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韩忠彦走过来劝道,“杨国公,我算是听明白了,你这么做也是一片好心,不过你不能只替他们的身体着想,也要替他们的内心着想。

    现在陛下身体有恙,正是臣子们表现对陛下忠心的时候,这也是他们自愿跪在宫门外的原因了。

    你看着他们是在受冷受冻,可他们内心里是热的,就算真冻死了又能如何这正说明他们深明大义,他们的举动将来也会成为一桩美谈。

    不光会成就他们个人的名声,他们的家人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尊敬,而他们的子侄将来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别人高看一眼的。

    至于那些宫中的妃嫔,你担心她们的身体就更不合适了,所




第1880章:大义和人性(下)
    杨怀仁看见他们披上了多一件衣服,也喝下了热姜汤,总算能放心一些,内心里也感觉好受了不少。

    那些妃嫔还是比较通情理的,知道以她们的身份还不合适直接向杨怀仁表达谢意,但她们也都暗示随着自己的宫女向杨怀仁点头表示了感激之情。

    杨怀仁也不好一一去回礼,他心里还惦记着那些因为冻晕了而被抬走的几个官员,便问清了他们被抬去了哪里,打算去看一眼。

    地方并不算远,两个侍卫引着杨怀仁来到了隔壁的一个较小宫院,院子里的一间不大的殿宇里亮着灯火。

    杨怀仁走进去,发现两个熟悉的人正在和几个半大孩子照顾着那几个刚才被抬走的官员。

    一开始杨怀仁有点讶异,后来才反应过来,怪不得刚才没看见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原来被安排在了这里。

    杨怀仁也意识到,在皇帝病危的情况下,像赵佶和赵似这样的皇室成员,会被召集进宫,但一般却不会让他们去见皇帝。

    说起来也是他们进宫来陪侍陛下,但实际上意义,却是另一种方式的看管,就是怕皇帝万一驾崩了,他的兄弟有可能会趁机造反。

    虽然说眼下的局面之下,赵佶和赵似他们几个也不可能造反的,不过出于万无一失,向太后还是照规矩这么安排了他们,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软禁。

    杨怀仁想到这里忽然觉得很好笑,生在皇家看着风光,可却处处被人戒备着,别人防着,那感觉一定也不太好受,特别是那些防备自己的人,原本都是他们血缘上最亲近的人。

    他们被安排在这里等候,也没有什么事情做,知道紫宸殿外跪着的官员有的冻晕了过去,便叫侍卫抬到他们这里来。

    他们这里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只有宫里给的热茶是不断的,那些被冻晕了的官员抬过来之后,他们也只能用些小毯子把他们裹起来,然后喂上一口热茶试图让他们暖和过来。

    虽然做了这些也不一定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过这几个被冻晕了的官员起码有人管,没有在露天里冻死,那也算是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有一个刚刚醒过来的官员发现自己已经在室内,竟忽然间变得很激动,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还要去紫宸殿外跪着。

    赵佶安抚了好一会儿才让他平静下来,等那个中年的官员发现照顾他的竟然是几位王爷之后,这才惊讶不已,接着便是心怀感激了地痛哭流涕了。

    场面实在是好笑,不过这会儿杨怀仁也不好真笑出来,还是赵似先发现有人来了,扭头看见是杨怀仁,忙起身来见礼。

    杨怀仁还记得当年赵頵曾经跟他说过一句话,落魄的王爷不如狗,赵似他们虽然贵为王爷,可眼下杨怀仁的权力比他们可大多了。

    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见了杨怀仁,竟要主动谦逊地来行礼。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然后便看到了刚刚扭头看过来的赵佶。

    两个人默默对视了差不多三秒钟,最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含蓄的点了点头算是见了礼。

    杨怀仁第一次感觉他已经无法猜透赵佶心里想什么了,感觉上赵佶在他眼里还是个孩子,可实际上他也已经是个十八岁的成年人了。

    在经历了最近的这么多事情之后,在那一夜他们来在大营里喝醉了之后,赵佶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一个人,不再口无遮拦



第1881章:皇帝驾崩(上)
    好在像李清臣这样的老臣,还是对杨怀仁报以感激的目光。

    即便他没有说什么,可杨怀仁明白,在他们这些文人眼中,人的生命自然是重要的,只是身为朝中大臣,那些礼法上的东西,他们也不好主动去违背。

    杨怀仁心里还算是可以接受,起码人类最基本的人性没有丢,只不过被人类自己所制定的礼法所限制了人性的自由释放罢了。

    这就不得不说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曲折的了,原本不应该产生矛盾的东西,竟产生了矛盾,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缺陷之一。

    直到一千年以后,类似的事情也不是就没有了,而是变幻了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罢了。

    人类可以为了名,为了利,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人类的生命,这肯定是可悲的。

    苏公公从内殿里急匆匆的走了出来,众人也紧张地齐齐站了起来,心里想着陛下大概是清醒过来了,这是出来唤人进去听什么遗命了。

    果不其然,苏公公脸色有些阴沉,也没多说话,抬手制止了几位先攻想提问的举动,手上做了个请的手势,道,“陛下刚刚转醒,请诸位相公和杨大帅进去面圣。”

    几人长出一口气,心说陛下能醒过来就好,赶紧按照长幼之序排成了队伍,缓缓地往内殿里走。

    杨怀仁心情还是很着急的,不过看着几位相公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彬彬有礼,竟还有秩序的往内殿里走,他也只得不断地做出谦让的手势,自己跟在了最后。

    众人走进内殿,没看见陛下的人,却只听见朱太后哽咽的哭声。

    向太后同样眼含泪珠,只是她克制住了内心里的悲伤,极力地在安慰着朱太后。

    另一边的孟皇后正在闭目凝神,像一尊菩萨一样,嘴上不断默念着什么经文,似乎是在位赵煦祈祷。

    或者说,孟皇后其实早已经知道赵煦已经快不行了,这时候的祈祷似乎就太做作了,比起已然无用的祈祷来,她应该是在帮助赵煦的灵魂超度吧。

    大壮跪在榻前,也已经哭成了个泪人儿。

    对赵煦这个亲生的父亲,也许大壮的情感上还不是那么深刻,不过在这种时候,他还是会感到难过,血缘里的亲近是不容置疑的。

    特别是看着赵煦躺在榻上痛苦的样子,他应该内心里饱受折磨,而且一点儿也不比朱太后这个当母亲的内心里遭受的折磨少。

    只是作为一个孩子,可能他的难过里也有对未来的惶恐的因素在,这段日子以来,他的人生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

    杨怀仁替大壮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了是他,在这样的年纪他做到的一定还不如大壮做的好。

    大壮起码还是比较镇定的,也还没有像朱太后那般哭的撕心裂肺。

    杨怀仁和几位相公走进来,大壮看见了也忙起身行礼,他的目光看向杨怀仁的时候,杨怀仁分明感觉到了一种无助的感觉。

    &

    nbsp;不管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杨怀仁是感同身受的,他离开老爹的时候,虽然有点突然,但当他一想到他以后可能永远再也见不到自己的老爹了,也是一样的难过和无助。

    那一刻杨怀仁忽然变得激动起来,恨不得立即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怀里安慰他,让他把内心里的压抑和悲痛全部释放出来。

    可他知道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以这么做,他们的身份已经不同了,即



第1882章:皇帝驾崩(中)
    就在大家都为难的时候,孟皇后睁开了眼睛,先是欠了欠身子对杨怀仁和几位相公们行了一礼,才缓缓开口道:

    “陛下说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的一生不算是完美,但他希望他走后,还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众人听孟皇后再翻译赵煦的“啊啊”声,每个人的神情里都写着匪夷所思。

    他们看看躺在龙床上奄奄一息的皇帝,再看看云淡风轻的如菩萨一般的孟皇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更不知道该不该信孟皇后转述的赵煦的话。

    连朱太后这个皇帝的亲生母亲也停止了哭泣,整个人愣住了,那感觉好像是连她这个亲生母亲都搞不懂儿子的“啊啊”声是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一个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的女人会知道。

    就在大家发愣的时候,苏公公忽然突兀的大喊道,“陛下眨眼了,陛下眨眼了!”

    众人的目光重新集中到了赵煦身上,发现赵煦在尽力的不断扑闪着眼睛,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认可了孟皇后转述的他的意思。

    所有人都有些惊愕,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但既然陛下都认可了孟皇后的话,那么他们也就没有质疑的必要了。

    杨怀仁心情有点复杂,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说起来孟皇后嫁给赵煦也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

    但赵煦当时因为孟皇后是高太后给他选的皇后,所以内心里对孟皇后有些不喜欢,甚至是有些嫌弃。

    算起来他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大概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就算很多了,可仅仅只有短时间的相处,便让孟皇后成了最了解赵煦的女人,这实在是不好理解的。

    杨怀仁往自己身上想,如果是他处在赵煦的位置上,他如果只是发出一些“啊啊”的声音,他的几个老婆会不会听懂

    杨怀仁自己也不知道,也许这种事发生在两个亲密的夫妻身上还可以理解,但显然赵煦和孟皇后并不在此列。

    但眼下的事实是赵煦确实认可了孟皇后转述的话,那么杨怀仁也只有认为,孟皇后果然是个历史上著名的奇女子了。

    如果单单是做为一个妻子,孟皇后只能算是合格,也许会更好一些,这对一个女人来说也不算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让杨怀仁对孟皇后这个女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这个女人的品格,和她身上那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她睿智,可表现的又很单纯,她总是有一种能看透了别人内心的洞察力,可她从来没有以此来为自己谋利,而是纯粹的去体谅别人。

    她经受的痛苦,比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连品性纯良都算是错的话,那这世界也就不用存在了。

    所以杨怀仁觉得她从头到尾都没有做错过任何事情,可即便这样,她还是被丈夫嫌弃,被其他女人迫害,经受过离别之痛,也经历了长年累月的孤独之苦。

    至于身体上受到的疾苦和精神上受到的痛苦相比,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可就是这样,孟皇后还是遵守着妇道,为了自己的儿子,还是回到了抛弃她的人身边。

    那个抛弃他的人在最需要人理解他的时候,没有任何的人站出来,只有她,才是那个最懂的他的那个女人。

    这是不是很可笑,或者说很可悲

    这一刻赵煦的内心里,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恐怕这会儿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懊恼或者感怀了。

    &n



第1883章:皇帝驾崩(下)
    赵煦最后的遗言其实也很少是关于朝廷或者国家大事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壮身上,对大臣们的交代,也不过是让他们尽力辅佐太子罢了。

    虽然只是发出些“啊啊”声,可赵煦这么啊了一刻钟的工夫,也开始有些累,嘴里开始喘着粗气了,眼睛也充满了血丝。

    只是在杨怀仁的眼中,赵煦的生命力仿佛正在加速的从他的眼睛里散去,他的眼神也开始变得有些浑浊了。

    朱太后心疼儿子,开口道,“陛下累了,不如让他休息一会儿吧。”

    众人也看出来赵煦连发声和眨眼都开始变得迟缓了,也都意识到了什么,便相顾无言地相互示意了一下,准备告退出去。

    可赵煦却忽然大声“啊”了一声,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杨怀仁,似乎还有话要说。

    向太后也心疼赵煦,不过她更不愿意看到赵煦死不瞑目,既然他还有话要对杨怀仁说,不如让他一次说完,也好了了他的心愿。

    众人又停住脚步,杨怀仁走到赵煦榻前,大壮自然的让出了位置,让杨怀仁和皇帝近距离面对着面。

    杨怀仁心情有些沉重,“陛下,有什么话,您尽管说吧。”

    可赵煦这会儿真的已经精疲力尽了,似乎刚才已经用完了身体里最后一点力气,孟皇后盯着他的嘴期待他最后要交代什么,可赵煦却再也没有发出声音来。

    他的呼吸忽然变得急促,似乎他心里很着急,有话还没有交代完,可他的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声了。

    情急之下,赵煦似乎是拼了命的用眼睛直勾勾的看了杨怀仁一眼,又把目光放在了太子身上。

    杨怀仁也好,两位皇太后和孟皇后,以及那几位相公其实都已经明白赵煦最后一句没有交代出来的话是什么了。

    杨怀仁当然是那个最清楚的,赵煦还是不放心杨怀仁,怕他将来有一天手上的权力过大,最终会取代太子。

    这些天里,赵煦也不止一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杨怀仁也已经向他保证了很多次了。

    可在赵煦最后弥留之际,他还是挂念着这件事,久久不能释怀。

    杨怀仁明白,这种事已经超出了信任的范畴,或者说已经无关信任了,赵煦也明白,他现在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种临终前的心理安慰。

    他死之后,事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已经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甚至他也绝不会知道。

    可他就是需要这种临终前的保证,哪怕只是一丝丝的安慰也好。

    杨怀仁举起三根手指,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杨怀仁发誓,今生今世忠于太子殿下,忠于大宋,若有半点违背,五雷轰顶,且死无葬身之地!

    请两位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还有在场的所有相公们见证!”

    杨怀仁说的信誓旦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他的誓言是可信的,几位相公此前也不是没担心过这件事,如今杨怀仁发了如此毒誓,他们自然心中欢喜。

    李清臣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齐国公的为人老夫是信得过的,老夫愿意用老夫的这条老命为他作保。”

    李清臣和杨怀仁之间相互尊重,可私底下并没有任何私交,而且李老头想来都是以公正闻名,他愿意出来作保或者做这个见证,自然表明他对杨怀仁的信心。

    杨怀仁心里也感激李相公这份信任和情义,赶忙道谢。
1...463464465466467...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