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他仔细想想,杨怀仁的要求也是不无道理,于是立即下令,让操弩手把八牛弩转向了一侧。
这样一来,既可以排除自己的
第1794章:章惇翻脸
当他走到宫门不远处时,望见违反常理关闭的宫门和城墙上紧张兮兮的宫门禁卫,便意识到出事了。
章惇加快了步伐,正走到宫门的时候,牵动宫门的铰链“吱嘎”作响,宫门被缓缓打开了。
通过被打开的门缝,章惇第一眼便看见了骑在马上的杨怀仁!
紧接着他便看到了杨怀仁身后不远处,乌压压一大片气势汹汹全副武装的龙武卫将士,让他差点当场惊得昏死过去。
他强撑着身子指着杨怀仁大骂道,“杨贼,你是要造反吗!”
杨怀仁被人误会做反贼已经稀松平常了,他到不觉的有什么被冒犯的,可被一个老头指着鼻子骂“杨贼”,这就让人不能忍了。
他带来的兵马人数虽多,可绝没有冲突宫门的意思,眼下正在有序的向两侧展开,拥簇这后边大壮乘坐的车驾缓缓向宫门前靠近。
杨怀仁觉得章惇如此大惊小怪,大致有两种可能,刚打开宫门的时候章惇没看清楚他身后将士们动作,只是看见将士们的威风气势便武断的认为杨怀仁带兵在宫门前就是要造反了。
二是在章惇内心里,一直就怀疑他说的皇子的真实性,早已经断定了他是以皇子为借口,试图带兵入城来以突然起事谋反。
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杨怀仁要做出的应对也截然不同。
如果是前者,杨怀仁可以当章惇只是被吓坏了,而章惇内心里,也是为了官家和朝廷的安危着想。
这样的话,杨怀仁还是不想对章惇动手的,章惇毕竟一直以来在朝廷里地位尊崇,而且他的追随着甚众,如果要除掉章惇,似乎也对朝堂上的稳定十分不利。
而且章惇也算是非常有才华的,不论治国的经验和理念,将来也是可以用得上的。
可如果是后者,那就不能留着他了。对杨怀仁来说,如果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看不上他,候着把他当做一个威胁,他是完全可以不在意的。
但这个人是章惇的话,那就不一样了,章惇这样的人如果和他成为对手,对他将来的计划,甚至是人身安全都非常不利。
万一章惇用个什么计策陷他于不义,或者搞得他们父子不和,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杨怀仁为了自己也好,大壮也好,还是他的家人兄弟,以及整个原武德军的将士们,都必须除掉任何对他们形成威胁的人。
章惇开口喊他为贼,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杨怀仁内心里也绝容不下章惇的存在。
这天底下有才华,有治国本事的人多了去了,不一定非用你章惇不可,但留着你必将成为心腹大患,那杨怀仁便没有了任何留着一个强劲的敌人活在世上的道理。
眼下自然还不好下手,而且粗暴的武力,似乎也不能完美的不留后患的除掉章惇,杨怀仁可以让他多活些日子,好好谋划一下如何去做。
不过当下,杨怀仁也不可能对章惇对他恶言相向一点儿不在乎,如果就这么忍了,那他也不就不是杨怀仁了。
按照军律,左卫大将军
可以策马入宫,虽然范围仅限宫门到大庆殿之间的一段距离,可这也足够了。
杨怀仁昂首挺胸,策马向前,行至章惇面前,居高临下、声音洪亮道,“章相公,本帅奉旨护送皇子进宫,动用多少兵马那也是陛下在旨意里特许了的。
你如此大惊小怪狂言叫嚣,是对陛下的旨意有怀疑”
章惇大惊,本以为他质问杨怀仁,杨怀仁会赶紧下马上前和和气气跟他解释一番,却不料
第1795章:大壮进宫(上)
并不算大的紫宸殿偏殿里站满了人,一个小内侍急匆匆冲进来报道,“皇子来了,皇子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偏殿门外,本来斜躺着休息的赵煦也立即爬了起来,可惜他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这一下因为太激动又起的太快,起身之后便感觉有些头晕目眩。
他身旁侍奉的小太监见官家起的急了身子有些晃荡,便立即上前扶着赵煦又坐了下来。
苏公公弓着身子半请半推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走进偏殿,众人看见这个孩子的第一眼,反应却各不相同,有人面露喜色,有人则脸色阴沉。
大壮和赵煦生得最少有八分像,如果只看眉眼,那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向太后这时已经心中有数,虽然心中有些失望,可理智告诉她,这样也好,孩子还小,她或许会像当年高太后一样被请到朝堂垂帘听政,这对她的地位来说,同样是只增不减的。
向太后再看大壮的时候,便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赵煦对他自己是了解的,看见了孩子的第一眼感觉,就好像看见了年少时的自己一样。
在他心里,只是这一眼,便已经确定了这个孩子便是他和孟皇后当年生下的孩子了,这一点绝不会有假。
眼下已经是妙静仙师的孟皇后隔着轻纱,虽然实现有些朦胧,可看见孩子的那一刻,她还是确定了孩子的身份,然后不自觉地便双眼婆娑了。
这是她时隔近八年后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儿子,或许没有太看清楚孩子的模样,但那种母亲的感觉是真切的,她的浑身都止不住的微微颤抖起来。
她曾经想过,或许她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看到自己的孩子了,所以无数个寂静的深夜里,她幻想着孩子的模样,也幻想再一次把孩子拥入怀中。
可她是矛盾的,孩子在杨怀仁的抚养之下才能健康成长,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远离权力争斗的漩涡,才是最安全的。
她不希望孩子能站出来做皇帝,这些对她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哪怕只是做个普通的百姓,能平和的渡过一生的时光,其实也挺好。
当杨怀仁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貌似平静,可心中早已经波涛汹涌,那时候她便知道她这本子还能有机会见到孩子,内心里是有一些欣慰的。
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必然也将从平静的生活里走出来,走进新的纷乱的人生,也为孩子感到担忧。
但她又能决定什么呢她没有选择,只能接受。
众臣脸上也是表情不一,赵煦无意间瞥见他们的神情时,还有些看热闹的心态。
紧接着走进来的,便是章惇和杨怀仁了。
章惇的表情有些严肃,说不出是喜是悲,杨怀仁表情淡然,不过能看出来他比较轻松。
其实杨怀仁心里也是有些悲伤的,从他走进宫城的那一刻起,这种淡淡的忧伤就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可他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只能继续走下去,他尽量让自己轻松一些,也是为了孩子。
朱太后竟叫出声来,“孩子,过来让祖母仔细瞧一瞧。”
苏公公本来是想把孩子推到赵煦面前,先让赵煦看个仔细的,不过朱太后开口了,赵煦也不好驳了生母的脸面,便给苏公公使了个眼色,苏公公也转身带着孩子走到朱太后面前。
朱太后虽然比较蠢,可作为一个祖母和母亲,对一个孩子还是很有爱心的,而且从他看到孩
第1796章:大壮进宫(下)
向太后可比朱太后精明多了,大壮喊了她祖母,她立刻一脸慈爱的笑容说着,“好孩子,好孩子,看看祖母给你准备了什么见面礼。”
说着她微微扭头,他身后的一个女使便立即抱了一个盒子出来,弓着身子轻轻送到了她的手上。
向太后把盒子放在大壮面前,示意让他接着,还有些哄孩子似的笑问道,“你猜猜看,祖母送给你一件什么样的见面礼呢”
一旁的朱太后见状便有些生气了,虽然她没有说什么,可脸上不服气的表情却骗不了人。
其实他也为孩子准备了一件见面礼,只是刚才见到自己多年未曾谋面的孙子有点太兴奋,竟把礼物的事情给忘了。
现在让向太后抢在了她的前头送了孩子礼物,刚才孩子先开口喊她祖母的那点优越感,便忽然间荡然无存了。
她心里甚至愤愤地想着,都怪自己身边的女使内侍的太笨了,刚才怎么不提醒她一下,这才让向太后抢了头彩,等回宫之后,一定要好好惩罚那几个跟着来的宫人。
大壮看着眼前精致的木匣子,心中其实也好奇这么精美的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出于童心和好奇感,他不自觉的便会猜想盒子里装的是一件什么好玩的玩具。
可他还是不敢接,心态上的慌乱,让他忍不住扭了一下头,正看向了病恹恹的赵煦。
这一眼让赵煦十分吃惊,也十分欣慰,本来他还在想,这个孩子毕竟是杨怀仁带大的,说起来杨怀仁就是他的养父。
眼下整个殿内也只有杨怀仁是他认识的人,如果他感觉紧张、害怕或者哪里不舒服了,第一反应也应该是找杨怀仁。
可孩子慌张之下第一眼竟然是看向了他,这让赵煦第一次有一种当了父亲,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依靠的感觉。
就这一点来看,赵煦也觉得这个孩子就是他的亲生儿子,他的想法里,他们两个之间无论如何是有血缘关系的。
这种血缘在情感上也许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因为血缘而产生的天然的亲近和默契,便让他认定了孩子就是他的亲生儿子了。
赵煦微微笑道,“既然是祖母送给你的见面礼,你谢过了祖母收下便是了,不要驳了祖母对你的疼爱之心。”
大壮扭头去看赵煦,其实是他故意的,他知道什么才是对他好,也是对父亲有利的。
他虽然还是个孩子,可临行之前杨怀仁对他的一番教导,他还是深深记在了心里,特别是做男人要有担当的话,他最是记忆深刻。
是啊,他长大了,离开家之后要面对的是复杂的环境,复杂的人和事,他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任着性子无拘无束了。
所以他长了一个心眼,不论他要做什么,都要先冷静下来,考虑一下什么是对他自己还有父母亲最有利的,什么又是不利的,一定要想好了再做。
于是有了他故意扭头用询问似的眼光去看赵煦的一幕。
尽管他心里见到这个病恹恹的人感觉很不舒服,可出于一种可怜他的心态也好,或许也有他毕竟是亲生父亲的考虑吧,大壮也想着在赵煦离世之前,能多了解他一下的心态。
他转回头来,又一次躬身行礼之后,才接过了那个精美的木匣子,道了句,“孩儿感谢祖母的厚爱。”
大壮把向太后逗得很开心,向太后也感觉到这个孩子和他之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似的,不自觉地便伸出手臂把大壮半揽到了身前。
“来,打开看看,看看祖母送给你什么礼物。”
 
第1797章:章惇的质疑
第1797章章惇的质疑
说起来大壮也确实讨人喜欢,人虽不大,可样貌里隐隐透露出一种贵气,加上被铁香玉教育的从小就彬彬有礼,便更受殿内的人喜欢。
不仅仅是两位皇太后,包括赵煦,还有在场的几位朝中大臣,杨怀仁从他们的表情里开得到你个大致的结论,他们已经基本认可了大壮的身份。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了质疑,章惇首先道,“陛下,两位太后娘娘,老臣觉得,这个孩子的身份,目前还不能就这么下了定论。”
赵煦是明白章惇的意思的,皇族血裔这种事,事关重大,所以必须要小心谨慎一些的好。
不过两位皇太后就没有这么清醒了,宫中近年来也没有什么孩子,两位老太太好不容易看见了一个孩子,心里都是喜欢的不得了。
见到孩子之前,她们心里有期盼,但也是有一些怀疑的,孩子来自宫外,离奇的身世也确实让人感到怀疑。
可见到孩子之后,她们第一眼看见大壮和赵煦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的外表,便立即把原本心中的怀疑打消了。
只是从遗传的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不是赵煦的亲生儿子,那为什么他们长得那么相像
所以当章惇忽然站出来说这种话的时候,她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不喜之色。
赵煦似乎想开口说什么,杨怀仁抢先做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来道,“章相公,本帅明白你的意思。
只不过事实摆在眼前,你可以怀疑本帅,可绝不能怀疑陛下和两位太后娘娘,还有在场的其他人,因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章惇有些错愕,按照他的思维逻辑,这时候他站出来质疑孩子的身份,是合情合理的。
而作为带孩子进宫的杨怀仁,这时候虽然也是应该和他针锋相对,可从常理来讲,他应该摆事实找证据,来证明孩子的身份才对。
可杨怀仁开口便直接把他陷于不忠不义的地步,这一招也太狠了。
杨怀仁所说的事实,便是指孩子的长相了,这一点虽然有可能是骗人的,但从两位皇太后的角度讲,她们不会把事情考虑的那么深刻。
这个道理也适合在场的其他几位朝中重臣,古人对遗传的认识虽然还停留在样貌的遗传上,但这种想法还是很有普遍性的,所以仅仅是长相,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后边杨怀仁说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有点拉拢众人的意思,但最突出的,还是把章惇直接摆在了其他人,特别是两位皇太后的对立面。
朱太后像个炮仗,还真是一点就着,她脸色很难看,冲着章惇反问道,“章相公,你的意思是说,本宫和向太后都已经人老眼瞎喽”
章惇心中大叫不好,忙躬身道,“老臣不敢。”
杨怀仁倒是很回抓机会,他笑道,“章相公啊,你还真是口是心非,刚才你变相骂陛下和两位太后娘娘眼瞎的时候,可是咬着牙说的斩钉截铁的。
怎么,敢说不敢认吗本帅可是听说章相公一直以来都是刚正不阿的,怎么今天偏偏敢说不敢认了”
章惇自然清楚杨怀仁这是在火烧浇油了,立即驳斥道,“杨怀仁,你不要故意误解老夫说话的意思,把两位太后娘娘的矛头引到老夫这里来!”
杨怀仁反应也快,又道,“好好好,您老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其他人说了都不算,这总行了吧
那你说你要把两位太后娘娘的矛头引向哪里难不成是引向一个还不到八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