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太上小君
以声音影响心神,李不琢在白龙寺那夜就见那武僧使用过,但此时的声音,却仿佛是并未加持术法的,不由扭头一看。
说话的人身材欣长,眸子狭长,双臂也极长,一头黑发尚未过耳,虽乌黑如墨却有些凌乱,似乎是嫌麻烦而用刀剑随手割去的。
“这二人不过二流身手,打得再激烈又有什么看头,阁下若是技痒,不如我和你过两手”
黄青蛇脸色不悦,只是说话时,自恃江湖资历老的他却不自觉把这人当作平辈来称呼。
“不必了。”那人摇摇头,瞥向李不琢一眼,“你看出他十六招时落入下风,便不是胡诌,这不难看出来。但你说他二十七招后以虚招攻极泉、天庭不得手而落败,是认真的”
“不错。”李不琢点头。
众人哗然,黄青蛇更是冷笑一声,刚才李不琢说是猜测,这时却又开始哗众取宠。
那人说了一句好,便没再追问,走向那布告栏,一挥手,气劲拂过,将所有通缉令卷入手中,转头对众人说:“这些通缉,我厉无咎接了,谁有异议”
&nb
第一百一十三章:剑意
“我每走一步,你亦暗动步伐来应对,必是看穿了我的剑路,的确有与我一战的资格。”
厉无咎突然停步,望向李不琢腰间,目光如鹰隼一般:“百炼钢成绕指柔,此剑若入我的收藏之中,也算良品。”
李不琢道:“你与人切磋,都要如此费劲解释一番吗。”
厉无咎摇头:“当然不,能让我认真出剑的人很少,解释的机会也很少,你要知道,好对手很难找,若差我太远则不堪一战,而修为高过我者,要么不精于剑道,要么能轻易杀我,这些人,都都无法与我映证剑道。”
“你恰好是一个好对手。”厉无咎指向李不琢,“不过,现在我却不舍得对你出剑。”
“嗯”
“方才那二人的战斗,我花去一百二十息时间推算出的结果,却不如你一眼所得。我自认单论剑道,同辈之中无出其右,不可能被你比下,这已绝非用‘眼力’可以解释,想必你的剑已触摸到了真正的‘道’,可惜的是,方才你将要拔剑之时,我并未从你身上看见剑之意志。”
“如果你与我有生死之仇,我自然有必定斩你于剑下的意志。”李不琢有些不解。
“不对。”厉无咎摇头,“你的剑道无意志支撑,我若对你出剑,你必定会死在我剑下。昔日谈子昂和我交手,在我剑下存活,是因他已养出三百六十五尊身神,跨入周天大圆融之境,而你比他年轻,修为也差他不少。”
厉无咎语气平淡,并无夸大的意思,李不琢笑道:“动剑就要杀人方才听旁人说你是古微宗弃徒,想必便是因你戾气太重了。”
黄青蛇这时已知道刚才被他视为后辈的李不琢原来与他已身处两个层面,听了这话仍暗自心惊,被逐出师门是奇耻大辱,李不琢当厉无咎的面提出来,不啻于挑衅,想必今日妖剑子的剑又要见血,除非李不琢不签生死状与他对决,才能偷活一条性命。
厉无咎表情却毫不在意,一揽袖作包圆四方状:“我并非嗜杀之人,只是你与这些庸手不同,和你比试,我定会全力以赴,如此一来,你必定会死在我剑下。”
“我也想与你切磋,可惜……”李不琢摇摇头,“我倒是惜命得很,不像你这般将生死置之度外。”
“待你何时凝聚了剑意,我再与你一决高下,想想便是幸事。我记住你了。”
厉无咎深深忘了李不琢一眼,携着一囊通缉令,扬长而去。
“竟碰上个剑痴。”
李不琢目送厉无咎背影远去,翻身上马,一振缰绳。
…………
回到句芒山脚时已是黄昏,姚仲豫远远就将李不琢迎入酒庄。
一路上酒瓮子村村民齐齐出来,用看庙里泥塑菩萨神像似的眼神看着李不琢,看来他虽在酒瓮子村没待多久,但斩妖的事迹倒是在此地百姓心中建立了不小声望。
回酒庄后,进入书房,书房里布置仍如往常,李不琢坐上木椅,拨动扶手上的开关,桌上人偶捧着的灯盏幽幽亮起。
庄里酿酒师傅江大河的次女江酒儿因为当初与三斤关系不错,被姚仲豫派来为李不琢当掌灯丫鬟,揭开金猊香炉燃起冰心脑神香。
今年入冬后天气似乎格外冷,李不琢脚边也燃起了一盆火炭,虽说他已入坐照上境,纵使赤身跃入冰湖也能坚持许久,区区寒暑不在话下,但
与河东县临时租住的院子一对比,李不琢又更喜欢这间书房
一百一十四:酒坊改良
第一百一十五:出酒
句芒山山腰处,李不琢眺望着北麓下的村庄,已是深冬,村周田地被薄薄一层白雪覆着。
一路上山,李不琢只见村周没有水源,整个村庄的饮水都靠两口井,田地灌溉却纯看天候,按往年酒庄经营状况来看,最好的时候一亩地收成有将近三百斤,碰上老天爷不赏脸的那几年,一亩地只种出百余斤粮食。
但在这山腰向南看去,便能看到十余里外,句芒山南麓下的大湖。
据姚仲豫所说,起初酒瓮子村本来是在句芒山南麓,但那地方一入夏便常年犯捞,所以整个村庄才迁移到北麓,躲避涝灾,只是世事向难两全,这样一来,田地灌溉就不如在南麓方便了。
句芒山虽不高,山顶却常年有积雪,李不琢只在山腰处查看了地势,便回到村中。
回村时,一只木鸢自远方飞来,带着三斤的信,李不琢展开看时,轻轻一嗅,一伸手,便接住信里掉出来的一片萎了的腊梅。
这丫头,想必读了些典故就迫不及待用上了,李不琢不由莞尔,一看信,字迹歪歪扭扭,宛如狗爬。但对于识字不久的三斤来说是莫大进步。
信中内容只是报个平安,说她已抵达新封府,安顿下来。
李不琢坐在书桌前看完信,算日子,三斤是十余日前走的,抛去船上七日行程,看来是一下船就发信回家了。
想了想,李不琢提笔写了封报平安的回信,写信时念及村庄田地灌溉之事,心中一动,便在信笺末尾添了一笔。
做完这一切,李不琢又给郭璞传书一封,心中写到,让他运些黑油到酒瓮子村来。
…………
三日后。
庄里演武场上,九支突出的木臂随三截木人转动,发出凌厉风声,木人周围,数个凭空吊着的沙袋来回晃动,黄奴儿身入其中,左躲右闪,身形灵动如猫儿一般,险险避过沙袋,踩在抽动的木人臂上,一跃而起,取下木人头顶的青瓷小瓶,对边上的应十一咧嘴一笑。
“是你的了。”应十一无奈摇头,这瓶中装的一粒小精元丹是李不琢放在木人头顶让二人争夺的,应十一先试,却被沙袋撞击,败下阵来。
从三日前开始,李不琢便让应十一操练弓、矛。在火器、机弩皆为禁品的情况下,弓能百步外伤人,是庄子防备的最佳选择,次者为矛,若不论场地狭窄而施展不开,枪乃百兵之王,但枪难以速成,矛却易用。应十一在新封府摸爬滚打,靠着偷学和一些江湖把式,却也混出了一些模样,天赋不差,待他学成,便可代李不琢训练村中青壮,如此便能有些防备力量。
操练到半途,住在鹤潜家中的断腕的从良小贼黄奴儿无所事事,也参与进来,李不琢见他天生身法灵巧,便把藏书大库中读到却未曾习练的一本《坎离游身步》教给了他。
李不琢教二人操练时,亦在锻炼不易剑道的推演,剑道种子虽已成型,要茁壮起来,除却顿悟,靠的又是水磨工夫。
这时候江酒儿来到演武场中。
“大人,今日是出酒的日子了,我爹把第一抽酒留着,正等大人去品尝呢。”
李不琢点头离开演武场,发现庄子门口许多村中百姓簇拥着,姚仲豫正带着几人阻拦,但村里就这么些人,互相熟稔,看个热闹罢了,却没几个怕姚管事的。
姚仲豫琢磨着李不琢大概和其他炼气士一般,是个喜静的性子,沉下脸正准备呵斥,李不琢却道:“让他们都进来吧。”
今日李不琢
第一百一十六:掌控
酒坊中,一众村民喝的酒加起来不过数斤,比起此回出的千余斤酒来说九牛一毛。
李不琢心中一算,往年卖酒的净利润是五银铢一斤,人力与粮食花费的成本为三银铢,算来如今的利润的确提高了五成左右。
姚仲豫算完利润,又说:“按往日惯例,这批原浆庄里会卖出去一半,剩下一半留到立春时煮沸,再封坛贮藏。不过,贮藏越久的酒价格越高,我看这次的酒比往年好,不如多贮藏一些,只卖出四成,贮藏六成,大人以为如何”
“这些经营之事你既然熟稔,就全权交由你做。”李不琢说完,便出了酒坊。
午后,李不琢终于等到三斤回信,见到信上内容,便心下大定。
将姚仲豫唤到书房,李不琢将三斤回信中附带的机关图纸推到姚仲豫面前,问道:“这些东西找人赶制,需要多久”
姚仲豫接过机关图纸一看,图上之物似乎是一架龙骨水车,此物常被用来从河中提水,灌溉田地,需要人力踏动。
一看尺寸,却是比一般龙骨水车庞大太多,寻常龙骨水车有一丈高就了不得,这图上的“龙骨水车”却有十丈高,木链间距宽也有一丈,原本刮水上行的板叶,也改为了斗状水槽。
“这个……虽然大些,但看图上的部件,倒是一般木匠就能制作。”姚仲豫压抑着心头疑惑,这样的龙骨水车,别说是人了,十头牛都够呛让它运转。
“全力赶制,多久”
李不琢双手搭着扶手,手指在人偶灯盏开关上摩挲着,笃定不容置疑的语气让姚仲豫疑虑顿消,回答道:“半月内可以打造完成,花费的话,约莫三……两个金铢即可。”
“五个金铢,七日内完成。”李不琢道。
“这……”姚仲豫犹豫了一下,想起李不琢轻易让酒坊利润提高五成的事实,点头道:“我去找来别处的匠人帮忙,定不负所托。”
…………
李不琢来到村南边村长的住处,提了一坛新酒找到江石。
“江老,我有一事欲请诸位乡亲出力。”
“大人但说无妨,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乡亲们自然会全力支持的。”江石今晨出酒时没忍住喝得多了一些,回来又喝家中藏酒,喝得老脸酡红却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了,见到李不琢手中的酒双眼放光,却推脱到:“使不得,小老儿怎能要大人的酒。”。
李不琢不由分说放下酒坛,走到窗边,遥遥指向不远处的句芒山。
“这几日我上山看过几次。山上有条枯竭的水道,想必是古时山洪冲出来的,只需将其中的乱石朽木搬走,疏通几处堵塞的地方,若有二十人,只需四五日即可完工。”
江石一怔:“大人是要做什么”
“挖条引水渠。”李不琢收回目光,扭头说。
江石酒醒了大半,南麓下的那片湖离北麓有十多里远,就算是没有句芒山,平地用水车引水,耗费的人力兽力也太大了。
更何况,中间可横着个句芒山呢。
不由面色犹豫:“这倒不是什么难事,但大人是要从何处饮水,难道是句芒山南麓这小老儿却是……”
“不错,就是句芒山南麓。”李不琢点头。
“大人是在说笑”江石只觉不可理喻。
李不琢呵呵一笑:“自然不会亏待诸位出力的乡亲的工钱。”
…………
酒瓮子村人口五十六户,占地不大,村口一声狗叫,
一百一十七:龙骨水车
四日一晃而过。
姚仲豫在酒庄门口翘首望去,两辆牛车驶入句芒山脚,车辙碾过夯实的土地,仍压出两道沉重车辙,连忙带人过去迎接。
“东西已经到了,大人可在庄中”靠坐在车辕上的应十一吐掉口中嚼着的白茅草根,跃下地,入村后他见到村里气氛冷清,连人影都见不着几个。
“大人不在,今日一早。村里所有人都去了南麓那边,咱们也要赶紧,切莫耽误大事了。”姚仲豫急忙命人抬下车上油布严实覆盖着的两个半丈高的木箱,却发现这俩箱子重逾千斤,只好调转牛车,绕山而行,只期望近两个时辰的路程,不要耽误了大事。
…………
…………
句芒山南。
枯水道挖到尽头,那座巨型龙骨水车也被拖来,安装在句芒山南的山崖上。
李不琢站在崖上,目光顺着轮辐牵引、支架支撑的木链往下,三十六个斗状刮水板排列井然,每个水斗可装水六百斤。
待这尊龙骨水车运转时,木链上层运转的十八个水斗中装满水,便是一万零八百斤水。
再加上整个水车的重量,要使它动起来,需要至少一万二千斤力量。
酒瓮村中耕牛不过十余头,最壮的那头,也只能拉动**百斤,就算把全村的牛拉到这边,恐怕也带不动这龙骨水车。
一干村民等李不琢施展神通。
李不琢却不紧不慢,打量着周围地势,对江石说:“此处草木旺盛有违常理,定有精魅存在。”
说着指向安放龙骨水车顶部的崖口。
“还要请诸位乡亲出工,在此处修建神祠,安排一人长居于此,除去维护水车以外,还要定时供奉山神,这样便不会有野兽骚扰破坏,蛇虫鼠蚁也不会靠近。”
“难道大人是想请山神出力”
“自打娘胎里出来,这种事俺想都不敢想。”
众村民犹疑又期待,对李不琢要建神祠的事,倒是没有推诿,反倒主动要求出工,不要工钱。毕竟这与疏通水道不同,和精灵鬼怪沾上些边的,靠山吃山的村民们内心总会带着敬畏。
李不琢紧接着向江石交代神祠建制。
浮黎百姓除供奉七天宫圣人,不同地方,还供奉不同的本土神灵,譬如养蚕者祭祀蚕神,渔民祭祀江河之神,山民祭祀山神。
天宫大宪中,便详尽规定了诸方神灵的祠祀规章,有江神祠祀制、蚕神祠祀制、火神祠祀制、山神祠祀制……不得僭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