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和珅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郭伟光
同年五月,福康安军中病逝,这对于嘉庆帝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有个旧臣殁了,忧的是苗疆叛乱未平,而自己又无将可用,加之太上皇乾隆的一纸建议,让嘉庆帝不得不升任和琳督办苗事。
同年八月,和琳因不适应苗疆气候,加之瘴气丛生,和琳不慎染病病逝,享年只有42岁,和琳的一生并不像大哥和珅一样视钱财如命、对同僚嚣张跋扈,和琳更像是一位侠士一般,也是介于此,和琳才能与大哥和珅的死敌福康安和谐共事,也能让与大哥和珅纠缠半生的阿桂区别对待。
当和琳的死讯传到朝堂的时候,最为悲痛的莫过于和珅了,和琳的死不仅使和珅失去最为至亲的人,而且让和珅有一种大厦将倾的预感,和珅知道,没有军权在手的自己,即使是多么的位高权重,也是犹如万间大厦抵不住地动山摇。
而此时的嘉庆帝虽也可惜良将已逝,可看着和珅的势力有了大幅度的折损,心里也是异常的庆幸,对于一个已逝之人,嘉庆帝力荐乾隆爷赐予和琳谥号‘忠壮’,并赐和琳为一等公爵、配享太庙,这是对于一位武将无上的荣誉。
抛开朝政上的林林总总,抛开当时特殊的朝堂结构带来的明争暗斗,还有一位对于和琳的离世无比伤心,甚至于是伤心欲绝的人,她就是和琳的福晋李如诗,她对于和琳离世的痛苦才是纯粹的,才是毫无杂念的。
第201章:和珅成为提款机
嘉庆元年九月,和琳的灵柩运回京城,嘉庆帝下旨赐和琳武将最高规格的祭葬,可是,对于失去丈夫的李如诗来说,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她要的是一个活蹦乱跳的丈夫,而不是已经没有了生气的一具尸首。
和琳的棺椁在府上停灵七日后安葬,到了此时,每个和府的上下人等已经是疲惫不堪,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是自顾不暇,加上李如诗从和琳灵柩回京的那一刻开始,就显得异常平静,所以没有人太过于关注她的心里变化。
而在和珅一家这边,和珅正在召集上下安排下葬事宜,就在这个时候,和琳府上的下人来报:
“大老爷,出事了,出事了。”和琳府上下人跌跌撞撞的跑进来说道。
和珅手里的茶碗因下人这一嗓子不慎拿捏不稳,掉落到了地上,和珅气的站起来说道:“怎么回事,一惊一乍的,还能有什么可出之事,你快快说来。”
“大老爷,我家福晋随二老爷去了。”下人哭哭啼啼的说道。
和珅的眼睛睁得滚圆的看着顶棚,悲伤之心溢于言表,敬佩之心尤为胜之。
“让琳儿等等她的诗儿吧,再停灵三日,给你家福晋好好的安顿,刘全在吗”
“在,老爷。”刘全回应道。
“你现在就去琳儿的府上督办,一切都要最好的,琳儿和如诗的地府也要好好的安顿,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不能有,如果谁闹出差错来,和某就让他随着琳儿下去赔罪,去吧。”
刘全收到和珅的指令后便去了,而和府上下听到这样的噩耗之后,更加是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一直卧病在床的霁雯夫人。
霁雯夫人与和琳有一种亲同于母子的情感,这种感觉来源于早年的艰难岁月,所以,对于和琳的离世,霁雯夫人的悲痛之情完全不亚于和珅,加之身体已经是不堪重负,便连吃饭这样的小事也变成了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所幸和珅不分昼夜的两边跑,加上豆蔻等几位妾室的照顾,霁雯夫人多少开始能进一点食了,在和琳与如诗出殡的那天,霁雯夫人撑着病重的身子,一定要起身让丫鬟抬着去给地藏菩萨上香,从而乞求上苍给予和琳两口子好的归宿。
就在霁雯夫人在佛堂颤颤巍巍的念着地藏经的时候,一位貌似和琳的身影来到了霁雯夫人的身边。
“嫂嫂,您要保重好身体呀,大哥如果没有嫂嫂的陪伴,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琳儿和如诗现在很好,比起尘世的喧嚣,这里真的很好,嫂嫂一定不要记挂。”和琳说道。
霁雯看着若隐若现的和琳、泪流满面的说道:“是琳儿吗是我们和府英明神武的和琳将军吗”
“琳儿现在已经不是琳儿了,琳儿现在和如诗即将要赶去过往,为的是完成一件未了的心愿,嫂嫂一定要保重,也盼着大哥一定要保重。”
说到这里的和琳渐渐地不见了踪影,而此时伺候霁雯夫人的丫鬟们,却在一起抬着已经昏迷的霁雯夫人向卧房跑去,原来刚刚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和琳出现的事情,丫鬟看到的只是霁雯夫人的自言自语,这一切只是霁雯夫人病情加重后的幻觉而已。
这些都是结合丫鬟们看到的,还有霁雯夫人后来苏醒后,一起分析而得到的结果,不过霁雯夫人一直不这么认为,霁雯夫人一直觉得真的是和琳回来嘱托的。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霁雯夫人对于自己的病异常的在意,时不时的就要求请郎中来给自己瞧一瞧,虽然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可是霁雯夫人的病确实是没有再继续恶化。
和琳下葬以后,和珅对于嘉庆帝开始了一反常态的殷勤,不过是在对乾隆爷一切如故的前提下。虽然以前和珅对于嘉庆帝也很热情,可是那是一种少了一点真诚的敷衍,现在就不同了,一切都是发自肺腑的用心。
这一切嘉庆帝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贵为天子的嘉庆帝、心里明白这一切的变化究竟是意欲何为,可嘉庆帝却表现出很感动的样子。
“皇阿玛建议朕减免海内赋税三年,和公意下如何啊。”
坐在榻上的嘉庆帝差人给和珅赐座,并和和气气与和珅说着乾隆太上皇的旨意,整体是一派和谐的景象。
和珅稳坐在椅子上说道:“如今西藏战事刚刚平息,苗疆战事还在关键时刻,白莲教匪徒四下捣乱,他们就像是百足之虫总是死而不僵,一些工程还在如火如荼中,银子花销就像是流水一般,这个时候再减赋断源,奴才觉得不如再缓缓为好。”
“朕觉得为天下臣民减赋乃是天子使命,实在不行就将不太重要的工程先停了,万民之福才是朕的福气,和爱卿觉得如何。”嘉庆帝推心置腹的说道。
和珅默默的点了点头说道:“皇上所言着实在理,可一切还是要拿银子说话,现在所有的工程都是太上皇在位时钦点,奴才实在是也不敢擅自的停工,如果实在不行,能不能麻烦皇上出面和太上皇商议一下。”
“朕作为天子,于情于理、于忠于孝都是没有办法开这个口的,朕还是觉得和公做这个说客最为妥当,毕竟阿玛与和公情非一般,比起其他的大臣来,和公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和公就不要推辞了,不过这是你和公自己琢磨出来的法子,朕可是不愿阿玛不高兴。”嘉庆帝无奈的说道。
“皇上,奴才折实不敢惊扰太上皇,奴才还是在别处想办法补这个缺吧。”和珅也无奈的回应道。
“朕等着和公的好消息,和公真是奇才呀。”嘉庆帝开心的说道。
嘉庆帝的话让和珅没有办法拒绝,可是和珅又确实是没有办法对乾隆爷说这样的话,思来想去,和珅觉得只有一个办法能解此危局,那就是在自己的家里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来解决此危。
可是,这种必须要入国库的银子,总是要有个出处的,总不能说是我和珅自己掏的银子吧,如果是那样的话,和珅就是一个大大的傻瓜,和珅现在只能做好事不留名。
对于和珅来说,唯一神不知鬼不觉增加银子份额、堂而皇之入国库的出处,只有现在福长安管辖的崇文门税关,这个地方因为有许多的便利之处,可以让和珅动起手脚来,不留一点痕迹。
第202章:见风使舵福长安
自福长安接任崇文门税关主事以来,每年的税银数额一直在下降,至于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崇文门商贾通行数量下降,还是其他人为的原因,和珅的心里是清清楚楚。
不过,做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和珅,从来就没有特别的过问过,因为自己的弟弟和琳在福长安的大哥福康安麾下当差,为了和琳一切顺畅,有些事情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更何况和珅和福长安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这不已经在心里想好法子的和珅,专程来到了福长安的府上。
“福长安大人,和某冒昧前来叨扰,还望福长安大人海涵呐。”和珅一边按照主宾坐下,一边很客气的说道。
福长安有点受宠若惊的回应道:“和中堂客气了,自家兄过世以后,府上也就少有人来造访,和大人能够前来,实在是给我府上增辉不少啊。”
“不会吧,福长安大人怎么也是户部尚书,那阿谀奉承之辈又怎么会少来打扰,恐怕是大人看透了一些东西吧”和珅笑着说道。
福长安也笑着回应道:“下官一直以来就与和大人交好,不过到了这半生之岁,有些事情也就看透了,好好的多活几岁比什么都强。”
“看来多日不见,福长安大人悟出很多的人生道理来呀。”和珅一边呡着香茶一边说道。
福长安大笑后说道:“哈哈哈,和大人也要多多的为自己打算呢,毕竟这大清的天总有一天要大变的,是到了收起锋芒的时候了,难道和大人不这么觉得吗”
“和某现在一想到这些琐事就头疼欲裂,我们还是说点正事吧,和某今天前来造访,实在是有一件难以起齿的事求助大人,还望大人能够鼎力相助。”和珅很真诚的说道。
福长安急忙放下手中的茶碗,很低姿态的站起来抱拳说道:“和大人的话实在是折煞诚斋了,诚斋萌和大人照顾,才有今天这一亩三分地,诚斋是个武将出身,最知道感恩的道理,和大人不要客气,还是快快说来便好。”
和珅微笑的点了点头回应道:“好,那和某就不再客套了,皇上昨日召见和某时,说起了要减免三年赋税一事,可诚斋贤弟是知道的,如今这国库里的银子,来来去去的就像是流水一样,如果就这样切断源头,那以后你这个户部尚书也是不好当啊。”
“和大人倒是说点实际的啊,诚斋究竟怎么做就能解决此事”福长安急躁的问道。
和珅也站起来若有所思的说道:“看皇上的意思是心意已决,不过皇上却还说,即使是这样,军中的银两不能少一丝一毫,各大工程的银两也不能少一丝一毫,就这么干巴巴的让和某想办法应付,诚斋贤弟您说这可如何是好”
“和大人倒是说说解决的法子啊,既然和大人来诚斋的府上,一定是胸有成竹。”福长安一边招呼和珅回坐一边着急的说道。
“和某想过了,事已至此,只能是我和珅自己先掏自己的腰包了,一切先过了这个坎儿再说,诚斋贤弟觉得和某这法子可好”和珅小心翼翼的说道。
福长安慢慢的坐回椅子上说道:“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吧,和大人计划出多少银子过这个坎儿,毕竟是新君初登大宝,太少了总是说不过去的,可太多了的话、又会招来别人的口舌之祸,这可如何是好。”
“和某想过啦,和某计划出一千万两银子入国库,到时候诚斋贤弟想个法子有名有实的办理就好。”和珅说道。
福长安又急躁的站起来说道:“一千万两银子和大人不会是疯了吧,一旦不慎和大人会吃力不讨好、搞不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的,诚斋还是劝和大人三思,实在是应付不来,诚斋与和大人便一起辞了这官职,做个闲散之人也是好的。”
“诚斋贤弟,和某要是能够退而求其次,何必要做这种破财还不一定免灾的蠢事,和某也是进退两难的无奈之举。”和珅无奈的说道。
福长安急躁的走来走去的说道:“诚斋明白和大人的意思了,这二十多年来,你我二人相得益彰的为朝廷做了多少的事情可是到了今天却要受这样的委屈,诚斋实在是觉得不值啊。”
“没有什么不值的,太上皇对你我的恩德那是众人皆知,如今新君不管是真有难处,还是想着法子的置我们于不义,我们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前去应付,如果我们为了清闲置之不理,不仅对不起太上皇的恩德,而且也不一定真的能够讨来一份实在的赋闲呐。”
和珅一边有点眼晕的招手让福长安坐下,一边掏心窝子的说出自己还有福长安的处境,这种处境不是想逃就能逃的了的,这也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理。
福长安随了和珅的意,又坐回了原处,可是那急躁的情绪致使他坐立不安、心乱如麻。
“和大人就是让诚斋找个名头是吧,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入国库这边手续最是好办了,比起出库来说,那就不是一个难度级别,本官就按照崇文门税关增收的名义就好,这个和大人就不要操心了,这样一来,本官还能挣得一份功劳呢,只是委屈了和大人的一千万两银子了。”
福长安突然不再坐立不安,和珅闻得福长安开始考虑好处了,心里也就放心了,和珅知道,即使是再好的关系,有好处在前面伺候着,这事情就算是妥了。
“那和某就先行谢过福长安大人的仗义相助,等和某过了这个坎儿,在当今皇上和太上皇面前,一定少不了对诚斋的一番美意。”和珅站起来笑眯眯的说道。
福长安看和珅站了起来,便也笑眯眯的站起来说道:“举手之劳罢了,只要和大人能够度过难关,以后我们心心相印的日子还多着呢,哈哈哈。”
“哈哈哈那诚斋贤弟还想着做一个闲散之人吗”和珅还是笑眯眯的说道。
福长安也还是笑眯眯的回应道:“和大人都想着要为我大清鞠躬尽瘁,诚斋也不能太过于落后不是哈哈哈”
“哈哈哈”
第203章:洪福齐天的和珅
离开福长安的府上,和珅直接回到和府,只见他径直来到前厅坐下后,便开始抓耳挠腮起来,一千万两银子啊,虽然这一千万两银子对于和珅来说算不了什么,可也不能算是九牛一毛,最起码算是普通百姓一年的酒钱没了。
一个人心疼了好一会儿的和珅,终于还是理智战胜了,他叫来自己最为放心的心腹刘全,一来安排刘全准备银子,二来差刘全找一些生疏的面孔,以便安全的将银子运到崇文门税关银库,剩下的事就是福长安的事情了。
“刘全,家里的现银有多少。”和珅面无表情的问道。
刘全笑眯眯的回应道“地下银库里存有刚刚从广州运回来的一百二十万两银子,都是一千两一锭的大锭子,上面还打了我们和府的印章,怎么,老爷要用银子”
“对,老爷要用银子,不过这点银子实在是不够,再说打上印章的银子也没有办法用。”和珅还是面无表情的说道。
刘全小心翼翼的瞄了一眼和珅说道“那那老爷需要多少银子,奴才想办法备着就是了。”
“老爷我要50两一锭的元宝,一共给老爷备上一千万两就好,老爷我着急用,你快去备吧。”和珅低着头看着地板有点不舍的说道。
刘全睁大眼睛看着和珅回应道“一千万两银子不是吧,老爷怎么会需要这么多的银子,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
“滚去给老爷备银子去,不吉利的臭嘴,日后再说这种不吉利的话,看老爷我不撕烂你的嘴。”和珅突然很生气的说道。
刘全知道和珅这些天心里很不痛快,便急忙跪倒在地自扇道“老爷,奴才嘴欠,奴才嘴欠,奴才自己惩罚自己,老爷您就不要生气了。”
看着刘全这个样子,和珅有点心疼的说道“你起来吧,不要打了,也不是你的错,是老爷我最近心情不好,你起来备银子去吧。”和珅换了一张和蔼的脸色说道。”
“老爷,一两百万的银子奴才还能够料理,这这一千万两的银子,就需要大夫人和二夫人一起出面才能够支出。”刘全还是跪在地上说道。
和珅微笑的瞅了一眼刘全说道“对呀,这是霁雯夫人定的规矩,和某怎么就给忘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现在何处。”
“老爷,大夫人在屋里躺着养病,二夫人在大夫人的屋子里和大夫人聊天呢。”刘全回应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