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大宋以前设立马户养马,有很多原因的。



    大宋确实缺战马,所以朝廷很重视马政,只是文人不懂养马,更混淆了战马和驮马的差异,所以才想出了马户养马的马政。



    事实证明这种马政根本解决不了大宋缺马的问题,立国百余年缺马的现状一直都没有改观就是最好的证明。



    西夏和辽国每年也会向大宋贩售一批马匹,这个数量不算大,但也能暂时解决缺马的问题。



    但根本在于朝廷从西夏和辽国买回来的马确实能当战马用,可这些马大多都是腌马,是没法繁育下一代的。



    以前辽国和西夏之前在向大宋卖马的问题上肯定是达成了一致的,可以每年卖一些马给大宋,但绝不会把种马卖给大宋。



    这就让大宋必须每年花费大量的钱财从辽国和西夏买马,却很难有自己培养马匹的机会。



    现在不同了,西夏战败,八百里瀚海尽数归大宋所有,获得了西夏精壮马匹近三十万匹,基本缓解眼下了大宋缺马的问题。



    而这些马是可以养育繁殖的,从此以后,大宋便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马匹供给,用不了十年,将彻底改变大宋缺战马的问题。



    文官们见识了西夏的养马方式,这才不得不承认以前的马政太蠢了。



    西夏的汉人,绝大多数都归顺了,不归顺的人都是在西夏朝廷当官的家族,章惇对这些人下手非常狠,不投降就斩尽杀绝,他一向是这么暴戾。



    不过这样也好,明明是汉人,却不把汉人当同胞,还要帮着党项人算计汉人,这样的汉人和后世的汉奸没什么区别,杀了也就杀了,一点儿也不可惜。



    归顺的汉人大都是百姓,百姓其实没什么,谁做他们的皇帝他们其实也不太在意。



    既然宋朝皇帝愿意保留他们原来的财产和土地让他们继续在家乡土地上生活下去,他们拥护宋朝皇帝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一点的确拉拢了人心,西夏最好的土地以前都是皇族和贵族占有的,如今他们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好地方都成了功田,而原来西夏百姓的土地嘛,留给他们也没什么。



    西夏国名义上还在,实际上早已经不能称谓国家了。



    党项人被驱逐到了最偏远的地方,如今只有黄河河套地区、合罗川和马骡山以北还属于他们,那些地方有草场也有沙漠,他们还能生存,但生存的空间也不大。



    辽国自然会惦记河套地区,大宋为了稳定局势休养生息,也大方的把地方让给了辽国,让他们自己去占领,至于契丹人和党项人如何打,就不是大宋的事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合罗川和马骡山以北的地方就更艰苦了,党项人想东山再起,不是说完全不可能,但非常非常艰难。



    西夏皇族本想西逃请青唐唃厮啰帮忙收复河山,但青唐人也刚死了首领阿里骨,大将军青宜节鬼章自从被大宋俘获放回去后就彻底没了当年的勇武。



    新继位的首领是阿里骨的儿子瞎征,这小子很懦弱,面对西夏皇族的请求,他不敢和大宋作对,只得砍了西夏皇帝和太后的脑袋送给大宋,以示他的忠诚。



    当然,青唐人也看出来大宋是想打通连接西域的商道,这条商道要路过青唐的,所以瞎征也想在未来的利益里分一杯羹。



    不过显然他不会得逞,青唐一代不如一代,大宋收复湟、鄯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场大败之后,当初内讧的党项贵族们也明白最后战败都是他们自己作死,但后悔已经晚了,几十万大宋边军涌进西夏,已经不是他们这些残余势力可以战胜的。



    &




第1450章:火器
    像大炮这样大型的火器很难大量制造,但中小型的火器还是可以大量运用的。



    就比如手榴弹。这个名字是杨怀仁起的,叫起来方便,也顺嘴,不过东西到了将士们手里,将士们又给手榴弹起了个比较高大上的名字,叫霹雳雷火弹。



    霹雳雷火弹在大宋早就有了,不过和现在的手榴弹不是一码事,它是用弹射的方式发射的一种炸药弹,原理上都是和现在装备的大炮类似。



    不过武德军里装备的大炮,是用火药爆炸的威力把炸弹发射出去的,自然比古老的弹射方式攻击距离远了不少。



    而手榴弹就相对简单了,和后世的手榴弹设计上类似,一个铁皮容器里装满了火药和铁蒺藜的混合物,然后用特殊的助燃剂引发榴弹爆炸。



    铁皮容器上固定一块木质的手柄,这样将士们投掷起来更加方便,机关是一根引线。



    木质手柄的中间钻一条细长的孔,引线在木质手柄的一端,用铁皮扣固定作为保险,另一端链接和火药隔开的助燃剂。



    使用的时候,把保险扣取下来,拉下引线,便启动了手榴弹的爆炸程序,等助燃剂流入前端的火药之中,只消片刻工夫之后便会爆炸。



    在控制拉引线和爆炸的时间间隔上,用大量的试验来保障手榴弹的安全时间,基本固定在了十秒钟。



    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在五十步左右,大约四十米的距离,将士们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基本都能做到这一点。



    还有些力气大的,投掷技巧好的将士,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更远,甚至能达到近百步的距离。



    这样的好手,被将领挑选出来作为投掷手榴弹的教官,将来会直接升级为榴弹队的队长来使用。



    有了这些好手,也为手榴弹在武德军中普及起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当然手榴弹还是危险的,平时也不会发给将士们随身携带,训练也是用按照同等大小和重量仿制的训练弹,只有在开战之前才会把实弹发放到将士们手中。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武德军中对于火器使用的纪律问题了。



    正因为火器太危险,不论是炮弹还是手榴弹,放在军营里太危险,流到外边去就更危险,所以杨怀仁让军中将领和参军等集思广益,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



    既然如今军中有了监军了,这件事就交给吴大人和黄公公去办,杨怀仁也好把自己摘出去,也落得清心。



    当初皇帝限制火器的研发和使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东西落在正义的人手里,自然会有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但如果落在别有用心,或者有野心的人手里,天下百姓便免不了遭受一场大劫难了。



    火药被当做武器,被看成人类的进步,也被看成是人类灾难的源头之一。



    人类从莽荒时代进化到现在,一定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的,也充满了求知欲去探索任何的未知。



    但当像火药一样超出人力范畴的巨大力量被人类所掌握,人类文明的进步必然会出现一些波折。



    进步和毁灭,会同时出现在历史的进程当中。



    对皇帝这样的统治者来说,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类似的神秘的力量,他对于任何他控制不了的东西,都会从心底里感到一种恐惧。



    所以统治者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封锁这种进步,和秦



第1792章:苏公公的心思
    苏公公内心里很矛盾,以他的地位,好像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有找死的意味了。

    他忠于陛下,杨怀仁同样也是终于陛下,他练出来一支强悍的军队,这也是在陛下的授意下做的事情。

    在陛下心中,也是期盼着大宋军事羸弱的局面得到改善的,这么说来,杨怀仁不但没有任何错,而且是个大大的忠臣和功臣。

    可百姓是简单纯粹的,他们崇敬的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杨怀仁给大宋练出来这么一直让他们自己都害怕的军队,自然心中崇拜杨怀仁。

    百姓们却见不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光凭着道听途说的一些事,似乎很难形象的把皇帝的光辉形象在内心里建立起来。

    这就是矛盾点的所在了。

    苏公公纠结的原因也很明显,他不时地扭头瞅瞅车厢,冷风偶尔也把车厢的帘子吹出来一条缝隙,让他看见了皇子端坐车厢之中。

    若是只看皇子的容貌,连苏公公内心里都惊讶不已,如果有人敢怀疑车厢里的孩子不是官家的龙种,苏公公第一个便不同意。

    因为这个孩子和赵煦小时候长得简直太像了,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一点儿不为过。

    苏公公是从小看着官家长大的,官家七八岁的时候长什么样,他还记忆犹新,因为官家也是八岁那年,得承大统,继位成为大宋的皇帝的。

    苏公公看着车厢里的孩子,免不了幻想着孩子将来不久的某一天,也要和官家一样,在差不多八岁的时候就龙袍加身,坐上皇位。

    这让苏公公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后的现在,还是那张还有点幼稚的脸庞,连他也分不清这十五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了。

    可一样的一张脸,内心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了。

    十五年前的赵煦,继位之前还叫赵佣,苏公公那时候也才只有二十来岁,是从一个小太监开始便陪着赵佣长大的贴身内侍。

    记忆里的赵佣是单纯的,在先皇驾崩之前,他从来没想过他会继位,也没在乎过权力是个什么东西。

    赵佣那时候还很喜欢玩耍,不喜欢读书,苏公公还时常帮着他逃课,大多数时候先生们没有在意,便让赵佣成功赚了一天玩耍的时间。

    但也有时候事情被先皇发现了,便派了人来惩罚他,那些太监们自然不敢真的去惩罚一位皇子,于是便拿赵佣身边的小太监们撒气,苏公公也因此挨了不少打。

    当时屁股被打的很疼,可每次挨了打,赵佣都会很关心他们,这让苏公公心里很暖。

    他知道赵佣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心机,更没有什么烦恼。

    可后来一切都变了,先皇驾崩后,最年长的皇子赵佣顺利继位为帝,还改名为赵煦。

    因为赵煦那时才八岁,所以满朝臣子都不放心一个八岁的孩子坐在龙椅上指点江山。

    以司马光为首的文官把太皇太后请了出来垂帘听政,皇位上年幼的赵煦便成了一个摆设。

    赵煦的性情也渐渐变了,本来是轻松玩耍的年纪,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压力,变得郁郁寡欢。

    苏公公想到这里,忍不住也在想车厢里的孩子,他同样是七八岁的年纪,很可能不久之后就会登基为帝。

    可苏公公发愁的是,这么小的孩子虽然可以继位为帝,却不能掌控整个朝堂。

    到那时候,估计又是某位太后被请出来垂帘听政,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孩子边走上了赵煦的老路。

    可苏公公抬头看见其那边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杨怀仁,忽然又觉得这次的情



第1793章:紧闭的宫门
    龙武卫越是靠近宫城,便越是把宫城的禁卫吓得够呛。

    有那么一刹那里,那些宫廷禁卫也觉得不知是谁起兵造反了,可百姓们的欢呼声又显得不合常理。

    等他们弄清楚这么一支大军是护送皇子进宫的队伍之时,还是没敢放松警惕,出于保险起见,值守的袛侯还是下令关闭了宫门。

    城墙上的八牛弩也齐刷刷的瞄了过来,一旦这批人马中有什么异动,便要立即发射。

    引路的禁卫先到宫门前,被紧张的气氛吓得够呛,带头的虞候又一次差点从马背上跌下来。

    他大声叫喊着请当值的将军出来印证他的身份,可即便那将军一眼便认出了他这个同僚,却也担心他已经变节,此次前来也是想用什么奸计赚开宫门罢了。

    虞候很尴尬,脸色很难看,被自己人误会也就罢了,可杨怀仁的马蹄声渐渐靠近,他更担心杨怀仁会怪罪他连宫门都叫不开。

    杨怀仁其实还真没有怪他,或许从一开始就保持了一种没看的上他的姿态。

    他策马缓缓从队伍里奔出来,来到宫门之前,瞅了瞅宫门城楼上的禁军,还有那几具巨大的八牛弩。

    这种巨型攻城弩的弩箭十分巨大,弩杆就比一个成年男子的胳膊还粗,箭头却非常锋利,平常用于攻城,能把弩箭直接射入坚固的城墙之内,形成帮助攻城士兵攀爬的阶梯。

    如果用八牛弩来射人的话,可以把人直接钉在墙上,威力十分强劲。

    杨怀仁望着那巨大的寒芒并没有畏惧,而是依旧保持一种轻松和淡然,走到宫门下才仰头大喊一声,“左卫大将军奉旨护送皇子入宫,请袛侯速速打开城门!”

    今日值守的宫门将军有点慌张,看到了杨怀仁,他也搞不清楚该如何是好了。

    按照他今天接到的通报和杨怀仁的说法,杨怀仁一行人是护送皇子进宫的,应该立即给他打开城门才对。

    可望着不远处成千上万的兵将,他又觉得好像又来者不善,万一他打开了城门,这批兵马发了疯似的冲进来,不光他将尸骨无存,恐怕还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他急忙去问身边的一位副将,眼下的局面,该如何是好

    副将也有点懵,他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大批的兵马进入东京城内,更别说眼下就杀气腾腾的站在宫门外了。

    好在他比那位将军要清醒一些,答道,“将军,当下的局面,要辨明杨大帅的目的并不难,我们请皇子殿下和去迎接皇子殿下的苏阁领出来叫门,便没有什么可作假的了。”

    那将军想了想,觉得这办法可行,起码苏公公这样的笔下身边最亲近之人,应该不会作假。

    于是他冲下边大喊一声,“请杨大帅请皇子殿下和苏公公出来见面,末将自然会打开宫门迎接皇子殿下!”

    杨怀仁知道这位禁卫将军是为了安全起见,可他同样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敢保证今日值守的宫廷禁卫是不是受到了赵佖或者其他人的收买呢

    万一他把大壮和苏公公叫上前来,他们便立即发射八牛弩刺杀了大壮,那又该如何面对

    他轻笑一声,立即反问道,“尔等把八牛弩瞄向本帅,本帅可以不在乎,可若是本帅请了皇子出来,八牛弩还是瞄过来,难道是你们预谋要刺杀皇子不成!”

    禁卫将军大吃一惊,没想到杨怀仁就这么给他扣了一顶刺杀皇子的大帽子。

    如今谁不知道官家病入膏肓无药可治,皇子不久之后便将继位如果今天他便得罪了杨怀仁,得罪了未来的官家,那他还混个屁啊。
1...441442443444445...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