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但如果他们认为战斗下去没有意义,除了死更多的人外改变不了战局,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投降。
比如现在……其实敌我条件没有变化,安德里亚斯少将依旧可以回到索帕克未组织防线战斗,依旧可以按他自己的想法打一场而不是古德里安的。
问题就在于德军的想法已经不一样了:原来以为能打赢,现在却知道这场战斗必败无疑。
于是,德军就成批成批的放下武器向坦克第四旅投降。
舒尔卡等人赶到的时候,很明显看到德军做出一些尝试:他们将坦克开出公路,希望能用坦克履带在公路旁辗出一条通道,但很明显失败了。
公路旁的确很少反坦克地雷,但反步兵地雷也不是履带能长期承受的。
还有一部份步兵希望能一边探雷一边前进穿过雷区……但也失败了,就像之前所说的,气温下降将木壳雷冻住,这反而使它们更难探测也的更难引爆。
这可以从公路旁一辆辆坦克王残骸一具具尸体可以看得出来。
最后德军士兵的才无奈的选择了投降。
“舒尔卡!”就在舒尔卡观赏着那一辆辆像火炬一样被德军引燃的坦克时,另一头的指导员就叫了声:“我们叫到一个少将!”
俘虏一个少将对舒尔卡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甚至他还认为俘虏少将还是少尉不会有多大的区别,因为他们通常无法提供更有价值的情报……毕竟第3装甲师在这里已经全军覆没了。
但舒尔卡还是朝指导员方向走了过去。
果然是一名德军少将,他挺着胸膛站在苏军的枪口面前。
德军军官被俘时通常都是这样的表现,舒尔卡不知道这是想表现自己的无畏还是帝**人的荣耀还是其它什么意思……舒尔卡只知道苏联人可不管这些,他们都会被派到西伯利亚去经受寒风的洗礼,到那里还能高昂着头自以为高贵才是真本事。
“我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指导员说:“他似乎对排雷坦克很有兴趣!”
舒尔卡认真一看,果然见那少将正打量着排雷坦克。
“有什么问题吗”舒尔卡用英语问。
少将抬头望向舒尔卡,然后苦笑了一下,回答:“你也许不敢相信,就在刚才,我还希望得到这样的一辆坦克!”
“我相信!”舒尔卡回答:“因为你们没有,所以才成为我们的俘虏!”
“很明显,你们把之前的扫雷坦克改进了!”少将说:
“很聪明的创造,你们用它成功的打败了我们!”
舒尔卡没有回答他,而是对他说:“你该跟他们走了,将军,祝你好运!”
少将摇了摇头,反问:“你以为我还会有所谓的‘好运’吗”
舒尔卡无言以对,看来这个少将已经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
少将很快就被士兵们押走,不知为什么他却给舒尔卡很深的印像……在被俘的那一刻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打量着排雷坦克,
第二百八十三章 阅兵
11月7日清晨。
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偌大的红场一片寂静,洁白的雪花适时飘落,随着风在空中翩翩起舞。
红场上,一队队苏军士兵排着方阵在红场等待检阅,坦克、大炮和汽车都被白雪覆盖着,包括站立在广场上的战士们,他们的头顶和肩背上都是雪花。
舒尔卡所在的第四坦克旅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刚刚才从战场上撤下来,其间甚至连军装都没来得急换上新的,士兵们的脸上还有黑色的硝烟,坦克上一个个子弹和炮弹的刮痕清晰可见。
但此时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么多,这已经可以算是苏军能摆上台面的仅存不多的装备了。
国防委员会和政府官员陆续登上列宁墓。
斯大林缓缓走到麦克风前,说道:“全体苏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工人们,智力劳动者们,游击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的欧洲被奴役的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
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将不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
阅兵仪式其实是提前了两小时举行,这也让德军措手不及。
就在斯大林讲话并将这演讲转播到全世界的时候,希特勒才反应过来。
他马上一个电话就打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
“难以置信,敌人竟然在帝国空军的机翼下向全世界宣誓他们取得的胜利,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希特勒冲着冯.博克大发雷霆:“更讽刺的是,我还是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而不是前线的元帅向我报告!这简直就是对帝国公然的蔑视,蔑视!”
“抱歉,尊敬的元首!”冯.博克回答:“他们一定是将阅兵式提前了!”
其实冯.博克对此一无所知,他得到的情报是俄国人不准备进行阅兵式……这当然是苏军有意放出的假消息,而且这个假消息也合情合理。
“给你一小时的赎罪时间!”希特勒怒吼道:“把他们的阅兵场炸得片甲不留,我要让全世界都听到我们的炸弹在阅兵现场爆炸的声音!让他们知道向德**队挑畔的结果!立刻!马上!”
“是,元首阁下!”冯.博克应了声,然后马上命令空军起飞执行命令。
其实冯.博克心里很清楚这次轰炸对德军来说没有多大意义,莫斯科上空布满了防空气球,它们使德军的轰炸没有精度而且十分危险,尤其是此时俄军必然有许多准备。
但是,为了应付元首,冯.博克还是强行命令第12轰炸机联队起飞。
不出所料,德军轰炸机编队在飞近莫斯科时马上就遭到苏军高炮部队的猛烈射击,接着苏军战斗机也加入战斗,甚至有许多战机选择直接撞向德军战斗机……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训练及空战技巧不如敌人,在缠斗中更可能被敌人击落,撞向敌人还能给敌人带来伤亡。
最终,德军25架战机被苏军击落,只能撤回原地。
红场上,这被称为是苏联有史以来最“不堪入目”的一次阅兵。
因为士兵们军容不整,满脸灰尘,甚至还有许多士兵不知道他们该去哪里……检阅部队中有许多民兵部队。
最先走过列宁墓的身穿呢大衣、戴着皮军帽的军校学员方队,接着是摩托步兵方队。
坦克编队接着驶入红场,马达轰鸣着驶过红场,后面跟着汽车搭载着一名名威风凛凛的士兵。
但坦克刚刚越过列宁墓就退出了检阅队伍,随后第333步兵团也在指挥下
第二百八十四章 潘菲洛夫
第二百八十五章 缺口
今天请个假,有点不舒服,只有两更了!明天继续五更!
制空权,一直就是苏军的大问题。
苏军之所以在开战初期会兵败如山倒,除了准备不足、战术不当、兵员素质不够之后,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没有制空权。
因为没有制空权,所以苏军总是无法掌握德军的进攻方向甚至自己部队的撤退情况……这时代相当一部份的情报是依靠空中侦察,尤其是通讯设备不足的苏军。
因为没有制空权,苏军匆忙组建起来的反攻意图总是被德军先一步发现并做好准备。
同样也是因为没有制空权,苏军的地面部队在战斗中总是在拥有兵力优势的情况被德军轻易瓦解……就比如之前德军以一百多辆坦克打败苏军上千辆坦克的集群进攻,如果没有空中优势简直就是天方夜谈。
“我们是否有防空部队”扎哈卡维奇少校问。
“不,少校!”潘菲诺夫少将回答:“我们在前线作战,防空部队很难发挥作用!”
防空部队通常需要反应时间,这是由防空部队的射程及德军战机的速度决定的……德军战机如果是以苏军前线为目标,比如布署在前线的坦克,那么往往是从德控区突然出现然后发起攻击,接着几分钟内就完成轰炸快速离开。
此时即便是防空火力全力开火甚至是将敌机打下来也无法改变什么……坦克已经被敌机炸毁了。
“我们是否有空军”加夫里洛夫少校问。
“当然有!”潘菲洛夫少将有些无奈的回答:“但是他们主要用于保卫莫斯科的安全!”
这也是红场阅兵能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苏军将空军力量集中在莫斯科市区上空。
据统计,10月西方面军总共出动4451架次,其中直接为前线部队提供掩护的只有325次。
这325次再被整条防线一分,每支部队能得到的空中支援就少得可怜。
而这点空中支援显然是无法为坦克第四旅提供空中掩护的。
“如果我们为什么不继续隐藏自己”舒尔卡问:“我是说把坦克隐藏起来作战!”
扎哈卡维奇摇头说道:“我们的防线正面有十几公里宽,而我们的坦克只有33辆……如果把坦克隐藏起来作战的话,虽然有可能躲过敌人的飞机,但他们隐藏在哪里好呢敌人一定会从这里进攻吗”
于是舒尔卡就明白了。
坦克隐藏在雪地里或许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就像之前所说的“进攻优势论”……德军的突破口不一定会出现在t34隐藏的位置,如果将t34分散布置的话,十几公里一平均每公里不过2到3辆t34,这远低于正常的反坦克密度。
(注: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公里有20单位的反坦克密度)
想了想,舒尔卡就说道:“或许,我们有选择的权力!”
“什么选择的权力”潘菲诺夫少将不明白舒尔卡这话的意思。
“德国人在哪个位置进攻最猛烈”舒尔卡不答反问道。
“帕史科沃位置!”潘菲诺夫少将回答:“那一带是第1073团和1075团防线的结合部!”
结合部总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原因是这里的部队是两支不同单位指挥的,他们往往会出现协同不畅或调动滞后、情报不明的情况……比如极端情况下,防守这一带的1075团的士兵已经死伤惨重,1073团的士兵却伤亡不大,于是上报之后1073团团长往往会以为这里战斗不激烈,而这时如果1075团又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援,就会出现火力缺口。
接着潘菲诺夫少将就在地图上找了一会儿,然后指着
第二百八十六章 狙击手
第333团随后就布署在结合部后方,阵地的左边是1073团,右边是1075团。
此时的第333团的阵线有些奇怪,其战壕大体是一个以坦克掩体为支撑点围成一个马蹄形,也就是围绕着结合部形成一个包围圈。每个方向安排了8到10辆坦克……两翼安排8辆,正面安排10辆,这样正面就显然更宽一些,防守着大约一公里的宽度。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希望将口袋张大一点吸引更多的德军进入包围圈。
其余的坦克就用作预备队,他们与其它坦克一样都被隐藏在坦克掩体里……这种坦克掩体就没法偷懒了,必须将下方的冻土往下挖,甚至还要构筑像之前所说的,坦克往前开一步就能进行射击往后退一步就躲进战壕的梯式掩体。
做完这些后再在坦克掩体上方履盖一层帆布,就算是步兵走到跟前都不一定能发现什么,就更不用说飞在天上高速通过的德军飞行员了。
“德国人没有发现我们的布署吧”指导员探出头朝外望,却被舒尔卡一把拉了回来。
“小心狙击手!”舒尔卡说:“我们刚才进攻时就发现德国狙击手在雪地里潜伏,我们为此还损失了几个人!”
“是的,指导员同志!”老兵说:“弗兰茨(指德国人)受过专业的狙击训练,他们在几百米外能轻松的将子弹送进目标!”
“何况你能看出什么呢”舒尔卡说:“探出头去能看出德国人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布署吗”
指导员有些尴尬的摸了摸军帽,回答:“那只是习惯性动作,舒尔卡同志!谢谢你提醒!”
这时“砰”的一声枪响,接着战壕处就传来一声惨叫,不远处一名苏军士兵抓着自己带血的右手……那支右手已经从手掌根部被打掉了几根手指。
那是1073团的战士,第333团的马蹄形防线位于接合部也就是与两个团的防线重合,舒尔卡的三连位于与第1073团的结合处。
“你说得对,舒尔卡同志!”指导员心有余悸的收回了目光:“他们的确在外面布有狙击手!”
舒尔卡只是笑了一下,战斗经验不丰富的指导员完全没有意识到一点,在战场上尤其是在战壕里想要被敌人击中手掌打掉几根手指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手总是在脑袋下方,而且脑袋的面积要比手大得多。
也就是说,如果能击中手的话,那么瞄准脑袋会容易得多。
会出现这种现像就只有一种可能:这名士兵有意将手伸出去让敌人“击中”,由此他就能成为一名伤员不需要再战斗下去。
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它相比起其它的自残等方式更难甚至可以说无法被发现。
舒尔卡没有点破。
这原本算不上什么大事,舒尔卡知道,那名士兵肯定是被眼前的局势给吓坏了……德军是苏军的几倍,而且还有大量的坦克,它们还拥有制空权。
另一方面,则是之前的战斗打得很惨烈,他们是用步兵抱着炸药包和手榴弹之类的东西近身将德军的坦克炸回去,这可以从战壕前后都有德军坦克残骸可以看得出来,这意味着的德军坦克已经越过了苏军的战壕。
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些士兵在这种情况下胆怯退缩,他们选择“牺牲”自己的右手换取性命。
但是舒尔卡却知道,如果不制止这种情况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这么做,进而就会影响全军的士气。
&
第二百八十七章 转变
“你打中他了!”战士们欢呼起来。
不过舒尔卡没有停顿,他换了个位置后就再次将步枪缓缓架了上去,透过斗蓬间的缝隙冷冷的望向战场。
战士们也很自觉的再次安静下来。
其中甚至还有几名战士学着舒尔卡的样子探出脑袋伸出步枪,这其中甚至包括指导员……不过指导员显然是好奇多过杀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