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这可以说是一种尝试,首批八门火箭筒同时发射攻击同一个目标,结果在大约100米的距离上两发命中目标。

    苏军不知道是这两发火箭弹中的哪一发发挥作用,又或者说两发同时发挥作用,




第三百三十四章 短兵相接
    有一点是舒尔卡等人没想到的,德军“三号”坦克虽然在雪地里时速只有15公里,但它们下定决心要与苏军打近战,全速前进下仅仅只用一分钟就从烟雾中闯进了苏军坦克阵型。

    于是枪声和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德军坦克的航向机枪疯狂的扫射,同时主炮则转向“玛蒂尔达”坦克的侧装甲然后“轰”的一声将其击毁……这就是德军坦克乘员的素质,他们几个乘员各施其职使坦克同时对付步兵和敌人坦克,并且还一点都不慌乱。

    从这方面来说,德军采用近战的战术还是正确的,如果苏军此时真的只有“玛蒂尔达”和“m3中型”坦克的话。

    因为这其中唯一能击穿“三号”47mm装甲的就只有m3中型坦克的75mm炮,m3中型的另一门主炮只有37mm,甚至比不上“玛蒂尔达”主炮。

    但m3中型的75mm炮由于射界窄,近战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于是,此时的德军打到这里就应该胜局已定了。

    冯.冯克少将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在步话机里兴奋的大喊:“干得好!士兵们,他们完蛋了!”

    但话音未落,几声爆炸过后马上就有几辆德军坦克被摧毁。

    冯.冯克少将这时就感到有些奇怪。

    就像他之前所说的,如果敌人是用炮火摧毁德军坦克的话,那么现在敌我双方坦克已经混在一起,炮火应该失去作用才对。

    这也就意味着……发挥作用的可能不是炮火!

    那又会是什么

    坦克炮

    “怎么回事”冯.冯克少将问:“他们的坦克能摧毁我们的坦克”

    “将军!”在前方指挥作战的乔纳斯上校回答道:“我没有看到敌人坦克炮开火!”

    “那是什么”冯.冯克少将大声问:“是什么摧毁了我们的坦克!”

    “我不知道!”乔纳斯上校回答:“但他们的确可以……我们的坦克正在遭受攻击!”

    火箭筒与炮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们在敌我坦克混成一团的时候依然能发挥作用。

    因为对于步兵来说,体积庞大的坦克十分容易辩认,尤其德军坦克的侧面还印有一个黑色的“十”字。

    “那黑‘十’字简直就是一个靶心!”哥萨克在战后说道:“它给了我们一个瞄准的标识,不过你最好不要瞄‘十字’,而要瞄它的下方!”

    哥萨克此时已升任排长。

    这是舒尔卡意思,虽然他担任排长有许多人反对,其中包括指导员。

    “上尉同志!”指导员说:“我们都知道库济亚是个怎样的人,他拉帮结派、欺凌弱小,如果让他当排长……哥萨克帮只怕会骑到其它人头上了!排里的战士都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

    “我知道,普卡雷夫同志!”舒尔卡回答:“但是,哥萨克拉帮结派何尝又不是一种组织能力和团结能力呢”

    “什么”

    “哥萨克帮唯他马首是瞻是吗”

    “是的!”

    “他战斗素质相当不错,是吗”

    “是的!”

    “在他的指挥下哥萨克帮也打得不错,是吗”

    “是的,可是……”

    “这就够了!”舒尔卡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排长!”

    “可是他无法服众!”指导员说:“排里有很多人都被他以及哥萨克帮欺负过!”

    “如果他做不到的话,我可以换别人!”舒尔卡说。

    “好吧!”指导员摊了摊手。

    不过从指导员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他并不认同舒尔卡的这次提拔。

    为此舒尔卡也问了哥萨克。

    &nb



第三百三十七章 阳奉阴违
    进攻特维尔的战斗很快就打响了。

    就像舒尔卡说的,苏军首先做的事就是将分布在河对岸的房屋炸毁。

    这一点对苏军来说并不困难,即便苏军步炮协同不好炮兵观察员素质也不足,但房屋没腿不会走,然后就是用多少炮弹和炸弹的问题。

    不过罗科索夫斯基嫌进攻速度慢,派出了飞机进行轰炸。

    关于这卡图科夫不由疑惑的问了声:“我们不是有三天时间吗”

    “情况有变,卡图科夫同志!”罗科索夫斯基说:“敌人正在有计划的向特维尔撤退!”

    “他们的元首不是不让他们撤退吗”卡图科夫疑惑的问。

    这对苏军早就不是秘密了,在此之前就有德军忍受不了严寒向苏军投降,另外还有被苏军抓到的俘虏,他们的供词都是希特勒不准德军撤退。

    “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罗科索夫斯基回答:“所以最高统帅部才以为有三天的时间进攻特维尔,但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总之,越早拿下特维尔越好!”

    “是,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卡图科夫回答。

    其实这是德军将军们的暗渡陈仓……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希特勒虽然严令部队不准后退一步,但在前线作战的将军们深知如果真不准后退一步的话德军就要完蛋了。

    于是,前线的德国将军包括第四集团军司令库比勒在内,都在利用苏军的进攻做隐性撤退。

    简单的说,就是在战报中夸大苏军在某部位的进攻。

    比如特维尔,如果说进攻压力的话现实只有一个坦克旅,但库比勒就报告:“至少有一个机械化军,很明显,敌人是想突破特维尔截断我军退路!”

    “我们还有预备队吗”希特勒问。

    “是的,还有一个装甲团!”库比勒回答:“但俄国人正在全面进攻,过早投入预备队会使我军十分被动!”

    “那么,就让其它方向的部队赶来增援!”

    “是,元首阁下!”库比勒答。

    于是,名为增援实际上却是在撤退,因为事实就是前线的部队被往后调了。

    这其实是德国将军们的一种指挥风格,尤其是国防军的将军们……他们中相当一部份人其实不太听希特勒的话而更愿意按自己的想法指挥战斗,所以希特勒不太信任国防军也是有道理的。

    现代有许多人认为,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战败后是因为希特勒“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才没有全线崩溃。

    事实恰恰相反。

    希特勒“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在苏军开始反攻之前就下达了。

    真正让德军保住防线的……

    一方面是德国将军们“阳奉阴违”且战且走,没有撤退实际上却在逐步撤退。

    另一方面,则是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损失惨重后继乏力。

    要是真像希特勒命令的那样“一步不许后退”,其结果必然就是全线崩溃。

    当然,罗科索夫斯基等人并不知道这些。

    德军的这种“增援”让苏军感到了压力,于是对特维尔的进攻加快了脚步。

    飞机一架又一架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对河床对面的德军阵地发起轰炸。

    然而让人感到失望的是,航空炸弹一枚接着一枚的投了下来却没有多少能命中目标……苏军飞行员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惨重,许多参战的飞行员都是紧急从航空学校里调来没有实战经验甚至没投过弹的新兵。

    应该说此时的情况还算好,因为随着战争再往后,就连这些在航空学校里有过飞行训练的新兵都损失得差不多了,于是急急忙忙的训练几个月就派到



第三百三十八章 难题
    两百米,双方轻型迫击炮展开激烈的战斗。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两国是友好国,苏联许多装备都来自德国,比如现在偶尔还能看到的毛瑟手枪,1930年式反坦克炮,坦克的研发等等。

    所以两军在某些方面能找到类似的地方,比如双方步兵都大量装备轻型迫击炮。

    此时就是这些迫击炮发挥作用的时候,一发发炮弹在阵地前炸开,战场很快就被炸得一片鲜血和硝烟。

    不过很快德军迫击炮就被苏军压制住,主要是因为苏军有大量的坦克,它们的装甲不但能挡住这些炮弹,其坦克炮和机枪还能对德军实施压制。

    一百米。

    苏军士兵们在坦克的掩护下逼近德军防线,位于河岸的德军拥有一些高底优势,虽然不高,只有一米五左右,但这优势已足够让德军将反坦克手榴弹投掷下来砸在苏军坦克上……德军的反坦克手榴弹能击穿150mm的装甲,所以即便“玛蒂尔达”坦克增加了装甲但还是无法承受它的打击。

    舒尔卡甚至都看到几名德军已经将反坦克手榴弹抓在手中做好投掷的准备。

    不过这一回他们没能如愿。

    因为苏军坦克在开进七十米的时候就停了下来。

    这恰好在德军反坦克手榴弹的攻击范围之外……德军这种反坦克手榴弹大慨2.6斤左右,虽说并不是很重,但为了保证其战斗部能碰触目标装甲并瞬时爆炸,其后部不得不添加一个像降落伞一样的尾翼。

    显然,这尾翼会增加手榴弹在空中运动的阻力。

    这使得这种反坦克手榴弹的攻击范围十分有限,通常只能抛到二十几米,身强力壮的士兵才能勉强将其抛出三十米。

    而苏军坦克却停在七十米外,立时就让德军傻眼了……他们如果想攻击这些坦克就必须从战场里爬出来然后往前冲,而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不过德军却并不担心,因为他们认为苏军要进攻的话迟早也要把坦克开上去。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想法错了。

    因为就在这时,坦克后突然窜出一个个肩上扛着火箭筒的苏军士兵,他们在坦克及狙击手的掩护下瞄准德军工事,然后一扣扳机……

    随着一阵尖锐的啸声,火箭弹就带着一道道尾迹飞向德军阵地。

    接着就是一片爆炸声,德军阵地瞬时就被炸得到处都是缺口。

    就像之前所说的,迫击炮、榴弹炮其实很难对付这种坚固的工事。

    这一方面是它们弹道弯曲准确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此时的苏军补给困难没那么多炮弹……如果有足够多的炮弹的话,来来回回炸几遍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火箭筒虽然准确度也不高,但它却可以近距离发射,而且轨道平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度。

    于是在一阵“轰轰”乱响之后,德军用碎石、泥土冻在一起的坚固的防线很快就被炸出一道道缺口……其实这其中有许多是被融化的,火箭筒打出的高温、高压金属射流,这些射流可以轻易的将战壕击穿并将躲在其后的德军杀伤。

    德军防线马上就传来像杀猪凄历的惨叫声,被高温的金属射流击穿肯定不会是个很好的感受,被击中的部位直接被洞穿不说,周围的血肉和内脏只怕也瞬间就被烤熟了。

    但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随后火箭筒射手们又再次打出一发发火箭弹……这一回打的是反步兵火箭弹。

    这种火箭弹制作起来十分简单,只需要将反坦克弹头的锥形空心装药改



第三百三十九章 巷战
    “不,不许撤退!”希特勒的命令依旧没变:“俄国人不过是虚张声势……我知道他们从西伯利亚赶来的援军已经到了,这是俄国人反攻的资本,但我相信他们的援军并不多,这些愚蠢的俄国人很快就会在进攻中把这些兵力消耗掉,我们会重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你们需要做的只是坚持,坚持!”

    希特勒说的似乎没错,德军如果能守住现在的防线消耗掉苏军兵力的话,那么苏军终归还会因为反攻不力而后继乏力。

    问题就在于德军要对付的是两个敌人:苏军和严寒。

    此时气温还在继续下降,已经到了零下四十几度,随时随刻,德军士兵都要努力让自己不被冻死同时也要为自己的步枪保暖。

    否则,当他们面对敌人是连枪栓都拉不开。

    希特勒当然不管这些。

    许多将军以为希特勒不知道前线有多艰难,于是不断的向狼穴汇报前线有多困难,每天都有多少多少官兵被冻死……但实际上希特勒是知道这些的,只是他认为只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所有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

    这方面希特勒与斯大林有些相似,他们都相信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充分发挥不怕死的精神就能无视恶劣的客观条件战胜敌人。

    遭到拒绝的库比勒只能打电话向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卢格元帅求助。

    卢格元帅沉默了一会儿,就回答道:“我知道前线的情况,将军。但你也知道,要我同意第四集团军群撤退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我一下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就要换人了!”

    “我知道,元帅阁下!”库比勒回答:“可我们不能就这样下去,否则我们全都完了!”

    想了想,卢格元帅就回答道:“我认为,办法就是坚守特维尔!”

    “什么”库比勒有些绝望的回答道:“可这是不可能的,元帅阁下!敌人已经攻进城里了,他们有坦克,有制空权还有比我们多得多的火炮和部队……”

    “我知道!”卢格元帅打断了库比勒的话:“所以我并没有让你守住特维尔!”

    “我不明白,元帅阁下!”库比勒有些糊涂了。

    “我们现在不是在跟敌人战斗,将军!”卢格元帅解释道:“我们是在跟自己人战斗,我们能坚持几天,别人未必能……”
1...5657585960...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