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和珅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郭伟光
“和大人,这怎么吃啊,就在白水里煮熟了吃吗”吴进宝举着筷子不知如何是好的问道。
和珅笑着说道:“将想吃的菜品煮熟了只是其中一个步骤,要想吃出不同的味道来,还是要吴公公调配不同的蘸料,皇上想吃点什么口味,奴才给皇上和十五阿哥示范一下。”
第206章:火锅曾经是菩萨
经过和珅的示范,吴公公总算是学会了,可是吴公公学会是为了伺候两位大佬吃好,而乾隆爷和十五阿哥就没有那么大的激情去琢磨这些事情,因为他们要的不是自己吃的多有意思,只要在面子上足够体面,他们就会觉得这是最好的,没有什么东西在他们的嘴里是稀罕的。
几次的尝试以后,也许两位现在和未来的皇帝大人终于是厌倦了,便也就同意了和珅的创造,可是他们一直都没有体会到吃锅子的乐子,他们只是觉得这种方式确实是暖和,他们觉得再也不会有老人在席间被冻病了,只有这样,盛大的宴会才足够体面。
时间一晃就到了嘉庆元年的正月初四,按照乾隆爷最终定下来的标准,限定全国各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有资格参加这千叟宴,而且参加宴会的老人上下三代必须是清清白白之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作奸犯科,就是这样,参会老人也是到了近四千人的规模。
宴会开始后,中和韶乐奏响,在嘉庆皇帝的主持下,太上皇乾隆爷坐上太和殿龙椅,嘉庆帝亲率四千余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山呼万岁、恭祝乾隆爷万寿无疆,面对着天下古稀为自己祝寿的场景,太上皇乾隆爷的心情特别舒畅,同时也有几分感动,渲染之下不觉便眼眶湿润、清泪滴落,这是乾隆爷一生中少有的心灵触动。
“各位老人家都起身坐下吧,朕今天将你们请来,就是要告诉你们,朕老了,朕要退位了,过往的零零总总,都让他随风飘散吧。”乾隆爷坐在龙椅上感慨的说道。
老人们颤颤巍巍的起身坐了下来,不少的老人一边爬着起身、一边嘴里嘟嘟囔囔的念叨着“皇上不老,皇上万岁,皇上不老,皇上万岁。”
能够坐到这大清的集权中心吃饭的人,都是受过皇家恩惠之人,种田一生的老人估计是没有这样的待遇,就是乾隆爷真的给予这样的待遇,在底层摸爬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很难有这福气活到七十岁的高龄。
锅子上桌以后,早已冻得手脚更加不利索的老人们,就像是看到了救星一般,只见他们十人一桌的围着火炉子取暖,他们取得不只是暖,他们取的更加是他们的续命。
因为过往的千叟宴,就有许多还没有来得及等上酒宴,就已经冻得一命呜呼的不少例子,不过就是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有生之年能够参加这宴席,也是穷极一生的荣耀,他们的子孙后代将以此为荣。
“吴进宝,下去走走看看,听听这和珅的法子好不好使。”乾隆爷唤来身边的吴公公轻声的嘱咐道。
“嗻。”
吴进宝得令后便一个人穿梭在人群和餐桌中,挣着耳朵听着大家对锅子的反响。
“这锅子真是不错,吾皇为了我们真是用心了。”
“这是哪位大人琢磨出来的法子,老夫要将这法子带回到老家去,多好的法子。”
“你是哪里人氏”
“老夫是辽东人士,您呢”
“老夫是江浙人士,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知道天气还可以这么冷,幸亏有这锅子。”
听的大家对这锅子如此的赞扬,吴进宝便匆匆忙忙的跑到龙庭回禀。
“皇上,下面的老人都对皇上的用心感恩戴德,现在都在哭着喊着感谢圣恩呢。”吴进宝凑在乾隆爷的耳边轻声的说道。
乾隆爷听的这锅子反响如此之好,心里自然是特别的开心,“吴进宝,替朕告诉和珅,这次的差事办的不错,朕就赏他可以上桌陪朕用膳。”
吴进宝得令后便开始到处的找和珅,本来今天的和珅是没有资格上桌的,因为和珅此时才46岁,今天的和珅只有跑堂的份儿,谁也不知道到处教老人怎么用锅子吃饭的和珅,此时究竟在那一块儿。
转了一大圈儿都没有找见和珅的吴进宝,又灰溜溜的跑回到了太和殿,只见他满脸负罪的对乾隆爷说道“皇上,奴才无能,没有找见和大人,奴才问了不少见到过和大人的太监们,都说和大人在忙着教大家怎么用锅子呢,要不奴才撒网让所有的太监一起去找吧。”
“不用了,和珅能够如此尽心,朕深感欣慰,让他忙活去吧。”乾隆爷心满意足的说道。
就在这个时候,和珅急冲冲的跑到龙庭下跪地回禀道“皇上,奴才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求皇上允诺。”
乾隆爷笑着对和珅说道“真是众里寻你千百度,你却突然冒出来呀,说吧和爱卿,有什么事跟朕说。”
“皇上真是出口成章啊,奴才在下面走了一遭发现,许多的老人不会用这锅子用膳,奴才想临时搭一处高台教大家用这锅子的方法,皇上觉得怎么样。”和珅很认真的说道。
乾隆爷高兴的拍着手对身边的遗老重臣说道“各位臣工都看见了吧,和爱卿办差就是这么尽心尽力,列位臣工一定要将和爱卿的精气神传给你们的子孙,这样才有机会位列栋梁之列,知道吗”
“臣等知道了,皇上慧眼识才,臣等只要学的一二,必能造福子孙。”众老臣慢慢腾腾的跪在椅子旁边回应道。
“众位臣工都起身吧,今天是个好日子,都不要这么客套,和爱卿,你快去办吧,今日过后,朕必定重重有赏。”乾隆爷一脸和蔼的说道。
“奴才遵旨,奴才一定竭尽所能的办好差事,奴才先行告退。”
在和珅的努力下,大清的最后一场千叟宴在熙熙攘攘中结束,期间虽然有几十位老人因为醉酒、兴奋过度、突发疾病等原因当场离世,可是没有一位老人因为天寒地冻失去生命,这不可否认是和珅创造火炉锅子的功劳,也是和珅用智慧保全了皇家的颜面。
据野史记载,有不少老人在离开家乡进京赴宴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客死他乡的准备,有的老人甚至已经接受了晚辈的临别跪拜,这场光宗耀祖的赴宴,对于他们的内心来说,就是一场没有返程的荣耀。
可是他们都完完整整的回去了,他们把重生的恩德记在乾隆爷的皇恩浩荡上,他们把续命的感恩寄托给了那个带着火炉的锅子上,后来,他们将带着火炉的锅子取其名曰‘火锅’,并将这种象征红红火火的吃法传给了子孙后代。
。
第207章:老糊涂了的乾隆
嘉庆元年后半年,已经继位近一年的嘉庆帝自觉力不从心,虽然身边有前朝重臣阿桂、和珅等辅佐,可嘉庆帝心里明白,阿桂已聊聊暮年、不堪重负,而和珅并不是可以托付之人,加上太上皇乾隆爷的不放权,嘉庆帝虽贵为天子,却也是度日如年。
思来想去的嘉庆帝,最后决定将自己的恩师朱珪调回京城,以解当下之困局,可是嘉庆帝知道,没有皇阿玛的首肯,即使自己自作主张的将恩师调回,也免不了是一番难堪,于是嘉庆帝决定在给乾隆爷请安之时,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乾隆爷听。
嘉庆帝到达养心殿的时候,正好和珅也在面见乾隆爷,已经到了门下的嘉庆帝,只有硬着头皮走进养心殿面见自己的阿玛,因为退回去只会让和珅的耳目告知和珅,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招来和珅的猜忌,嘉庆帝不想节外生枝。
此时的和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很有理性的和中堂了,经历了太多变故的和珅,此时犹如困兽一般,不能说是草木皆兵,最起码也是疑神疑鬼,这样的和珅比起嘉庆帝曾经了解的和珅更加的可怕,可怕之处在于和珅此时的穷凶极恶,以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疯狂。
和珅此时对于常人看来视为巨款的银钱视为粪土,对于常人看来视为位极人臣的权势视为无有,不是因为和珅变得高尚了,也不是因为和珅真正的看透了,而是对于这点小东西,已经是入不了和珅的法眼了,是无止境的,已经到了权钱顶峰的和珅,距离疯狂只差对于挚爱霁雯这份最后的顾虑。
贵为天子的嘉庆帝小心翼翼的跪在乾隆爷的龙庭之下,和当年皇太子的时候,别无两样,此时已经八十七岁高龄的乾隆爷迷迷瞪瞪的看了一眼嘉庆帝说道“和爱卿,这是哪位皇子前来给朕请安啊”
“太皇爷,是当今的万岁爷前来给您请安了。”和珅站在乾隆爷的一旁说道。
“万岁爷他是万岁爷,那朕是谁,难道他是要造反吗”乾隆爷迷迷糊糊的说道。
和珅给嘉庆帝眨巴了一下眼说道“他是万岁爷,您老是万万岁爷,他还是要听您老的。”
“哦,那和爱卿问问他来朕这里是意欲何为啊”乾隆爷还是迷迷糊糊的与和珅说道。
“奴才知道了,万岁爷,您来万万岁爷这里是意欲何为呀”和珅替乾隆爷问道。
嘉庆帝跪在那里心里很不甘却无可奈何的说道“皇阿玛,儿臣前来是给您老请安的。”
和珅朝嘉庆帝点了点头后,便又对乾隆爷说道“太皇爷,万岁爷是来给您老请安的。”
“他只是来给朕请安的朕不信,他一定还有别的事情要说,替朕问问他,有什么就快说,朕累了,不要磨磨唧唧的。”乾隆爷半睁着眼说道。
“万万岁爷说了,有什么事就快说,不要磨磨唧唧的。”和珅继续替乾隆爷问道。
嘉庆帝跪在原处很无奈的说道“儿臣是为了调朱珪朱大人回京一事而来。”
“太皇爷,万岁爷是为了朱珪朱大人回京一事而来。”和珅重复道。
乾隆爷愣了一下说道“朕就说他们一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那那朱珪是干什么的万岁爷是谁呼呼呼”
乾隆爷说着说着竟然睡着了,只留下跪着的嘉庆帝,还有站在身边的和珅,嘉庆帝不知道自己是应该起身还是就这么跪着,就在嘉庆帝左右为难的时候,和珅说话了。
“万岁爷快快请起,太上皇清醒的时候说过了,如果太上皇突然睡着了,就让奴才请某位大人起身先坐下等着,等太上皇睡醒再行回话。”只见和珅跑到嘉庆帝的身边,一边将嘉庆帝扶起来一边说道。
嘉庆帝老大不情愿的站起来说道“皇阿玛这样多久了”
“皇上,也没有多久,也就是一两个月吧,不过太上皇也不是总这样,一会儿一会儿的,说不定一会儿太上皇醒来,就又什么事也没有了。”和珅很自然的说道。
嘉庆帝一甩袖子很生气的说道“为什么不早一点给朕回禀,你和珅这样做究竟是居心何在”
和珅急忙跪倒在地说道“奴才哪敢隐瞒事实私自故意的不回禀皇上,只是太上皇清醒的时候有话,这样的情况谁也不许告诉,否则就要了奴才的脑袋。”
“那你和珅就不怕朕要了你的脑袋吗朕现在就要了你的脑袋你信吗”嘉庆背过身子愤怒的说道。
和珅将身子伏在地上说道“奴才死就死了,只是奴才怕万岁爷不好对太上皇交代啊。”
“谁要死啊,永琰,谁要死啊。”乾隆爷突然很清醒的站起来说道。
嘉庆帝吓了一跳的再次跪倒在地说道“皇阿玛,儿臣正在和爱卿闹着玩儿呢,皇阿玛您醒了呀。”
“你们这么吵吵闹闹的,朕能够睡得着吗皇儿现在已经是一国之君,有什么事自己作主就好,不要时时处处的来打搅朕。”乾隆爷眼神锐利的说道。
嘉庆帝一阵狂喜的说道“儿臣明白,儿臣这就去办。”
嘉庆帝一边说着一边就起身准备离开,可是,就在嘉庆帝要想着离开的时候,乾隆爷又说道“对了,起来回话就好,和珅你跪在那里干什么,到朕这里来,皇儿有什么事要跟朕说啊”
嘉庆帝一边看着和珅起身一边回道“儿臣儿臣想着将恩师朱珪朱大人调回京城来,不知皇阿玛是否首肯”
“朱珪,朱珪这人朕不是让他做皇儿的老师吗他不在京城老老实实呆着,又没有边际的跑到哪里去了。”乾隆爷又两眼无神的说道。
“这这,皇阿玛,朱大人不是被调”
就在嘉庆帝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吞吞吐吐的时候,和珅急忙说道“万万岁爷,朱珪大人早已被您老调离京城了,万岁爷是恳求您将朱大人调回京城的。”
“哦,早不说,调回他来干什么,他要辞官回乡养老吗还是有别处需要他”乾隆爷坐直身子很认真的说道。
和珅假装和乾隆爷说悄悄话似的轻声说道“朱大人是万岁爷的恩师,万岁爷要调他回京有特别的用处。”
。
第208章:乾隆视生如视死
上回书说到乾隆爷糊里糊涂的应对着嘉庆帝的回禀,难道乾隆爷真的是老年痴呆了吗
其实不是,乾隆爷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朱珪调回京城,乾隆爷之所以不想朱珪调回,是不想和自己的皇十五子、也就是新君嘉庆帝闹不愉快,因为乾隆爷心里还想着继续把持朝政。
可是如果朱珪调回京城的话,朱珪的难缠让乾隆爷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是这样的话,父子间势必会有一定的隔阂产生,这样的结果是乾隆爷不愿意看到的,毕竟虎毒还不食子嘛。
于是乾隆爷就临时上演了一出好戏,而聪明绝顶又时常陪伴乾隆爷左右的和珅、一下子便看出了乾隆爷的心思,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好戏,竟然骗过了嘉庆帝。
不过,乾隆爷演着演着,突然觉得自己的十五子竟然真的相信了自己的戏码,心里不自觉的对心底善良的嘉庆帝有了一份愧疚,于是,乾隆爷慢慢的开始回归真我。
“哦,原来如此,皇儿现在既然已经亲政了,想着调回自己的恩师在身边,也是人之常情,朕没有意见,皇儿酌情处理就好,不用再来问朕的意见。”乾隆和蔼的说道。
嘉庆帝一听自己的老子突然这么的理解自己,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此时的嘉庆帝还是以为乾隆爷是糊涂了的,一个已经糊涂了的父亲,竟然还对自己这么关心,嘉庆帝不由得泪流满面。
“皇阿玛,儿臣没有伺候好您,儿臣心里难受,皇阿玛一定要保重龙体,和珅,皇阿玛服过汤药了吗”
和珅愣了一下说道“哦,额,用过了,不过太上皇说的是不是糊涂话啊,奴才现在也有点搞不清楚了。”
“和珅你搞不清楚什么,朕现在好了,你不用再说了,朕刚才跟永琰说的都是金口玉言,没有一点是糊涂话。”乾隆爷看了和珅一眼说道。
本来和珅还以为可以心想事成,可以继续让朱珪外放,只要朱珪不回来,和珅觉得自己就可以继续鼓动乾隆爷把持朝政,因为乾隆爷装糊涂的目的和珅心里是清楚的,可是现在看着乾隆爷又反悔了,心里不由得有一种失落感。
不过这都是和珅心里在琢磨的话,表面上和珅还是欢喜的说道“恭喜太上皇痊愈,太上皇吉人自有天相,相信这一定是最后一次发病了。”
“但愿如此吧,皇儿,你就快召回你的恩师朱珪去吧,朕这里一切安好,皇儿不用惦记。”乾隆爷还是和蔼的说道。
嘉庆帝高兴的回应道“皇阿玛如果真的是已经龙体康健,儿臣那是从心底里高兴,儿臣这就告退,皇阿玛一定要保重龙体,儿臣跪安。”
“对了,朕给皇儿说的减免三年赋税之事,皇儿心里有谱儿了吗”乾隆爷突然问道。
“皇阿玛,和珅给儿臣在崇文门筹措了一千万两银子,多少能抵挡一阵子,不过儿臣觉得三年时间确实是有点长,长此以往,会惯坏了治下子民的,赋税咱是减了不少,可那白莲教的匪徒还是乱的一塌糊涂,而国库的银子却是捉襟见肘的连军饷都难以为继,儿臣觉得明年开春就恢复旧制。”嘉庆一口气滔滔不绝的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