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不好办也要办啊,”韩谦笑道,“你现在也了解到东湖及叙州的情形,比起淮东,我其实更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稳住这边的根基——也亏得你父亲没能窥透棠邑的深浅,要不然他不将你赔进来,我也得跟淮东合作……”
“你也不想想自己这些年算计了多少人,王珺不嫁过来,不逼你更张扬的显露出野心,天下谁能放心跟你合作”奚荏嗔道。
不开玩笑,接着三人就坐在楼阁里推敲淮东当前的困境到底有多难解决。
每年州县上缴、经户部收入国库的田税丁赋以及诸多杂税捐,都是一定的。
州县要维持军政体系的运转,必然也要有一定比例的留存;甚至州县每年有新增的部分,也都作为地方开支截留下来。
在户部进行大规模的田亩户口核查之前,没有哪个地方,会老老实实将所有的赋税交出来,更不要说现在世家宗阀控制基层的政权,巴不得能少上缴一点是一点。
而除此之外,外廷中枢财政所能掌握的财源,主要就是盐铁使司所掌握的盐利及包括榷酒、茶铁等种种榷税、过税。
这种种赋税,一部分以粮谷布帛等实物形式——过税市税大多数时间也都是十解其一抽取实物抵税;一部分以制钱货币形式押解到京中备用。
即便江南诸州县大体保持稳定,也没有怎么受到金陵事变的冲击,但朝廷每年能从州县征调的粮谷也就两百万石、布帛一百二十万匹以及其他杂税杂捐在两百万缗钱左右浮动。
这是外朝的岁入,由度支使司核算支出,除了朝臣百官的官俸赏给外,最大的一块开支,就是禁军及侍卫亲军的军资开销。
除此
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扬州
王珺在韩谦身边逗留了数日,八月初六直接从棠邑城东回扬州。
王珺带着侍女香云刚回到鉴园,许夫人就紧巴巴的赶过来,絮叨不停的问道:
“黔阳侯可有答应婚事嗨,你说自古往今,哪里有姑娘家自己跑上门说亲的这黔阳侯即便为图一时之利,答应与淮东合作,但你嫁过去,怎么会得到重视再说黔阳侯三四年前未娶妻就先纳了妾,这小妾还替他生下一子,知道这事,还不得往死里欺负你啊!”
“要是黔阳侯没有答应”王珺饶有兴致的看着小娘,问道。
“啊”许夫人愣怔了一会儿,但看王珺眉眼间锁着盈盈笑意,忍不住伸手拍打了她一下,说道,“你拿这事来诈我有什么用我还不是担心你嫁过去会受欺负”
“爹爹他人呢”王珺没见到父亲的身影,好奇的问道。
“没见到他人影,许是不知道你今日从棠邑回来,他人还在州衙署理公务。”许夫人说道。
王珺心知父亲必然知道她已回鉴园,大概还在为拿她当筹码感到羞愧,不想表现得太急冲冲的样子吧
王珺自然不会跟小娘透漏太多的详情,便先回房洗漱换回女装,待到将晚时分,才看到父亲不徐不疾的乘着马回鉴园。
州司马殷鹏也乘马过来,王珺便知道他们到底还是惦记着她这数日在棠邑经历了些什么;要不然的话,殷鹏作为州司马没有那么闲着整天做父亲的跟班。
“出去散心几日,人却是清瘦了些许,回来吃些好的,补一补身子。”王文谦在书斋等到王珺随妾室许氏过来的问安,不经意间又示意侍女、侍卫走到廊外去。
“父亲大人要没有别的事情吩咐,那女儿便去吃些好的补一补身子了。”王珺说道。
“咳!”王文谦清咳了一声,有些挂不住脸的问道,“你这几日在棠邑游玩,可有什么别的收获”
王珺回来一没哭闹二没上吊,王文谦当然知道婚事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在这门经历太多波折的婚事之外,韩谦会以怎样的条件,以及以怎样的形式与淮东联手才是关键。
他相信珺儿见到韩谦后,即便不直接涉及到这些问题,也会有所观察、考虑,他需要搞清楚的是这些。
“父亲心里可是愿意珺儿嫁往叙州”王珺盯着父亲王文谦,幽幽问道。
王文谦略带苦涩的问道:“你嫁往叙州后,我便要辞去扬州刺史之位,珺儿你说为父是愿,还是不愿”
“啊,为何要辞去刺史之位”许氏惊问道。
许氏这些年跟随在王文谦的身边,眼界、见识是不同于寻常女子,但对人心也没有深入到能知微识著的地步。
她哪里想到淮东找韩谦合作的基础,是信王杨元演及阮延等人认定韩谦有野心,并且认定韩谦为了私利会选择与淮东合作,而非一心向着朝廷,有可能帮着朝廷对淮东施压、撤藩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淮东认
为韩谦的野心此时对他们有利,但日后只要实力允许,就难保韩谦不会反噬淮东。
王文谦辞去扬州刺史之位,是要为日后之事避嫌。
当然,王文谦跟王珺说的话里,意思也很明显,他要是贪恋权位,便不会任由这桩婚事将自己逼入极尴尬、最终可能两头都不讨好的地步。
这些道理,王珺心里不是不能想明白,但有时候却是需要亲口问出来,讨要一个更明确、更肯定的答案,睁眼看父亲两鬓皆已霜白了。
书斋之中,沉默稍许,也没有人回答许氏的问题,许氏显略尴尬的站在一旁,手习惯性的在王文谦的肩膀轻捶着。
“父亲可否觉得殿下有暗中使人找寿王说援”王珺问道。
“这两年阮延在殿下身边,我三五个月都难到殿下身边说一趟话,这事还真难说得很。”王文谦说道。
这世间的亲疏有别便是如此微妙,即便信王此时对他信任有加,但也未必要事无粗细都说给他听,而无自己的主张——再说了,他为臣,信王为君,为君者总要讲究一个御下制衡之道,完全跟一个臣子穿一条裤裆,还怎么去拉拢别的臣子
当然,王文谦也不想在君臣相疑的话题上扯太远,他更在意的还是韩谦在整件事情里的确切态度。
王珺没有说及太多,只是将韩谦有意在扬州出售棠邑田宅一事,说给父亲王文谦知道。
棠邑拿出十数万亩开垦好的新田出售,还附赠屋舍、农具、种子以及到明年庄稼夏熟前的口粮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这基本上跟白送没有多大的区别。
即便招募流民垦荒,不需要流民掏一分钱,但流民要动手开垦、修造屋舍,在没有足够工具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会异常的艰辛,没有两三年不要想能安顿下来。
当然,棠邑这次招揽的人丁数量有限,仅限一两万人,出售田宅所得的钱粮又会全额支借给淮东,这也算是一项互惠互利之事。
更关键的,这为后续更进一步的合作铺下底子,让双方一步步走近到一起,而不用担心谁会突然变卦,坑对方一把。
王文谦当下便拟写文函,着人连夜送往楚州,由信王杨元演定度这事。
&n
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
季秋时节,天高气爽,金陵城里大大小小的树木正郁郁葱葱,偶尔一阵风过,吹落数片黄叶,提醒行人寒冬将至。
此时的金陵城,虽然外城垣还没有着手大规模的修缮,残缺处甚多,但金陵事变过去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城中战火留下来的痕迹在持续的修缮中,已经剩下不多,已经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往昔欣欣向荣的繁华。
年初时形势再危急,但毕竟没有直接波及到长江南岸,相反在外部强烈的威胁下,朝堂之上少了许多扯皮的事情,即便是太后还朝辅政这么一件事,也显得是非常的风平浪静,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似乎只要一直这么过下去,大楚真就基业永固,万古恒远了。
天色渐晚,两鬓已然彻底霜白的沈漾与给事中秦问、左拾遗张潜走出衙署,看院子里已经挑起数盏点燃的明灯,在暮色下却显得是那样的黯淡无光。
这边已经备好马车准备接沈漾返回府邸。
乘车马出入皇城,乃是沈漾等宰执以及参政级的王公大臣得延佑帝赏赐才能享受到的特权,秦问、张潜他们只能步行走出皇城,才能坐仆役在皇城门外准备好的车马各回府邸。
然而,待他们正要跟沈漾告辞,却见沈漾微微蹙着眉头,站在台阶前停住步伐,他们不知道沈漾这时候又是突然想到什么事情了,便耐心站在那里等候着。
“你们二人先随我回去。”沈漾回过神来,跟秦问、张潜说道。
薛若谷、秦问、李唐三人被韩谦逐出叙州,一直得到沈漾的重用,薛若谷被贬往溧阳任县令,李唐任职吏部,秦问工于文书政务,则留在沈漾身边,在门下省担任给事中。
前朝设给事中,职掌诸院司的奏抄、驳正违失,后期逐渐掌握封驳之权,与张潜担任左拾遗一职,有谏官、言官的意味在里面,虽然达不到参知政事的程度,却也是门下省的核心吏臣。
张潜最初时乃是桃坞集的里长,后编染疫饥民为龙雀军时,将桃坞集征为屯营军府,张潜留在沈漾手下任吏,之后任事甚勉,极得沈漾及延佑帝信任,短短数年从乡里小吏一跃崛起为门下省的清要大员,在大楚官场也堪称是飞黄腾达之人。
见沈漾有邀,秦问、张潜不知道有什么事情,但也能耐得住性子,一起坐进马车驰出皇城,往沈漾的宰相府邸驶去。
临到府邸之前,沈漾才吩咐家人:“去寿王府问一声,寿王爷这时候要是在府上,能否不吝于一见。”
听沈漾这时候要去见寿王杨致堂,看样子还要领着他们一起过去,张潜这才问道:“相爷找寿王,是商议扩建水师之事”
杨致堂上书进谏,主张将水师残部收到移驻润州的右龙武军之下,暂编一都水军,此议除了沈漾外,一干不愿看到寿王将势力扩张到江东的官员也极力反对,这事就拖延下来。
韩谦这段时间与朝廷的关系基本上还算愉快、默契,同时两千多水师残卒的眷属家小,都留在诸屯营军府,要是将他们强行扣押下来,也是强扭的瓜不甜,四月之后,除了左广德军旧部、龙雀军旧部的近三百将卒外,其他差不多两千名水师将卒都被韩谦送回南岸。
只是韩谦的善意,沈漾重建大楚水师的努力,却并没有得到实现。
诸屯营军府的兵户,理论上每年也仅需轮四个月的兵役。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诸屯营军府治下的兵额,三分之一编入现役,三分之二留在诸屯营军府的家中从事耕作、休养生息。
这些兵额分作三期进行轮替,平均下来每人每年四个月的轮戍期;出现死伤之后,兄终弟及、父死子继,保持兵额总规模大体不变。
只有在遇到大的战事时,要进行更充分的军事动员时,最多可以将所有的兵额都征用营伍,也可以无限制的延长役期,但战后超长延役都要有折算。
要不然的话,兵户少一个主要劳动力,眷属家小耕作会更加的艰辛,也会变得更加的穷困,将卒长期留滞军中,士气也会受到压制。
不仅水师主力奔袭洪泽浦前后,事实上左右五牙军整编以来,其屯营军府的兵额基本上都处于超编、超期服役的状态。
洪泽浦大败,损失那么多的将卒,也包括一万多的船工水手,直接导致水师的兵额大幅下降,能征之兵变得极为有限。
而既然沈漾等人坚决反对右龙武军旗下新编水军,五月得以出任枢密使的杨致堂便反对从其他屯营军府将更多的兵户划入水师。
从早初的左右龙雀军,到之后的岳阳诸军,再到现在的禁军及侍卫亲军诸部,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些年承受极为频繁而繁重的作战任务。
去年不仅水师受到覆灭性的重创,右神武军近乎覆灭,淮西两部禁军在巢州城下伤亡也不轻,驻守邓襄郑晖所部也承受极大的防御重任,驻邵州以南五指岭的柴建所部,为苗勇的叛逃焦头烂额。
除了侍卫亲军外,禁军诸部将卒都普遍存在过度动员、超期服役、需要补充新的兵员等问题。
不提别的心思与利益纠缠,仅这一点,杨致堂的主张就得到军中很多将领的支持。
何况中枢财政那么紧张,还要优先保障舒州、棠邑
两地对寿州军的钳制,稳固金陵北面的门户,已经没有多少资源能用于别处。
即便沈漾也赞同杨致堂梁军水师有可能袭扰沿海的判断,但划拨兵户、重新扩编水师的重要程度,还是被朝中大多数将臣忽略掉。
朝中大多数将臣,还是以为大海的风浪将是江淮沿海最大的庇护。
大家认定梁军拙于水军与战船,即便在正面战场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会分兵袭扰沿海,但规模绝对不会大,以沿海现有的防兵足以抵挡。
不仅如此,杨致堂还坚持现有的水师兵户严格执行轮戍制,对超编超期服役的残卒坚决遣归军府修养。
这就使得左五牙军水师的编制没有被撤消掉,但能轮替征入营伍的将卒却剩不到一千人。
至于打造新舰、战船、征募船工水手等事,没有拨给大笔的钱粮,更就无从谈起。
这实际使得左五牙军的状态,与编染饥民之前的龙雀军一样,处于近乎瘫痪的状况之中。
更多的时期,左五牙军残部只是作为王公大臣乘船出行的护卫兵马,根本就没有能力承担起来防卫长江下游水道的重任,更不要说卫戍江淮沿海地区不受敌袭了。
而张潜之所以如此问,乃是淮东盐场近一个月已经连续多次,受梁军水师的袭扰,死伤变得惨重起来。
昨日盐铁使司正式上书请求朝廷调水师增援淮东盐场。
虽然在枢密院体系之外,盐铁使司在淮东盐场编有数千人规模的护场盐兵,同时盐场之内溪河纵横不说,草料及盐的运输主要走河运,也编有一定规模的水军,但盐兵以往主要是管治盐民、缉拿盐枭、打击江匪湖盗,哪里会有多少能看的战斗力
不过,梁军在海州新编的右楼船军,最初时还在摸索海战的模式,出兵规模小,对潮汐及淮东盐场沿海的滩涂淤地情况不甚熟悉,特别是六七月海上风暴频频,梁军也不敢有大的动作,只敢近距离、小规模的袭扰试探,积累经验教训。
在淮口附近,距离敌军最近,盐铁转运使司的护场盐兵防备准备相对充分一些,几场战斗都收获不小的战果。
除了上百颗首级外,还缴获十多艘浅仓海船,延佑帝还下旨嘉奖,在新帝登基后执掌盐铁转运使司的张潮,多少也是得意忘形。
张潮出任盐铁转运使,是黄化出任湖南宣慰使的一种妥协,当时杨元溥也需要有亲信大臣掌握中枢除户部之外,最大的一块财源。
而张潮对这个位置也相当满意,调了很多嫡系将吏进来,想着将盐铁转运使司视为自家地盘运作,因而之前也反对右龙武军插手淮东盐场的防务,选择与沈漾站到一起,反对水师编到右龙武军旗下。
他一度甚至以盐兵早期的几场战绩向寿王杨致堂炫耀,显示盐兵战斗力不弱,以图进一步在朝中谋求加强盐兵的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