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反而是德国人在战争中将其发扬光大。
德国人之所以重视空降部队也不奇怪,因为他们的“闪电战”需要一些部队赶在装甲部队前占领桥梁、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
&n
第三百八十六章 增援计划
近卫坦克第1旅用了一小时的时间装车。
装车的困难主要来自坦克,他们需要将坦克开上平板车,用铁制三角座将辗带四周钉稳,再用钢绳将坦克固定住,否则万一火车急停或是遭到敌人飞机轰炸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坦克就会因为巨大的惯性从平板车上飞出去。
当然,这其中还有汽车和半履带车以及炮兵的火炮等等。
这些工作能在一小时内完成已经算快了,毕竟近卫坦克第1旅经常在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之间跑来跑去,对这样的装车已是相当熟练。
麦赫利斯果然没有任何增援计划,一点计划都没有,因为他是简单的对参谋下达一个命令:“告诉司机,开往克里木!”
然后他就得意洋洋的在指挥车厢里向部下们吹嘘开了:“瞧,所有的一切都像我预料的那样,你们都看到了吧!现在,我们要带着这些坦克,还有这些勇敢的士兵,赶到克里木教训一下那些德国人!”
指挥车厢是列车中部的一节车厢,前半部是麦赫利斯的指挥部,后半部则是卡图科夫的指挥部。
卡图科夫的部下听着麦赫利斯说的这些话眼里不由露出担心的神色,身经百战的他们都知道麦赫利斯这是乱来,这样干不全军覆没已经算好了,更别提打败德队了。
卡图科夫没说什么,他只是向舒尔卡使了个眼色。
舒尔卡会意,点了点头顺手从桌上拿了一包烟就走向麦赫利斯。
“嘿,舒尔卡同志!”这时火车刚刚开动,麦赫利斯抓着身边的东西稳住自己,然后向舒尔卡挥了挥手。
舒尔卡上前给麦赫利斯递上一根烟,小声说道:“麦赫利斯同志,我们可以单独谈谈吗”
“哦,当然!”麦赫利斯会意,接过烟笑着回答道:“我说过的,舒尔卡同志,随时都可以!”
麦赫利斯与舒尔卡走进了车头的一个房间,它原本是列车员的休息室,现在就作为麦赫利斯的专属房间。
“我们不能就这样开往克里木,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说。
“为什么不能”麦赫利斯疑惑的问。
舒尔卡摊开了地图摆在靠窗的小桌上,指着一个位置说道:“克里木是个三面环海一面与大陆连接的半岛,如果德国人已经突破了第聂伯河防线,那么很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占领亚米安斯克地区!”
亚米安斯克地区就位于克里木与苏联大陆连接的咽喉位置,只要占领这里就可以切断苏联与克里木在陆地上的联系。
“而我们至少需要两天才能赶到克里木!”舒尔卡说:“这还没算上如果铁路被敌人炸毁的时间!”
“这有什么问题吗”麦赫利斯说:“如果德国人占领这些地区,那么我们打败他们进入克里木!”
闻言舒尔卡脸上一道黑线,感情这麦赫利斯以为装甲部队这样在列车上,坦克、汽车等都被钢丝五花大绑的也可以随时前进随时作战……
这不说制空权、铁路的问题,部队随车携带的弹药和燃料就不足以让部队打一场战斗,更别说德军至少是一个集团军而苏军只有一个坦克旅了。
“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回答:“我们当然不是害怕敌人,但我们或许可以用更好、更快的方式投入战斗救援克里木!”
“说说你的想法!”麦赫利斯扬了扬头。
&nb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克里木方面军
事实证明经过斯大林格勒是正确的。
这不只是因为弹药补给的问题,更是增加了一百余辆半履带装甲车。
卡拉什尼科夫特地赶到车站找到了舒尔卡。
“舒尔卡同志!”卡拉什尼科夫给舒尔卡递上了一个沉重的水壶另外又塞了两包烟到舒尔卡的口袋里,然后拥抱了舒尔卡一下,高兴的说道:“听说你们要经过这里赶往克里木,我马上就赶来了!”
“谢谢,卡拉什尼科夫!”舒尔卡回答着扬了扬水壶,他当然知道水壶里装的是沃特加。
卡拉什尼科夫是从基层军队出来的,知道烟、酒是军队里必不可少的东西。
“你不会把你的配给全给我了吧!”舒尔卡笑道。
“当然不会,舒尔卡同志!”卡拉什尼科夫回答,然后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说道:“别让别人知道,我们这有喝不完的沃特加!”
这完全在舒尔卡的意料之中,要知道这里是斯大林格勒,一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而且还在后方目前没有遭到德军的攻击,再加上卡拉什尼科夫等人又在拖拉机厂……拖拉机厂是苏联最大的国营企业,里头的工人都高人一等,就更不用说那些科学家了。
但是,舒尔卡知道这些情况只是暂时的。
“要有些准备,卡拉什尼科夫同志!”舒尔卡说。
“准备什么”卡拉什尼科夫疑惑的问。
“还能准备什么敌人的进攻!”
卡拉什尼科夫愣了下,然后突然笑了起来:“拜托,舒尔卡同志,这里是斯大林格勒……而且我们已经在反攻了,不是吗”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卡拉什尼科夫同志!”舒尔卡回答。
“什么意思”卡拉什尼科夫问:“你是说德国人会进攻斯大林格勒”
这时哨声响了起来,列车员挥动了手中的红旗示意所有人上车。
舒尔卡没有回答卡拉什尼科夫,只是拥抱了他一下然后就返回列车了。
卡拉什尼科夫向舒尔卡挥了挥手,愣愣的看着火车缓缓开走。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的话,卡拉什尼科夫只会把它当作笑话。但说这话的却是舒尔卡,几乎没有错过的舒尔卡。
列车再次启程,在黄昏中驶上了开往高加索的铁路,不久周围的天色就暗了下来,只剩下火车前刻意调暗的车灯光线。
就像舒尔卡想的那样,列车从后方绕一圈就安全多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麦赫利斯这个最高统帅部代表手中的权力,当然其中有一部份原因是军情紧急……舒尔卡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前者,因为如果说军情紧急其它方向也同样在战斗,此时也一样军情紧急。
无论如何,一路上几乎所有的列车都在为近卫坦克第1旅让路,据说有的已经在路上等了几小时就等近卫坦克第旅的列车通过。
这让舒尔卡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尤其是在他们看着铁路旁苦哈哈的在冰雪中等待的苏军士兵。
第二天,当天色大亮时近卫坦克第1旅已经赶到了捷姆留克斯基。
前来迎接麦赫利斯的是一名中将,他带着一众军官在火车站等着,见麦赫利斯下车赶忙迎了上来挺身敬礼道:“很高兴见到您,麦赫利斯同志,我们已经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集结军队了!”
在近卫坦克第1旅赶往高加索的时候,最高统帅部已在高加索地区组建反击部队。
实际上不能说是“组建”,而是将高加索方面军一部与驻守克里木的滨海集团军一起合成了克里木方面军。
这位前来迎接麦赫利斯
第三百八十八章 分配
近卫坦克第1旅在工厂里整整休整了三天。
从这角度来说,近卫坦克第1旅根本就不需要这么急赶到高加索,应该让麦赫利斯先飞过来着手他要做的“工作”。
不过这三天近卫坦克第1旅也没有浪费,他们在工厂的空地里进行半履带车的训练。
这种训练并不复杂,几乎可以说只需要安排一个机枪手然后让士兵们知道利用上面的装甲掩护自己朝敌人射击就可以了……战场上往往就是简单易用而且有效的东西最受欢迎,半履带车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半履带车很受欢迎,尤其是在苏军部队里。
就像老兵说的“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有什么装备是为了掩护步兵而设计的!”
“坦克不是吗”演员回答。
“不,奥库涅夫!”老兵回答“坦克是为了能摧毁敌人的坦克和工事,掩护步兵只是顺便!”
老兵说的有道理,因为苏军的例行训练中就很少有步坦协同,这也是他们认为坦克不需要有太多的电台的原因之一……坦克打坦克的,步兵打步兵的,只要够勇敢,一鼓作气的冲上去,还有什么能不被这坦克海、人海淹没的
“可是现在!”老兵拍了拍身下的半履带装甲车,感慨的说道“我终于有了被保护的感觉!”
演员笑了起来“这有区别吗一发炮弹过来,什么也没了!”
“当然有区别!”老兵回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生命变得重要了,明白吗”
“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阿列克大叔在驾驶室里回过头来说道“就算只是加了几层铁皮,就算我们知道它挡不住炮弹……但他们已经愿意为我们的生命制造些东西了!”
这时哥萨克插了一句话“他们算了吧,你们难道不知道这玩意是营长同志设计的吗听说营长同志还花了许多功夫说服他们!”
舒尔卡不知道部下讨论的这些,他只知道近卫坦克第1旅的士气这几天更上了一层楼,部下甚至其它部份的战友看他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
舒尔卡当然不知道这是半履带车的功劳。
事实上,舒尔卡已经有些习惯士兵们用那样的眼神看他了,所以也是见怪不怪。
“我们不能把这些半履带车平均分配!”舒尔卡对副营长马克西莫维奇说“它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运兵,更应该是侦察和快速机动,所以我们应该分配一部份给侦察部队!”
“可是,分配多少给侦察部队呢”马克西莫维奇问“我们营只分配到二十辆!”
虽然从斯大林格勒那得到了一百多辆半履带车,但从上往下分到第一营手里就能分到二十辆了。
其中仅仅只是麦赫利斯的警卫连就分配到了二十辆……麦赫利斯被救时知道了半履带装甲车的作用,事实上它几乎可以说是雪地作战的神器,相比起吉普车,有战斗力、防御力强,更重要的还是越野能力还要好得多。
原本一个警卫连分配十辆就足够了,每个排分配一辆,另外再加一辆指挥车。
虽说每辆半履带车只能装载一个班,但就算是作战单位也没能全部装备上半履带车。
但无利不图的麦赫利斯当然不会愿意跟“普通部队”一样。
其参谋振振有词的说道“我们还有许多军官,文件、电台以及通讯兵,保证他们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麦赫利斯同志有可能亲临前线指挥!”
&n
第三百八十九章 兵分两路
麦赫利斯的指挥部在楼上,那里的布置才有点像指挥部的样子,地图、办公桌、沙盘,甚至还有一台放映机……
不过舒尔卡想,这些更多的只是做做样子,麦赫利斯只怕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该怎么用。
“敌人打到哪了”舒尔卡随口问了声。
“好像是在……”麦赫利斯在电报中翻了翻,然后从中抽出一张来,回答道:“占科伊,他们打到了占科伊!”
“什么”闻言舒尔卡不由大惊:“他们已经打到了占科伊”
“是的,有什么问题吗”麦赫利斯不解的问。
舒尔卡在地图上找到了占科伊的位置,说道:“麦赫利斯同志,占科伊已经深入克里木腹地了,这会对我们登陆克里木造成很大的危险,甚至会使我们无法在克里木登陆!”
麦赫利斯不由把目光转向阿历克塞。
“不,这不可能!”阿历克塞笑了起来:“舒尔卡同志,你或许不了解克里木的地形。在克里木南部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那里有坚固的堡垒和大口径火炮,敌人不可能短时间攻陷这座要塞。在它的东面就是刻赤半岛,同样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它们甚至对德国人形成左右夹攻之势!”
阿历克塞说的没错,克里木的地形就是这样。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人工构筑的,而刻赤半岛是天然的,它是克里木半岛中的半岛,从克里木腰部伸出一个勾与高加索地区遥相呼应……中间隔着的刻赤海峡最窄处只有4.5公里,苏军榴弹炮都能从高加索地区打到刻赤半岛。
“我更倾向于选择在刻赤半岛登陆!”阿历克塞说:“我们只需要跨过刻赤海峡,几公里的距离,我们准备了许多渔船另外还有海军的协助……”
“你想得太乐观了,少校同志!”舒尔卡打断了阿历克塞的话:“战局可能并不像你想的这样发展!”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会短时间内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阿历克塞笑了起来:“这不可能,上尉同志!”
“我说的是刻赤半岛!”舒尔卡指着地图说:“德国人当然会想办法避免被两面夹击的窘境,所以他们会迅速占领刻赤半岛!”
“不,上尉同志!”阿历克塞说:“我们在刻赤半岛有十五万人防御,那是一条狭长的地带,我们沿着地形连续构筑了几道防线,更何况如果德国人进攻刻赤半岛的话,我们还可以选择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登陆……”
“如果我是德国人的话!”舒尔卡说:“我就会兵分两路,一路南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另一路进攻刻赤半岛!”
“他们做不到,上尉!”阿历克塞笑了起来:“他们的兵力不足以同时进攻两个方向!”
“对于塞瓦斯托波尔,德国人可以选择只围不攻!”
阿历克塞的笑容很快就僵在脸上……从这一点来说,这个阿历克塞至少还是有点墨水的,因为他知道舒尔卡说的是什么。
而麦赫利斯则是一脸茫然,根本就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问题!”舒尔卡解释道:“在于它虽然紧固但却只利防守而不利进攻,所以德军只需要在要塞外构筑一道防线,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就解决了来自塞瓦斯托波尔方向的威胁!”
这一直都是要塞的缺陷,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比如德军选择围而不攻,要塞内的兵力差不多可以说是废了……难道还让要塞的士兵离开坚固的堡垒向德军防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