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允熥不知怎么接这个话,只能说道:“爷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武(帝曹操)年界六旬仍如此雄心壮志,爷爷今年也是六旬,有何颓唐之处。”

    老朱笑道:“允熥你这个比方可说的不好,爷爷今年六十有六,魏武不过六十六崩诎,你是在暗喻爷爷……”

    允熥赶忙打断:“爷爷,孙儿不是这个意思。”

    老朱又笑道:“爷爷也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说笑。”

    然后他又说道:“从你的话中,听得出你十分推崇魏武,这可不好。魏武窜汉,乃是奸臣。”

    允熥确实是非常喜欢曹操的。他受易中天的《品三国》影响很大,认为曹操是‘可爱的小人’,而因为《三国演义》把刘备写的太虚伪,所以他讨厌从南宋以来被视为正统的刘备。

    所以允熥辩解道:“窜汉的乃是曹丕,非是魏武。并且东汉末年汉天子已经式微,董卓进京以后,天下权臣,有谁尊敬汉帝只有魏武尊奉汉帝,无有不恭。”

    “且魏武出《为才是举令》,打击豪强士族,不正与爷爷整治豪强相合魏武还北击乌桓,分南匈奴为五部,任城威王(曹彰)、秦朗等数出漠北打击胡人,不正与爷爷打击北元相同”

    “自赵宋与金绍兴合议以后,北方为蛮族所占,至今已殆二百余年,而为我华夏所收复不过二十年,此时正需要推崇如魏武这般打击北边胡人的君王。”

    “并且自两晋至赵宋初期,一向以曹魏为正统,不以昭烈(刘备的谥号)所建的蜀汉为正统,而这些尊崇曹魏的王朝均是一统天下的王朝,尊崇蜀汉的不过是偏安江南的‘南宋’;我大明一统天下,岂能与偏安一隅的‘南宋’一样。”(注1)

    老朱没有听过‘南宋’一词,但是他马上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老朱因为重实务而轻虚名,对于这些思想不涉及大明的事情没有人提出就不会去想的,只是下意识的接受看到过的说法。

    现在老朱听了允熥的话,觉得也还算有道理,因此说道:“那我大明以后就以曹魏为三国正统好了。”

    想了想,他又说道:“说起来,前元倒是对于三国中谁是正统没有区分,蒙人阿鲁威的《折桂令》中对于三家是不分伯仲。”(注2)

    允熥恰好读过这首元曲,说道:“蒙人大多粗鄙,这阿鲁威算得上是蒙人中少有的有文采的人了,尤其这首《折桂令》: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非常不错




第97章 怜子如何不丈夫
    想明白的允熥神清气爽的抬起头来,想回答老朱的问题。但是抬头便发现老朱已经不在自己的面前了。他四处扫视,却发现一堆他见过的太医在观察自己,老朱也站在一旁焦急的待着。

    反应过来的允熥啼笑皆非,站起身来说道:“各位太医,干嘛这样看着孤”又对老朱说道:“皇爷爷,干嘛让太医们都过来。”

    老朱说道:“爷爷刚才身体略有不适,叫他们过来。”回过头小声问太医:“允熥到底有没有问题”

    一名太医小声说道:“殿下刚刚可能是魔怔了,现在已经自己缓了过来,没什么事情了。”

    老朱虽然听他们如此说了但也没有让他们全部走,而是让几名名医去另一个屋子待着。他自己又回来坐到允熥面前,说道:“怎么了”

    允熥坐下,说道:“爷爷,孙儿终于想明白为什么要仿古封国了。”

    老朱问道:“哦,为何”

    允熥回道:“回禀皇爷爷,孙儿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孙们自相残杀啊!孙儿不想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把他们都打发到中原够不到的地方去,方可保全。”

    老朱说道:“虽然前代均有削藩或者藩镇造反的事情,但是本朝与他们不一样,爷爷也没有实封藩镇,不一定会有削藩吧。”

    允熥无奈的在心里叹了口气,老朱样样都能铁石心肠、理智判断,只是对于自己的儿孙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总觉得他们能按照自己的安排稳定进行下去;只是事与愿违,历史上他才去世不久允炆就削藩,还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骨肉相残。

    允熥也没法和他说,只能是回道:“孙儿也不相信会骨肉相残,只不过是为了防范这不到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而已。”

    然后允熥和老朱又随便聊了几句。这时时间已经是戌时,允熥不想让老朱休息的太早,提出告辞。

    老朱还是对于允熥的健康不放心,又让留下的太医过来,非要给允熥检查一下身体,允熥无奈的只能接受。

    就在名医刘纯刘国手给允熥把脉的时候,老朱又突然想起什么,说道:“说起来,爷爷和魏武还有些想像,苏东坡有言评价魏武:世之称人豪者,才气各有高庳be,然皆以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操以病亡,子孙满前而咿嘤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伪,死见真性。”

    “将来爷爷恐怕也算不上苏东坡眼中的英雄吧。”

    允熥不知哪里来的气愤:苏东坡也是允熥比较喜欢的词人,但是对于这篇文章允熥不敢苟同。

    他说道:“怜子之人就不是英雄了吗霸王别姬,死前尤唱‘虞兮虞兮奈若何’,难道他就不是英雄了吗孙儿有一诗反驳苏轼:”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老朱惊讶的看着允熥。眼睛扫视周围,见太医们也是一脸惊讶。

    这首诗是允熥早就准备好,就等着啥时候拿出来献给老朱的,今天话题既然聊到这儿了,就顺势献出来。

    这首诗比《赠沐大将军》文采要好,但也不是那种文采飞扬的诗;但是意境太好了,词句浑然天成,让人难忘。

    老朱反复吟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抬起头看着允熥说道:“将来要是能有这两句诗刻在朕的墓碑之上,朕死而无憾已。

    ”

    允熥忙说道:“爷爷必当长命百岁,说这个干什么。”

    老朱笑着问太医道:“允熥的身体如何”

    号完脉的刘纯说道:“殿下身体康健,岂会有问题。”

    老朱说道:“那允熥你就下去,回自己的寝殿安寝吧。”又对太医说道:“你们也回去吧。”允熥和太医们退下。

    允熥回到文华殿,但是并未入睡,他让王进掌起灯,反思今天与老朱的对答。这是允熥养成的每次发生重大事件之后的做法。反思了一会儿后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还算可以,躺下睡觉。

    第二天允熥照常起床看折子,下午去讲武堂教课。但是在讲武堂上课的时候,就有学生用奇怪的眼光看允熥,弄得允熥莫名其妙。

    在回来的车上,齐泰和练子宁也与往常不同的看着他。允熥实在是受不了他们的目光了,说道:“你们有什么要和孤说的,不要一直这样看着。”

    二人对视几眼,练子宁胆大,说道:“既然殿下问了,臣就说了。昨日殿下是否做了一首诗,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

    允熥听了是这件事,并不惊讶。昨日在场的太医都识字,很多人还考过科举,把这首诗传出去很正常。

    允熥回道:“确实是孤昨日所做。”

    “不知此诗何名”

    允熥想了想,说道:“叫做《驳孔北海赞》。”

    练子宁笑道:“殿下平日里并不作诗,谁想一作就是如此名作,真是意想不到。恐怕殿下以后会是除‘三曹’以外最著名的君王诗人了。”

    允熥心想:‘就这就是著名诗人了我肚子里还有好货呢。’

    又说笑一会儿,练子宁又说道:“殿下既然尊崇魏武,那《三国演义》的作者该不得安枕了。”

    允熥问道:“练卿也读过《三国演义》为何《三国演义》作者不得安枕”

    “臣本来是不读的,那天听了长兴侯家二公子的话,臣好奇到市面上找了找,还挺不好找的;买回家看,觉得写得非常不错,只是书中尊刘贬曹,不和殿下的想法。恐怕对殿下不是什么好事。”

    允熥当然知道《三国演义》的内容不和自己的想法,但是以前也没想去改变什么;今天练子宁一说,醒悟过来:不能让《三国演义》在市面上广泛流传。好在现在听练卿的话,此书



第98章 议婚
    天色已黑,老朱看完了允熥的折子,抬起头来对允熥说道:“你觉得,这讲武堂确实是能让这些武将更能领兵打仗,并且更加忠君爱国”

    允熥说道:“禀爷爷,不仅是孙儿这样觉得,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信国公(汤和)等都说讲武堂的学生比没有来讲武堂的强出许多,也对陛下忠诚许多。”

    老朱笑道:“看来设立讲武堂是设立对了。允熥你当初的设想不错,这二年以来全权处理讲武堂的事情,也干的不错。”老朱知道,光主意不错可不够,事情是不是好也得看是不是执行的好。

    允熥说道:“也是讲武堂的官吏尽心尽力。孙儿请求爷爷奖赏他们。”

    老朱说道:“你拟一个名单,该升官升官,该赏赐赏赐,爷爷批就是了。”

    这时已经是洪武二十七年的十一月了,允熥已经过过了十六、十七岁生日(虚岁),明年三月就该十八岁了。

    这近二年的时间,允熥主要就是主持讲武堂的事情,发掘讲武堂内的人才;另外就是关于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事情。

    虽然这两件事表面上都没有经允熥的手,但是老朱每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他就一边处理问题,一边告诉允熥为什么会出问题,同时告诉他预防或者解决的办法。让对于农并不了解的允熥迅速熟悉了农,并且知道了田地当中的那么多弯弯绕。

    推行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的时候,老朱少不得又杀的头皮滚滚,特别是在宗族势力最强的广東,更是出动了外地的军队。允熥也劝说老朱将不少本来要处死的人流放到了哈密和辽东。

    允熥看老朱高兴,说道:“爷爷,孙儿有个不情之请,还请爷爷恩准。”

    老朱说道:“允熥想干嘛不会是又要救下谁的性命吧。”

    允熥说道:“孙儿此次并非为此。孙儿是想,去北方游历。”

    老朱惊道:“怎么有了这样的想法”

    允熥说道:“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孙儿长这么大,还没出过江宁、上元二县呢!并且听爷爷讲解总觉得雾里观花,孙儿亲自去各地看一看,也好知道地方上的实际情况。”

    “三是,爷爷上次不是说过完年就派我去凤阳皇陵祭祖吗孙儿想着顺便就在北方看看。”

    老朱沉吟片刻,说道:“也好,标儿生前爷爷就常派他出去。爷爷现在身体还撑得住。只是讲武堂的事情怎么办”

    允熥说道:“左谕德陈性善能替孤讲好课;并且因为当初怕讲武堂没甚用处,并未在去年招第二届学生,所以即使等明年再有学生来了,也不过是一届,现在讲武堂的众位先生都已经适应了讲课,不会有问题;况且孙儿不过是去北方三四个月而已,很快就可以回来。”

    老朱想了想说道:“那倒可以。那你也去泗州的祖陵拜祭吧。泗州祖陵还是标儿当年在世时亲自督造的,拜祭一下祖先,请他们保佑。”

    允熥说道:“喏。”

    老朱又道:“但是在你走之前,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完成。”

    允熥问道:“何事爷爷”

    “你的大婚之礼。”

    允熥被噎住了。他设想了不少老朱要做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件是这件事。

    老朱没管允熥的反应,继续说道:“不仅是你的大婚之礼,文英也要定下人家来。”

    允熥恢复镇定。不过就是结婚嘛!虽然上辈子并没有结过婚(其实是穿越前连对象都没有),

    但是除了婚礼费事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现在又不缺钱。

    他问道:“爷爷看上哪家了”重点不是谁,而是哪家。

    老朱说道:“是金吾前卫世袭千户,金吾后卫指挥使薛宁的女儿,薛显的族人。他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爷爷打算让当姐姐的为正妃,其妹为侧妃。”

    允熥回想起两年以前自己去金吾前卫的住坊,曾经见到过一对姐妹花,长得极像,应该是同卵双生双胞胎,好像就是姓薛,还是杨峰和秦楠的表妹。

    ‘记得那对姐妹挺漂亮的。’允熥想着。

    然后允熥心中激动了:这可是姐妹花啊!并且是长得差不多的双胞胎姐妹花。允熥不记得有那个皇帝娶过双胞胎姐妹花,这可能是开了先河了。

    允熥强抑住激动,说道:“爷爷是已经定下了”

    老朱说道:“嗯,即使你不去北方,爷爷也打算明年让你大婚了;到明年你都已经十八了,不小了,标儿当年是十七岁大婚的。”

    “爷爷打算封薛宁为世袭指挥使,不过是挂名的指挥使,总不能让未来皇后的娘家太低。并且薛宁这些年勤勤恳恳,才能也是有的,要不是没赶上好时候,现在有个指挥使的世职也平常。”

    “并且薛宁的长子颇有本事,次子年岁虽小,但是也聪慧,以后可以为臂助。”

    允熥苦笑。老朱果然不是民主的人,只是通知他而已。虽然对他来说娶谁现在差别不大,但是还是不习惯。这些年凡是允熥作的事情老朱都是不加限制的,所以现在允熥习惯了自在。

    允熥又想到:老朱仍然是选的武将,而不是历史上给允炆选的文官,说明老朱应该接受了允熥的‘扩地足食’策略;但是选的不是爵爷家的,看来是不想再出一个影响力太大的后族了。

    &nbs



第99章 通知
    允熥回到文华殿,平复了自己不知道是怎样的心情,然后把自己手底下的四个太监都叫过来。

    王进、王步他们几个各有一摊事情,平时并不都在允熥身边,也只有王喜因为没什么管理的本事,所以在文华殿的事情理顺之后就专门跟在允熥身边,其他三个并不总与允熥见面。

    论与允熥的亲近程度,当然是王进第一,王喜次之,王步和王恭三四;但是论现在的权利大小,却是王步第一,王进、王喜二三,王恭第四。

    因为王步极有管理的本事,而即使是王进也不能把文华殿管的井井有条,允熥因为他们四个不会叛变,所以也不管文华殿的庶务,所以王步后来居上了。不过王步心知自己‘圣眷’不如王进和王喜,所以对他们视若上级,倒也相安无事。

    四人都是很奇怪允熥把他们叫过来干什么。允熥平日里作息是很有规律的,就算是想和他们说说话,也一般在午饭的时候。

    等四人都到齐了,允熥也不特意背着其它宦官,说道:“今天,皇爷爷给我指婚了。”允熥觉得作为自己最信任的人,应该现在就知道。
1...3031323334...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