀仁的事情,难道你就没听进去吗
事成之后,我们高家会得到实际的好处,但跟杨怀仁比起来,那就差远了。
如今的杨怀仁,可不是当初的杨怀仁了,不是什么封侯拜将就能满足他的,而且他可能也不需要更高的爵位和封赏了。”
高士迁这才恍然大悟,“父亲,您的意思是说,他也会变得像其他人一样,开始迷恋权力”
高启勋点点头,“大有可能!人都是会变的,二人对权力的欲念,也会随时冒出来占据他的精神。
杨怀仁再有本事,也不会例外,只不过在我看来,他要的权力,和我们理解上传统意义上的权力,或许还有些不同。
这样是我个人感觉,他对朝堂上的政事,或许还不那么感兴趣,但在其他方面,我感觉就有点不同了。”
高士迁有点郁闷,他爹好长时间不曾这样了,对未来局势的判断,似乎也从来没有这么困难过。
他问道,“您说的杨怀仁对朝堂政事不感兴趣,那应该是以前吧可将来的话,如果他的养子登基为帝,难道他还能保持本心
另外,您说他对权力的渴求在别的方面,难道是说军队他如今已经是左卫大将军,是最高的军职了,而且陛下还给他一个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头衔。
这两样实权职位,无论哪一样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他还能得到什么更高的地位吗”
高启勋道,“能!”
高士迁和一旁聆听的张叔夜一同惊呆了,张叔夜忍不住问道,“高侯爷的意思,是他也想坐上皇位”
高启勋想了想,“不是没有可能,从现在看来,却又不是很像,我也是还没考虑清楚。
如果他想坐上皇位,他也不用把皇子推出来,凭他如今的权柄加上手上拥有的兵马,称帝也不是不可以。
你们或许以为杨怀仁手下只有武德军三万人而已,但很多实情,你们可能不了解。
武德军名为三万编员,实际上早就超出了这个数字,我听说武德军里光是精锐的骑兵就有足足两万人,你们想想看,一支三万人编制的军队,就有两万骑兵,这在大宋有可能吗
显然这个比例是绝对没可能的!两万骑兵这个数字绝不会有假,而且这个数也只会多不会少。
也就是说,武德军的人数,远远超出的三万人的编制,可能是翻一倍达到六万人,甚至有可能更多。
至于武德军的战斗力,就不用我多说了,比眼下的禁军要强出很多!”
高士迁似乎有点不服气,“父亲,武德军的实力比一般的禁军相比可能强一些,这一点儿子承认。
但儿子麾下的龙蹊卫,同样是一直精锐之师,我自负龙蹊卫的
第1782章:随势就势(下)
所以高启勋说龙蹊卫和武德军相比,实战经验上的差距很大,这一点高士迁和张叔夜是承认的。
但训练上的差距,起码张叔夜心中不服,现在禁军里最常见的训练标准,里边有杨怀仁带来的一套,结合了原本禁军的训练体系,形成了一套新的训练方式。
这套方法说起来有点过严了,甚至禁军这种素质,几乎没有哪一营哪一卫能全部做到。
龙蹊卫已经算是最接近完成训练内容的少数营所之一了,而且在高士迁看来,这样的训练强度,武德军也不见得就能完成。
所以说龙蹊卫和武德军在训练强度上有差距,他们俩都很难接受。
高启勋从他们的表情里也知道他们心中不服,他说道,“你们肯定是不服,但有些事,其实不难分辨和界定。
单单是从杨怀仁手下将士的那种气势里,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强悍,绝不是你们能想象的。
别忘了武德军的前身,本来就是属于禁军序列的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他们以前的质素,也并不比龙蹊卫差。
后来因为那件事的原因,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领犯了大错,两卫的将士们也跟着遭了秧,陛下心中记恨他们,才把他们交到了杨怀仁手上。
杨怀仁把通远军边军的将士和禁军的将士融合到一起,进行了严苛的训练,这时候他们的质素就已经和禁军不同了。
后来这将士跟着杨怀仁去了江南,一路上剿匪,算是积累了最初的战斗经验,之后又随杨怀仁去征伐交趾,得到的经验就更宝贵了。”
高士迁瘪了瘪嘴,“交趾那帮矮子蛮夷,能有多大能耐这样的实战经验,也应该算不上吧”
高启勋笑道,“迁儿,你还真是小瞧了交趾人了。咱们都认为交趾人矮小,好似比我们弱小。
实际上他们也是十分强大的,这种强大,也不是传统词义上的强大,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不仅比一般的大宋禁军要强,而且强出很多。
交趾虽然是弹丸之国,但交趾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这样恶劣生存环境中活下来的人种,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
要是让龙蹊卫去交趾,恐怕很难战胜那些交趾人。爹这么说你可能不信,但事实上,确实会是如此。
迁儿你在京城呆的时间太长了,虽然不能说养尊处优,但你对京城之外的世界,了解的太少。
交趾两百年前脱离中原统治,这两百年间,和咱们大宋就发生过十几次战争,这些战争里,名义上是咱们大宋胜多负少。
可实际情况,那些胜利也都是惨胜,我们大宋的军队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才勉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要是比起我们付出的东西来,那点胜利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便是交趾人强大的地方,让他们来中原和大宋的军队打仗,他们毫无胜算,但如果在他们的地盘上,他们就比我们强大。”
高士迁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也不是没听说过交趾那种地方林莽密布,林莽中又是各种各样有毒的蛇虫鼠蚁,别说去那里打仗了,就是生存都是一个大问题。
他谦逊道,“儿子知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