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起汉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雨潇
    “小姐不必如此,此某分内之事罢了。”两人各自落座,蔡琰又道:

    “贾大人昭姬虽是未曾见过,却也是闻名已久了。先父在世之时也提起过大人,说大人是不世出的奇才,必有一番大作为。”

    贾诩微微有些尴尬的道:

    “诩不过有些小聪明罢了,哪当得起中郎老大人的称赞。”其实,他自己清楚,他那时候算是董卓的爪牙,名声绝对不咋地。

    张富见状,笑道:

    “你们啊也就不必一个夸一个了,将来见面的时候还多的是,就这般夸来夸去没完没了,那还了得”

    不多时,李婶就拿了些热茶和点心上来,张富让其自去休息了,亲自起身给几人到了一杯茶,脸色慢慢阴沉了下来。

    贾诩见了,问道:

    “主公,到底出了何事”

    张富有些咬牙切齿的喝了一大口茶,却把自己烫了一下,疼的他直咧嘴,道:

    “兴霸,你来说吧!”

    甘宁低声把事情说了一遍,张富脸色难看的要死,蔡琰更是脸色涨红,显然也是气急了。倒是贾诩脸色不变,比这更难忍之事他也见过。

    “这是兵还是匪,这种和西凉兵有什么区别”蔡琰气呼呼的道。

    贾诩也说道:

    “主公,这种事情各地军队都有,只是大小罢了。但若是想争夺天下,军纪是一定要严格执行的。连士卒的卖命钱都贪掉了,将来军队也就垮掉了。”

    “当年太师的西凉兵攻无不胜,战无不克,靠的就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入朝中之后,军纪涣散,其战斗力您也见到过,比之汉中军尚且不如,哪还有当年天下第一军的威势。”

    张富咬咬牙,恶狠狠地道:

    “先生说的是,妈的,这他娘的比土匪恶霸还可恶,老子一定要把这群蛀虫全部清理去见阎王爷。兴霸,先生这事还需要你们来帮忙才是。”

    “主公吩咐就是。”两人齐声应道。

    张富道:

    “兴霸,你明日亲自去挑选两千士卒,必须是清清白白之人,我有大用。”

    “诺,主公放心就是,前番随某一起断后的两千兄弟,个个都是好汉子,绝对值得信任,明日某便把他们集合起来就是。”

    “好”张富点了点头,又道:

    “兴霸,先生。你我三人,兵分三路。不管是明察还是暗访,都要把这些蛀虫全部找出来。”

    “兴霸,你领兵五百以封赏的名义前往葭萌关,到时将某的书信带上交给杨昂将军,相信他一定会配合你的,若是遇上问题,不妨征询孝直先生的意见。”

    “先生,你同样带兵五百,前往斜谷大营,知会二叔后,便着手处理此事。”

    “诺”二人应道。

    “某带兵一千,亲自处理南郑大营中的污秽之事。正月十五,便一齐动手,还军中一个朗朗乾坤。”

    “诺”两人齐声应道。犹豫了一下,贾诩有些担心的道:

    “主公,那老主公那里……”

    张富闻言道:

    “父亲那里就先瞒着吧,他是一个明事理之人,只是也是一个颇为念旧的人,若是真让他知道了,恐怕整个大军中就都知道了。”

    “可是,要是不知会一下老主公,只怕您……”

    张富知道他要说什么,毫不犹豫的道:

    “不管查到任何人,哪怕是我二叔,都给我清算了。我早就说过,绝不会让我的士兵在战场上流了血,回到家中还得流泪。至于后果么,以后再说,爹爹就我一个儿子,还能砍了我不成”

    甘宁和贾诩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第七十章 暗访(上)
    三人商议妥当,又喝了些茶,夜已经深了,甘宁两人便告辞了去。

    只有张富和蔡琰两人相互呆呆的看着对方,谁也不说话,好一会儿,蔡琰才有些羞涩的问道:

    “公子,贾大人和兴霸将军都安排了事情,是不是也该给昭姬找点事做啊,那些人真是太可恨了。”其实她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顺嘴一说罢了,毕竟在汉代乃至整个封建时期,女子一般都不可以掺和男子的事情。

    没想到的是,张富还真有点这种打算,只听见张富开口道:

    “琰儿,你要是真愿意帮我的话,倒还真有件事需要你帮忙呢”

    “真的”蔡琰有些跃跃欲试。

    “恩,你附耳过来,我告诉你。”蔡琰依琰站起身来,弯下腰,把耳朵凑到了张富身边,张富轻声在其耳边说了几句。没想到的是,蔡琰不知为何,一下立足不稳,直接倒在了张富怀里。

    张富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只觉得软玉在怀,一股独特的香味扑鼻而来。又加喝了点酒,身体不由自主的起了些反应。

    蔡琰不知是碰到了什么不该碰到的东西,一下子站了起来,脸色红得滴血,僵直的站在那里。

    张富也是老脸一红,呐呐道:

    “这真不是故意的,自然反应,琰儿勿怪,勿怪。”说着,站起身来,轻轻把蔡琰搂在怀里,道:

    “等这事过去,我就禀告父母,请人来提亲,到时候咱们便可以真正的一起双宿双栖了。”

    蔡琰闻言,心中十分感动,,轻轻靠在张富的怀里,道:

    “公子之心,妾身尽知,只是公子如今身份至此,妾身又是寡居之人,确实配不上公子。娶亲之事不必再提,只愿为妾为婢,一生侍候便足以。”

    “说什么胡话呢”张富捏了捏蔡琰的手心。

    “琰儿你虽说有过一次亲事,但连那病秧子的面都没见过,更还是黄花大闺女一个,又算什么寡居之人。我张富也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只愿取我的文姬为妻,愿以此生,相伴终老,不离不弃。”

    蔡琰闻言,终是再也忍不住,泪珠缓缓从眼角滑落,抬起头来,定定的看着张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张富抬起手,轻轻地帮蔡琰擦拭了一下,道:

    “我的琰儿,以前让你受了太多的委屈和苦难,今日我张富在此发誓,从今以后,绝不让你再受到一丝委屈,我要你无忧无虑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安安心心的为自己活着。”

    蔡琰还是眼泪不住的流,张富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良久,蔡琰才算是缓了过来,看着张富胸前被自己泪水打湿的衣襟,有些害羞和尴尬,却怎么也不想离开张富的怀抱,低下头紧紧靠在后者怀里。

    第二日,甘宁亲自把一千兵马交给了张富,自己带着五百人前往葭萌关去了。

    这一千人,领头的是一个叫甘大的校尉,乃是甘宁的家仆,也是当时在临江随甘宁一起投向汉中的十几人之一,武艺高强,等闲十几个大汉近不得身,几番大战,积功升为校尉。甘宁离开南郑,便留下他在张富麾下听用。

    两日后,正月初三,一大早,张富就带了蔡琰出了太守府,又去找军营中找了甘大,带了十几人穿了身便装,出了军营,在街道上买了些熟食糖果离了城,往南而去。

    一行人皆骑马,连蔡琰也是,她可不是一般的大家闺秀,而是正统的儒家传人,骑马是必须修习的基本功,甚至技术比张富要好的多,前番一路从长安回到南郑也没道过一声苦。

    一众人快马而行,不到两个时辰,就来到了一处叫做许庄的小村边上。这个小村庄不大,也就二三十户人家的样子,依山傍水而建,也算得上是一个好地方。

    张富一行到达的时候,已经临近正午了,太阳烤在身上暖洋洋的。一条不大的小河边,有着两三百亩良田的样子,这时候还有人在田里劳作。

    这时候的农民,一年四季几乎都在田里忙活,今年汉中天气颇好,汉中并没有的结冰。百姓们一过完年就在田地里侍弄着庄稼。

    张富等人前来却是要找一家人,也就是那位被钱富搞得家破人亡的战死士兵的遗孤。以前那位叫许二的士卒还在时,其家里算是富裕的了。

    没想到的是,他战死以后,妻子又被钱富祸害至死,家财全部被夺走。家里只留下了六十来岁的老爹,还带了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娃子。

    张富一行刚刚接近村庄,就有七八个壮汉拿着锄头砍刀之类的东西出现在村口,一脸戒备的看着他们。张富知道这是百姓防备山贼土匪的手段,当即开口叫道:

    “大家伙不必害怕,我们是从南郑出来的,不是山贼,再说了这南郑附近也没有山贼啊。”这倒是实话,南郑被张鲁带兵清扫了无数次,连小蟊贼都不敢在这里呆着。

    对面走出来一个四十来岁领头模样的大汉,叫道:

    “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村里干什么”

    张富,下了马,笑呵呵的道:

    “大叔,我这回啊,带着我夫人来许庄看亲戚来的,没有恶意。”说着还指了指蔡琰和后面两匹马上拉着的礼物。

    那大汉把手中的大刀收了起来,后面见了,也将各种“武器”收了起来。张富身后众人也下了马,牵着马匹,提着礼物跟着张富走了过去。

    张富和蔡琰走在前面,那大汉戒备之色稍稍减了几分,却还是有些戒备的问道:

    “你们是哪家的亲戚,某怎么没见过。”

    张富笑了笑,道:

    “村头许二叔家的。”

    “我爹和许二叔几年前曾在同一个伍里为兵,他老人家去年受伤离开了大军,一直说许二叔曾救过他性命。听说许二叔战死之后,就想要来接走他的老父和儿子,只是一直因腿伤未能前来,而某又不在南郑,也是无法。这不,我刚回来,年一过完,就被家父打发来了。”

    “原来是这样,我说呢怎么没见过,不过我劝你们还是回去吧,许二家的事,你们还是别掺和的好,免得惹上麻烦。”那大汉犹豫了一下说道。

    张富还是笑着道:

    “大叔,许二叔家的事,我都打听清楚了,您不必担心,区区一个钱富,我爹还不放在眼里,即便是杨家,也不会为了一个狗腿子找我爹的麻烦的。”

    “敢问小兄弟是”那大汉小心的问道。虽然这些人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但还是问清楚些比较好。

    张富故作神秘地道:

    “大叔,我就实话告诉你,我爹曾经救过太守大人的命,即便是杨松杨大人也得卖他老人家几分面子,你就不必担心了,让我们进村吧!”



第七十一章 暗访(中)
    好说歹说了好一会,眼前这位叫做许大贵的大叔总算是同意张富等人进村了,一行人边走边说。

    这时候,张富也了解到眼前这位大叔就是许庄的护庄队长,实际上,黄巾乱起之后,整个大汉朝所有的村子、庄子都建立了各种护庄队、护村队,主要是防备土匪强盗。由村子里的壮年男子组成,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其身后几人也都是护庄队的成员,不过他们战斗力么,就没有多少了,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

    张富笑着问道:

    “大叔,这几年日子好起来些了没”

    许大贵道:

    “也就那样吧,要说好起来嘛,也倒是,现在的太守张大人来了之后,先后数次剿灭土匪,倒是再没有土匪强盗来村里抢劫过了,倒是安稳了许多。”

    “要说有多好么倒也不见得,这两年老天爷赏口饭吃,没什么大的天灾,村里倒也能活得下去。只是什么时候都一样,要完全吃饱是不可能的。”

    “你看眼前这两百多亩良田,大都是南郑城里杨松杨老爷家的,我们只是帮着种种罢了,每年都要上交一半的粮食才行,剩下来的只能勉强度日。”

    张富若有所思,道:

    “大叔,那您们村子里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土地么”

    “倒也有几块,不过都在后山呢,不过都是些荒地,雨水足就能收点吃的,雨水少没什么守成了。”

    “这样啊!”张富知道在汉朝或者说是整个封建时代,农税都是比较高的,占了国家税收的大头。而这时候北方一亩良田大春一季大概能收粟米三石到五石左右,也就是四十公斤到六十五公斤左右。可不像后世那种动辄亩产七八百斤,甚至土豆、玉米这一些能达到几千斤。

    而小春一季多种些糜子、小麦和大豆之类的,收成可能没有前一季的一半。

    这里所有的田地加起来也不到三百亩,一年最多收获也就不到三万公斤,而落到自己手里的也就一万五千公斤的样子,分到每户人家的不过五六百公斤。全家少说也得五六个人,都得指着这点粮食生活呢,日子哪里好的起来。

    而且这还得是风调雨顺之年,若是遇到灾年,就真的活不下去了。事实上汉代农税并不算太高,大多都是“什税伍”也没有明清那般多的苛捐杂税。不过这些粮食真正落到朝廷手中的不足三成,大部分落到了大大小小世家豪族手里了。

    张富正在,想着这些事,却听见许大贵说道:

    “咱们这里还算好了,某有个亲戚家在城固县,他们村子上的田地都是当地大户鲁家的,每年都要上交七成粮食呢,那才叫难过。”

    “七成这怎么活得下去”张富有些不可置信。

    “怎么,不信。”许大贵眉毛一挑,道:

    “这可是真的,某那亲戚每年都会来某这里借粮呢!都不知道啥时候能还上,还好我们庄子上还好。说实在的,杨松老爷为人还不错,只是手下那些狗腿子太过可恶了。”

    张富面色严肃,看向身边的蔡琰,脸色凝重道:

    “琰儿,你我都是出身于大族里,倒是没有过到过这般苦日子。说实在的,这种情况是真的严重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若是不解决的话,迟早有一日,百姓过不下去了,黄巾之乱绝不会只有这一次的。”

    张富知道,这汉朝的世家大族,一直到数百年之后,那位整个中华民族最为骄傲的领袖——唐太宗李世民横空出世,才将这畸形的豪族打落了下去,百姓才算是有了些盼头。

    蔡琰看着张富,有些忧心地道:

    “公子,你不会真想动世家大族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想当年汉武大帝、光武帝那个不是聪明至极的人,却从未动过这种想法。”

1...2021222324...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