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林冲忽然“哦”了一声,然后想小声提醒一下杨怀仁,但杨怀仁也已经意识到之前林冲所说的奇怪,是奇怪在哪里了。
高士迁说他已经带兵练过了,可能不是假话。
但他说的练兵,并不是在白天练的,所以现在表现出来的,便是刚才杨怀仁他们看到的龙蹊卫大营的情况了。
杨怀仁忽然有一种被人下了套的感觉,特别是回忆起刚才高士迁脸上隐隐的笑意,更是笃定了他的想法。
现在在听到营房里传出来将士们的打鼾声,杨怀仁也并不觉得生气了。
或许从一开始,杨怀仁就应该意识到问题所在,林冲的感觉来自哪里他不清楚,但说明林冲的洞察力,是对的。
而杨怀仁没有发现,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决定了他的情绪。
问题在于龙蹊卫大营里震天的鼾声,这不合常理,军汉们大都是粗人,睡觉打呼噜这种事,本就稀松平常。
只不过如果是晚上入睡的时候打呼噜,那没啥可说的,可大头午的还不起床,而且还发出震天响的呼噜声,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除去睡眠姿势不对导致打鼾的远离不谈,大多数情况下,人睡得香,才会打呼噜的,而人在疲惫的情况下,更容易睡的香甜。
并不是说大头午的睡懒觉就不香,可把呼噜打成这种规模的,是完全不合常理的。
结合高士迁信誓旦旦的话,杨怀仁终于懂了。
高士迁带领属下练兵,并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昨夜进行的,所以现在这个时间,将士们身心疲惫,所以才睡的这么香,把呼噜打的震天响了。
军事练习里也确实有夜晚练兵的特殊情况,这也是结合实际战争需要而产生的特殊的练兵时间和方式。
现实战争里,夜战也是常用的方式,例如夜袭,甚至包括夜间的大规模战斗。
有些战争发生的快,进行的也快,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情势危急之下,夜间战斗那是必然发生的情况。
但传统的军事练兵中,对夜战的练习却是十分缺乏的,这导致真正上了战场之后,遇上夜战的情况就容易溃不成军。
这里边因素有很多,人的生物钟是有习惯性的,白天做活夜间休息,这是正常的生活习惯。
所以反生活习惯的夜间偷袭,往往可以获得比白天的袭击更大的作战成果。
还有一个因素,是大宋的军队,禁军或许还好一些,但很多地方厢军,因为军饷有限,导致将士们伙食不好。
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将士们的伙食中油水不多,基本没有多少肉食,动物蛋白摄入量低,对人的影响有很多,最常见的便是夜盲症。
很多人到了夜里视觉会大幅下滑,在这个年代是个广泛的现象,这就是和饮食习惯和饮食水平息息相关的。
至于高士迁为何带领龙蹊卫夜间练兵,杨怀仁忽然有了很多想法。
或许高士迁是个有见识的主将,他家里就是将门,很多经验性的东西,可以从他父亲和其他祖辈中获得。
所以高士迁很注重龙蹊卫的将士们夜间的军事素质和能力,刻意地组织夜间的练兵,也不算出奇。
但另一方面,如果高士迁这种夜间练兵,是他故意安排的呢这方面可以联想到更多的可能。
&nb
第1767章:忠臣(中)
皇帝也好,宰相也好,他们权力或许很大,但某些时候,这种权力是脆弱的,因为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很脆弱的。
杨怀仁再回头看高家父子的这些行动,也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高家父子,难道是真的支持赵佖的
这很有疑问。
高家向来都是忠臣,这不是一辈人的事情,而是几辈人传承下来的家族传统。
当年高太后掌权,高家没有刻意去攀附,这边说明他们高家一直是忠于皇帝的。
皇帝当时没有权力这一点,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没去对高太后可以逢迎,便已经说明了高家的态度。
高太后虽然和他们有血缘上的天然亲近,可在大义面前,他们还是选择走了正确的道路。
那么现在,他们还会保持忠诚的家族本色吗
之前杨怀仁没想到这一点,可现在他似乎看透了高家的做法是为了什么了。
高太后过世后,赵煦重掌皇权,那时候朝中还是有不少声音,觉得长平侯高启勋和高太后同宗同源,凭借这样的联系,他们也是曾经上书皇帝,要求打压或者贬谪高启勋的。
赵煦也不是没考虑过朝臣的建议,但他还算是心中有数的。
一来因为高启勋确实没有攀附高太后,要硬说他们之间的联系,貌似也只停留在沾亲带故的阶段而已。
二来是因为高启勋本人在勋戚将门这派人中属于中坚力量,而且高家不少子侄都在禁军出任将校,若是贸然打压高家,怕是会引起勋戚的反对,也对禁军的稳定非常不利。
所以当时赵煦权衡之后,觉得还是把高家放到中间派,并没有打压,也没有进行提拔,后来高士迁成为龙蹊卫大将军,也是凭借自身本事赢得的。
高家当时应该是体会到了赵煦对他们的态度,他们没有什么反应,可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想法。
高启勋也许觉得,他们高家祖先在本朝开国之初,虽然没法和曹家、杨家、折家等几个大将门相提并论,但也是以满门忠烈自居。
时至今日,高家的地位也许已经没有那么高了,但高家忠君爱国的家族传统是不会变的。
皇帝对他们不排挤不提拔,从侧面反映出来,还是皇帝缺少对他们高家的信任。
高启勋内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也只有他自己能清楚体会。
为了重新赢回皇帝的信任和垂青,也为了高家能继续繁荣昌盛下去,高启勋能想到的办法,还是通过建立功勋的方式。
主动去找陛下说什么话,立下什么忠君爱国的誓言,这是不可能的,恐怕皇帝也绝不会因为他几句信誓旦旦的誓言就轻易信任了他的忠诚。
但高启勋能从杨怀仁或者章惇等人的身上,看到获得陛下青睐的原理。
不论杨怀仁还是章惇,他们也都是通过一直以来的忠诚,毫无保留的效忠皇帝,然后建立功勋,才得到了浩荡皇恩的。
高启勋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于是也想到了一个办法。
高启勋通过接触赵佖,早就发现了赵佖内心里对皇位的渴望,而赵佖要想坐上皇位,办法实在是不多,加上赵佖的样貌和身体残疾,便更少了许多机会。
所以高启勋觉得,赵佖此人的野心,只能是越来越膨胀,当野心膨胀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爆发出来,表现出来就是起兵造反。
而赵佖这些年不断结交军中将领,勋戚将门等等,便印证了高启勋对他的判断。
于是高启勋主动向赵佖靠拢,暗中建立了某种
第1768章:忠臣(下)
杨怀仁回头看去,三四十步外来了几骑,话正是从领头的老头嘴里说出来的。
杨怀仁打量老头,从他银色的头发和胡须来看,明显已经上了年纪,可老头依旧身姿挺拔,倒是像个只有三四十岁的壮年之人。
而且他面色红彤彤的,显得非常有活力,更不用说刚才那一嗓子,更是中气十足的表现了。
单是看老头的面容,杨怀仁便看出来他是长平侯高启勋了,一看便是一个年长的高士迁,而高士迁便是个年轻版的高启勋。
杨怀仁笑着迎上去道,“小子早就听说高侯爷老当益壮,今日得见老侯爷真容,才知别人说的不对。”
“哦”
高启勋听杨怀仁在他面前自称小子,已是受宠若惊,也下马抱拳道,“大帅的意思,是觉得老夫算不得老当益壮”
杨怀仁笑笑,“那倒不是,小子是觉得用老当益壮一词,不足以形容老侯爷的身姿挺拔,若是换了返老还童,那到还差不多。”
高启勋大喜,不过还是谦虚道,“大帅谬赞了,大帅自称小子,老夫可担当不起。”
杨怀仁道,“老侯爷乃卫王之后,卫王子孙,多是国之栋梁也,老侯爷早年也是横刀立马,为国立下过不世功勋。
不论从功绩还是年纪上,我在老侯爷面前自称一声小子,那都是无可厚非的。”
高启勋方头大脸,确实有股子大将之风,林冲早先在禁军中任职枪棒教头,自然认得高启勋,他对高启勋的态度,自然是崇敬多一些。
天霸弟弟可不认得长平侯,听杨怀仁在高启勋面前自称小子,自然是有些心中不爽。
又联想到高启勋忽然出现在龙蹊卫大营,怕是帮他儿子来给杨怀仁一个下马威的,便板着脸跟别人欠了他二百两银子似的难看。
高启勋也注意到了天霸弟弟,惊讶于如此身材魁梧之人,却调侃道,“大帅这可是折煞老夫了,看大帅手下大将的脸色,怕是要揍老夫一顿呢。”
杨怀仁扭头看看天霸弟弟一脸不服的样子,心中想笑,他心中想到的对高家的判断,也不能明着说出来,便赶紧给天霸弟弟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放松下来。
杨怀仁解释道,“老侯爷别见怪,我兄弟平时就是这么个样子。”
高启勋走到近前,仔细打量了一下天霸弟弟和林冲,赞道,“果然世之猛将也。”
杨怀仁抱拳表示谢意,高启勋又瞅了瞅杨怀仁带来的几百骑兵,又赞道,“果然虎狼之师!”
然后他回头对杨怀仁道,“坊间传闻杨大帅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能获得如此地位只是凭借口灿莲花,阿谀奉承皇帝而已。
可今日一见,才知坊间那些传扬流言之辈,乃真宵小无目之徒。
杨大帅麾下将士个个威猛如虎,能培养出这样的将士的人,谁敢说他是无能之人,老夫第一个把他扇的满地找牙。”
杨怀仁心说不知道是高启勋文化水平低还是他性情就是喜欢如此调侃,竟还懂得谐用成语,“满地找牙”都用出来了。
高士迁给父亲见了礼,便请大家入账叙话。
大帐里其实也就走进五人,杨怀仁本来是可以自然而然坐上中间的主帅之位的,不过在高启勋面前,他也不好装大,便坐在了左手上位,而天霸弟弟和林冲立于他身后。
杨怀仁不肯做主帅的位置,高家父子俩便更不好去坐,高启勋很自然地坐在了杨怀仁对面,高士迁则立于他身后。
杨怀仁也没打算试探什么,只要能百分百确定了他对高启勋父子俩的判断而已。
&nbs
第1770章:苦肉计(上)
杨怀仁真诚的笑了笑,让高氏父子感受到他的真诚,双方也在这种笑意之中达成了某种默契。
杨怀仁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倒是能在高启勋的计划里帮上他一个大忙。
“老侯爷,高将军,本帅倒是心生一计,或许就能帮上你们的大忙。”
“哦老夫愿闻其详。”
高启勋倒不怀疑杨怀仁的说法,这些年发生在杨怀仁身上的那些事,已经证明了他的智慧异于常人。
在高启勋眼中,杨怀仁年纪轻轻就能得到如此的地位,他如果没有点智谋和算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杨怀仁脸上的笑容变得有点诡异,给人的感觉好像坏坏的,“老侯爷可知当年周公瑾帐前怒打黄公覆故事”
高启勋反应倒是快,立即回道,“大帅的意思,用苦肉计”
杨怀仁点了点头,接着有些抱歉地看向了犹在懵懂之中高士迁,“只是要令郎高将军在众人面前受些皮肉之苦。”
高启勋不愧是老油子了,他一张大方脸看着刚正不阿,但两只眼珠子确实贼机灵,只是滴溜溜转了一圈,便立即笑了出来。
“大帅智谋果断,果然名不虚传!老夫佩服,佩服啊!”
大帐之内其余三人却还没反应过来,特别是高士迁听说要让他受些皮肉之苦,一脸苦逼之色。
他刚张嘴要问却还没发出声来,天霸弟弟急问道,“哥哥和老侯爷说的苦肉计,是什么意思高将军为何要受皮肉之苦”
杨怀仁微笑着问道,“天霸,你可还记得哥哥曾经给你讲过的三国时赤壁之战,其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杨怀仁平时无聊的时候总是给几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兄弟们讲些故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那是最常说的,偶尔也讲些不着边际的辟如熊大熊二光头强的趣事。
天霸弟弟是最喜欢听这些故事的,周瑜打黄盖,然后让黄盖去曹操那里诈降的故事他自然听过。
天霸弟弟这才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他们俩啊,哥哥方才说周什么紧黄什么富的,小弟还以为是说的别人的新故事呢,闹半天是这俩小子啊,哈哈……”
杨怀仁佯嗔道,“你也是,什么小子小子的这俩人论起来比咱们老好几百岁呢!”
天霸弟弟抬头看见高家父子俩,不好意思地讪笑着,“哎呀,让老侯爷和高将军看了末将笑话了,嘿嘿……”
高启勋也觉得天霸弟弟有趣,人看着五大三粗像大山似的高大威猛,可平时的性情还真是欢脱。
而且和杨怀仁的关系如此亲近,让高启勋想起来年轻时和军中弟兄们打打闹闹的场景,顿时又有不少羡慕之感。
他摆摆手道,“无妨,无妨,陈将军莫在意,咱们都是一样的粗鄙军汉而已,呵呵……”
天霸弟弟冲高启勋抱了抱拳,算是和高启勋父子尽释前嫌。
他又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周瑜打了座下大将黄盖,是为了让黄盖去曹操老贼那
里诈降。
可方才哥哥又说要高将军受些皮肉之苦,这是让高将军向谁诈降啊”
杨怀仁瞅了一眼旁边的林冲,见他双眼清明,便知道他已经猜到了大概,便问道,“林冲,不如你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林冲谦逊道,“小弟猜到了一些哥哥说的意思,但可能不如哥哥想的那么全面,若是接下来说的不对,还望哥哥指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