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自家兄弟,不用如此啰嗦,




第1771章:苦肉计(中)
    五人讨论完,杨怀仁和高启勋默契地相互点头致意。

    接着杨怀仁对大帐外的亲兵喊道,“击鼓聚军!”

    帐外亲兵得令,搬出聚军鼓,猛烈地敲打起来。聚军鼓其实并不大,可敲出来的声音却很响亮,而且传的很远。

    原本睡得很香的龙蹊卫大营里的将士们,听到聚军鼓的刺耳声音忽然响起,心中大惊。

    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聚军鼓声好比军令,还没有人敢继续睡觉。

    每个营帐里都有人迅速爬起床来,动作利落地穿戴衣甲,大营里立即鼓噪了起来。

    龙蹊卫里的营官们还是素质比较高的,想来高士迁平时训练士卒,也是比较严格。

    他们首先穿戴完毕,然后便拿着鞭子抽打着那些还在偷懒赖床的,还有动作迟缓的手下将士。

    挨了打骂,睡眼惺忪的将士们更不敢怠慢,加快了速度穿戴完毕,在营官或队正的带领下列好队伍,然后渐渐集中到大帐前的空地上来。

    大约两盏茶的工夫之后,龙蹊卫大营里的近万将士差不多集结完毕,在空场上整齐列队,等待主帅检阅。

    杨怀仁看到龙蹊卫将士们的军姿军容,还是比较满意的,高士迁不愧是将门出身,带兵还是有一套的。

    将士们不论是列队的整齐程度还是速度,虽然比不了武德军,但也算比较好了。

    只是队列里有些满脸疑惑地将士们看到了不属于他们龙蹊卫的士卒在大帐前站着,心中难免疑惑。

    他们开始交头接耳,询问着其他人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几个见过世面的小兵看出来一些端倪,小声道,“那些人不是一般的禁军,而是新任的左卫大将军的手下。”

    “左卫大将军”问话的小兵有点懵。

    小兵继续解释,“对,是左卫大将军的人,听说他们刚刚换了服制,也是禁军了,不过和禁军又有些不同,他们是杨怀仁的人。”

    “杨怀仁”

    解释的小兵叹了一口气,“张大鼻子,你真是笨,杨怀仁你不知道是谁”

    张大鼻子抽了抽鼻子,忽然睁大了眼睛,惊恐道,“坏了,听说姓杨的治军甚严,如今他成了统领禁军的左卫大将军,咱们怕是要吃点苦了。”

    这时候杨怀仁走出来了,后边跟着高家父子等人。

    将士们看见杨怀仁,立即有懂规矩的营官领着大家喝道,“大将军威武!”

    杨怀仁笑着冲大家挥挥手,早有亲兵搬了一把椅子出来放在他身后,杨怀仁很自然的坐下,其他人只能按军职分列他左右。

    高启勋虽然是侯爷,可却不是军中的人,只能自觉站在一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但龙蹊卫的将士们却是认得高启勋的,毕竟他也是出身禁军的一位老将,儿子高士迁又是如今龙蹊卫的主将。

    高启勋平时应该是经常来龙蹊卫走动,将士们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的,大家也都对他非常尊重。

    高士迁大致看了下边将士们一眼,觉得人差不多到齐了,便唤各营营官出来点卯

    。

    营官们出列,小跑到大帐前,一一向高士迁汇报——

    “报告将军,甲子营集结完毕,应到三百二十八人,实到三百二十八人,报告完毕!”

    “报告将军,甲丑营集结完毕,应到三百一十六人,实到三百一十六人,报告完毕!”

    ……

    这一套还是当初杨怀仁定的规矩,以前的时候都是先集结,然后再由营官和队正统计人数,这样不但耽误时间,也影响训练



第1772章:苦肉计(下)
    高士迁不得不等杨怀仁说完,才忙开口解释,“大帅有所不知,末将带领龙蹊卫将士进行了训练,只不过是昨夜进行的。”

    杨怀仁一脸不屑,“昨夜进行训练”

    高士迁点头,“是的,昨夜进行的训练。将士们昨夜练了一宿,从昨日日落一直练到今日日出,这才回营帐内休息。

    夜间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和白日的训练并无二异,但因为夜间训练不比白天天光大亮的时候,所以训练要更加困难,将士们也更加累一些。

    所以大帅看到的情况,并不是我们没有进行训练,而是昨夜训练过了,而且训练的量很大,将士们训练之后非常疲惫。

    末将这才下令让将士们吃过早饭之后便解散回营帐休息,而大帅巡营至此,不了解情况,才觉得末将治军不严,纵容将士们偷懒睡觉。”

    杨怀仁作势嗤笑道,“胡说八道!谁让你夜里训练的再说了,你说你夜里带兵训练,别人又有谁看见了

    是不是你觉得本帅年纪轻轻便坐上左卫大将军之位,你心中不服,于是故意跟本帅作对。

    本帅下令严肃练兵,你偏偏不听,故意在晚上折腾将士们,然后找个夜间训练的借口来糊弄本帅!”

    高士迁急道,“末将不敢!”

    杨怀仁大怒,“本帅看你胆子大得很,哪里有什么不敢今日若是本帅不惩戒你,怕是其他将领也有样学样,那不坏了禁军里的规矩!”

    他大喝道,“来人啊,把高士迁给本帅绑了,先打四十杀威棒!”

    他身后几名将士站出来喝道,“得令!”

    杨怀仁又恶狠狠的补充了一句,“听说高将军系出名门,骨头硬得很,待会儿四十杀威棒下去,若是棒子没打断,你们也自领四十杀威棒吧!”

    杨怀仁这话就是把旁边的高启勋也带上了,是一点儿颜面给没给高家留。

    这引起了龙蹊卫将士们的不满,不过大多数人还是慑于杨怀仁的威严,不敢站出来说话。

    营官里有一名裨将,平素对高启勋父子非常崇敬,私下里和高士迁的关系也不错,本来杨怀仁不信高士迁说的夜间训练的话,他便打算站出来帮忙证明和解释了。

    可杨怀仁快语连珠,又是正在气头上,所以他忍了下去,想着等大帅待会儿气消了,再慢慢和他解释。

    却不曾想这位新任的大帅根本就是找高家的茬,立即唤了人出来要打高士迁四十杀威棒,话里还带着刺明显就是冲着高启勋去的,这便让他无法容忍了。

    裨将站出来道,“禀报大帅,末将可以为高将军证明,龙蹊卫将士昨夜确实是进行了训练,高将军也绝不是故意违抗大帅的军令。”

    杨怀仁见他年纪已经有三十五六岁,却穿着最低阶将领的一家,心中也是好奇何人如此维护高士迁。

    他们本来的计划里就是让高士迁一人上演苦肉计就好了,顺便挖苦高启勋几句,让旁人察觉出杨怀仁就是刻意针对高家父子,能联想到如今的局势就好。

     

    ;可又有人站出来维护高士迁,有点打乱了杨怀仁的计划,何况杨怀仁和高士迁演的正在兴头上,忽然有人跳了出来,也影响了他们的表演节奏。

    不过杨怀仁也想到了这一点,高士迁在龙蹊卫中,名望还算可以,有几个属下将领能斗胆站出来帮他说话,也是正常之事。

    只可惜目前还不能告诉外人他和高家父子是在演戏,这个裨将站出来除了杨怀仁的霉头,也只能让他跟着高士迁吃点皮肉之苦了。

    &nbs



第1773章:不讲情面
    杨怀仁一下打了两位忠臣,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忍,不过为了戏要逼真,也只能真打。

    杀威棒打在人身上的声音,还真是特别响亮,别忘了那些执刑的亲兵可不知道杨怀仁和高家父子这是在演戏,所以打的特别卖力。

    也就是想着高士迁毕竟是龙蹊卫的主将,不好下太重的手,这才稍稍收力,尽量打的动静大点罢了,但杨怀仁说的要把杀威棒打断,他们却不敢不从。

    看见主将和行军司马挨打,龙蹊卫的将士们脸色也不怎么好看,但抬头去看杨怀仁的时候,杨怀仁怒目圆睁,他们也不敢和他对视,只能心中默默替高士迁难过。

    二十几棒下去,高士迁和张叔夜已经被打的不行了,高士迁已经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张叔夜更是疼得已经接近昏迷。

    只听接连“啪嚓”两声,行刑亲兵手上的杀威棒相继打断,他们这才停下手来,望向了杨怀仁等待下一步指示。

    高启勋这时候站出来,单膝跪在杨怀仁面前哀求道,“大帅,是我儿违逆了大帅的军令,他有错,可大帅下如此重手,怕是没把我儿打死也要打个半残。

    恳请大帅卖老夫一个人情,既然杀威棒都打断了,不如就放过他们一次吧!”

    将士们见高启勋亲自出来,还单膝跪在杨怀仁面前苦苦求情,也觉得既然已经对高士迁惩罚过了,到此为止也就行了。

    但杨怀仁的目光还是看着快要被打晕了的高士迁和张叔夜,却把跪在面前的高启勋视若无物。

    他表情已经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见执刑的亲兵停了下来,竟怒道,“四十杀威棒,你们可打完了”

    亲兵不知所措的摇了摇头,杨怀仁喝道,“那你们停下来作甚换一根继续打!”

    队列里发出一阵哗然之声,大家都不相信杨怀仁竟然一点人情味都不讲。

    何况高启勋都放下身段,以一个老侯爷的身份当中跪在杨怀仁面前为儿子求饶了,可杨怀仁竟然不为所动,依旧坚持打完那四十杀威棒。

    龙蹊卫的将士们似乎有些埋怨之声发出来,他们不敢当面反对杨怀仁,却藏在队伍里偷偷叫喊着表达了他们对杨怀仁的不满。

    杨怀仁大声道,“既然军令如山,有不从者,本帅按律处置,没有任何不妥!

    是爷们的,有本事把你什么话站出来说,别藏在队伍里装怂货!”

    队列里又安静了下来,杨怀仁这才对高启勋语气冰冷地说道,“高侯爷,不是本帅不给你面子,只是你现在不在军中任职了,军中的事务,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

    杨怀仁一点人情脸面不讲,高启勋没有再说话,而是表情愤愤地“哼”了一声,然后站到了一旁。

    行刑继续开始,即便高士迁和张叔夜已经晕死过去,他们手上的力道仍旧不敢放轻,依旧打的“啪啪”作响。

    场面变得有点让人揪心,好不容易等到四十杀威棒打完,高士迁和张叔夜已经屁股开花,血肉模糊了。

    高启勋立即吩咐随行的两位老奴把高士迁和张叔夜从板凳上放了下来,前排几个将士也赶紧来搭手帮忙。

    高启勋的模样已经是出离愤怒,看见儿子的样子,也表现出了心疼的可怜样子,将士们看见老侯爷心痛至极,也是非常难受。

    不过高启勋并没有冒然把高士迁带走,而是回头对杨怀仁道,“大帅,四十杀威棒已经打完,请问大帅老夫能否带吾儿去找郎中治伤”

    杨怀仁面露狂色,“既然高将军已经接受完惩罚,那边请老侯爷带他去治伤吧。”

    高



第1774章:明目张胆
    张叔夜自然知道高启勋对他说的这些话,是没把他当外人了。

    话的确也是大实话,虽然龙蹊卫也是禁军,可龙蹊卫在二十四卫禁军之中,地位只算是一般。

    理由很简单,二十四卫禁军中的将领,多是勋戚将门之后,但高家的地位,在勋戚将门之中就只能算是一般了。

    别人的家族不少都是王公贵族,高启勋一个侯爵,还真有点拿不出手。

    而且那些王公贵戚的子侄,和朝中大臣之间也更容易建立某种联系,比如通过联姻等方式,组成了利益相关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武将在朝中地位不高,但他们很多人都通过结交文官的方式,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同样的道理在文官中也适用,他们有权,却没有勋和爵,和将门结亲,也是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历朝历代其实官场中的人际往来向来如此,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高启勋却不怎么喜欢和朝中的大臣结交,想想当年高太后在位时,不知多少朝中大员替自家儿女来长平侯府求着结亲,高启勋都驳了人家面子一一拒绝了。

    如今高家没有了这层关系,长平侯府更像是个没落的勋戚将门,便已是门可罗雀了。

    这种事是影响龙蹊卫在禁军中的地位的,主将和他背后的家族势力一般,龙蹊卫也跟着没有多少地位。

    那么龙蹊卫中的将领校尉,想要仕途亨通,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按说高家父子不结党营私,本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可现实是别人都在相互结交,你躲在一边故作清高,别人不但不佩服你,反而会觉得你故作姿态。

    现实来说,也是如此,龙蹊卫中的将校职位的提升,也是相对比较慢的。

    很多军中校尉,当年或是通过武举或是通过举荐进入禁军的,如今的平均职位或者品秩,都比龙蹊卫中任职的人高出个一级半级的。

    高启勋对张叔夜说这些话,也是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了。

    张叔夜感激道,“侯爷不必说这种话,我跟将军亲如兄弟,哪有为了仕途便弃兄弟而去的道理”

    话虽然这么说,可张叔夜心中却绝不是不为所动。

    今天的事情之前,张叔夜内心里还是极其崇敬杨怀仁的,或许一开始他也不是没想过杨怀仁这种人,大不了是通过嘴上本事讨好官家,才得到了官家垂青。

    可后来杨怀仁通过一次次实打实的军功和为国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才逐步得到了官家的提拔的。

    何况杨怀仁做的那些事,的确很容易在军中建立威望,谁都知道,这年头当兵,如果没有点军功,提升只能靠拉关系和捱资历。

    可大宋的军队里,这些年也就杨怀仁带领的人马有出征作战的机会罢了。

    加上杨怀仁治军甚严在整个大宋军队体系里都是出名的,武德军招募了许多贼配军,甚至还有些招安的山贼海盗的,本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帮杂牌军。

    可就是领着这么一帮人,杨怀仁却建立了极大的功勋,从他本人到他手下基层将士,都得到了极大的封赏。
1...431432433434435...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