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小吃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时间海藻
“嗯,这鱼肉的口感非常独特,让人回味无穷,叫什么名堂”同知大人开口道。
云江县令一喜,有门,当即回复:“云江烤鱼。”
那汜水县令不知从哪儿请来个厨子,说汜水烤鱼,自己凭什么不能说是云江烤鱼,哼!
人也不能太老实。
太老实被人欺负。
烤鱼同知大人吃得出来,鱼肉的确有被火烤的味道,但后面油煎入味,带来了一种远超烤鱼的复杂体验。
同知大人继续下筷子,不像之前那般浅尝辄止,而是压根没有停的意思。
汜水县令看不下去,说道:“大人,您肠胃不好,还是少吃点吧。”
同知大人白了一眼:“谁说我肠胃不好了”
特喵的,当然是你自己说的啊。
但汜水县令可不敢怼上峰,便道:“大人,下官也想尝尝。”
汜水县令不服气,真有这么好吃吗
然而同知大人没有说话,只是把烤盘往边上挪了挪,意思他要吃独食。
这搞得汜水县令十分尴尬。
一条两三斤的烤鱼,同知大人没几筷子就吃得只剩下鱼骨,满嘴油光,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又把鱼骨提起来嗦了一遍。
“真香。”同知大人打了个饱嗝,满足地瘫在椅子上。
“大人,喝点酸梅汤吧”云江县令询问道。
同知大人摆了摆手,随即用手在脖子这儿比划了一下:“都到这儿了,喝不下。”
再说了,同知大人还想回味一下口齿余香。
可就在此时,差役端来了第二份烤鱼,刚刚吃的那份是香辣味的,这一份是豆豉味的,云江县令琢磨着同知大人也吃不下了,就要撤下。
不料同知大人嗅了嗅,睁开眼睛一招手:“端过来。”
“大人,你不是说都到这儿了么”云江县令在脖子的地方比划了一下。
同知大人咽了咽口水:“扶我起来,我还能战斗。”
旁边的汜水县令觉得不对劲啊,就算爱吃鱼,吃完一条也就够了,还来真有那么好吃么
便劝道:“同知大人,这两份菜不一样么不必再尝了吧,还是尽快宣布本次大会的结果比较好。”
同知大人摇了摇头:“先前的烤鱼没有豆豉,这一道有豆豉,味道肯定不一样。”
豆豉与鱼的搭配,可谓是祖先的众多伟大创举之一。
腐味不仅能压制鱼的腥,还能提升肉的质感,二者相辅相成,同知大人沉浸其中,等回过神来,又干完了一整条草鱼。
同知大人连打了几个饱嗝,赞不绝口:“能将普通草鱼做成如此美味,真想见见这个厨师。”
“我去请。”云江县令说道。
同知大人摆摆手:“还是我过去吧。”同知大人想要亲眼看看这鱼是怎么做出来的。
云江县令兴高采烈,连忙扶着同知大人,往秦飞的摊位走去。
秦飞这会儿正在专心烹制第三尾烤鱼,并未注意到同知一行人,云江县令想打个招呼,同知大人却表示不要在厨师做菜的时候打搅他,寻了个位置安静坐下观看。
只见
第062章 最美的风景
云江县令送同知大人去休息,不一会儿便折了回来,还带来了一盘银锭,一块鎏金匾额,上书“云江美味”四字。
“同知大人点了秦老板的烤鱼为美食魁首,恭喜恭喜。”县令和衙役们道喜。
秦飞原以为要经过十天的漫长评选,没想到第一天就胜出了,高手寂寞啊。
客套了一番,收下匾额和奖金。
这时,有些商家在外围酸溜溜的:“哼,县尊大人一开始就给秦老板划了最好的摊位,内定魁首不足为奇。”
“我还听说那一百两白银的奖金五五分账呢。”
一群人七嘴八舌,越说越离谱,好像亲眼看见了一样。
有了解真相的食客听闻,破口大骂:“内定放你们全家的屁!”
“县尊大人举办这美食大会,事关江堤工程,到你们嘴里就为了分一百两奖金”
“另外,汜水县横插一刀,想要夺走咱们云江的胜利果实,千钧一发之际,全靠秦老板出手,把主管防汛工作的同知大人给留了下来!”
“你们这群人,再造谣生事,信不信老子撕烂你们的嘴!”
这些商家们本就胡编乱诌,毫无底气,被人骂也不敢还嘴,当即灰溜溜走了。
经有心人传播,越来越多游客知道了背后发生的事情,纷纷聚到秦飞的摊位。
“秦老板威武!”人群中,不知何人开了个头,众人纷纷鼓掌欢呼。
秦飞抱了抱拳,表示回应,又有食客道:“秦老板,烤鱼怎么卖的,现在能不能吃”
听说同知大人一连吃了三条,赞口不绝,名人效应是很强大的,大家迫不及待想尝尝这个菜肴。
秦飞本是想开夜市档的,但架不住这么多人请求,反正食材都准备好了的,便道:“烤鱼按条卖,二十五文每斤,现在可以做。”
虽说市面上的活草鱼五六文钱一斤,但这是秦飞做好了的菜肴,四斤重的烤鱼只要一百文,比起大酒楼里的鱼菜还便宜了不少。
大家心头一盘算,便明白秦飞没有趁着噱头漫天要价,当即冲上来抢占座位:“秦老板,泡椒味的一条。”
“豆豉味的来两条。”
……
“那你们过来挑鱼称重。”秦飞说道。
“相信秦老板,你自己看着办。”食客们非常放心。
被顾客信任的感觉挺好的,秦飞笑了笑,就专注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
不一会儿,烤鱼一条条上桌,香满四溢,食客们吃过之后,无不竖起大拇指:“美食大会魁首,实至名归,真好吃!”
秦飞又教他们挑去鱼骨,烫素菜,食客们不仅解了馋,还能吃到饱,吃到撑,所有人都得到了满足。
这也是万县烤鱼的魅力所在。
一个中午过去,秦飞起码宰了上百条鱼,这还是因为摊位接纳不了太多食客的缘故。
可食客们宁愿在秦飞摊位前排起长龙,也不愿进入别家摊点。
等到饭点过去,食客减少,秦飞得以歇息片刻,便盛了碗白米饭,从坛子里抓了点泡菜,准备简单对付一顿。
有个年长的食客看到这一幕,招呼道:“秦老板,你也太抠了吧,这么大个老板就吃点泡菜,不嫌弃的话坐过来一起吃吧。”
这年长食客也是秦飞的熟客,绰号老彭,今天带着一家人出来逛美食大会,准备吃点和平时不一样的,结果还是没能逃脱秦飞的魔爪。
其实秦飞吃泡菜不是抠,就是懒的,听老彭招呼,也就凑过去了。
老彭吃饭的时候,怀里还抱着个婴儿,爱不释手的样子。
秦飞看他儿子儿媳的也在场,称赞道:“你孙子真可爱。”
老彭面露不悦:“这
第063章 相濡以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剑客一直在说,秦飞一直在听,没有去劝什么,哪怕有的地方听得不清不楚,也没有开口问,只是作为一个听众。
剑客宣泄完,状态好了许多,付了酒钱,说了声谢谢,便消失在茫茫夜色。
秦飞自打经营小吃店以来,就听过很多人的故事,离奇的,灵异的,感动的,荡气回肠的……
青衣剑客的故事最普通,但却最让人心疼。
因为每个人,都曾逝去过最美的风景。
秦飞看了看手腕上的石头,一声长叹。
……
把摊位收拾干净,秦飞返回小吃店休息,系统叮咚一声:“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奖励抽奖机会一次,是否使用”
额,系统不说都忘了,自己要成为美食大会魁首,否则剁小勾勾的。
现在完成,系统倒是良心赠送一次抽奖机会。
“使用。”秦飞下达了指令。
“恭喜宿主获得过桥米线制作工艺!”系统叮咚一声。
听到过桥米线,秦飞原本低沉的心情好似得到了些许慰藉。
过桥米线,秦飞曾在滇省旅游时吃过一次正宗的,那美味的高汤,爽滑的口感,独特的吃法,至今记忆犹新。
米线,是滇省人的叫法,外省叫米粉,不同于面条用麦粉制作,米线是用米磨粉制作而成,口感和味道上也有很大差别。
华夏各个地区,诞生了成百上千的米线吃法,但要说最会吃米线的,还数滇省人。
滇省人不仅将米线当作早餐,还可以当作中午和晚上的正餐,总之一句话,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而过桥米线,则是滇省人对米线的集大成之作。
可能没有接触过的人,会误解过桥两个字的含义,认为米线长,可以拉过一座桥。
实则不然,其中蕴含着一个传说故事。
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说清朝年间,有个书生为了专心读书,便把书房搬到了一座湖心亭上,只有一座小桥与外联通。
其妻担心书生身体,便学习着膳补之法。
一日小儿顽劣,误将生肉片和米线倒入鸡汤之中,妻子将其捞起,却见肉片和米线已经熟了,食之味道鲜美。
便送去与书生吃,书生吃完赞口不绝,为了感激妻子的辛苦,命名为过桥米线。
这个故事版本之所以流传最广,因为其蕴含着爱情的美好元素,一座桥,连接着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恩情。
还有一个小众版本,可能没有那么美丽,说滇省人从古就热爱米线这道小吃,但以前的人在山上劳作,来不及回家做米线怎么办
若是早上就做熟米线带上山,等到中午时肯定泡烂了。
但这难不倒勤劳聪明的滇省人,于是开创性地将米线和高汤分离,高汤用保温手段带上山。
等到饭点,再将米线倒入高汤,一份美味可口的米线就做成了。
其实不必纠结于哪个故事版本最符合现实,反正过桥米线好吃就对了。
秦飞这会儿已经吸收了系统的技能灌输,咽了咽口水,若是不做份过桥米线当宵夜,肯定睡不着的。
做一份过桥米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总体分为三部分,汤、米线、拼盘,三者缺一不可。
先熬汤,将排骨、鲜鸡、鲜鸭洗净剁块,焯水去腥,然后加姜块,腊肉,盐等辅料,开始熬汤。
这个过程大约要熬一个小时,秦飞抽空去制作米线。
米线分为酸浆米线和干浆米线,因为前者比较复杂,秦飞准备做干浆米线。
先将大米打磨成粉,接着用水混合米面,不能太干,不能太稀,否则都无法成线,又或者影响口感,这需要经验来决定。
接下来压制米线,原则上来说需要一套专业工具,但秦飞为了省事,借用了酸辣粉的做法,将米面团放进小孔漏勺中,用力挤压。
在重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米面成线,慢慢滑落,下方烧着一锅开水,米线经过烫煮,迅速捞出至一旁的冷水中成型。
白嫩弹滑的米线就做出来了。
若是做多了,米线可以拿去晾干保存,今后再用水泡开,口感是一样的。
现在高汤,米线都有了,只差最后的拼盘。
拼盘没有太大的讲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决定,秦飞现在有草鱼和猪肉,便将其切成薄片。
肉片一定要薄,不是商家抠,实在是厚了烫不熟。
第064章 我年轻的时候
昨天忙得够呛,秦飞今天可不想这么早去美食大会受累。
但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自己再研究开发一下米线的种类好了。
和普通米线的做法差不多,秦飞将紫米磨成粉,然后煮成线。
紫米线比白米线的口感紧凑许多,色泽上也绚丽一些,做成过桥米线吃起来非常不错。
但过桥米线偏于清淡,可能重口味的人吃不过瘾,但若单纯的加辣酱,又会破坏原本的高汤。
秦飞思索片刻,忽的记起曾在滇省春城一处未名小巷中吃过一种米线,店家好像叫大厂肠旺。
店铺开得不大,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其擅长制作一种称为全家福的米线,卤水为汤,在米线上覆盖一勺卤肥肠,一勺毛血旺,一勺牛肉,一勺鸡肉,名唤全家福,满满颤颤的一盆肉,让人尤为满足。
若过桥米线是滇省人对鲜汤米线的极致,那这全家福则是酱汤米线的典范。
秦飞虽说没有从系统得到配方,但自己记得一些口味,可以尝试复现。
先炒卤料,烧一锅油,下入葱段,花椒,八角,桂皮,块姜等等,待得爆出香味,掺水煮开。
此时,卤水已有淡淡地酱色,但远远不够,可以辅以酱油重色调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