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亦称真人,统称仙真。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从修炼角度上看,神仙为修炼之上成。丹道上讲为炼神还虚的乳哺阶段。此时炼形化炁,胎仙自化,阳神已成,脱质升举。即运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为一,心无生灭,息无出入。重浊之形,化为轻清之炁;纯阳之体,尽为神通万化。届时体变纯阳,阳神已成,具有神通万化之功能。
第336章 修炼全真
地仙为无神通力之仙。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从修炼角度上看,地仙为修炼之中成。丹道上讲指完成炼炁化神的胎养阶段。此时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证到长生,但是尚无神通变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时仍有呼吸和饮食,形质未能全部化为轻清。但修炼至此,容光焕发,步履轻疾,寿増无量。
人仙为形体坚固、长生住世的人。《钟吕传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无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从修炼角度上看,人仙为修炼之下成。丹道上讲指炼精化炁的筑基阶段。此时修炼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恒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坚固,长寿不老。其方法有绝谷、忘情、纳津、吐纳、持静、持戒、存想、采日精月华、导引、闭息、自然、无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坚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乐延年,但有形之躯最终必坏。
鬼仙品位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从修炼角度上看,鬼仙为修炼之最下乘。丹道上讲指仅仅限于基础的性功修炼阶段。修证之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悟人顽空。到撒手了结之时,定中能出阴神,阴神属于清灵之鬼,而非纯阳之仙。在修炼之时,有人年事已高,**衰朽,或者环境困难,无从保障,今生修成已无望,乃用此法,可出阴神,以为下辈子继续修证.同样属干鬼仙。此法有投胎、夺舍、借尸、转世等。”
最后一位在家修行的老居士问“如何才能灭除心中的贪、嗔、痴?”
道长回答“可以常念《邱祖忏悔文》。经功浩力不思议,回向十方诸圣众;愿见真心求忏悔,河沙罪障悉消除。”于是,信众们起身又合声唱念
忏悔众等,自从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恋香味色声而触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逆辱父母,悖负君师,不敬天地神祗,呵风骂雨,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遂致报对升沉,轮回辗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荡,毕竟为迷失本来,一堕冥途,化为异类。
是故思沉沦苦,发清净心,皈奉圣真,特求忏悔,槩怜愚昧,原赦罪愆,解释报冤,蠲消魔障,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尽节玄门,怡神真境,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尚。
愿国安民丰,时和岁稔;愿真风丕阐,道化兴行;
愿凶恶化贤,邪魔归正;愿兵刑罔措,囹圄空闲;
愿沉滞升迁,冤仇和释;愿参玄学者,入道成真;
愿历劫宗亲,俱皆超度;愿历世师友,同证真常;
愿所有眷缘,增崇福慧;愿所伤物命,早生人天;
愿绝食酒荤,不相杀害;愿持身端正,不履淫邪;
愿悉破悭贪,悉除险峻;愿言无狂妄,行贵真诚;
愿弱已饶人,潜忍忿怒;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
愿不堕边夷,不随邪见;愿结交仙友,棲集清虚;
愿智慧开明,神通恢廓;愿广行方便,普济群生;
愿永断执迷,咸归正道;尘劫有尽,我愿无穷。
尘劫有尽,我愿无穷。尘劫有尽,我愿无穷。
端望帝真,曲垂济度,皈命礼谢,无上虚皇,至真三宝。
一者一人有庆,二者二景齐明,三者三农乐业,
四者四序和平,五者五祠巩固,六者**澄清,
七者七星临照,八者八节安宁,九者九泉开泰,
十者十类生成,十一者福留善信,十二者大道兴行,
一切神光普照,一切众圣留恩,
一切有情赖善,一切证果成真。
普天均乐,四海同春。闻经悟道,罪灭福生。
闻经悟道,罪灭福生。闻经悟道,罪灭福生。
当夜宿住中五台,一夜无话,次日一行三人骑自行车南下,直奔重阳宫。
重阳宫是以王重阳而命名,全称为大重阳万寿宫。位处关中平原腹地,甘水之畔。西望周至,山曲水弯,东接县城,沃野良田。远望终南如黛,峰峦叠嶂。位于西安市户县祖庵镇,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道创立全真教与“仙蜕”归葬之地,故素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按照年代排序,是全真派三大祖庭之首。即户县重阳宫、山西永乐宫、北京白云观。
对于全真派的道士而言,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但对于普遍读者来说,则需要做简单的概述。
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祖籍咸阳大魏村,出身庶族,家业丰厚。幼好读书,崇文尚武,文武两长。先中文举,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做过小吏,47岁那年,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焉”,常纵酒泄愤,行为颠狂。
《全真教祖碑》有曰“幼之发秀,长而不群,工于谈笑,妙于斯文,又善骑射、健勇绝伦,以文非时,复意于武,勘定祸乱,志欲斯举,文武二进,天不与我”。久之便愤然弃家,隐栖山林。金正隆年间,“创别业”庵居刘蒋。自称正隆已卯(1159)遇异人授以秘辞,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0),在南时村自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穸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迁居刘蒋村,居庵演道。
第337章 魂守重阳
大定七年,**庵舍,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传化全真道。其善于随方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惊世骇俗。
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建立教团,广收门弟,其中高徒丘、刘、谭、马;亚徒、王、郝、孙,后世称“全真七真”。
大定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
归葬于终南刘蒋故庵,门弟称为祖庭。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宫。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相通。
提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内修“真性”,外修“真行”,“摒去妄幻,独全其真者,神仙也。”
“七真”是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其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后虽分支列派,仍同归“全真”一宗。
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祖籍扶风,汉扶波将军援之后。五代兵乱,迁居宁海,大定十年马丹阳与乡人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怀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
后重阳师自终南来,会丹阳于怡老亭,问师从何处来,曰“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
丹阳默念言“予从前醉中之语,何以得知。”又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
后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
元至元六年褒封丹阳为抱一无为真人,后加封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为“全真”教“遇仙派”宗师。
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世为宁海人,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见其安坐乃出之,无所伤。世宗大定七年闻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径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于道。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
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得二颂,其墨尚濡。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世为显姓。自幼好学不娶。金大定六年,甫十九居昆嵛山间,闻重阳师于宁海全真庵即往师焉。后来,曾在蟠溪积功磨性经历了六年,龙门洞又坐了七年的真功,圆满得道,被成吉思汗与元世祖召见,赐予敕书虎符,管领天下道教。
王处一,宁海东牟人,号玉阳。甫七岁,尝气绝仆地,移时方苏。母惊问“汝何为而若是?”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师因悟生死之理。金大定八年在文登牛仙山居,人告以王重阳祖师到,即谒全真庵请为门弟子。次年迁居查山云光洞,重阳掷伞二百里传书,依伞上“玉阳子”三字为道号。后遨游齐鲁,大著神异,席人驱鬼,起死回生。
郝大通,字太古,山东宁海人,号广宁。初名璘,号恬然。世为宦族。少孤,事母至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之中。后“遂行至岐山,遇神人复授以易之大义。入崐崳烟霞洞请列门弟子中而求法焉,受道真诀。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讲演,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有人问答歌诗,周易参同演说图象。晚年又写了《太古集》一书,以卦图叙述得道成仙的秘决。后乃成仙。
孙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豪族孙忠翊之幼女。长适马丹阳,恪尽妇道,生三子。因夫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师授以天符云箓秘诀。内修仙道,外隐仙迹,七年乃成。一日沐浴更衣,跏趺而逝,奄然而化,香风散漫,瑞气氤氲,竟日不散。
……
话说三人从中五台骑行三个多小时,来到重阳宫前。
只见仿古式的山门飞檐翘角,正中镶挂着碑拓的元昭文馆大学士、高僧溥光榜书“重阳宫”三个苍劲有力的匾额。两旁为周至书法家杨隆山撰书有一副楹联
胜地立宫挹终南秀气
澄源开派弘道教真传
耳门楣书“正心”、“诚意”。老子《道德经》巨碑竖于门前左侧。
寄存了车子,一行人步入古朴典雅的山门,只见青砖便道,草花铺地,清雅怡然。
四人来到灵官殿,此殿修于清同治年间,供奉道教护法寺神灵宫。只见他威武凶猛,火红脸膛,双目圆睁,额上还有一目,锯齿獠牙,虬须怒张,一手执金鞭,一手执金砖,身披金甲,足踏风火轮,威风凛凛,足以镇妖降怪。
王灵官本名王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曾拜萨守坚为师学符法,是宋代著名道士林灵素的再传弟子。
王灵官在道教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佛教中的韦驮很相似,是重要护法神,镇守山门。
1998年由香港青松观侯宝垣大师等捐资上千万元修复的重阳宝殿和钟鼓二楼,宫域总面积已达53亩。
钟鼓二楼对峙,掩映于苍松古柏之间,于1999年建成,底长宽各9米,双檐歇山顶。前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仙逝时遗言将骨灰分为两份,一份放于八仙宫,一份存于重阳宫。现在在钟楼内就存有闵道长的一份骨灰。
闵智亭号玉溪真人,河南省南召县城关人。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闵公逝后,中国道教协会于2008年5月26日依其原嘱将其骨灰移归故土,经其新加坡弟子、著名风水师陈君荣先生择址,选定在五朵山玉京宫道观后山,南召县人民政府为此出资40余万元,修建了“闵公祠”,雕塑了闵公石像,并请书法大师、中国道教协会现任会长任法融先生题写“闵公祠”三字,刻匾挂于祠门,移灵择吉为戊子年丁巳月丙寅日。
第338章 墓中传奇
一行三位道人继续在重阳宫里徐徐前行,庭院当中有明代正统年间培植的两株小叶黄杨,一大一小,枝叶交错,大的树高2米,冠幅7米,已生长600余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两株形同姐妹,互相依偎,与古树名木“百日红”交相辉映,清雅怡然。
庭院前方即是雄伟庄重的重阳宝殿,由香港青松观侯宝垣道长捐资380万修建,于1997年底建成,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筑,玉栏石阶之上,镶嵌的玉雕盘龙,青龙头顶雕刻有太极图。
正中横居“重阳宝殿”牌匾,两旁楹联
上联道德五千言衍化全真之圣地
下联祖庭八百载神明诞瑞乃奥区
重楼之上竖起“大道光明”匾额,两旁楹联
上联一瓢满饮甘河水
下联七朵祥开大海莲
大殿之内正中间供奉着王重阳祖师,祖师左侧为和玉蟾,右侧为李灵阳。
和玉蟾,秦州甘泉人。出身刀笔吏,传说逢道者点化,遂出家入道。闻王重阳甘河遇仙结庵于刘蒋村,就前往参同。
李灵阳,京兆路终南县人。聪明特达,视富贵如浮云。金大定三年与王重阳、和玉蟾,三人同于刘蒋村结庵而居。和、李二人的修炼,均受王重阳的指点,大得其妙。
大殿之内,赫然一幅长联顶天立地,扑入眼帘。由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闵智亭所撰
上联正阳祖纯阳师燕国海蟾是叔主与和公玉蟾李公灵阳筑庵悟道功成道备去东海之滨丘刘谭中寻得马结金莲法眷广开阐化甘水仙源流长远
下联去妄幻全本真不染不若葆自然当诚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心明性见更建功立德济贫拔苦行方便记与物无私先人后已祖庭教法永传铭
三位年青的道人依次净心焚香,虔诚地对祖师行三拜九叩大礼。
他们起身之后,仰瞻祖师,慈眉慧眼,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长须垂胸,羽扇纶巾,衣袂飘动,正襟危坐,仙姿奕然,望之不觉顿生景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