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晁盖上前拉住李小二的手,开口说道:“好兄弟!你既是林教头的弟兄,那也就是我等梁山好汉的弟兄。林教头见今不在了,我山寨还在!岂能没有兄弟你的容身之地?不如你就留在山上,做一个小头目吧!日后有功,我也升你做一个头领。”
李小二听了,赶忙拜谢晁盖,口中说道:“承蒙寨主收留,小人感恩不尽!小人此次上山,本是给山寨带了一份礼物的,可惜在东平府外出了岔子……”
宋江、吴用等人听了,都一起望向李小二。
在晁盖的询问下,李小二述说了自己在沧州如何遇到江湖好汉“险道神”郁保四,如何说服他带着百余手下随自己来投奔梁山大寨,那郁保四又如何在东平府见到兵马都监董平,带着手下应募从军。
晁盖听了,哼了一声说道:“这厮投靠官府,与我们不是一路人!我宁要小二兄弟,也不要那郁保四!”
吴用却在一边笑道:“哥哥,李小二未上山寨,就先为我梁山立下一功啊!”
晁盖问道:“军师何出此言?”
吴用笑道:“那东平府南接我梁山泊,日后难免与我梁山好汉发生冲突。东平府的兵马都监董平将来定会与我等为敌。兄弟我听说那董平有万夫不当之勇,想要打败他需费许多周折。可是这董平竟然收留青州强盗郁保四当手下,直如将要害交与你我手中。届时兄弟我略施手段,不怕那董平不中计。小二兄弟将郁保四带到东平府,就是为我山寨立下了一件功劳啊!”
晁盖听了,哈哈大笑,分付赏了李小二,并让跟着李小二上山的几个泼皮当了他的手下。
吴用问明李小二几人的特长后,让晁盖安排李小二去经营山下酒店,顶替死在江州的“旱地忽律”朱贵。负责打探消息,接应外来好汉上山等诸般事宜。
宋江又提出,要四处招揽好汉上山,壮大山寨事业。
公孙胜却不知何故,借口回家探望母亲,离开了梁山泊。
……
西门庆安排好东平府之事后,就离开了东平府,回到阳谷县。
入了县城,西门庆回到府门前,还未及下马,就见门中闪出一个身影,对他唱了个肥喏,口中叫道:“大官人!你回来了!郓哥儿等你两日了。”
西门庆一看,从门里跳出来的不是小猴子乔郓哥还会是何人?
“郓哥儿!你这小猴儿终于肯回来见我了!回家看过你老爹了吗?”西门庆跳下马,拍着乔郓哥的肩头问道。
“大官人,我已经见过老爹了。郓哥儿白日在这府上候着大官人,夜里就回去陪老爹。自从大官人治好了我老爹的病,我老爹他精力愈加旺盛,直似年轻了十岁!老爹让我这辈子跟着大官人,好好报恩。”乔郓哥对西门庆回禀道。
“郓哥儿,哥哥我说过,我把你当兄弟,你老爹就是我老爹,如何还这般客套?说甚么报恩不报恩?怎么样,此次西去,可有收获?”西门庆拉着乔郓哥朝府内走,边走边问。
乔郓哥神秘地一笑,口中答道:“大官人,你要我去相州找寻的那人,郓哥儿找到了!”
“是吗?那人现在何处?境况如何?”西门庆迫不及待地问道。
“禀大官人,那人现在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岳家庄。他家……”乔郓哥将自己此番西去相州的经历对西门庆细细道来。
第二百六十七章 潘金莲嫁入西门府
“郓哥儿,那河北相州汤阴县离我阳谷县并不太远,只隔了一个开德府,你如何在那里耽搁了这么久我去江州都走了一个来回了,你却还没有音讯可是有甚么事让你在相州那里逗留了一些时日”西门庆拉着乔郓哥入了大厅坐下后,又对乔郓哥开口问道。
方才在府外下马时,乔郓哥那面带自得的神秘一笑,可没有逃过西门庆大官人的火眼金睛。西门庆知道乔郓哥一定还有话未及禀报。
果然,听了西门庆的问话后,乔郓哥笑了一下,对西门庆说道:“大官人,小的还有件事要向你禀告,也不知此事算不算得一件喜事。”
西门庆笑道:“你这小猴子,肚子里憋着甚么话,快说出来,不要憋坏了肚子!”
乔郓哥闻言也笑了,他对西门庆说道:“大官人,在你离开阳谷县去往江州后,小的也动身去了相州汤阴县。在那里奔走打听了十余日后,小人听闻汤阴县永和乡有个岳家庄。小人急忙去那岳家庄外打听,果然大官人你要找寻的岳飞小郎君就在庄里。
小人入庄去找岳飞时,他正与几个兄弟在练习射箭。小人一时手痒,也向他们讨过弓来试射了几箭。没想到,却被旁边树下乘凉的周同师傅看到了。周同师傅看小人有射箭的天赋,又与岳飞那几兄弟年岁相差无几,就收小人为徒,教授了小人射箭之术。
小人想到大官人此去江州千里迢迢,来回必然需要三两个月,因此就在那岳家庄上落脚,跟着岳飞他们几人一起向周同学习射箭。如今,小人已经与那岳小郎君以师兄弟相称。为因修习箭术,是以回来得晚了些时日。”
西门庆听了,拍案叫绝,当真是喜不自禁,将乔郓哥好好地夸赞了一番。
自己的心腹小弟成了周同的徒弟,与那岳飞称兄道弟,日后对招揽岳飞大有益处啊!
再者说,这乔郓哥若是在箭术上真有天赋,得到周同的亲传,待他长大后,西门庆麾下可是又添了一员大将!这让西门庆怎不喜出望外!
西门庆兴奋地对乔郓哥说,让他先回家歇息几日,待自己处理完家事后,就一起动身去汤阴县拜访他的师傅周同。
西门庆在离开阳谷县前往江州前,曾经承诺返回阳谷后就将潘金莲收入家门。如今回到阳谷县也有十多日了,忙完了招募灾民和东平府扩张的事宜,也该给潘金莲一个踏实的归宿了。
西门庆的妻妾们都知晓西门庆与潘金莲打得火热,将她娶回家里是迟早的事,因此,当西门庆夜里与扈三娘谈起此事时,扈三娘娇嗔地揪了一下西门庆的耳朵后,就同意了西门庆将潘金莲纳为小妾。
西门庆身边的妻妾,哪一个不是貌美如花,勾人魂魄的小妖精扈三娘也不担心多上一个潘金莲。
在西门庆宅院里的这些小娘子中,只有刘秀香和扈三娘一样算是与西门庆门当户对,同为西门庆的妻子。可是,那桃花庄的刘秀香是个柔顺的性子,从不与扈三娘争甚么。
扈三娘与西门昕的关系又极为亲密,可以说,在西门庆家根本就没有女人能够威胁到她的地位。加之扈三娘现在怀上了孩子,早没有心思与西门庆一起策马驰骋了。这段时日,当然是由得他去纳妾咯!
扈三娘都没有异议,其他小娘子自然更不会发声。于是,西门庆回到阳谷县后,择了个良辰吉日,将潘金莲从紫石街巷迎娶回了自己的府中。
王婆等紫石街巷的邻居和那团头何九叔夫妇都应邀参加了西门庆与潘金莲二人的婚礼。张公的老婆和何九叔的老婆比那王婆都能说,在席上将西门庆这对璧人直捧到了天上去。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临漳县
西门庆将潘金莲纳为妾室后,回到西门堡,将家中诸事托付给栾廷玉和扈三娘,东平府那边则交给蒋忠、石勇等几个兄弟打理后,他带着焦挺和十多个侍从,在乔郓哥的带领下,离开阳谷去往河北相州汤阴县。
相州与郓州之间,隔了一个北京大名府和开德府。如果走开德府那条路,需要先向西南沿黄河故道走到濮阳,再渡过黄河,向西北走,再渡过永济渠,进入相州汤阴县境内。
此次西门庆选择的是更为好走的大道。这条路线从阳谷县向西,经过北京大名府,再穿过魏县向南,入相州临漳县,过相州城后,就进入汤阴县境内。
北京大名府现在是朝廷在黄河以北的第一重镇,商业繁华,道路四通八达。山东、河北各州通往大名府的官道修得宽阔平坦,易于行走。因此,西门庆自然是选这好走的道了。
除了道路的原因,西门庆也计划来回路过大名府时,去看一看大名府的富裕繁华,见识熟悉一下这河北第一重镇的风采。
若有机会,返程时或可与那大名府里的好汉们打打交道,比如智商欠费的“玉麒麟”卢俊义,性格急躁的“急先锋”索超等人。
有我西门大官人给他们吹几口仙气,或许这些人就能够逆天改命,不再沦落到梁山泊去落草。
哎!能力越大,责任越重。一想到岳飞、卢俊义等人在冥冥之中呼唤着自己去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西门庆大官人就觉得肩头上沉甸甸的,压力好大啊!
穿越到这北宋末年,又没有熟悉的网络游戏可以帮助西门庆大官人娱乐减压。不得已,大官人只能多勾搭勾搭美女,排解自己的压力啦!
西门庆等人一路西行,不几日就进入大名府境内。
此时山东、河北一带巨盗丛生,骚扰地方,许多州县都不得安宁。但这北京大名府不愧是河北第一重镇,有梁中书及麾下的闻达、李成、索超等猛将坐镇,将这大名府境内治理得甚好,没有盗贼敢在此落草劫道。
不过,那梁中书坐拥重兵,却是以邻为壑,只是把大名府管内的盗贼赶到其它州府,却从未歼灭过多少盗贼。此举固然是让大名府平安了,但是周边的州府里强盗却更多了。
其它州府对梁中书这种驱赶盗贼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梁中书乃是宰相蔡京的好女婿,当朝红人,任谁也不好与他理论此事,只得无奈地接受了如今这般局面。
其实,大名府境外州县盗贼众多,让躲在大名府内的梁中书也深受其害。他连续四年给老丈人蔡京送的生辰纲,在出了大名府管内后,都无一例外地被强盗劫走了。
在杨志护送生辰纲失败后,梁中书又送过两次生辰纲。然而,不论是派兵押送还是暗地偷运,都没有逃过强盗们的毒手。此事实在是透着诡异。
半途上丢失生辰纲的那些州府也很无奈,不是本官不努力剿贼,实是本地盗贼太多,本官手下又没有大名府那样的精兵强将,只能徒呼奈何啊!
可惜西门庆没有关注大名府梁中书每年要押送生辰纲之事,否则他或许会义愤填膺地见义勇为,派人暗中护送梁中书的生辰纲。
西门庆会待到强盗们下手抢夺后,再劫富济贫,从强盗手里将那些金珠宝贝夺回来,并将这些值钱的宝贝送给阳谷县西门堡里的穷苦百姓。
只可惜,西门庆穿越过来后,完全忘了散财童子梁中书的这件烦心事。
……
&nbs
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门庆的祖宗
西门庆进入临漳县境内后,没有在县城里逗留,而是向西直奔邺镇而去。此时的邺镇正是历史上的邺城,城北漳河边就是曹操修建的铜雀台。
西门庆马不停蹄地赶到邺镇后,却没有去登那邺镇最为有名的古迹铜雀台,而是寻了个当地人问路后,直接转向西南,去了洹水北岸的西门豹祠。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时任邺令。在治理邺时,西门豹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此举使得原先因“为河伯娶妻”而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西门豹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十二条水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西门豹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西汉的太史公司马迁就曾对西门豹有过高度评价,他在《史记》中说:“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故后人纷纷为其修祠建庙,以为祭祀。
邺城西南,洹水北岸的西门豹祠始建于东汉年间,魏文帝曹丕的《述征赋》曰:“羡西门(豹)之嘉迹,忽遥睇其灵宇。”可见当时已经建有西门豹的祠庙。
后赵建武年间,又对西门豹祠进行了修葺。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写道:“漳水又东北径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中所修也。’”
经过历代百姓的修葺和一步步美化,西门豹祠里的西门豹神像被改成了帝王袍服冠冕。百姓们早已将西门豹当成神仙供奉,也将西门豹祠改称为“豹神庙”。
可是到了北宋嘉祐二年,当时的邺县令马益却跳出来多事,又把西门豹神像的帝王袍服冠冕,改为了古县令装束。同时,他又将“豹神庙”改称为“西门大夫祠”。
西门庆急着先来瞻仰这西门豹祠,自然不是为了游玩古迹,而是为了来祭拜先人,沾一沾西门豹的光。
西门一姓的郡望就在这临漳县,叫作魏郡堂,乃是以望立堂,亦称临漳堂。
穿越前,西门俊的祖辈正是从这临漳县搬迁出去开枝散叶的,说起来,他的根就在这相州临漳。
而阳谷县西门氏,恰巧也是从这河北相州临漳县迁到山东阳谷去的,有可能西门俊与西门庆真的是同根同源。
西门庆虽然不确定自己这一族是否当真是西门豹的后代,但既然西门庆有心干一番事业,就认西门豹为祖,拉虎皮做大旗,先给自己罩上一层光环,又有何妨
在这个愚昧迷信的时代,百姓们大多是文盲。西门庆与西门豹认个亲,将一个已经封神的历史人物宣传成自己的祖先,对于日后裹挟百姓追随自己可是大有益处。
族谱甚么的,自己伪造呗!西门庆对此可是没有一点儿的心有愧疚。
这次来拜西门豹祠,西门庆一是给“老祖宗”上几柱香,二就是来看一看,能不能再花些银子,将西门豹神像的服饰由古县令装束再改回成帝王袍服冠冕。
当年邺县令马益那个撮鸟,想必是与本地望族西门氏有甚么矛盾,为了打压西门氏的威望,才费尽心思地干出
第二百七十章 休得伤人
少年还待挣扎,他身后的两个文士却死死抱住了他,不让他上前与那大汉拼命。
“你们这几个鸟人还傻愣着做甚?快将身上的银钱尽数掏出来!不要惹得老爷我性发,一枪一个将你们都戳死在这河里喂鱼鳖!”那大汉舞动笔管枪,恶狠狠地看着几个文士。
那几个文士都是二十余岁的年纪,平素少有出远门,哪里见识过这等江湖好汉的凶残?如今看着那大汉手中滴血的长枪,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忙不迭地将身上的银子和铜钱都掏了出来,哆哆嗦嗦地堆在那大汉面前。
那大汉看了看地上的银钱,碎银有四五十两,还有十余贯铜钱。虽不甚多,却也说得过去。毕竟眼前这几人只是出城来郊游散心的,不是行远路的客商,身上不会携带太多的财物。
大汉又踢了少年一脚,对他分付道:“你去把那老狗身上的银子都给老爷搜出来,再脱下你身上的衣衫将这些银钱都包好。”
那少年却有些倔,坐在地上,咬着牙齿不吭声,一只手却悄悄地在身后的地上乱摸,找寻适手的石头。
在那少年身边的两个文士吓坏了,其中一人搂住少年的双臂,用身子护住少年,在他耳边低语:“国宝,不可妄为,害了我等性命。”
“好汉恕罪!这国宝小哥儿已经吓傻了,就让小人来服侍好汉吧!”另一个文士脱下身上的长衫,将地上堆积的银钱包好,又去那被杀死的中年文士身上摸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