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事实是富人要考虑的事情确实要多一些,但要把这些烦恼全部定性为不快乐,是偏离了基本的快乐的定义的。

    只能说穷人很难去理解富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而穷人自身的快乐,也更多的停留在心态上。

    至于这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也要分什么人和什么情况,赵佶这么说就很可笑了,生在帝王家,如果你自身对权力没有什么野心,肯安心做一个逍遥王爷的话,那么你哪里来的不快乐

    人的幸福却是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而且物质在下,精神在上。没有物质满足的基础,何谈精神的满足

    别人享受美食美酒,你一个人吃糠咽菜,你还要说你精神上是快乐的,这是何苦呢

     




第1787章:懂事的大壮(上)
    立冬的这天,天灰蒙蒙的,一场冷雨眼看就要来临。

    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天色的压抑,整个城市都显得格外平静,杨怀仁的心情却有些紧张,除了平静的东京城私下里暗流涌动之外,武德军除水军外剩余将士陪同杨府家眷抵达了京城。

    安排大军驻扎的事情交给黑牛哥哥去办,杨怀仁向母亲说明了情况,便要带大壮进宫面圣。

    尽管早就得到了儿子的快马传书,可事到眼前,杨母却还是有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大壮不是她的亲生孙子,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不单单是依靠血缘关系来建立的。

    朝夕相处了七年多快八年的时间,祖孙俩之间的感情联系,也早已经超过了简单的血缘关系。

    在杨母心中,大壮就是她的孙子,而且是几个孙子里最乖的一个,可现在忽然要让孩子知道真相,回到他的亲生父母身边了,她又觉得不舍了。

    当然还有铁香玉,平素很坚强的一个女人,却整个人已经哭成了泪人儿。

    对她来说,大壮和大牛都是一样的,两个孩子从小被她抱着开始渐渐养大,她已经全然忘了大壮不是她的亲生骨肉。

    当然还有其他人。

    和睦一家人忽然要少了一个,放在谁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可她们也知道,大壮的身份特殊,并不是她们想留下就能留下的,孩子也有权力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也应该让他回到亲生爹娘身边生活。

    感性和理智发生了碰撞,瞬时间便火光四射。

    大人或许还是能强忍心中不舍把理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可孩子们便做不到了。

    大官不知如何知道父亲要把二弟送走,忽然丢掉了当大哥的面子,转眼间哭得不可自抑,抱着杨怀仁恳求不要把弟弟送走。

    大牛甚至哭喊着说要走就让他走,不要把哥哥送走,几个女娃娃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几只小手死死抓着大壮的衣衫,说什么都不肯让他离开。

    倒是大壮自己,望着父亲的眼睛,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杨怀仁知道大壮是几个孩子里最斯文,也是最明事理的,甚至比起他的大哥来,还显得沉稳了许多。

    孩子的天性,有基因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壮便是如此。

    他身上流淌着高贵的皇族血液,却成长在杨家这种自由的环境之中,大壮没有兄弟们那种强健的体魄,却在读书和明理上,有更高的天分。

    他马上就要八岁了,但说起来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有些事,本来是不应该让他来承担的。

    可眼下的局面,杨怀仁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是有些话,他忽然不知道该如何跟这个喊了自己七年多父亲的孩子说。

    杨怀仁同样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大壮在他心里,也一样是他的孩子,他甚至有点后悔,让事情走到了这一步。

    他之前还在和赵佶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才没过多久,立即在他身上应验了。

    当他在赵煦面前时,他想到的自然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还有他天下归一的大

    梦想,为了这个,他是觉得牺牲个人利益,那都是应该的。

    可事情真到了眼前,他却踟蹰了,脑海里又开始重新分辨当初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可想来想去,还是没有答案,国和家,原本是相似的概念,并不存在矛盾的。

    但当现实走到你正对面,要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却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做出最好的选择了。

    这确实是人生中很难做出的选择,甚至不能用大义和私情来描述,父子之间的情感,纯粹的容不下一粒



第1788章:懂事的大壮(下)
    感受着大壮两只小手的力量,杨怀仁的内心也忽然间融化了。

    不自觉地,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可想说的话没有说出口,他只是猛地把儿子抱紧了怀里,说了句,“好孩子,好孩子……”

    反倒是大壮反过来安慰父亲道,“父亲不必难过,孩儿都懂的……”

    杨怀仁明白这是大壮故意在安慰他,连他都无法面对的事情,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又如何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内涵呢

    可事到如今,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苏公公已经带人在外等候多时,杨怀仁也只能理清思绪,把真相委婉地说出来。

    他指望大壮在这样的年纪能全都明白为什么发生这种事,也不指望他能理解自己,还有他的亲生母亲孟皇后。

    只是把他应该知道的说出来,他要作何选择,全凭自己。

    杨怀仁把大壮是如何出生,到如何来的杨家成了他的儿子,如今大宋和官家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事情有些复杂,时间有点紧迫,杨怀仁没办法一一给他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详细的来龙去脉,只能按照时间线,把事实叙述出来。

    大壮很安静,还不时地点点头算是对父亲的回应,可他的表情却很淡定,没有一丝难过或者惊讶。

    这让杨怀仁很是诧异,对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来说,能有这样镇定的心性,的确是太难得了。

    他甚至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比起他的父亲赵煦和其他几位皇叔来说,大壮都有一种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个人魅力。

    他很沉稳,沉稳得犹如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换了别人听了曲折离奇的身世,应该是恍恍然不知所从,甚至惊恐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可大壮就是那么淡定,他听得很认真,应该是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可就是没有任何吃惊的感觉。

    杨怀仁忽然有一种感觉,这样的人当皇帝,才是天下明主的最优人选。

    从大壮身上,他的确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比如天然的来自孟皇后的血脉,让他身上有有孟皇后那种镇定和仁慈。

    在杨家长大,让他从杨怀仁身上学会了变通和坚毅的性格,从母亲铁香玉身上,也学到了勇敢和坚强。

    当这些优点共同汇聚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那么大壮现在表现出来的淡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大壮本身就是皇族血脉,他大概遗传了他祖辈开国创业时的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场,这是他的父辈这一代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身上所不具备的。

    他虽然生活在杨家,可杨怀仁对孩子们的教育从来都是穷儿富女,对几个女儿他略显宠溺,可对儿子,他是相对严厉的。

    杨怀仁也从他的成长经历里,认同了慈父多败儿这句话。

    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个胡同餐馆的厨子,可他从小到大,都是在一种严苛的父爱之中。

    他不是没有埋怨过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他小时候对他那么严厉,可真正长大之后,一直到他穿越

    到大宋,他才明白这是为什么。

    父亲的方式或许略显严苛,可正是这种严苛,让他有了在大宋生存的资本,如果他的父亲对他娇生惯养,或许这会儿他已经死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了。

    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厨子,也全拜他父亲当年对他的严厉所致。

    父亲的思想观念或许是老派的匠人风格,也正是因为这样,父亲对他的严厉,是为了让他长大成人之后能有在世界上生存的一技之长。

     



第1789章:夸张的护送(上)
    苏公公在门外等得心急如焚,却又不好打扰人家父子离别,只得移步到门外,似是自言自语地大声道,“天色不早了。”

    杨怀仁自然知道他等了很久了,包括宫中的赵煦、以及两位皇太后,也应该是等候了很久,早已经对这个他们未曾谋面的皇子望眼欲穿。

    杨怀仁望着大壮有些不舍,又问了一次,“孩子,你可要知道,你进了那道宫墙之内,便没有了现在的自由了,你可想好了”

    大壮擦干了泪眼,重重地点了点头,“父亲从孩儿小时候就教育我们兄妹几个,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富。

    也教导我们男孩子,将来长大了成了男人,就应该有担当。

    既然上天给了孩儿这样的人生,孩儿也愿意去接受,只是,请父亲允许孩儿跟祖母、目前和兄弟姐妹道个别。”

    杨怀仁忽然有种心如刀绞的感觉,在家国情怀和家庭团圆里纠缠,在理智和情感里纠结,只能痛苦地点了点头,“嗯,你去吧。”

    大壮又跪下去磕头,杨怀仁没有阻拦,而是把脸扭开,不想让孩子看到他难过的表情。

    大壮磕了三个响头,才缓缓站起来走出门去,苏公公见他走出来,终于松了一口气,忙笑盈盈地去行礼迎接,然后准备带他上车,却不料大壮根本没理他们,正眼瞧都没瞧他一眼,而是转向了另一边。

    苏公公本来想开口劝几句的,可一想到这个孩子将来便是皇帝,便把原本要催促他的话生生憋了回去,只能弓着身子跟了上去。

    大壮去和家里人辞别,杨怀仁也走了出来,内心里又突然有了一种荡气回肠似的激动。

    他对一个亲兵大喝道,“你去传令,让龙武卫点一千精锐骑士,一千火器兵,一千刀盾兵,一千长枪兵,一千弓弩手,全副戒备,准备送皇子进宫!”

    杨怀仁的亲兵传令也已经习惯了,只是今天杨怀仁的说法虽然细致,却不太正规。

    他问道,“大帅,不知行动级别……”

    杨怀仁道,“一级战斗戒备,快去!”

    行动和战斗戒备级别,也是原武德军中特有的说法,是杨怀仁根据后世的一些军事条例和习惯里挖过来的。

    目的在于制定不同级别的不同标准,来更快速简洁的传达命令以及快速做好准备。

    这也是武德军在征伐交趾之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也通过这种方式让将士们的军事素质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级战斗戒备状态是最高级别的行动或戒备状态了,只有战时才有,如今大军刚到东京城外,杨怀仁忽然下达这么高级别的战斗戒备状态,让亲兵都吃了一大惊。

    他甚至认为,难道这是大帅不想让官家抢了他的儿子去,忽然决定要造反了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可从杨怀仁的脸上,他看不到那种造反才有的狂妄,却是另一种不服气似的坚毅。

    亲兵也并不用亲自跑到龙武卫大营去传达命令,而是直接用聚军鼓,通过不同的鼓点和节奏来传达杨怀仁下达的一级戒备的军令,这也是武德军首创的消息传达方式。

    忽然间东大仓大营里响起了震天的鼓声,军中将士早就通过不断的训练,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当他们听清楚鼓声的节奏,立即表情严肃起来,不管是在训练的还是做其他事情的,立即放下手上的事情,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他们听明白了鼓声传达的心里,便快速回到自己的营帐,穿戴整齐配好武器装备出来集合。

    几位将领听到后边,对杨怀仁的命令也是有



第1790章:夸张的护送(中)
    苏公公脸面上都觉得过不去,可他还是觉得杨怀仁这么大张旗鼓,也太夸张了,似乎有点过分了。

    可他也能理解杨怀仁此刻的心情应该是不大好的,又不好直接反对他这么做,只得装作好心提醒似的说道,“大帅,您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合规矩呢”

    杨怀仁斜眼瞅了她一眼,不以为然道,“苏公公说的也有道理,以前或许不合规矩,可现在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以我目前的职位,加上陛下给我的旨意里赋予我的特权,我这么做也是合理合法的,并没有违反任何军律,所以也没有不合规矩一说。”

    苏公公被怼的好似一直刺猬卡在了喉咙里似的难受。

    要是平常时候,禁军在没有皇帝旨意或者枢密院调令的情况下,穿戴整齐整队进城,必然要被当做谋反论处。

    可赵煦给杨怀仁的旨意里,却给了他这个特权,本来这种特权是防止其他人起兵作乱,在紧急情况下,给了杨怀仁可以带领大军进城平乱的权力。

    但眼下并没有人在城中起事作乱,杨怀仁却还要带这么多龙武卫将士进城,这就说不过去了,甚至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起兵进城作乱的一般。

    苏公公思考了一下,好不容易壮起胆子说出一句话来,“大帅,您如此滥用陛下的旨意,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杨怀仁仍旧云淡风轻,“苏公公,你说错了,我这么做,正是要报答陛下对我的信任!

    你想想看,就和二百个宫中禁卫,能保护得了皇子吗万一半路上真有人出来截杀皇子,到时候不论你还是我,还如何有颜面去面对陛下

    有些事你不知道,可我却清楚的很,有些人为了成为皇储,可是敢做出很多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

    比如某位你我都不用说出来他名字的人,他可是在禁军中结交了不少将领,万一他们早有预谋,再加上他蓄养的一些死士,苏公公你真觉得二百个废物能保护得了皇子的安全”

    杨怀仁一番话把苏公公说的心惊胆颤,静下心来想一想,杨怀仁说的道理也不错。

    之前那几位王爷不知道官家还有龙种在世的时候,都在抢着成为皇储,还因为议储之事搞得陛下心情烦闷。

    如今皇子抵达京城了,他们为了得到皇位,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皇子,所以说他们的确大有可能做出来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1...435436437438439...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