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着难以逆转的巨大优势;六百守军坚守了两天,就被全歼寨中。
&nbs
第五百七十四章 错估
随着霍州、寿州的兵马南下,巢州的守军以徐明珍次子徐嗣昭所部为主。
照着最初的计划,由徐嗣昭接替温博出任巢州守将,率部主要负责西南翼防御或进攻李知诰所部淮西禁军的战事。
而温博所部两万精锐步卒,在经过初步休整之后,则都将进入滁州,与便于机动作战的寿州军骑兵主力会合,一方面压制出现在棠邑的韩谦及叙州水营,一方面配合陈昆从钟离出兵,从西翼扰袭淮东,配合梁帝朱裕及韩元齐等人所率的梁军精锐骑兵、徐州兵从北面进袭淮东。
在延佑二年最后的几天,这样的计划看不出有半点问题。
从金陵事变之后,安宁宫所控制禁军及寿州军,都没有打过顺心仗,物资又极度紧缺,太多方面需要调整。
他们也以为水师主力以及最精锐右神武军被歼灭,淮西禁军损伤惨重没能攻下巢州城被迫撤走,更需要休整。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从来都不是以人数来衡量的,故而韩谦在棠邑大肆的征兵买马、短时间内将成千上万的精壮民勇编入营伍,寿州将吏同样不以为韩谦短时间内有大规模发动攻势的可能。
叙州常备兵马仅三千人,事实上他们反复确认过,韩谦从叙州调了两千人马过来——辰州洗氏、思州杨氏、业州田氏与叙州向来不睦,思州民乱祸及思业两州,都猜测到是韩谦在背地里搞手脚,这样情形下,韩谦也不可能一点兵马都不留在叙州——算上江州兵、广德府兵,韩谦在棠邑仅有六千经过训练的老卒可用。
还要考虑江州兵、广德府兵作为地方兵备,兵甲装备训练等要弱于禁军精锐。
韩谦当初在茅山组建赤山军,前期除了有桃坞集兵户残部的底子外,主要还趁着楚州兵马与安宁宫对峙,无法分心南顾的情况下,先拿京畿南部的世家宗阀动手练兵。
在攻陷尚家堡之后,韩谦又迅速率部转移到浮玉山与界岭山之间的郎溪、广德整训,拉开与楚州兵马的接触。
在再度拖延一段时间之后,待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成熟之后,韩谦才最终拿同样是短时间内仓促大规模扩张的宣州兵决战,为岳阳兵马东进打开局面。
不管怎么说,赵明廷、温博、文瑞临,乃至徐明珍都不会轻视韩谦统兵作战的能力,也认定韩谦想到整编出一支两万多人规模、有战斗力的兵马,同样需要时间。
韩谦毕竟是人不是神。
不要说战场经历多次血腥拼杀了,没有经过充足训练的新卒,协助守城没有大问题,但在野战或参与攻坚作战,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韩谦这么短的时间内,在滁州北岸接连发动两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寿州将吏觉得也能够理解。
韩谦背依金陵及江东广阔的地域以守棠邑,怎么都不会甘心在北岸被压制在一座孤城。
只要兵力允许,甚至不惜付出一点伤亡,都要掌握有纵深的一片区域,才是名将所为。
不过,包括温博、赵明廷、文瑞临等人在内,都认为在这两仗之后,早早编就的棠邑兵已经被压榨到极限了,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再有大的动作了。
之前两仗,棠邑兵依仗战械之利,伤亡要比寿州军少很多,但战死沙场的将卒不会低于两千,受伤而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的将卒,也应该超过两千。
他们有理由相信韩谦手里的精锐老卒,在这两仗中消耗极大。
即便棠邑兵的规模接下来的十数日时间内,还在不断的扩大,但寿州将吏都同样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棠邑兵的战斗力只会被摊得更薄,野战及攻坚作战的能力会变得更弱。
大楚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之前,失地的左广德军旧部就秘密组建赤山会,是徐明珍、温博等寿州将吏所预料不到的。
除了两千精锐会众外,赤山会还提供两千多船工、水手编入叙州水营,确保韩谦从叙州调来的两千精锐里,能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数,都作为骨干编入能登陆作战的战卒。
韩谦能用的精锐老卒,仅这两点,徐明珍、温博等寿州将吏就少估算近三千人。
棠邑兵短时间内急剧扩大到两万四五千兵马,以前者计算,精锐老卒比例仅两成稍多一些。
再加上徐明珍、温博等人误以为浦阳、亭子山两仗,棠邑兵老卒伤亡极大,会令棠邑兵的老卒占比,更大幅度的下降锐减。
而以后者计算,棠邑兵精锐老卒比例将近四成。
倘若将由左广德军旧部为主的广德府民勇计算在内,棠邑兵精锐老卒占比则超过五成。
浦阳、亭子山两仗,棠邑兵看似伤亡惨重,但实际并非如此。
韩谦在棠邑编兵为伍,新老卒并非平均分配,而是甲类营、乙类营进行区别。
甲类营的精锐老卒占比,要比乙类营高得多,一个差不多占到七成,一个则仅有两成。
浦阳、亭山两仗,主要是以乙类营充当主力,更精锐的甲类营则部署在侧翼,主要通过前插打反击等方式,稳固局面,分担乙类战营的的压力。
韩
&n
bsp; 谦如此安排,一是如此残酷的消耗战中,他只能狠下心,更多的拿新卒当消耗品,一是要麻痹徐明珍、温博等人的判断。
实际上浦阳、亭山两仗逾四千人的伤亡,对棠邑兵的战斗力影响,相当有限。
还有一点是徐明珍、温博等寿州将吏所忽视的,那就是叙州的武官培养体系。
他们以为寿州三千常备兵力,基层武官数量顶多保持在三到五百人的样子。
即便扩编时,大批老卒能提拔上来,但这些老卒要适应指挥十数人规模的小队进行作战,还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学习、适应过程。
即便金鼓战旗等作战讯号的学习,对不识几个字的大老粗们
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战
谭修群、何柳锋率部登岸之前,林海峥已被迫放弃北侧矮山之间的简营,退到柘皋河上游支源之一的石泉溪南岸,整顿阵脚。
除了林海峥率第一批进入浮槎山拦截敌军的四千余人马外,后续韩谦又陆续从诸部抽调韩豹等精锐赶过来增援,四天时间于浮槎山集结兵马逾七千人,差不多将棠邑兵近三分之一的兵力,都用在拦截巢州试图从这一侧南下的敌援之上;此外还有赵无忌、韩东虎率骑营、侍卫营八百余精锐,在浮槎山南侧游击。
敌军在温博的率领下,攻势既凶且猛,无畏牺牲,四天鏖战便叫棠邑兵在浮槎山西麓就累计伤亡三千余人,剩下的人也是精疲力竭。
林海峥所部最终还是没能北侧矮山站稳阵脚,几天来抢修的营寨也被迫放弃掉,大量战械在撤退时纵火烧毁,退守第二道防线。
石泉溪这一段看似有百余丈宽,却因为初春水浅,铺满鹅卵石的河床大多数地方都直接暴露出来,仅有一湾浅水流过,跟夏秋时雨季溪水漫溢涯岸根本不能比。
这样的溪河,不足以形成地形的障碍,也就不足以限制寿州军强攻过来。
敌军仓促间没有条件在下游河道搭设浮桥,但石泉溪流入柘皋河主水道这七八里长、半干涸的溪床,可以说是寿州军快速进援历阳的主要缺口。
温博打得太坚决了。
由于浮槎山东麓地势更为险陡,滁河上游在山岭间有数条溪河与起伏不平的低矮岭嵴,将十数里方圆的地形切割破碎,不利骑兵突击,温博第一时间,也就是三天前,将能集结的近四千骑兵都集中到西麓来。
棠邑兵配备重盾、各式轻便战车外加强弩、蝎子弩,轻骑兵没有重甲,甚至还缺少足够的弓弩,很难从正面突击步卒防阵,但一股股直接趟过溪河浅水,绕到石泉溪的南岸,将林海峥所部与集结于柘皋河主河道里的水营战船以及其他地方的棠邑兵联系切割开来,拦截林海峥所部后续所需的补给,却十分有效。
赵无忌、韩东虎率八百多将卒进入浮槎山南麓,但人马数量劣势太大,不足以与敌骑在空旷地带对冲,主要利用地形游弋两翼,用射速更快、更密集的臂张弩,与进入石泉溪南岸的敌骑纠缠作战,还是要略占优势,却没有办法将敌骑从石泉溪南岸驱逐出去。
历阳城位于青苍山、濡须山、乌鱼岭等湖东山岳的围裹之中,温博见识到棠邑兵作战的韧性,知道仅仅将两三千,甚至更多的骑兵用到柘皋河、滁河的南岸,也没有办法将棠邑兵从历阳城下驱逐出去,甚至都无法从青苍山、乌鱼岭等山岭的山隘涧谷中间穿过去,接援正在濡须山东南麓被围攻的那部分兵马。
他们必须在浮槎山西麓打开步卒南下及粮秣补给运入历阳的通道,这样才有可能将棠邑兵驱赶出去。
骑兵从侧翼突击、持盾步卒从正面进攻,对棠邑兵在浮槎山西麓仓促所建防线的凿穿打击连着四天都没有停止过,并最终迫使林海峥放弃北岸营地。
而由于与其他诸部的联络被进入南岸的敌骑切断,得不到更多的补给,而之前的激战以及放弃北岸营地,大量战械被摧毁,更难以压制敌骑的突击,林海峥一度都怀疑剩下的兵力还能叫他在石泉溪南岸坚守多久,直到谭修群、何柳锋及时来援。
谭修群率两千将卒,乃是乘船而来。
冬季阮江、长江,水流平缓,巨帆兜风而下,速度快且平稳,将卒没有太多的不适,养精蓄锐多日,在柘皋河上游登岸,正是精力最充沛之时。
他们登岸地点,距离林海峥所部还有**里地的空档,这个空档被原本趟水渡过石泉溪到南岸的两千多敌兵切割开来。
登岸后,谭修群直接使何柳锋率领攻打东关寨就伤亡不轻的一营将卒,在滩头建立营地,他亲率三营兵马,以品字形沿石泉溪北岸,以盾车、塞门刀车、偏厢车等掩护侧翼,对抗一**骑兵的冲击,交叉往西推进,重新打通与此时驻守石泉溪上游的林海峥所部的直接联系。
骑兵强过步兵的地方,除了机动性强、利于迂回包抄进攻之外,在正面战场上接战时有居高临下的高度优势,利于左右砍杀,也更利于突击作战,撕开对方的阵型。
浮槎山以及更东面的乌鱼岭,与南面的青苍山之间,是一片东西长约四五十里,南北却仅有六七里宽的狭长谷地,棠邑兵在主要隘口涧谷都塞以甲卒,这就限制住敌骑兵在这一地区的机动迂回。
这时候步阵以种种战械、重盾掩护侧翼,又装备大量的弓弩,将敌骑挡在外围,也就不存在步甲在敌骑之前进退两退的困境。
赵无忌、韩东虎率骑兵杀过来,与谭修群会合后,只要敌骑敢接近过来,步卒守住中路,骑兵从侧翼快速突击,以弓弩射击,交叉突进,攻势更是犀利。
敌骑连弓弩都匮缺,见形势难有作为,纠缠半天也不得不赶在天黑前退回石泉溪的北岸以作休整。
谭修群在入夜之前,率部与林海峥会合,何柳锋也随后赶过来。
他们仅守石泉溪南岸,很难彻底的封锁敌骑进出,更为重要的,韩谦的意图是要完整的从东西两翼控
制浮槎山,故而他们还是要尽快杀过石泉溪南岸,夺回北岸营地。
甚至还进一步,还要在柘皋河主河道与北岸营地之间,再建一座营寨,形与南岸的营寨形成交叉封锁的纵深,才算是在浮槎山西麓建立相对稳定、不惧被切断的防线。
当夜星月满空,拟定好作战方案,除了伤亡近半的林海峥所部继续留在南岸休整外,谭修群、赵无忌、何柳锋率兵马涉水渡过石泉溪,对刚刚占据北岸营地都没有一天的寿州军发动进攻。
寿州军在北岸,除了人马规模占优外,仅仅空得一座烧残的营寨,什么战械都没有,除了因地制宜准备了一些擂木滚石外,连箭矢都已经严重耗尽。
&nbs
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
历阳战事以千余守军出城投降划上暂时的句号。
这一战最激烈的,并没有发生在历阳城的攻夺上。
淮西禁军仓促撤走后,温博遣兵接手历阳城的防御,自然也是深刻意识到历阳城雄峙巢湖、长江的战略地位,考虑到楚军反扑北岸会进攻历阳,因而除了精锐守兵,也是将当时手里所剩无几的床子弩等战械优先送入历阳城,就是想着加强这么一座雄峙巢湖东岸、南窥长期的重镇的防守。
周处率部进逼城下,在城池高险、四周有护城濠环护的历阳城前,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能强攻下来。
仅仅将十数架笨重的壕桥车部件,通过江滩运到城下组装起来,打开直接进逼城墙脚的通道,就很费了一番气力。
等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架起来的旋风炮都还没有将历阳城西城楼轰塌内,先是被围困濡须山东南的敌军被击溃,继而是温博、赵明廷被迫率部后撤,放弃进援历阳的计划,历阳守军见坚守无望,外无援兵,最终选择投降,而这时周处所部在历阳城下总共就损失了数十名将卒,战事自然是远谈不上激烈。
不过,攻陷东关镇,在濡须山东南围攻击溃三千敌兵,以及在浮槎山西麓以及滁河沿岸拦截敌援,战事之激烈、损失之惨重,与浦阳河口一战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比较浦阳河口一战,现在又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南线寿州军紧缺的物资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战斗力也恢复到相当程度,这使得棠邑兵的伤亡也要比前两次战事惨重得多。
棠邑兵在几个战场牺牲的将卒,加起来累积高达四千余人,受伤者更是高达五千余人。
如此惨重的伤亡,使得棠邑兵持续作战的能力大减。
韩谦为了维持将卒士气不陷入低落,授田等事也必须保持与浮槎山、滁河防线建设同步推进。
不过,寿州军在历阳境内的五千守军,除了被歼近两千人,逾三千人因为道路被截断,只能选择投降或被俘——这些对寿州军而言,是净损失。
此外,试图突破棠邑兵在浮槎山及滁河沿线的拦截南下增援,寿州军也累计有七八千人的伤亡,兼之又没能夺得继续发动进攻的有利地形,其短时间内也没有继续进攻棠邑兵浮槎山及滁河防线的能力。
短时间内,双方在巢湖以东,沿滁河、浮槎山一线的对峙暂时算是稍稍缓和下来,形成一个新的平衡。
此时淮河冰层消融,由于淮河两岸的堤坝年久失修,上游形成的凌汛漫过残堤,使得淮河中游南北两侧的颍徐霍寿等州,在雨季来临之前,就洪水滔天,道路河渠被冲毁。
这也使得梁国腹地往南输送物资变得极其缓慢,这对韩谦守棠邑是个好消息,不用担心寿州军短时间内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
不过,潜入巢州北部的斥侯,也察觉到寿州军在寿州南部大规模征用民夫,疏浚南北淝水间的渠道,应是总结历阳一战的教训,想着以最快速的速度,将楼船军一部分战船,部署到巢湖北岸地区。
同时,寿州军在滁州的兵马,在磨盘谷南侧修筑营寨城垒,也有一部分驻守钟离的精锐兵马,往南进入石梁县。
他们显然是看到棠邑兵有从东西两翼切断滁州两翼与外界联络的意图,故而有意在战事僵持期间,加强东南侧的防御纵深,确保滁州城与石梁县、与钟离以及北面的濠州城,形成一体,打破掉棠邑兵的企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