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其余漕军士兵见状也吓傻了,见列队摆阵的禁军大喝着一步一步进逼过来,纷纷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



    有几个机灵的,见事不好,慌忙朝竹林里四散逃跑,却不料早有禁军弓弩手准备好了,见人逃跑,二话不说直接射箭。



    那十几个最先跑出去的漕军士兵应声倒地,每个人身上中了几支箭矢,甚至有箭矢从他们的脑袋里穿透而过,死状甚是骇人。



    剩余那些本来还想逃跑的立即吓得腿都软了,还有几个竟尿了裤子,想到禁军竟然毫不犹豫把逃跑的漕军射杀,便立即扔了手上武器,跪在地上大声求饶起来。



    不出一刻钟工夫,包括赵斌在内,还有四十来个漕军士兵便被缴了兵器围在了大路中间。



    天霸弟弟立即吩咐手下把被射死的那些人的尸首收殓了,就在竹林里挖了个大坑就地掩埋起来。



    漕军士兵跪在地上双手抱头,扭头看着不远处那些同伴的尸首,被围着的人更觉得恐惧了,他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刚才明明还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僚,转眼之间就成了一具具尸首。



    而这帮禁军,杀了他们十几个人,还是跟没事人似的,表情还是跟先前列阵的时候一样,好像杀人就跟杀了些猪狗一般毫不在意,让他们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不过他们也是当兵的,很快就想明白原因了,这帮人是可是真正上过战场的,杀人那是如家常便饭一般,这才杀了他们十几个人而已,根本连开胃菜都算不上。



    天霸弟弟走到他们面前,赵斌赶紧跪着学死狗一样的上来求饶,“将军饶命,小底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嗷嗷待哺幼子,要是我死了,他们都要饿死了啊。



    求求你,就算我该死,他们也不该死啊,求求你,放我一马,我把我家中的那一万两……不不不,是整整两万八千两银子全部给你,只要你放我一条生路啊……”



    赵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还真是可怜,但天霸弟弟想起他曾经做过的恶事来,对他却一点儿怜悯之意都没有。



    “死肥猪,你骗谁呢还八十老母,你当我不知道你怎么回事你认了死太监当干爹,你家里早就没什么人了。



    还有,你软豆皮的名声谁不知道啊,连老婆都讨不到一个,哪里来的儿子难不成是学你太监干爹,也认了一个



    刚才你不是装傻充愣吗怎么,现在终于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赵斌被人识破了谎言,倒也不觉得什么,而是继续一个劲的磕头,“想明白了,想明白了,可……”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了,心想事情是他做的不假,可那也是他听了他干爹赵献球的指令做事,他只不过是执行者,主谋可不是他。



    但若是把这事说出来,面前这位禁军将来可不一定能放了他,就黄头泊了那几十条人命,就够他赔命了。



    何况他把他干爹赵献球交代出来,就算能躲过今日不死,凭他知道的赵献球报复背叛了他的人的残忍手段,他将来还是难逃一死,甚至比现在死的会更惨。



    所以他忽然停住了,他至少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他现在说了,不管是被这帮禁军还是会被赵献球宰了,他都难逃一死。



    但如果他不说,这帮禁军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实质的证据来治他得罪,而就算他被禁军抓回去,他




第1383章:法的弊端(上)
    杨怀仁点了四个厢军进帐叙话,等他们行完了礼,杨怀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带头的厢军答道,“回禀王爷,小人李朝仁。”



    “超人”



    杨怀仁被都笑了,“好名字。你是怎么进的扬州厢军”



    李朝仁忽然变得有些羞愧,“小人本是青州临淄人氏,在乡间失手杀死了一个欺压乡民的税吏,才被发配到扬州来的。”



    “哦咱们还是老乡啊,哈哈。”



    李朝仁本来不知杨怀仁唤他们几个进帐问话所为何事,心情难免有些紧张,没想到杨怀仁和他们说话如此客气,完全没有想象里一个王爷该有的高高在上的感觉。



    又想起王爷刚才也是和厢军其他兵卒一样坐在人群里吃饭,而且听其他禁军说起王爷以往就是和龙武卫将士一起训练一起吃睡的事情来,很自然的觉得非常新奇。



    更让他惊讶的是王爷竟然和他攀起老乡来了,这就更让他奇怪了,于是随口问道,“王爷也是青州人”



    杨怀仁笑道,“老家齐州,和青州也不远。”



    “那是,那是。”李朝仁不知道杨怀仁为何这么做,不敢多说话,只得和声应付。



    杨怀仁又道,“看来咱们齐鲁之地,民风还是有些彪悍啊,连征税的税吏你都敢杀,可杀了衙门里的人竟然没有被判大辟之刑,你倒是命很大啊。”



    杨怀仁看见李朝仁强壮的身体和脸上的金印,以为李朝仁是个贼匪呢,没想到还是个杀人犯,而且杀了衙门的税吏没有被砍头,只是发配了千里,便说明此人一定有些背景了。



    好奇心之下,杨怀仁故意用话套他,看看他究竟作何解释。



    李朝仁苦笑道,“王爷有所不知,便听小人细细说来。小人的确是杀了一位衙门里的公人,不过小人也说过了,是失手杀死的,所以临淄县尊才给小人判了个流千里充军的罪责。”



    “失手怎么失手法”一旁的黄大银笑问道。



    李朝仁接着解释,“小人家住临淄城外渑水边的李家庄,渑水两岸也是沃野几十里,虽然产出比不上江南的水田,可比起一般的旱地来,家乡的土地也算是富饶。



    李家庄早年也是有祖宗随着太祖开国立庙之人,所以说起来我们李家在当地也是地方大族,喜好舞刀弄枪之辈不在少数,小人自幼也胡乱练了些拳脚功夫。



    族中人口虽多,可只要是好年景里,渑水两岸的农田还是能让族中人口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



    可去年的时候开始,朝廷使用青苗新政,官府统一为百姓保留粮种,开春时再发放下来供百姓播种之用。



    以往百姓都是自己育种保存的,早已形成习惯,但官府拍来负责此事的税吏行事粗鲁,不容百姓有任何忤逆。



    老家的百姓觉得朝廷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自己保存和官府保存,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遇上灾年,这么做对百姓来说也是有了保障,便悉数把粮种上缴了官府。



    可年后官府分配粮种之时,却以借贷之命归还,还要收取利息,让百姓就不理解了,去年收的时候明明说的官府只是代为保存,后来却改口不认账了。



    小人不服气,心说这是收缴还是罚没自己的粮种为何自己还要借贷回来



    小人领了族中弟兄前去找那名税吏理论,税吏竟辩说去年百姓缴的粮种是粮食,可以从来年的粮税中抵扣的,百姓没有吃亏,还应该感谢官府才对。



第1409章:乔迁居
    江南的十月,树上还有不少绿叶,但秋风已经很凉了。



    杨怀仁这才发现江南的冬天有可能比中原还冷,倒不是说温度会更低,而是因为北方到了冬天家家户户会在家中垒起一个暖炉,或者直接烧炕。



    即便是下了雪刮了寒冷的风,躲在屋子里还是比较暖和的。



    但江南不同,不垒暖炉也不烧炕,温度感觉上比北方高一些,但实际上人身体的感受,就是一种阴冷。



    气候史上,一千年前的北宋据说是一个小冰河时期,气候是偏冷的,杨怀仁之前还不信,不过现在他信了。



    降温的时候,住在船上是非常冷的,木头做的墙壁并不能起到多少保暖的作用。



    好在杭州的新宅子即将修葺完毕,杨怀仁到苏州和家人汇合后,便直接开拔去杭州。



    皇帝的圣旨也下来了,比杨怀仁预计的时间要晚了一些,不用想也知道,杨怀仁的打算,必然会引起朝堂上的一番争论的。



    赵煦自然愿意杨怀仁继续为大宋开疆拓土,增加自己的功绩,坐实了他一代明君的历史地位。



    所以对那些反对的声音,赵煦充耳不闻,打定了主意要支持杨怀仁。



    即便皇帝做了决定,可新党内部还是争论不休,内部的矛盾日渐显现。



    杨怀仁管不了这些,只要赵煦能支持他,他就可以放心的去做计划中的事情。



    只是赵煦和朝廷批下来的钱不多,杨怀仁上缴的那份查抄赵献球得来的一百多万贯赃款,赵煦打算用来修缮宫中的基础宫殿,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拨了十万贯钱下来。



    兵部和户部也不敢自作主张给武德军拨款,枢密院的大佬们不管多么不情愿,但还是觉得既然武德军撤卫改藩了,钱银上做些补偿也未尝不可。



    于是几位大佬商议之后,也给武德军拨了十万贯钱的军费用来打造水军,和皇帝给的钱一样。



    二十万贯钱的数目虽然不大,但也没有比杨怀仁预估的低,这样一来,加上武德军账面上的九十多万贯,武德军的资金已经超过一百一十万贯。



    长江冬天并不封冻,所以不影响造船,新的市舶司造船厂已经风风火火地运作起来。



    老戴头带人修整了造船厂之后,便立即采购了造船所需的材料。



    他的四个儿子都回来了,除了原来的匠户们,造船厂的高薪又吸引了几百名造船的工匠过来,江口镇也重新热闹起来。



    因为人手足够,老戴头早早设计好了大小不同的战船,五个船坞一齐开动,把造船厂的造船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岑孝年的汇报里,惊讶的说老戴头他领着人造船,竟然是不需要图纸的,就靠着一张嘴巴说着,那些工匠们便把要求之内的战船框架造了出来。



    杨怀仁也惊讶,甚至有点想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不过后来转念一想,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能力,确实是不能用常理来揣度的。



    造船杨怀仁还没有亲眼看见,但他听说过一个雕刻玉器的师傅,同样没有图纸,全屏记忆和技艺,把一块原玉雕刻成了三层镂空的玲珑玉雕。



    连杨怀仁这个见多识广的后世人,也没想明白雕刻工匠是如何做到的。



    所以说绝不要小看古人和古代的工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技艺,不但不必后世的工匠差,甚至更加精湛。



    想清楚这些,杨怀仁便放松下来,既然认定了老戴头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大造战船,具体的过程,他便没有必要去掺和,外行管内行的蠢事,他



第1440章:气象(上)
    大和尚今天知道了很多事,他也又笑了出来,或许还有疑惑,但对他来说,疑惑并不重要了。



    他晃了晃手里的空酒坛,便起身走了。



    或许他去取酒了,多喝些酒让自己迷迷糊糊,或者能轻松一些,也或许他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静静的把刚才杨怀仁的话重新回味,并消化一下。



    杨怀仁也长出了一口气,忽然间身子都感觉轻盈了不少,独自背负一个秘密,是很累的。



    好在可以有个特殊的人可以让他把这个压力释放出来,也感谢还有一个和他有类似经历的人曾经在这个世界里存在过,这样他才显得不是那么的孤独。



    至于自己为何,又是如何来到了现在这个世界,杨怀仁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或许是类似虫洞的一种东西,把他带到了他地第一次出现在大宋的那个地方。



    身体在经过虫洞的时候失去了生命力,但附着在思维电磁波上的灵魂却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占据了现在的身子,让他的生命可以延续。



    也许是这样的吧,也实在没有别的什么靠谱的解释,不过杨怀仁已经不介意了,他明白,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眼前和未来。



    眼前便是他的四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还有一个更小的女儿还在襁褓中,未来两个孩子也将来到这个世界。



    这才是杨怀仁在乎的,所以就算他想过些偷闲人生,也只能去努力改变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更好一些,更安全一些,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将来的生活能轻松一些。



    ……



    朝廷的新法只是取得了短暂的好处,从今年秋天开始,新法的弊端便开始缓缓展现出来。



    但赵煦和变法新党们,似乎不太介意这些,他们觉得变法自然会有阻碍,会有反复,但这都是旁支末叶,主干能茁壮成长,变法最终一定会成功。



    人都是盲目的,很容易坚信某一点,然后不撞南墙不死心。



    这些杨怀仁自然没法去改变,他还没有一个人对抗整个国家权力机关的能力。



    所以他专心做的买卖,做着征伐交趾的准备。



    餐饮和蔬菜的买卖早已经走上正轨,杨怀仁当初带来的各种新式蔬菜粮食,也逐渐开始以东京城为中心,向全国各地扩散。



    随着推广,种植新式蔬菜的土地面积也逐渐扩大,导致菜价渐渐下滑,虽然比原有的蔬菜还要贵一些,但已经能让百姓逐渐接受。



    朝廷自然担心蔬菜的推广会占用原来种粮的土地,但事实证明种菜并不需要很好的土地,老百姓只是小面积的开垦一块地就能种。



    像土豆玉米这些作物,本来就不太吃土地,很多原本不是田地的地方稍稍开垦一下种下土豆玉米,它们就能生长。



    到后来朝廷发现,不但原本担心的粮食产量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玉米这东西真的太能长了,一亩地的平均产量几乎是种植小麦和稻米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这也不稀奇,当今的粮食种子还很古老,杨怀仁从后世带来的玉米种子可是经过了现代科技培育过的,产量高一点儿也不奇怪。



    百姓的餐桌上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原本贵价的新式蔬菜,杨怀仁并不吝惜自己的厨艺,这些蔬菜的一些简单方便又好吃的做法,也传扬了出去,让百姓自己在家动手,也能烹制简单的美味。



    因为这样,杨家蔬菜生意的收益增长也放缓,甚至停了下来,不过每年的进项依旧很多,杨怀仁也不是指着蔬菜赚钱,所以并不




第1441章:气象(下)
1...440441442443444...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