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太一仙道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安安君

    燕玄龙又惊又喜,立即点头表示赞同,他对燕玄虎说“马上离开。”

    “说得容易,怎么离开,咱们又不是神仙。”燕玄虎嘟囔着。

    那位少年走过来说“你们去哪儿,我可以用三轮农用车送。”

    燕玄虎一听乐坏了,马上说“那太好了,去终南山太乙宫。”

    “你不要乱讲,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行动。”燕玄龙对少年说“去紫阳县。”

    少年点点头,一行人上了农用三轮车,趁着月色,向安康方向驶去。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部,为秦岭、巴山山地,是女娲的故乡,有灵蓄南国一派秀,势承秦巴二脉雄的美誉。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隶属安康市,县境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

    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

    车子在马坡岭以西不到200米的江边悬崖上颠簸,忽见有座道观,指示牌上写洞真道观。

    “我们今晚就暂住这里吧。”燕玄龙说。

    沿着不到一米宽的水泥路慢慢前行,一边是悬崖下滚滚的汉江,一边是水电厂的高大围墙。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到几十米以下的江里。开到一半,没有路了,少年无奈地将车子向后退去,折腾到天亮时到达紫阳城,然后坐船南渡汉江后登岸沿山路抵路紫阳沟,蓦然看到明代潘大铖摩崖石碣

    石径藤萝古洞天,松风竹月任年年。

    游人莫道神仙远,我肯回头我亦仙。

    少年把他们三人放下后,掉头就走了,连名字也未留下。

    三位道人筋疲力尽,颓然地坐在紫阳宫前,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据清乾隆直隶商州志建置记载,紫阳宫是北宋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修炼之地。

    紫阳真人,名张伯端,北宋进士,字平叔,天台人,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少业进士,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亡之术。人称紫阳真人有神仪八极之表,道貌堂堂,威仪凛凛,道法高超,世人莫及。

    张伯端曾为浙江一名县令,平时喜欢吃鱼,在官办事,家人送膳。有一次,众人以其嗜鱼就把鱼藏在梁间跟他开玩笑。结果他竟怀是疑奴婢偷窃,回来后打骂奴婢,奴婢上吊自杀。一天有虫从梁间掉下,他起身看去,方知是鱼烂虫出。

    张伯端则喟然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统统焚烧。然后他就按火烧文书律遣戍,成为了囚犯发配岭南。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刘海蟾,被授以金丹药物火侯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

    张伯端坐累谪岭南兵籍后,由于官场无望,遂在晚年浪迹云水,访求大道。治平年间,适逢余杭陆介夫知桂州,得以引置帐下,典机要。熙宁二年,陆介夫改知成都,张伯端随同前往,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刘海蟾,被授以金丹药物火侯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

    陆介夫死后,张伯端失去依托,遂自成都归于故山。回临海后,筑室于山青水绿之中,乃扬罄然而怡怡然,若有所得。客传于市曰遭贬张平叔归于山矣。其后,张伯端再次出山,转秦陇。并遵陆介夫遗嘱,往荆南得转运使马处厚资助,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

    张件端久闻商山乃人杰地灵之地,商鞅封邑,四皓隐居,葛洪修炼,陶渊明以商山为模版创作了桃花源,便前来商州。当到龙驹寨时,被美丽的风光吸引,便在鸡冠山一洞中住下修炼传道。

    他盛赞鸡冠山融四大名山之精华于一炉。紫阳真人在鸡冠山洞中撰写了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思想的著作悟真篇。






第391章 紫阳仙洞
    


    后人在鸡冠山麓修起道观名曰紫阳宫。

    紫阳宫所在地龙驹寨,乃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辅,连接鄂、豫、陕三省的水旱码头。

    仙人洞因瀛湖库区淹浸迁址于紫阳沟口。

    周围道观连片。该观为宋初始建,清道光九年,咸丰七年,光绪二十年,屡经修葺。

    此刻,一轮朝阳冉冉升起,霞光万道,有小道士将大门徐徐打开。

    “怎么样咱们进去”燕玄虎望着师兄站起身来。

    小道士见门口坐着一位,躺着一位,又站起一位,便明白了,二话没说,迈步过来,施过礼后,搀起燕玄飞往里面走。

    紫阳宫主要建筑为钟楼、鼓楼、献殿、大殿、厢房,围成口字形。紫阳真人宫对联两幅

    道非常道是乃大道参天地,德其所德唯有上德贯古今。

    宠辱不惊闲看宫前花开花落,贫富有时漫观亭外云卷云舒。

    过殿三间,面阔中间为通道。山墙南端略呈八字形,顶有砖刻鸟兽,砖刻楹联为隶书阳刻对联

    三尺剑犹鸣,其容忍幽水藏身,蓬头斩妖;

    十万灵最著,如共见丹心救世,赤足降魔。

    过殿南四十米有乐楼一座,乐楼后题额响遏行云。

    院内古柏三株,粗约两人合抱。大殿三间,明檐明柱,硬山花脊,雕梁画栋,风格古朴;基址稍高,有长台阶四级。殿内正中塑有紫阳真人座像,墙壁彩绘有道教故事连环画。

    见三位道人蓬头垢面、憔悴不堪的样子,道观的知客先把他们领到了斋堂用斋紫阳油糍、紫阳浆巴馍、酥炕炕。真是好吃到了家。

    吃饱喝足,先安排燕玄飞住下,燕玄龙和燕玄虎出来四处转转,来到丹房前,却听得里面二人对话。

    问“紫阳真人做为道士为何要遍参禅门”

    答“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道教炼形气为修命,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问“紫阳真人为何是南宗鼻祖”

    答“隋唐北宋时,不少帝王崇奉道教,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道教内部产生了众多门派,按学理分有五派;按地区分有10派;按人分12派;按道门分有24派。张伯端便是十二真人中的紫阳派。他在紫阳创立内丹学说后,被尊崇为道教全真南派创始人,被雍正皇帝赐封为紫阳真人,紫阳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以道教人物名号命名的县。然而,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创建教派,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而紫阳真人则成为这一派的鼻祖。”

    问“悟真篇是炼内丹的书吗”

    答“于北宋熙宁八年撰写的悟真篇,以阴符经、道德经为两大理论依据,略仿参同契,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道臧精华录谓是书辞旨畅达,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

    南宗的代表著作。张伯端在书中力主内丹,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视外丹黄白为旁门邪术,主张按照万物化生的法则,反其道而修炼自己的精、气、神。”

    问“可是天下芸芸众生又有几个看得懂”

    答“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若是夙有仙骨之人,看后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譬如谈见性,即所谓无上妙觉之道。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俗子,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使听闻大道,纷成异见,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

    如果有根性猛利之士,看到此篇,就会明白真人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如果习气尚余,则落中下之见,也是纯属自然。”

    听到此处,燕玄虎不免轻声自叹道

    云游寻无界,仙踪一径观。

    径迷遥草秀,洞隐碧潭寒。

    望鹤云还锁,听箫月正圆。

    欲超尘外劫,何处觅金丹

    屋内人显然内功非凡,不仅听到了此诗,而且回应道

    碧瓦朱甍动紫烟,清风吹袂渺翩翩。

    梦回九得三生事,悔落黄尘六十年。

    “师兄,此中必有高人”燕玄虎对燕玄龙呶呶嘴,意思是你打头进去拜访一下。

    这时,却听到屋里人说“咱们早些回擂鼓台吧,明天还要接待英国来的信徒。”

    燕玄龙一递眼色,嗖的跃到树上,燕玄虎亦见旁边无树,只得一猫腰,钻进了灌木丛中。

    从屋里走出两位神采奕奕的道人,其中一位手持折扇,举止儒雅,风度翩翩,从容淡定,俨然仙人下凡一般,竟是那位博学多才的解疑释惑者。

    待两人走远,燕玄龙才从屋顶跳下,燕玄虎也灰不溜啾地从草窠里爬出来,他很不满地说“躲啥躲,藏啥藏,咱有啥见不得的地方”

    “你哪里懂得,有些话必须得背着听,才能听到。”燕玄龙说。

    “是吗”燕玄虎不明白“他们究竟是谁”。

    “不认识不可能吧。”一位路过的小道士接过话茬儿。

    小道士用十分不理解的眼光盯着他俩,叹口气说“刚才那位手拿扇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世真道长。他曾在紫阳擂鼓台皈依道教,后到西安、北京等地深造修行,促使紫阳成为了英国道教信徒朝拜的道教圣地。”





第392章 仙观飘崖
    


    燕玄龙他们当然早已听闻黄道长弘道的事迹,但从未见过真人。小道士见他们流露出对黄道长的钦佩之情,便带他们来到丹房,从抽屉里的笔记本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剪报,说“这是我们紫阳的本土作家曾德强写的报道文章,看完还要还给我啊。”

    两人菀尔一笑,说“现场看完现马上还。”只见上面写着

    1994年7月20日八仙宫收到一封信,有位英国朋友请求自费来八仙宫参学。黄世真在复信中表示欢迎他们前来八仙宫及楼观台、华山等地道观参访。复信同时代龙虎山向爱伦等3人发出了与会邀请书。

    1994年9月30日,爱伦等3人乘飞机抵达西安。他们抵达八仙宫后,由黄世真陪同他们参加了甘肃省泾川县王母宫的开光落成大典、天师府玉皇阁神像开光暨新殿落成大典和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参观了华山、楼观台、八仙宫、骊山老姥殿、北京白云观等宫观。

    1995年10月,经黄世真接洽联系,爱伦等3人和另外3名道教信徒到中国参访,参观了八仙宫、楼观台、重阳宫、武当山等地。沿途中,黄世真向客人详细介绍了陕西的道教历史与活动,并向他们传授简单的道教礼节。6位信徒要拜他为师。他觉得自己年轻资浅,学术不精,婉言谢绝,随即带他们到陕南紫阳擂鼓台,让他们拜在师伯、道德高深的擂鼓台住持冯兴钊道长门下。

    冯兴钊表示欢迎。拜师仪式在简陋的道观里举行。他们按中国道教传统,将自己对道教的追求以上表的形式书写,焚化上奏天庭,以示终身不悔。从此,他们便成为龙门派丘处机祖师门下第31代弟子。

    离别中国前,黄世真在他们的执意请求下,找人为他们6人做了道装,为他们传授了简单的道教礼仪,并建议他们回国后尽快成立英国道教协会,以便与中国道教界进行交流。

    爱伦等6位英国道士把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文化带回英国。1995年12月,英国道教协会正式在伦敦成立。这是欧洲最早成立的道教组织。

    1998年12月,来自大西洋不列颠群岛的爱伦等人头戴道冠,身着道袍,风尘仆仆地来到紫阳。

    英籍新加坡人陈慧玲和她的先生鲍尔结婚十年一直不育,冯兴钊专门为他们做醮事道场,焚香祈祷麒麟送子。夫妇俩次年喜得贵子。他们特地打来国际长途电话报喜,并一定要请冯兴钊为其儿子取名,冯兴钊便为其子取名汉森。看着破旧的庙观,他们当下捐款1万多元人民币,还表示要投资帮助兴建紫阳仙人洞道观。2000年修建紫阳真人宫大殿时,他们就邮来3000英镑。

    回到英国后的世之撰写了人物专访参访冯兴钊大师,并在英国道教协会编印的1999年春季龙门杂志上发表,冯兴钊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这期杂志。世然撰写的1998年12月英国道教协会访问中国纪实,发表在这期杂志上,生动地描述了他们在紫阳难忘的时光和深刻的感悟。英国道教协会对中国道教文化给予真诚的赞赏,〈龙门〉释义世界上尊称中国是一条龙,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文化是龙的文化,而产生于两千年前的道教文化则是中国文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年后的今天,道教从中国传向英国。龙的精神都希望从龙的口中表达出来,告诉世人,一心向善,乐于助人,求得世界和平。这就是英国道刊以龙门为刊名的原因所在。

    冯兴钊道长属道教龙门派,常住在有陕南小武当之称的擂鼓台道观。1983年开始出外参访周至楼观台、西安八仙宫等地。先后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六届代表。曾任八仙宫八大执事之一的经主。

    黄世真道长道号飘涯子,道教全真龙门派丘处机门下第31代传人;道教正一派张天师门下大字辈传人,道名黄大仁。1968年出生于中国陕西省安康市。自幼生长在汉水流域,秦巴山区。

    1989年春在陕西省紫阳县擂鼓台道观正式皈依道教,师从于刘兴地道长。

    1989年秋从安康到西安八仙宫常住修道至今。

    1990年经陕西道协推荐到北京首届中国道教学院,学习道教知识。

    1992年从中国道教学院毕业后,返回西安八仙宫并担任巡寮工作。带领八仙宫道众和西安音乐学院联合录制道教全真正韵步虚声盒式磁带专辑,为道教全真弟子学习经韵了第一手教材。步虚声成为了国内外轰动一时的道教流行音乐。

    1994年10月,黄世真率领西安八仙宫高功法师以及法国、英国信徒等一行18人,到龙虎山天师府与美国夏威夷太玄道观进行国际道教文化交流,张天师后裔太玄道观住持张怡香道长在天师殿接收黄世真为正一门徒,并赐道名黄大仁。
1...207208209210211...2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