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学霸玩转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性大叔

    这些俗礼,刘牧不禁在心中深深谴责了下这些礼节,明明昨天自己是跟张顺一起看的皇榜,甚至自己还比他早看到了名字,今日还要拜谢自己,这些人累不累啊。

    刘牧扶起张顺,将早已经包好的红包分给了随行的小吏,便和张顺回了书房。

    书房里只有张顺和刘牧两个人了,也不用再端着了,张顺便摘下了头上的官帽,长叹一口气,“没想到,中了个探花还这么多事情,这顶帽子带着真是不习惯。”

    刘牧从桌上拿起张顺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站在铜镜面前打量着自己,我去,怎么这么像弼马温。

    看来自己真得不适合这顶帽子,赶紧从头上摘下来,放回了桌子上,“这才哪到哪,将来的乌纱帽带在头上,不更加难受,对了,昨天宫里的宴席如何啊。”

    “皇帝厉行节俭,我辈也必当以身作则啊。”张顺话里有话,给刘牧一个眼神,让他去猜。

    朱元璋节俭那是出了名的,虽然没到后世道光帝那般抠门,但可想而知,张顺吃得这顿饭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啊。

    张顺得先把重要的事情跟刘牧说了,至于宴席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陛下给我安排了职位,是户部员外郎,吴兄去了礼部做员外郎,郭兄去了吏部,其他的士子们也都有了安排。”

    刘牧听完,不禁点点头,心中对朱元璋毒辣的眼光深感钦佩,吴伯宗精通经意,去礼部任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郭翀为人正直,吏部是最适合他的。至于张顺,倘若不去户部,那真的是屈才了。

    “你马上就要成为大明的官员了,这年头,做大明的官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不留神就会人头落地,切记一定要一心为公,断不可为了个人私欲,而以公谋私。”

    刘牧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经历过洪武三大案之后,能够平安退休的官员不到十分之一。

    正当张顺准备谢过刘牧的嘱托时,刘牧便恶狠狠地说道。

    “最重要的一点,离那个胡惟庸远一点。”

    胡惟庸是坏人,张顺牢牢地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按照规矩,张顺接下来还要回乡祭祖,然后到吏部报道,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官员,这套流程真够麻烦的。

    吃过晚饭之后,庄上的一个老人提着几条腊肉和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来到了刘家主宅。

    这个老人叫李孝,今年已经七十有二,是这个庄上最德高望重的人了,今日亲自登门,肯定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

    “李大爷,还麻烦您跑这一趟,有啥事你说一声,我过去就行了。”刘牧扶着颤颤巍巍地李孝坐下。

    李孝摇摇头,说道:“哪能让少爷跑一趟啊,原先庄上的庄户商量了一下,想要把孩子们送到学堂里读书。这不就是我来跟少爷商量商量。”

    原来李孝今天提来的那些东西是替孩子们送的束脩之礼啊。

    “大约有多少孩子啊。”刘牧问道。

    李孝伸出两根手指头,笑道:“差不多有二十个孩子。”

    刘牧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没问题,但得等到九月份再让孩子们来学堂读书吧,现在来上课的话,恐怕跟不上学堂里的进度。等九月份,我准备把这些孩子重新组一个班。”

    李孝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自然听不懂刘牧的教学理论,但是知道少爷这是答应下来了,便满心欢喜地谢过刘牧。

    送走李孝之后,刘牧便开始思索一个问题,是时候扩建一下学堂了。






第六十七章 以工代赈
    


    一大清早,宫里就来了圣旨,宣刘牧进宫觐见。

    对于刘牧而言,进宫面圣永远是件让人头大的事情,因为你永远无法揣测到朱元璋到底会问你什么问题,但每一个问题肯定都不好回答。

    刘牧跟着太监来到了乾清宫外,太监进去通报完了,便被朱元璋叫了进去。

    暖阁里除了皇帝和太子之外,还有李善长和李文忠,刘牧走上前去,行了礼:“微臣刘牧,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朱元璋把奏章放到身旁的案牍上,问道:“朕赏赐的你那本汉书读得怎么样了?”

    果不其然,还是问到了读书的事情。

    “臣读了一些,但还没有读完。”刘牧没有把话说得太满。

    朱元璋欣慰地点点头,便继续说道:“多读读苏武列传,会让你受益匪浅啊。”

    一提到苏武,刘牧脑海中便想到了在贝加尔湖畔牧羊的那个凄凉的身影。

    刘伯温,你大爷的,你不是说皇帝想让我成为霍去病一样的人物吗,差点将我坑惨了,陛下想让我成为苏武这样的人。

    朱元璋并没有继续追问刘牧读书的情况,在他眼里,刘牧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是个极有分寸的人。

    “今日朕召你前来,就是想问问你以工代赈的事情。”

    李善长刚才还眯着眼,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一听到以工代赈四个字,便瞬间来了兴趣。

    以工代赈,这个概念,自己只跟张顺说过,皇帝怎么会知道啊,难不成是自己那个傻徒弟殿试的时候走漏了风声。

    既然皇帝已经发问了,那刘牧就只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倘若有所隐瞒,那后果不堪设想了啊。

    “以工代赈指的就是朝廷不直接拿出钱粮去接济穷人和灾民,而是朝廷出钱粮办一些工程,像修黄河大堤了,修路挖沟了等等,灾民通过劳动获得救济钱粮。”

    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一向严肃的他竟然少有地露出了笑容,整个人一副如有所思的样子,问李善长道:“丞相如何看待此事啊。”

    李善长拱手回答道:“启禀陛下,此事神妙啊,一来,可以赈济灾民,二来,可以聚拢灾民,不至于让他们成为流民,三来,也可以为朝廷贡献点力量,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朱元璋拍着肚子,哈哈笑道:“丞相此言,甚合朕意啊。”

    不愧是两个人精,刘牧只是这么一说,两个人竟然能想到这么远。

    “只是……”刘牧实在不想打扰皇帝的喜悦,但有些话不得不说啊。

    一下子,暖阁里变得安静下来了。

    刚才还喜笑颜开的两个人,此刻,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住了。

    “只是什么?”朱元璋问道,果然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这样的好事,肯定会有诸多的限制。

    “陛下,以工代赈虽然是个好方法,但此刻时机未到啊。”

    “为何啊?”朱元璋还有些懵,这么好的方法应该越早推行越好,怎么能说时机未到呢。

    “陛下可曾想过,现在的赈灾粮少的可怜,灾民们果腹尚是问题,倘若在拉着他们去劳作,干活,那等于要了他们的命啊。”刘牧不敢隐瞒,将心底的话全都说出来了,因为这牵扯到的是一条条人命啊。”

    朱元璋一下子愣在了原地,刚才的喜悦一下子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杀气,他重重地砸了一拳身旁的案牍,“朕明明已经拨了这么多钱粮下去,为何到了灾民手里就这么点,难道被这些官员们给中饱私囊了吗?”

    幼年时的不幸,让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恨得咬牙切齿,对贫苦的百姓充满了同情。

    皇帝发怒了,暖阁中的众人赶紧跪在地上,朱标宽慰道:“回禀父皇,并不是因为官员中饱私囊,而是灾民有时候有些多,这钱粮分到每个人手里,便剩下不少了。”

    听了朱标的解释,朱元璋心里的火气消退了不少,但也新添了不少无奈。

    大明刚刚立国,哪哪都是需要钱粮的地方,打仗耗钱粮,战后恢复,筹建新城,这些都在耗钱粮啊,朝廷实在拿不出再多的钱粮用来赈灾了。

    粮食啊,这是横在朱元璋面前的一头斑斓猛虎,稍有不慎,就将刚刚诞生的大明朝吃掉。

    朱元璋原本还对以工代赈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可以凭借这个方法来解决掉灾民的问题,没想到到头来竟是空欢喜一场,难免有些失落,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垦荒种田。

    失落之际,朱元璋忽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便说道。

    “刘牧,朕怎么听说你在庄上搞什么稻田养鱼呢,效果如何啊。”

    稻田养鱼,在朱元璋眼里无异于痴人说梦,刘牧身为北方人没种植过水稻,这情有可原,但是一想到被糟蹋的粮食,朱元璋还是很心疼,所以说话的语气难免冷嘲热讽。

    刘牧有些头大,没想到自己稻田养鱼的这件事情竟然也被皇帝知道了,果然消息灵通啊。

    刘牧无奈,只能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微臣确实在搞稻田养鱼,至于结果怎么样,臣也拿不准,只能到收获的时候,才能见分晓。”

    “好,朕就等你收获的时候,倘若有效果,朕会亲自给你推广,让百姓增产,倘若没有效果。”朱元璋的脸一下子拉下来了,接下来恐怕才是他要说得重点吧,“朕就罚你种一年庄稼。”

    刘牧长吁一口气,赶紧扣头谢恩,这惩罚不知比杀头流放好了多少倍。

    朱元璋有些累了,便挥挥手,示意刘牧等人退下。

    刘牧求之不得呢,正要拔腿想走,身旁却传来了李善长的咳嗽声。

    “丞相这是怎么了?身上的病还没有好吗?”朱元璋已经拿起了奏折,低头批阅。

    李善长摇摇头,道:“谢陛下关心,臣已老迈,这两日觉得身体越发的虚弱,还望陛下准了臣辞官归居的请求。”

    说到情深处,李善长竟然还滴下了两滴浑浊的泪水。

    朱元璋随即一愣,他没想到李善长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再次跟自己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

    “也罢,回家休息休息也好,传朕的旨意,特许李善长辞官归居,赐临濠地若干顷,守坟户一百五十家,赐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

    李善长有些惊呆了,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出手如此阔绰,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拼命地跪在地上磕头,谢过皇帝的隆恩。

    朱元璋大手一挥,便让众人退下了,自始至终,他的目光都没有离开手中的奏章,连李善长一眼都没有看。





第六十八章 平蜀之功
    


    等众人都离去,朱标才有些不解的问道:“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为何就同意了丞相的请辞了呢?”

    朱元璋停止了批阅奏章,将朱笔搭在了笔架上,反问朱标:“你觉得李善长这个人如何啊?”

    朱标思索了一番,便回答道:“父皇曾经说过,丞相比之父皇,就如同汉初萧何比之高祖啊。”

    听了朱标的回答,朱元璋有些失望,太子今年已经十七岁了,还是这么的单纯,想当年自己像他这般这般大的时候,早已经为了生活,被迫云游四海了。

    “李善长这个人啊,外宽和,内多忮刻。”朱元璋并没有给这位老友一个很好的评价,继续说道,“他是个官迷,怎么可能会放下丞相的位置不做呢,你放心,用不了多久,李善长身上的病就会好了,又会乖乖地回来当官的。”

    “那刘师傅呢?”朱标露出一副期许的表情。

    朱元璋一看朱标,觉得自己貌似被这个儿子给坑进去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刘伯温和李善长不一样,他是真得想要离朕远远地,但越是这样,父皇就越想把他攥在手心里,时机一到,朕就把他召回来。”

    朱标望着父亲,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出了宫门外,李善长便拱拱手和刘牧和李文忠道别,“曹国公,此次一别,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了。”

    李文忠也也回礼道:“韩国公,一路保重啊。”

    李善长点点头,转头看了一眼刘牧,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便坐着轿子离开了。

    靠,对我摇头几个意思啊,我招你惹你了。

    等李善长远去了,李文忠便邀请刘牧去近处的醉仙楼坐一坐,如果是李善长邀请的话,那自己肯定拒绝,但是对于李文忠的邀请,刘牧没有丝毫拒绝的理由啊。

    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将领,但刘牧最佩服的两个人便是徐达和李文忠。李文忠和朱文正作为朱元璋最亲近的子侄辈,但性格却迥然不同,李文忠生性宽厚,为人谦虚谨慎,而且也是朱元璋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有学识的人。

    来到醉仙楼,刘牧跟着李文忠来到最里面的一个雅间。

    李文忠要了一壶酒,点了几个简单的菜,如果不认识,恐怕没人能够认出他就是当朝的曹国公。

    菜品很快被店小二端了上来,都是些很常见的家常菜。

    “皇帝厉行节俭,我等做臣子的也得学着点啊。”李文忠很诚恳的说道。

    刘牧此时此刻终于也体会到张顺参加宫中宴席时的心情了。

    酒过三巡,李文忠抬头玩味地说道:“上个月,我奉陛下之命,将舆图送到了颍川侯和中山候手里,刘公子不妨猜猜他们什么反应啊。”

    这还用猜吗?

    “相视一笑,抛在脑后。”刘牧回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自己做的这幅不知对错的舆图呢。

    李文忠先是一愣,便随即哈哈笑道:“刘公子竟是如此风趣的人,但是只说对了一半。”

    “哦,难不成还真有人把我这舆图当真了。”刘牧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文忠。

    李文忠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也很纳闷,中山侯就把你的舆图当真了。”

    刘牧摇摇头,他实在没想到汤和对朱元璋竟然如此衷心到这种地步,便无奈地笑道:“看来,这平蜀的功劳要记载中山侯的头上了。”

    一听刘牧这话,李文忠终究还是没有憋住,放声笑道:“原本以为刘公子很谦逊,没想到今日一见,也是年少轻狂啊,你就对自己的舆图这么信任。”
1...1920212223...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