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看来那厮也有几分胆色啊从前倒是小瞧了这个宋朝的叛徒通判。
西门庆对任得敬起了兴趣,想要听一听他有何话说。于是,西门庆让马扩领任得敬入城来见自己。
当在知军衙门里见到任得敬真人时,西门庆发现这个叛徒奸臣居然还是一个相貌英俊之人
只见那任得敬莫约三十岁左右年纪,身长七尺,面如冠玉,虽不如西门庆这般貌比潘安,但也算得是一个美男子了。
果然反派都是带着邪气的帅哥么
西门庆心中嘀咕道。
“任得敬,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来见本帅本帅正要调兵遣将攻取西安州,你如何就将人头送到本帅面前”
西门庆对那任得敬调侃道。
“大帅,两军交战都不斩来使,何况在下诚心来投,大帅又岂会为了在下这微不足道的人头而损了自己的仁义之名”
任得敬小心地回应道。
“本帅嫉恶如仇,不慕甚么虚名任得敬,你这叛徒难道不是人人得而诛之么本帅杀了你,天下人都会拍手称快,何损本帅名声
你且与我说一番道理。说得有理,本帅暂且饶你不死。说不出道理来,本帅今日就杀了你这厮祭旗”
西门庆手按腰间的雪花镔铁雁翎刀,逼视着任得敬。
任得敬听得西门庆腰间宝刀发出微鸣声,不由得脱口赞道“好刀真霸主之刀也”
西门庆双目微闭,暗道这厮倒是会拍马屁其他人见了我的刀,都赞是英雄之刀,唯有这厮赞为霸主之刀。这厮在政治上颇有几分嗅觉啊
“任得敬,你的时间不多了”西门庆幽幽地说道。
任得敬急忙行礼说道“大帅恕罪,在下实在是为大帅的雄姿勃发所折服,一时失态
大帅,在下是亡宋的叛将,却非大楚的叛臣,如今在下是以夏国知州的身份来投楚国,大帅纵然不纳,也不该以叛徒治罪在下呀
何况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若是有大帅这等人物雄据西北,我任得敬又怎会被迫投降夏国”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任得敬的一番话,让西门庆颇为受用。
再者说,任得敬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宋朝已亡,楚国已立,任得敬叛宋投夏已经是过去的老黄历,身为楚国枢密使的西门庆自然没有必要替亡宋杀他出气。
再者说,西门庆可也是击败了二十万宋军,踩着亡宋复辟党的脑袋上位的。西门庆与心怀亡宋的那些遗臣可不是一路人,又怎会在乎任得敬叛宋之事
再说得现实一些,任得敬若是叛夏归楚,他却比那些忠于宋室,心怀旧主的西军诸将更值得西门庆信任。
“任知州,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且寄下这颗人头吧你再与我说一说,当年为何要叛宋投夏啊”
西门庆身上的杀气收了起来,脸上笼罩的寒霜也消失不见。
任得敬叹道“不敢欺瞒大帅,在下所为,不过保境安民四字而已
当年西军精锐尽数被朝廷抽调到河北、河东与辽、金两国作战,我关西好男儿为保卫赵氏的江山社稷流尽了身上的热血。
可是,他们留在这西北边境的妻儿老小,却失去了军队的保护
当西夏国国主李乾顺趁着金军南侵而进攻陕西五路时,留守的西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丢下我们这些边境州军不管不顾。
都说我任得敬贪生怕死,可是,西安州的满城百姓又有哪一个不怕死呢
若是外有援军,我任得敬当然能够坚守西安州,做一个人人夸赞的忠臣。
可惜当时大宋都要被金军灭亡了,哪里会有一兵一卒来援
我若死守西安州,只是拿满城百姓的性命来给我的名声殉葬
是以,在见不到解围的希望时,我任得敬果断叛宋投夏,保全了一州百姓的身家性命。
而这怀德军平夏城的守臣坚持抵抗,以身殉国,固然博得了忠臣的美名,却是赔上了半城百姓的性命
大帅若是不信,可派人在这平夏城里暗中访上一访,看看有多少百姓受到两国大战的波及,破家灭门,惨不忍睹。
大帅,这就是我任得敬保境安民的道理。”
任得敬堪堪而谈,并不以自己叛宋投夏为耻。
虽然站在一边的马扩不以为然,但西门庆却听懂了任得敬的意思。
这任得敬显然与亡宋那些沽名钓誉的大臣走的不是一条道。
原本的历史上,在宋朝被金军灭亡后,河北诸州的守城官员以忠臣自居,拒不割让土地给金国,有的甚至坐守孤城一年有余。
这些“忠臣”固然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可是他们坚守的城池中,被挟持的百姓却冻饿而死。到得最后,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悲惨场面。
为了成全几个“忠臣”的名节,城中百姓沦为军粮,甚至留不下一个名字
换作你是这样的“忠臣名将”治下的百姓,你愿意用自己一家人的人血去装点他们的功绩吗
与之相比,反是任得敬这种不在乎个人名声,甚至可以说他“贪生怕死”的叛徒,却真正做到了保一方百姓平安。
听闻当年任得敬叛宋投夏时,满城军民都追随于他,并未发生内乱火并。城中百姓的心思,已然清楚明白。
“好一个保境安民的道理任知州,我来问你,今日你冒险来见本帅,说要叛夏投楚。
莫不是因为夏军大败,你自知难保西安州,又一次行你的保境安民之举么”
西门庆对任得敬意味深长地问道。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全线反攻
面对西门庆的问话,任得敬面不红耳不赤,拱手答道“在下正是为此而来。大帅携雷霆万钧之势而来,在下不降,西安州岂非要化为齑粉为百姓计,为任氏一族身家性命计,归降大帅乃是最好的选择。”
“哦任知州,我且再问你,日后若是夏军再至,你可是又要叛楚投夏”
西门庆盯着任得敬的双目问道。
“大帅,经过昨日一战,在下以为夏军绝非大帅的对手。那西夏国不知何时就要亡国,在下又怎么可能叛楚投夏”
任得敬对西门庆答道。
“胜败且不做定论。我来问你,设若有一日西夏军大举来犯,任知州你又该如何自处是做我楚国忠臣,还是再行保境安民之举”
西门庆不依不饶地问道。
任得敬闻言,坦然答复道“大帅若是足够强大,何须担心在下背叛,大帅若是不够强大,管不了这西北了,此时关注在下会否背叛之事又有何益
在下有一言,大帅不弃在下,在下必为大帅效忠;大帅若将在下及西安州当作弃子,在下亦当自保。如是而已”
“哈哈哈任知州,任得敬,不意你是一个如此坦诚有趣之人
昨日本帅以为你只是一个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还欲将你纵归西夏,让你再去坏西夏军之事。今日看来,倒是本帅小觑了你
也罢你此时既然诚心归顺于我,本帅就收下你了”
西门庆终于开口接受了任得敬归降。
“大帅,下官已经派遣我的兄弟任得恭领兵返回西安州,将城中的西夏人暗中监视控制。只须大帅一声令下,下官就可将西夏人一网打尽,献出西安州。”
任得敬立即改称下官,以西门庆的部下自居。
“任得敬,本帅既然敢收下你,也就敢用你。无须你献城,你依然担任我楚国的西安州知州吧日后立下功劳,本帅另有提拔封赏。”
西门庆随手惠而不费给了任得敬一个官帽,依然让他管理西安州。
任得敬虽然在西门庆面前一直对答如流,但直到此时,听见西门庆给他封官,他的心方才安安稳稳地放进了肚子里。
此番果然没有看错人,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和荣华富贵算是保住了。
就在任得敬长吁一口气,向西门庆俯首谢恩时,西门庆却又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协助朝廷击败进犯兰州的西夏军副元帅嵬名阿吴。
任得敬立时明白了西门庆的意思,当即表示自己愿意领军从西安州前往兰州,与嵬名阿吴会师,再里应外合,配合楚军击败西夏国的西路军。
西门庆点了点头,又让马扩将刘锜找来,委以西征兰州的重任。
因为秦凤路经略使赵点死于乱军之中,目前职位空缺,西门庆就以奇袭平夏城之功,加刘锜为秦凤路经略使,让他统领秦凤路的兵马前往兰州救援刘锜的兄长刘锡。
西门庆将城外的陕西各州军马约三万人都交给了刘锜统领,又将任得敬军也划归刘锜统辖,让任得敬与刘锜配合作战,务必斩杀西夏军副元帅嵬名阿吴。
刘锜与任得敬都是才投入西门庆麾下,自然是立功心切,当即领命而去。
刘锜智勇双全,善于用兵,任得敬又有胆有谋,擅长于背后捅刀子。有这二人里应外合,西门庆料定那西夏老将嵬名阿吴必会败于这二人之手。
在击败了西夏军的主力李察哥和李良辅部后,西夏军已经实力大损,凭借西军的实力足以发起反攻,不需要西门庆和王进领兵四处救火了。
西门庆现在需要做的是养精蓄锐,再聚集大军,直扑西夏国国都兴庆府。
为何西门庆不兵贵神速,趁着大胜立即北上呢
因为后勤辎重跟不上啊
西门庆现在进行的是楚国与西夏国之间的国战,统率的军队是以十万计,而不是一千两人的骑兵,可以肆意地玩甚么千里奔袭。
十万大军北征,需要多少民夫沿途运送粮草辎重又需要多少辅助军队沿途押运护送
西门庆从渭州一路杀到平夏城,经过两场大战,已经将随军携带的枪炮弹药消耗了一大半,粮草也消耗了不少,需要等待后方运输补充。
虽然在平夏城缴获了李良辅军的粮草,但也只够西门庆军和俘虏营勉强维持,却无法支撑西门庆打到西夏国腹地。
如今运送弹药、粮草辎重的大队才走到渭州境内,正在翻山越岭地赶往平夏城。
因而,西门庆只能在平夏城休整军队,等待补充物资后再北上征夏。
王进也同样按兵不动,在镇戎军休整训练军队。
西门庆军在休整时,怀德军大捷的消息却已经传遍陕西五路,让各地西军将士士气大振。
熙河路经略使刘锡得知西门庆军歼灭了西夏军主帅李察哥和大将李良辅的十万精锐后,也是奋起神勇,与新任秦凤路经略使刘锜、西安州知州任得敬前后夹击,里应外合,大败西夏军副元帅嵬名阿吴于兰州城下。
此战任得敬军在西夏军中作乱,搅得西夏军大乱。任得敬的族弟任得仁更是于乱军中暗算了没有防备的嵬名阿吴,将这个党项族的大首领斩于马下。
歼灭了嵬名阿吴军后,刘锡、刘锜、任得敬合军一处,西进湟州与西宁州。
正在攻打这两州的西夏凉州军得到主力战败的消息后,早已吓得逃之夭夭。
刘锡三人却不满足于解救熙河路各州,而是领兵追杀,乘机夺取了西夏国的仁多泉城,兵锋直指西夏国的凉州城。
陕西五路的东部战线上,得到关胜军支援的鄜延军和环庆军稳住形势,将西夏军从延安府附近击退。
西门庆军大胜,李察哥和李良辅军大败的军情传到东部战线后,西夏军大将李合达和悟儿思齐慌忙退军,关胜军、鄜延军和环庆军也乘势反击,杀得李合达和悟儿思齐损兵折将。
如今,关胜军和鄜延军已经合力夺回了横山地区,正居高临下地威胁着西夏国的夏州。而环庆军也反守为攻,正从环州沿归德川北上,准备攻击西夏国的盐州。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西夏求和
在楚国反守为攻之际,西夏国国主李乾顺也被各种不利的局面弄得焦头烂额。
当西门庆军派人飞马送来晋王李察哥的首级,让李乾顺兄弟见上最后一面时,李乾顺又惊又怒,发誓要御驾亲征,为晋王复仇。
可是,李良辅、嵬名阿吴相继败亡的消息接踵而至,却让李乾顺如坠冰窟之中,半生的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
李乾顺和朝中的大臣们都明白,西夏国的军事支柱完全被打断了,西夏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如今,李乾顺再也不敢奢求报仇雪恨,他只能无奈地选择委屈求和,想办法保住宗庙社稷。
李乾顺曾经为了应付金国元帅完颜宗翰的调停,派遣大臣薛元礼与楚国谈判。
彼时李乾顺雄心壮志,要吞并楚国陕西五路之地,就指示薛元礼与楚国谈判时百般刁难,故意拖延时日。
此时,李乾顺却派人十万火急地给薛元礼下令,让他不惜卑躬屈膝,尽快与楚国达成停战和平协议。
李乾顺在密信中指示薛元礼,不要与楚国纠结细枝末节,即使是在边境领土上有所割舍,只要能保住兴、灵、夏州等立国之本,都可以允诺楚国。
此时西门庆的大军尚未打入西夏国境内,但李乾顺已经敏锐地做出判断,采取了断臂求生的策略。
李乾顺的密使派出去没几日,让他颇为无奈的麻烦就找上门来了。
西门庆在平夏城释放了两三万因伤失去战斗力的西夏军将士,还给了他们一些粮食和伤病的劣马,让这些人平安返回了西夏国。
这些伤兵归国后,西夏国不得不接纳和救治,以免激起伤兵们的怨气。
若只是救治安置伤兵,各州地方官员倒也能够自行料理。可是这些伤兵又带回一个消息,却让西夏国李乾顺君臣大为头痛。
这些伤兵归国的途中,从韦州静塞军司一路向北途经灵州、静州、怀州,直到京城兴庆府,沿途不仅绘声绘色地描述楚军的强大和恐怖,而且还告诉各州军民,尚有数万军中袍泽被楚军俘虏,等待着朝廷出钱营救。
这些伤兵纷纷给自己被俘的同乡带口信,告知他们的家人,说某某并未战死,而是被关押在楚军战俘营中。
伤兵们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被楚军释放时听得清楚明白,只要朝廷肯割地赔款,楚军就能够将所有被俘的兄弟放归家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