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卢格元帅没有往下说,但库比勒却明白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枪打出头鸟”,卢格和库比勒只需要不做这个“出头鸟”就可以了。

    然后,随着防线其它部位崩溃,其它部份的德军必然会撤退,那时就是他们向希特勒提要求或者也可以说顾一切的后退……希特勒也就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特维尔很重要,将军!”卢格元帅又补了一句:“因为它是个交通枢纽,掌握了相当一部份运往前线的补给!”

    库比勒马上就明白过来,挺身应道:“是,元帅阁下!”

    卢格元帅补充的这句话才是重点。

    正在莫斯科北面进攻的德第四坦克集群和第3装甲师主力有相当一部份补给是经由特维尔往前运输的,只要特维尔将这些补给留下一部份……

    库比勒放下电话就对副官下令道:“马上截住运往第四坦克集群的补给,我们要把它们投入到特维尔的防御战中!”

    “是,将军!”副官最喜欢听到的就是这句话,因为这就意味着第四集团军能获得更多的燃油、衣物有弹药了。

    当然,这很快就有了反应。

    不到一小时,第四坦克集群司令霍




第三百四十章 害怕
    特维尔进攻战整整打了两天。

    不得不承认的是德军打得很顽强,战术也用得十分得当。

    他们先是用步兵分散到各个民居进行防守,偶尔还会设置几个陷阱让苏军往里钻……

    在巷战中要设置陷阱很容易,比如某些房屋内预留某个墙洞,或是不容易让人发现的地下室里留下一部份士兵。

    然后,在前线抵抗的德军士兵会放一支苏军进攻部队进入防线,接着突然从两翼及后方发起袭击。

    坦克第二营就曾经被德军困住。

    这种战术是防不胜防的,因为苏军无法仔细检查每幢房每间屋,甚至就算这么做也无济于事,有些东西是怎么检查都无法发现的。

    比如,德军在围困坦克第二营的时候,就将炸药埋在两幢房的承重墙下方,等苏军经过突然起爆,倒塌的两幢房瞬间塌下来将苏军的退路封死……步兵或许可以从废墟上返回,但坦克却无法通过。

    所以,巷战中坦克很多时候都是累赘,但巷战又少不了它。

    卡图科夫紧急派舒尔卡的第一步兵营前往增援。

    舒尔卡带着部下在坦克的掩护下硬生生的用坦克炮和火箭筒砸出了另一条通道,才把坦克第二营救了出来。

    只不过,此时的坦克第二营已经损失了十几辆坦克……“玛蒂尔达”的正面装甲或许很厚,但它依旧无法抵挡反坦克手榴弹的攻击。

    尤其是天色一黑这场仗就没法打了……坦克没有夜战能力,在野外还可以依靠照明弹和“坦克电话”来弥补,但是巷战,一发照明弹出去看到的尽是房子废墟,敌人都躲在阴影里,照明弹基本无用。

    更糟的还是莫斯科的冬季黑夜长白天短,早晨9点才出太阳,到下午4点左右就日落了,白天只有七个多小时。

    于是苏军的进攻一度陷入停滞。

    “上尉同志,你害怕过吗”季姆卡一边往火堆里添着柴一边问舒尔卡。

    这是苏军专利,因为德国人补给缺乏炮兵处于下风,所以苏军可以烧火堆取暖而德军却不行……因为德军炮兵要是敢在夜里开火,苏军炮兵马上就会还以颜色把它敲掉。

    当然,这种情况仅限这短暂时期。

    “当然!”舒尔卡回答:“为什么这么问”

    “你看起来不像害怕的样子!”季姆卡说:“他们说你是英雄,英雄是不会害怕的!”

    舒尔卡摇着头,回答:“不,季姆卡同志!我只是……不会将太多的精力花在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上!害怕又怎么样呢不害怕又怎么样呢如果害怕得双脚发抖扣不动扳机,那么反而会害了你。也就是说,害怕会让你丢掉性命,而不害怕往往是敌人丢掉性命。所以,我只能‘看起来’不害怕!”

    战士们“哄”的一声笑了起来。

    “上尉说得对,我们也是这样!”老兵回答:“心里怕得要命,但却要表现得‘不害怕’……因为,如果害怕的话,我们害怕的事就会发生!”

    战士们纷纷表示赞同。

    “我以为我不会害怕!”季姆卡说:“我父亲是军人,他从小就教我勇敢,我也是这么对我的部下说的,让他们勇敢的面对敌人,将‘害怕’这个词丢给敌人。他们相信了我的话,勇敢的冲向敌人。但是,只有十五个人回来……”

    战士们闻言不由沉默了。

    “上尉同志!”季姆卡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起来,望向舒尔卡的眼里带着点泪光:“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同时我也想知道,为什么你能带着部下从布列斯特要



第三百四十一章 运输线
    “形势严峻!”在临时指挥部,卡图科夫说道:“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德国人从欧洲和非洲抽调部队赶来增援,首批部队可能几天后就会赶到前线!上级要求我们明天之内拿下特维尔!”

    指挥部里一片寂静。

    虽然拿下特维尔只是时间问题,但谁都知道在德军这种迟滞战术下想要快速拿下特维尔几乎是不能的。

    “我们需要时间,卡图科夫同志!”扎哈卡维奇中校说。

    “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时间!”卡图科夫回答:“如果让德国援兵赶到并巩固防线,莫斯科就会始终处在他们的炮口之下,这对我们是十分不利的!”

    这话的确是,莫斯科需要一个缓冲区。

    否则,如果德军防线距离莫斯科只有一百公里的话,来年春天气温回升的时候,德军一个反攻一、两天时间就打到莫斯科,这显然是苏军无法承受的。

    更糟的还是……如果德军得到援军士气上升并再次对莫斯科发起猛攻,只怕战场形势会就此改变。

    此时的苏、德两军其实都很危险。

    表面看起来暂时是苏军占优,但这是苏军积蓄了一定时间后发起的反攻,如果反攻没有战果士气很快就会遭到打击,而且还会有反噬,也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德军却因为有援军,此消彼长之下局势的确有可能反转。

    舒尔卡知道其实就差那么一点,就像在跷跷板上势均力敌的两个人,只需要一根羽毛飘下来就能决定胜负。

    但就是差这么一点点,苏军也因为后继乏力而使不上劲。

    舒尔卡看着地图,知道这根羽毛很有可能就是特维尔。

    “也许!”想了想舒尔卡就说道:“我们可以不需要占领特维尔!”

    “什么意思”卡图科夫问。

    “我们的目的是打退德国人,而不是占领特维尔!”舒尔卡说。

    “这有区别吗”卡图科夫疑惑的问。

    指挥部里其它军官满脸不解,要占领特维尔就必须打退德国人,打退德国人就可以占领特维尔,这似乎的确像卡图科夫说的那样“没有区别”。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区别在于我们不需要像现在这样打下去!”舒尔卡说:“我们可以把目标转到莫斯科北部的敌人,那里是德国人的第4坦克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

    “你的意思是……我们包抄它们”卡图科夫摇头说道:“不,上尉,首先我们只有一个旅,这点坦克和兵力对敌人一个坦克集团军和一个装甲集群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其次,‘玛蒂尔达’坦克速度太慢,它根本不适合实施穿插和包抄!”

    卡图科夫说的对,开着“玛蒂尔达”坦克穿插那只能说是脑子进水了,等坦克开到只怕战争都已经结束了。

    但舒尔卡说的当然不是这个。

    “不,上校!”舒尔卡回答:“特维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交通枢纽,北部德军大部份补给都是由这里往北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截断他们的交通线不需要久,只需要一天,甚至几小时,北部的德军就可能因此而崩溃!”

    北部德军正在彼于应对加里宁方面军的反攻,所以舒尔卡说的没毛病,只需要补给线上的一点威胁,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北部德军失去抵抗意志,由此带动整条防线的崩溃。

    “你说的没错,上尉!”卡图科夫说道:“这也正是我们要占领特维尔的原因!”

    “我们不一定要占领特维尔!”舒尔卡指着地图说道:“特维尔有三条河在这里交汇,其中特维尔河是由北往南走向的,如果我们沿着河



第三百四十二章 决定
    近卫坦克第一旅休息了几小时

    确切的说是休息了十几个小时。

    这是由天色决定的,就像之前说的,此时莫斯科的黑夜长达15小时。

    另一方面,苏军在这特定的时刻空军、炮兵都占优,于是选择在白天作战当然更有利。

    不过苏军也不完全是等到天亮了才发起进攻,他们凌晨七点就开始做战斗准备。

    首先,这是因为英、美坦克同样也不抗冻,它们至少需要半小时的时间准备。

    如果是德军,只怕用火给坦克解冻就已经暴露自己的进攻意图了。

    但苏军一直都在生火,所以反倒不会有什么问题。

    其次,就是在夜里发动进攻才有战略突然性。

    德军以为苏军不会在夜里进攻,苏军就偏偏在夜里进攻,而且进攻的路线还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河道。

    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河道就总是地势较低的地方。

    从战术上来说,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进攻路线,甚至还可以说很差。

    原因是它的冰面很容易让坦克履带打滑,地势低使两侧德军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等等。

    但有时,看似最不可能的事才是可行的,因为敌人往往也是这么想的。

    时间进入早晨八点。

    天色依旧是一片漆黑,此时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小时,除了雪花在空中缓缓飘落发出“沙沙”的响声外,一点声音都没有。

    突然,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升到空中。

    接着猛烈的炮火就响了起来,其中还夹杂着火箭弹“嗖嗖”的令人恐怖的啸声。

    炮火是集中在苏德两军的接触线……这条接触丝十分明显,在德军一方大多还是完整的房屋和建筑,而在苏军一方基本已经是废墟了。

    这样的轰炸会告诉德军一个错误的信息:苏军会从接触线再次发起进攻。

    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炮声刚响起的那一刻,第一步兵营就在第一坦克营的掩护下沿着河道前进……不过在这时是步兵掩护坦克还是坦克掩护步兵就有点说不清了。

    德军在河道中间没有工事。

    这并不是因为在河道中无法构筑工事,冬天在气温极低的情况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构筑工事,敌我双方可以用瓦砾废墟再倒上融化的水就可以构筑出坚固的工事。

    紧急情况下甚至只需要把积雪往下挖也可以构筑成一道战壕。

    问题就在于河道上寸草不生,即没有建筑也没有树木,在这里构筑工事对于苏军炮兵来说就是靶子。

    所以,德军在河道中拉上铁丝网、布上地雷然后就完事了。

    德军认为没人会从河道进攻,那就像自己钻进他们的包围圈。

    但苏军就这么做了。

    坦克“隆隆”的往前开,舒尔卡带着部下们紧跟在坦克后气喘吁吁的往前推进……冬季行动起来一点都不简单,厚重的棉衣,还有让人深一脚浅一脚的积雪,更糟的还是随时都可能冻伤而自己却不知道,等发现时已经太迟了。

    这并不是玩笑,因为被冻僵了通常会失去知觉或者失去部份知觉,苏军中因此而不得不截肢的不在少数。

    几辆扫雷坦克开在前头,它们顺利的将铁丝网、路障辗进雪地里压平,接着横冲直撞的闯进雷区将地雷压得“砰砰”作响。

    因为有炮声及黑暗的掩护,德军对此毫不知情。

    直到十五分钟后炮声渐渐停了下来,这里的动静才引起了德军的注意。

    不过这时已经太迟了,苏军已经顺利的闯过雷区进入安全地带。

    几发照明弹升到空中照亮了河道,苏军的坦克部队暴露在德军的视线前。

    密集的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德军用各式武器朝河道中央的苏军



第三百四十三章 穿插
    舒尔卡等人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沿着河道往前进攻,而且出其的顺利,半个多小时后他们就打到了伏尔加河大桥。

    伏尔加河大桥曾经被苏军爆破过,桥面倒塌了一大半,只不过当时河水还没有封冻,所以河道中一点都看不到废墟的影子……炸塌的一段桥面已经沉入河底了。

    德军在这里构筑了一道防线。

    这完全在舒尔卡意料之中。

    因为这一方面是德军反应速度快,另一方面则是这断桥有桥墩及残余的桥面为掩护,而且这些东西还相当坚固,可以抵挡苏军的炮火甚至还可以挡航空炸弹,尤其是那些桥拱,架上几个沙袋之后就是个天然的碉堡。

    德军正是这么做的,他们甚至已将几门反坦克炮吊运到了桥拱内做好准备。

    另外,在断桥前还有一道由浮桥构成的防线。

    这当然不是德军构建的,而是在桥被炸断后德军搭建用于通汽车的,只不过随着河水封冻这些浮桥也一并被冻住了。

    这对于德军来说是道完美的防线,残桥上有居高临下的火力,河道上则有浮桥制成的天然反坦克壕……除非苏军将其炸开,否则以“玛蒂尔达”的爬高能力无法跨越挡在面前的浮桥。

    库比勒打算在这里挡住苏军,因为他认为这就是“适可而止”的时候。

    于是,他马上挂电话向卢格元帅报告。
1...5758596061...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