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于火红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新科奶爸

    既然事已至此,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大家只能硬咬着牙熬。一切一切的根基就是精确定位。得益于工程兵的努力,一个月之后,基站建成,所以首先进行的就是精确定位演练。

    卫戍区侦察营战士许三多,背着一个大盒子走在队伍的中间,他们这个班今天一早接到了一个奇葩的任务。需要先涉水,再爬山,到达燕山深处的一个军事基地。

    一个班十二名战士,除了必要的武器装备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许三多背的大盒子。按照上级要求,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他们需要每隔几分钟,随机停下来,然后选择一个高点,许三多需要打开大盒子,将一根鞭状天线伸向天空。

    班长拿出了手表,与副班长对表之后,确认无误,然后命令接通电源,与此同时,文书记录下具体的时间和位置参数,时间精确到秒,位置精确到米。

    所有的行军路程的位置参数,为了这一次实验在这一个月之内已经进行了标识,并进行了反复确认。

    许三多收好天线,小心翼翼的放在盒子里,他纳闷的问道,“班长,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班长收好纸笔,然后瞪了一眼许三多,“不该问的,不要问,按照命令执行就是。”

    许三多憨厚的笑了一声,“我不是好奇吗”

    “你好奇就要问,那我好奇问谁去”

    许三多立刻明白了,原来班长也不知道呀,他笑嘻嘻的背起了大盒子,然后大步走了起来。

    这个班的战士并不知道,随着一道电磁信号发出,他们的行踪已经出现在总部的显示器上。

    五座基站收到电磁信号后,仅仅十多秒之后,在京中西山总部的数字地图上,一个代表步兵的标识位置发生了变化。

    “报告!实验分队传来定位信息,距离目标直线位置六点七公里。”

    过了十分钟,参谋再次报告,“报告!实验分队传来定位信息,距离目标直线位置六点五公里。”

    因为国内计算机水平的问题,就算现在是在全信号覆盖的地区行动,定位信息也没有办法做到实时刷新。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几分钟更新一次信息,但即便这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要是以前侦查部队执行这样的潜入任务,根本不可能向这样几分钟收到一次定位信息。

    所以一旦放出部队,指挥官和参谋们只能向上天祈祷,然后等着侦查部队回来听取结果汇报,怎么可能做到现在这样实时监控。

    很显然实时信号更新已经成为现实,下一步就是要比较一下能不能做到精确定位。这一点只需要将电子地图的数据与部队实际行军的数据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此时不管是总部过来的将军,还是这些参谋,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次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

    孙祖杰抱着手看着显示器上那跳动的简陋符号,表面上十分冷静,可是内心早就激情澎湃。今天他看到的这一切都非常简陋,但却




第214章 独一无二
    相比于未来海湾战争后受到的惊吓,这一次华**方要好接受不少。毕竟美苏两超都没有真正在战场上拿出这一套战术,虽然他们也知道美帝离实现这一套战术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走出这一步和没有走出这一步是完全不一样的。

    没有走出这一步,美帝就胆怯,他们就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处理很多国际问题,他们就需要华国,所以华国谈价还价的余地就大了很多。

    但是高层非常明白这个时间点很短暂。美帝五十年代打过朝鲜战争,六七十年代是越南战争,那么就算加上休养生息的时间,美帝下一场战争的时间估计也不会超过二十年。

    等美帝在下一场战争中验证了他们的高科技战法,他们还需要那么畏惧苏俄吗,他们还需要像现在这样百般拉拢华国吗,高层明白那非常困难。

    他们已经咨询了相关的专家,美帝完成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部署大概还需要十年,这与他们估计的时间点非常接近。所以从现在算起,华国顶破天只有十几年的黄金时间,那么充分利用好这个时间节点就非常关键了。

    高层在兵棋演习之后已经明白,击败美帝的高科技战法唯一的办法只有应之以高科技,除此之外根本并无他法。

    而美帝的这一套高科技战法就是建立在美帝先进的高科技和强大的国力基础之上,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改革开放,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增强国力才是根本。

    当然军方也准备进行一系列探索,一系列高精度武器的研究被提到了更高的程度,比如巡航导弹,比如激光制导炸弹,比如信息化实验部队的组建等等都已经提上日程。

    另外华国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酝酿大裁军,特别是陆军,既然在未来战争中他们很可能不是主角,那继续保留几百万陆军又有什么用,留着给别人当活靶子吗

    至于北方的威胁,多一百万人少一百万人又有多少区别,再说如果美帝的高科技战法真的有那么先进,苏俄防守还来不及,哪里还有多少心思侵略华国

    所以就在孙祖杰离开西山总部的时候,一系列关于未来的重大决策正在酝酿,只不过这一切都跟他没有关系,他现在正在接受老婆的拷问。

    杨希不明白好好的看演习,自家老爷子只去了几天,自家老公竟然看了两个多月,他这段时间都去哪里了?

    孙祖杰只能说,“我去干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能跟你说,老爷子知道,你就不要问了。”

    杨希只能无奈的推了他一把,“爸爸这么说,你也这么说,你又不是搞原子弹的,有什么好保密的。”

    孙祖杰只好搂着媳妇的肩膀,笑着说道,“老婆,别问了,咱们家的宝贝晨晨还好吧”

    “咱们的女儿能不好吗,关键是他的爹不好。”

    孙祖杰哭笑不得,他伸了伸懒腰,又伸了伸胳膊,这才转移话题说道,“对了,我两个多月没去华投,最近没什么事情吗”

    “呵呵,你知道你都两个多月没去了呀,现在你们汽车部那个耿部长日子别提多难过了,他成了笑柄不说,连带你也成了笑柄。”

    孙祖杰有些玩味的问道“这么严重”

    “你们华夏汽车零部件招商,第一批入围名单,你没有看过吧。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企业,连一个机械厂的三产办都有了。

    现在整个京师沸沸扬扬,很多人都觉着你这一次看走了眼,找错了人。我听说汽车总公司已经有人提议,取消这一次名单,重新指定。”

    孙祖杰听完,呵呵笑了起来,“就为这件事”

    “你觉得还不严重”

    “入围名单我在两个月之前就已经看过,并且已经批准了,你的消息太滞后了。现在老耿恐怕都已经执行一段时间了。”

    杨希惊讶的站了起来,“祖杰,你都看过了,还批准了”

    &nbs



第215章 化解
    贺厂长放下了电话,叹了一口气,“老宋,孙祖杰回来了,他召开会议力挺老耿,否决了李副总的提议,说名单他早就看过了,如果有什么问题他来承担责任。”

    宋书记听完,嘴里嘀咕了两句,没有说什么。这一次长汽也同样派人去了淮西,参加这一次宝马轿车零部件国产化项目的竞投,可是等拿到具体数据和样品时,带队的汽车研究所的副所长十分震惊,在汇报得到他们的指示之后,所有人都撤回来了。

    之所以长汽这么果断的撤走,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准备竞投的零部件的指标被定得太高了,如果要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必须更新设备,还要调一群老师傅才能有可能生产出来,量产的代价更是大的不得了。

    这样做华汽是舒服了,长汽的生产就要被打乱了,所以几个领导认为有些不值。当然内心深处,也有一点想借机看华汽笑话的意思。孙祖杰这么干,跟大跃进有什么区别,他们倒要看看华汽到底怎么实现国产化。

    但是他们这么果断的离开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一大批零配件企业看他们都离开了,当然心里更没底,也陆陆续续离开了,这样一来零配件国产化大会最后是热闹开场,失望收场。

    所以上级领导得到报告后,十分恼火,他们认为长汽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企业这样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完成这种场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严厉斥责了贺厂长和宋书记两个主要领导,要是再敢这样消极对抗,那就换人,别以为没了张屠户,就要吃带毛猪。

    长汽的领导一时意气行事,没想到惹来了这么大的麻烦,所以无奈之下,只好主动打电话给国产化办公室修好。

    耿照杰对于长汽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就把好几个没有人竞投,难度虽然大但以长汽的实力努力一番还是可以攻克的项目交给了他们。

    搞来搞去,竟然被迫要接这样的硬骨头长汽上下心里能高兴吗华汽给的配套资金虽然不少,但是管的很严,这样算下来竟然还要多投不少钱,最麻烦的是还要动用宝贵的外汇购买进口设备,所以这几个项目比鸡肋还要糟糕。

    恰好这段时间,第一批入围名单出来了,他们意外的发现一些破烂企业竟然也获得了机会。仔细一盘算,这些破烂企业的项目,他们绝大部分都可以接过来,而且投入也并不是很大,所以长汽就起了心思,干脆我们把这些项目抢过来,至少这样不会亏那么多。

    他们又一次去找老领导汇报工作,并说了他们补救的想法,老领导摇摇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算了,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话我会帮你们去说,可是人家愿不愿意耽误时间推倒重来,我就不知道了。

    我看呀,你们也别抱太大的期望。宝马轿车的国产化时间表孙祖杰已经递给中央了,他的信心很足,把时间卡的很紧。这种情况下,依孙祖杰的骄傲,他是不会轻易变更的。”

    宋书记十分纳闷的问道,“首长,这一点我就是有些不明白,以国内目前的技术积累,要想吃透这一切,没有那么容易的,他哪里来的自信”

    “这也是你们有恃无恐,故意拆台的原因吧。”

    领导看着这两个老部下,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们糊涂,你们也不想想,你们这样拆台,上面领导会怎么看。

    孙祖杰再怎么跋扈,他也是在做事,在兢兢业业的做事。他刚刚又立了一个大功,这种情况下,上级没撤了你们的职已经很给面子了。”

    领导骂完之后,有些无奈的说道,“你们呀,真是井底之蛙,国内技术积累不够,他不会去国外找人帮忙呀。

    孙祖杰已经向上级汇报,鉴于轿车国产化项目难度不小,他请求去一趟东德,他们的机械工业实力很强,所以他希望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这怎么可能,他们可是华约国家,我们和苏俄那样的关系,怎么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原因,不管是能力,还是见识都远远超过你们一筹。算了,这上面的弯弯绕,你们不懂,也不要多问,反正你们只要知道人家有办法就是了。”

     



第216章 紧张
    孙祖杰第二天就离开了长汽,去往下一家,也就是那家三产公司。孙祖杰相当好奇,一个机械厂的三产公司跑到国产化大会去竞投,这本来就有些稀奇;

    更稀奇的是,他们的母公司都退缩了,他们竟然咬着牙挺了下来,这股胆气让他相当佩服;

    最稀奇的是,他们的项目书还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这说明他们之中有高人,非常值得重视。

    基于以上三点,孙祖杰对这一家坐落在定州的小企业非常有兴趣,所以在火车上他拉着耿照杰询问当时竞投的情况。

    “孙总,根据规定,所有的项目书技术部分不允许写企业的实际情况,以防止误导技术专家。所以专家组挑出他们的方案时,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是什么单位。

    可是找到管理部分后,所有人都蒙了,三产公司,这要是被他们中标了,那不是天大的笑话。”

    孙祖杰笑眯眯的听着,耿照杰继续说道,“所以我没有办法,就把这家三产公司的人请到了国产办,是一个小伙子,穿的很普通,不过衣服皱巴巴的,但是人挺精明的,看他眼睛就知道。

    小伙子姓卫,二十多岁,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客车厂下面的一个机修厂。机修厂业绩不好,单位没钱,他一想不行呀,这么大了,没钱婚都没办法接。

    小伙子一咬牙,就和几个小年轻几个人凑一凑,买了一台机床,又从单位借了几台破烂机床,搞了一个小三产,挂在单位的名下。

    小卫起家的方式跟当年赵总在生产兵团的时候差不多,搞汽配,从简单的开始做起,技术吃不消了,就去学校找老师帮忙。

    一来二去,这个小三产就赚了一些钱,然后滚雪球发展,安置了几十个人就业,所以小卫也算是定州当地的名人。”

    孙祖杰点了点头,“不错,你这么一说,我大概猜的出来,他们的项目书应该是学校的老师帮着搞着,是不是”

    “孙总您说的没错,不过小伙子确实有两下子,我看他说的头头是道,数据张口就来,一看就是心里有数。

    所以我就改变了主意,既然他的项目书被认可了,要的钱也最少,就应该给他机会。也是孙总说的,华投的宗旨,投资人比投资单位靠谱。”

    孙祖杰猛地拍起掌来,“老耿呀,做得好,华投的人就应该这么干!”

    两人在火车上一边聊,一边也是加深了了解。火车哐当哐当到了定州之后,两人和随身工作人员下车,这个时候这家叫做定州客车机械修理厂三产服务公司的卫经理早已经顶着寒风,等在火车站出口很久了。

    卫红胜,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他前几天接到华投汽车部的电话时,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华投汽车部部长,轿车国产化项目小组组长兼华夏汽车研究院院长这个他命中的贵人,笑着跟他说道,“小卫呀,你准备准备,我们华投孙总要到你们三产公司做一个调研,看看你们现在做的怎么样,有什么困难。”

    卫红胜有些慌张的问道,“耿部长,我们这个小地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招待呀,孙总有什么爱好,您能不能给我说说”

    “哈哈哈,小卫,别紧张,孙总就是来考察工作的,你把项目进展的情况跟他汇报一下,有什么困难说清楚就好了。

    记得,有一说一,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把困难往小说,他是明白人,不会为难您的。

    至于孙总有什么爱好,我还真说不上来,他这个人不爱吃,不爱穿,唯一的爱好好像就是收集一些邮票像章什么的,这些东西也不值钱,你如果有些别致的,可以送给他当做礼物。

    只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孙总以前受过伤,不能喝酒,你就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准备就好,在食堂里吃饭,跑外面他反而不高兴。”

    话是如此,但是卫红胜还是有些紧张,当日他听说华夏汽车这个项目落户淮西,也听说了零配件国产化大会,就大着胆子跟着奶奶单位客车厂一起来到了淮西庐城。

    当然他也不是白来的,根据自己搞汽配的经验,又去学校找了经常帮助他的几个老师,商量了一番,做了一份像模像样的技术攻关项目书。

    他倒不是想去碰碰运气,而是他知道这样的聚会肯定全国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来了,虽然自己这个小厂子不会竞投成功,但认识这么多人,对他那个小三产的业务拓展是一个大好事,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1...5253545556...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