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陆乘风说道:“别胡说,应该是主家真的有事着急。”冯默不大思考多余的事情,勤劳肯干,虽然爱出风头,但是也威胁不到陆乘风的地位,所以陆乘风也不想他被撤掉。

    冯默听了陆乘风的话,虽然不知道陆乘风是在保护他,但是倒也住口不说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兴就出门去河沿庄取东西,辰时就赶到东华门把东西递给等在这里的王喜。

    王喜也赶忙回到文华殿交给允熥。

    允熥是一边看奏折一边等着的。他听到‘蹬蹬蹬’的脚步声就知道是王喜回来了。允熥放下折子,转身接过王喜手里的东西,让王喜下去,自己摆弄起来。

    允熥之所以让他们把玻璃磨成‘双凸透镜’是因为,他想要制造望远镜。

    允熥前世小时候拆过简单的光学望远镜,后来在上中学物理课的时候研究过如何用双凸透镜拼望远镜。既然玻璃已经差不多研究出来了,那么就可以造望远镜了。

    允熥马上让王进把宫里精通木匠活儿的宦官找两个过来,让他们比对着这些大小略有差异的双凸透镜玻璃给玻璃边上维上一圈木箍,并且让围上木箍的玻璃周长一致。然后在造一个正好能把围上木箍的玻璃装上的圆筒。

    两个木匠宦官做了两天才把东西做好。允熥马上开始拼凑,花了两天的零碎时间好不容易把望远镜给拼凑出来了。

    望远镜在这个年代可谓是一件利器,虽然允熥手里拼出来的两个因为焦距等的问题放大倍数不高,但是好歹也是望远镜,并且可以继续改进嘛。

    不过允熥不想现在就把望远镜拿出来。一两种新式装备改变不了战争的情况,米国去西部拓荒的时候就有只带了枪的开拓团被印第安人全歼的例子。允熥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对待这个新发明,所以暂时不拿出来。

    这样过了几天,就到了讲武堂结业考试的时候了。允熥第一天嘛,自然要去看看的。不过他去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监考制度已经定的很严格了,死脑筋的陈性善为主监考。并且允熥公开说自己在结业时会随机每班抽五名学生单独接见,考试的时候又是完全打乱班级考试,作弊很难的。

    并且第一天考弓马,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给表现不好的学生打高分。

    允熥对于弓马课很重视,身为武将要是连马都骑不好那也别干了。好在大明现在还不存在坐着轿子打仗的武将,选到讲武堂的都是优秀人才,更不可能有。

    弓马课考完了,之后的几课也都是平安结束,没有舞弊的,就算是诚心难为他们的“三合一”考题也只是有人挠头而无人舞弊抄袭。

    允熥按照这年头科举考试的规矩,找小吏把考卷誊抄一遍再让人判卷。并且允熥“发明”了判断、选择题,重拾起唐宋有过的填空题,并且以上三种题型都占到了八成的分数,剩余两成也是有参考答案,只要是认字的人都能判卷,杜绝了判卷中的不公平。

    只有“三合一”的情景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允熥把大将们请到文华殿,一边自己判卷,一边询问,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只干这件事才完成了判卷过程。

    然后允熥才有时间来看武艺课的考试。此时武艺课已经结束了三轮了,只剩下三十八名学生进行下边的考试了。

    这还是“三合一”考试放在了纸面考试的第一课,要不然等他腾出空了恐怕已经结束了。

    允熥那天赶到讲武堂的时候,第四轮儿的武艺课比武考试已经开始了。开始允熥到也没在意,站在一边儿边聊天儿边看他们比武。但是看着看着就发现不对劲儿了。

    允熥大声喊道:“停!”

    在现场监督有无舞弊的陈性善问道:“殿下为何喊停”

    允熥哭笑不得的看着陈性善。陈性善文人一个,再加上上头打的还挺热闹,他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允熥不得不给他解释道:“性善,你不懂武,别看他们好像打的挺热闹,但是根本就没有多大力。”

    陈性善真的是‘性善’,回道:“我虽然不懂武,但是也知道前三轮的比试有人受伤。殿下你也说了,受伤的也得按时比下一场武,说不定台上的人就是前两天受了暗伤无法用太多力气的。”

    允熥气道:“我可是懂武的,尽没尽力我能看出来。”说着走到台上。

    在台上的一方正好是前些天和曹行商量的西凉候濮屿的弟弟濮汕,另一个允熥也认识但是不熟。他对着濮汕说道:“长脸了啊,濮汕,用这种方法作弊。”

    濮汕叫屈:“殿下,并非是我作弊,是这位觉得都是同学不好意思尽全力,我也就不好意思尽全力。”

    允熥也不搭理他,对着所有学生说道:“武艺课比武取消,到底怎么考核等通知。”然后从台上跳下来。

    允熥气愤的背着手走回‘校长室’,陈性善和练子宁、张数等人也都跟进去了。

    &nb




第103章 应酬
    允熥还没有仔细看,闻言看了看,随即笑道:“这人也是京卫的,爷爷看他叫做秦松,是臣的侍卫秦楠弟弟。这人一向聪明,什么都是一点就透,很少会在教室看到他看书,但是成绩一直很好,弓马和武艺也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人对于当官没有兴趣,也不想出名,只想在背后给人出谋划策。”

    老朱说道:“确实奇怪。不过这不是挺好的。等你即位了,现在的詹事府的大臣都得安排他们到朝堂上,这不是你能阻止的。有这么个人一直当你的幕僚,也不错。”

    允熥回道:“爷爷说的是。只不过这人也怕麻烦,未必愿意在我手下为幕僚;秦家已经有了秦楠在我身边当侍卫,就能保一朝的富贵,这人也不想是对于功名利禄孜孜不倦的人。”

    老朱笑道:“那好办。你不用去和他本人说。他总有父母,把你的意思告诉你的侍卫秦楠,他们家里人自然会帮你做好一切。”

    允熥一想,老朱的想法还真不错,由衷的说道:“爷爷妙计。”

    老朱大笑。

    接下来两人又评论了其他的人,郭威他们校舍成了学霸校舍,六个人都被提及了;老朱又问了二十几个爵爷家的人排名和在讲武堂的表现如何。

    允熥说道:“蓝琏、曹行的表现非常不错,冯远、傅,常继绪(常森的长子)也不错。其他的虽然不过出类拔萃,但是也都不错。”傅友德已经被除掉了,他的孩子反正怎么都没法再允熥这一代用了,也就没必要说了。

    老朱也没在意说道:“看来现在大明的封爵家里家教还不错。”

    又说道:“允熥,对于这些大明开国功臣的后代,既要压也要用,就算这些大将在讲武堂里认真教授,也比不上对家里人的言传身教。只要是肯上进又不愚钝的,多半比这些下边出来的人要强些。下边出来的,不在战场上走一遭是不行的。”

    “但是他们又因为自家已经有势力了,太过重用就会军中不稳,这中间的拿捏可不好弄,爷爷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以前已经教过你一些了,接下来遇到事儿了接着教你。”允熥应诺。

    然后爷俩的谈话暂时就到这里了,允熥回到文华殿,派人把秦楠叫过来,说道:“你弟弟秦松这次在考试中分数不错,武艺课只有五分,但是仍然排到了二十二名,真是不错。”

    秦楠当然为自己的弟弟感到高兴。自己虽然是侍卫,算是储君的亲近之人,但是并不是受重视之人。若是自己的弟弟被太孙殿下看中,那秦家可就是前途光明了。

    不过秦楠并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回道:“殿下谬赞了,臣的弟弟一向顽劣,还是讲武堂的先生教的好。”

    允熥说道:“陛下欲任命耿璇为山硒都指挥使司的官员,郭镇升右庶子,张数升右谕德,空出来了一个右赞善的官位,我欲以秦松为右赞善,你觉得如何”

    秦楠大喜!行礼说道:“殿下觉得臣的弟弟秦松有本事能当东宫官,是臣家里的福气,怎会觉得不好”

    允熥说道:“那你回去和秦松说一声。官位一时半会儿的腾不出来,怎么也得到过年之后了,但是我觉得秦松大才,过几日要是能见到他就好了。”

    如果是和允熥说话多的人,比如齐泰、练子宁等,肯定会发现这根本不是允熥常用的说话方式;但是秦楠一是和允熥很少说话,二是已经被喜悦冲破了理智,只知道应声答应了。

    所以秦楠激动地回道:“臣今日下值马上跟秦松说。

    ”

    允熥满意的点点头。

    接下来几日里允熥挑选了一些学生来单独说话,不用说,大多数都是分数排名靠前的,后一半的只有四分之一的。

    所有被抽到的人都是十分激动地见得允熥。有些人二年了没有和允熥说过一句话,这次可以说是他们首次也很可能是唯一一次和允熥单独说话,怎能不激动

    允熥这两年表情上已经磨练的十分纯熟,对谁的态度都一样,即使是语无伦次的话也能很好的接上。再加上时间不长,每人只有最多一炷香的时间,允熥也能装的过去,所以所有和允熥见面的人都很感动。

    但是有一个人允熥这么看重他,他也并不感动。腊月十七上午,秦松内心并不情愿地来到了文华殿。

    此时允熥却不在文华殿。

    老朱是极为重视亲情的,允熥一年到头的也与自己的叔叔、兄弟们见不几面,而老朱比允熥忙多了,却每个月都会见自己的几个儿孙。

    到腊月了,允熥觉得也得和自己的叔叔、兄弟们在一起待会儿,所以今天出来应酬来了。

    现在允熥正在岷王朱楩(pn)府上。在场的还有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和二十子韩王朱松,以及晋世子济熺和燕世子高炽。允熥和济熺高炽是小辈儿,但是他们却都比朱橞和朱松和朱楩要大。

    允熥之所以来和他们几个应酬是因为他们都是平日里表现比较好的,允熥觉得可以结交的。并且朱橞和朱楩都已经封王,明年即将就封,特别是第十八子朱楩被封到了雲南,朱橞也在宣府,允熥自然要多多结交。

    而济熺和高炽首先身为世子,又比较能干,也是允熥街角的对象。要不是尚炳和朱橞关系很差,允熥打算把尚炳也拉来的。

    这时虽是上午,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喝茶聊天也挺好。允熥重点是朱楩,所以在瞎扯了会儿以后随意的说道:“岷王叔,明年你可就要就藩雲南了,这雲南可不比中原,夷人可比汉人还多,岷王叔镇守雲南有什么章程没有”

    &nbs



第104章 鱼之有水
    秦松在文华殿待了一上午,也不敢动允熥的书,自己在侧厅待着没事,回想起前几天与父亲、哥哥们的对话。

    秦松听了秦楠的话,半响说道:“我一直没有太用心的表现,居然还是被注意到了。这下子只能去了。”

    秦楠、秦松的父亲叫做秦守山,瘸了一条腿在家。听到了秦松的话,喊道:“好哇,我费劲巴拉的托人让你去讲武堂,要不是你大哥是殿下的侍卫,托人都不一定管用,你竟然还竟敢不用心,你是要气死我嘛!”

    秦楠马上安慰道:“爹,这不是秦松还是被殿下看中了吗,您消消气。”

    又对秦松说道:“二弟,你从小就聪明,一看就会,过目不忘,本来是想让你去考科举的;结果殿下鼓捣出讲武堂,我们又让你去了讲武堂。大哥知道你平素不愿出头,宁愿过太平日子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但是咱们家这种情况,要想要过好日子,不往上升行吗。而咱们家最有本事的就是你了,我不过是一个侍卫也没太大的本事,全家只能靠你了。你一定要好好辅佐殿下。”

    秦松回道:“大哥,我知道了。”

    回想完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王进和王步觉得总不能让他干饿着,又听闻似乎是要让他当东宫的官,就按照平日里为东宫官准备饭菜的标准为秦松准备了饭菜。

    秦松吃完了饭,没过多久允熥就回来了。王步赶忙对允熥说道:“禀殿下,侍卫秦楠的弟弟秦松来了。”

    允熥听了,也不午休了,换了外衣就来见秦松。秦松正在不知写些什么,他和小宦官要了纸笔,就在侧厅写起来。

    允熥走进侧厅,秦松赶忙起来行礼。允熥回礼,见到桌子上有纸笔,问道:“秦松,孤今日上午外出未在,詹事府的官也都各有职司不在,孤听说你也未动书籍,你一人是怎么打发这些时间的”

    秦松回道:“回禀殿下,学生先是回想了昨天读的诗文,然后和王步太监要了纸笔写今日进宫的感想。”

    允熥‘哦’了一声,说道:“坐下吧,站着干嘛。”说着自己先坐下来了。

    秦松意外,他鼓足勇气说道:“殿下不看看学生写的东西”

    允熥笑道:“何必要看那是你的想法,孤若是看了不合孤的心意,是自找不痛快;若是和了孤的心意,不过是浪费时间,所以何必要看”

    秦松没想到允熥竟然说出这么一段话,并且颇和他的心意,顿时一愣。

    其实允熥是还有前世尊重权的观点,所以不愿看。并且,作为君王和大臣之间毫无界限也不是好事:满清时期到乾隆年间皇权已经发展到要求大臣全身心都奉献给皇帝,但是整个官场反而到了中国历史上之最的时候。

    允熥也不管秦松会怎么想他的话,这是他的事。允熥等了一会儿,对已经平静过来的秦松说道:“我可不是前几天才下定决心把你要到身边的。因为你是秦楠的弟弟的缘故,我很早就注意到你了。”

    “然后发现你平日里并不怎么学习,但是第一年的考试分数反而不错,我就对你好奇起来,经过反复调查,发现你果然是很聪明,并且不愿出头,还曾经和别人说道:‘平生愿做一师爷隐于幕后;若是不能,宁愿庸碌一生。’现在孤这里有这么一个位置,你觉得如何”

    秦松实在没有料到自己竟然被允熥调查的如此详尽,十分惊讶。不过他平时就是没有什么表情的,此时同样没什么表情,

    倒是不虞被人看到自己的内心变化。

    秦松思考片刻,允熥的话说的如此实诚,并且感觉很合他的胃口,并且他也怕允熥招揽不成牵连家人:虽然现在不见得牵连家人,但是以后也不保准;再加上他也有‘布衣相国’的理想,所以当即答应道:“学生愿意在殿下属下。”

    允熥正式招揽到了秦松,心下也轻松起来。秦松是武将出身,这点与文官不同,可以掌控;又只是低阶武将出身,不像高阶武将那样有各自的势力,是允熥可以放心使用的。所以允熥现在一定要延揽到秦松。

    郭威等低阶武将甚至大头兵出身的人也同样要延揽,只不过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策略而已。

    把人延揽到了允熥也轻松地和秦松闲谈一阵,因为允熥对于秦松家里很了解,而秦松也不敢问宫里的事情,所以倒还融洽。

    然后允熥来到自己的书房开始看折子,并且把秦松叫到书房一起,也可以顺便咨询,反正奏折都是公开的,无非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

    因为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各地的官员都想把事情先处理完了等正月多休息几天,所以这些日子的折子很多,允熥边看边与秦松讨论,不知不觉的半天就过去了天已经黑了。

    这时奏折还剩下几本,允熥刚刚延揽秦松有心留他吃饭,所以决定看完了折子再去。

    不多时,就只剩下最后一本折子了。允熥拿起折子,打开一看,发现是说的雲南的事情。前一阵子雲南阿资叛乱,这已经是阿资第三次叛乱了,上月沐春终于平定了叛乱。这次沐春没有留手,直接费尽力气打进了其老家越州,阿资逃跑,正在追击。
1...3233343536...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