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允熥想起上午和朱楩的谈话,想问问秦松有什么办法,于是他说道:“秦松,雲南夷人众多,又经常叛乱,偏偏矿产丰富,必须守住,你有什么办法能让雲南的夷人老实一些”
&nbs
第105章 殉葬
接下来就到了过年了,也是官员们一年一度的三个假期之一。对于皇家来说过年是很费神的,这两年允熥当了太孙以后是深有感触。
不过该应酬的还得应酬,连老朱这样的皇帝都没法避免,允熥更不用提了。允熥又头昏脑涨的结束了一个过年,期间除了规定的宴会以外,与东宫属官的宴饮也必须参加;讲武堂的学生宴饮虽然允熥没有多待,但是也是参加了的。
过完年,允熥又按照后世的习惯休息了几天,一直到初七才振作精神开始工作。
过完年首先要处理的就是讲武堂学生的‘就业分配’问题。老朱一直在杀贪官,虽然主要是文官,但是武将里面也有贪污被杀的。不过这些被杀的人腾出的官位也不足以让近三百名学生都有官做。爵爷家里的可以暂时在家待业一段时间,但是其他的不行啊,总不能让他们干等着袭爵吧,上完讲武堂不能升官,那下边的人就会认为讲武堂的用处没多大了。
好在老朱提前有准备。他首先让部分父亲年纪已大的学生回去顶替父亲的世袭,并且对于成绩好的世袭提一等;然后老朱因为现在‘大战没有,小战不断’的特点,把部分学生打乱出身地,派到其他地方补缺或者等候补缺,并且按照老朱、允熥事先安排好的品级遇缺即补;并且老朱下令:平时无战功的情况下,优先提拔讲武堂的学生。
一方面,现在老朱尚在,大明刚刚开国二十多年,上层官员还罢了,军队里边儿的多数中下层官员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派系之分。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接收到遇缺即补的讲武堂学生的地方来说,当地往往也有出身他们这里的学生在其他的地方遇缺即补,并且说不定还是一个校舍儿的,七扭八扭的总能拉上关系,就算是排挤也不好太过明显。
这样老朱跟允熥的计策才不太顺利的实施下去了。
然后还有一部分人,老朱对允熥说道:“这些成绩优异的,不如你去北方巡视的时候带着他们,一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二来这些人都是有本领的,也好在路上保护你;三来爷爷毕竟是在京城中央,未必不会有底下的人蒙蔽爷爷,你也好在路上揪出这些人然后就就地让他们补上。”
允熥觉得姜还是老的辣,一批人无偿的为他们服务,结果他们恐怕还会感恩戴德的,所以他说道:“那就听爷爷的。”
允熥随即向没有分配的学生说道:“今年夏季我要去北方巡视,我带着你们一起去。”学生们果然感恩戴德,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其它分配的都羡慕他们。
接下来就是新一期的讲武堂开课了。允熥当然也是亲自带。这次还是老朱开头讲两句话,然后允熥讲一大段话激励学生们。
二月丁卯,宋国公冯胜‘不法’,被杀。允熥虽然对于冯胜的功绩很赞赏,也很不愿意冯胜被杀,但是老朱的决定他改变不了,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现实。至此,开国六公爵全部去世。
好在老朱并未株连,傅友德他们几个的死都没有变成一个大案,开国功臣总算是剩下了三成左右,还有相对足够有本事的武将。历史上的‘洪武四大案’要少一大案了。
二月己丑,老朱下令:‘户部编民百户为里。婚姻死丧疾病患难,里中富者助财,贫者助力。春秋耕获,通力合作,以教民睦。’就是让老百姓以百户为单位互相帮助。这是老朱为了打破地方上的宗族势力,增加国家对于民间掌控力的又一行动。
与之前的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一起,都是对于地方上的势力的削弱。老朱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也是不遗余力了。
同月,沐春擒杀阿资,结束了雲南又一次叛乱。此时朱楩已经出发去雲南上任了,只是还没到昆明。
朱楩临走前,允熥又一次与朱楩谈话:“岷王叔,到了雲南一定要多多留心,雲南不比内地,还不像是北边,王叔一定多用心,将来会有更大的事情等你去承担的。”说完,走了。
朱楩当时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揣摩他的话,久久没有反应。
跟随朱楩的还有上百名郎中。老朱已经正式下令在各个土司设立医馆,只是暂时合适的郎中不足,所以因为朱楩刚去上任,所以能搜罗到的都被老朱派往雲南(含貴州)跟随朱楩去了。其他的省份只能等等了。
三月份,正当京城为允熥热热闹闹准备大婚的时候,从西安传来消息,秦王朱樉去世。当时正好是老朱正在和尚炳他们几个说话,听到消息,尚炳当场就几乎昏倒在地,清醒之后马上请求回去。
老朱也是非常悲伤。到朱樉去世为止,他已经有五个儿子去世了。老朱毕竟是六十大几的老人了,马上就卧病在床了。老朱下令:把国家大事均由允熥处理。
大
第106章 婚礼
一直到三月底,老朱的病才好,允熥这才把工作交还给老朱。但是之后老朱的精神一直不好,直到允熥的大婚才恢复过来。
按照普通老百姓的礼节,亲叔叔死了怎么都得齐衰期一年,这一年内不能娶、嫁的。但是皇家不一样,按照古代的礼节,都是以日易月的,所以允熥只是服丧十二天就行了。再加上老朱并未有放慢的表示,所以大婚的筹备也只是耽误了十二天,就又开始了。
就在允熥并没有感觉的时候,突然有礼部的官员来告知允熥该为了婚礼准备什么了,他才恍然大悟:自己要结婚了!
钦天监,这个允熥看起来完全是吃闲饭的衙门,选取了五月初八是好日子,宜嫁娶,所以就定在这一天大婚。
但是早在这一天之前好几天,整个文华殿就已经忙的飞起了。婚礼有六步,首先是纳采、问名。老朱以礼部尚书任亨泰为傧者,开国公常升为使者,去位于金吾前卫坊的薛家纳采、问名。
先是老朱下制:奉制纳薛氏女为皇太孙妃,命卿等行纳采问名礼。
然后傧者对使者说:“敢问是什么事(敢请事)”使者说:“储宫纳配,属于令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纳采之礼。”
傧者到未来太子妃家里告诉他使者说的话;主婚者,也就是未来太孙妃的父亲薛宁说道:“臣薛宁之子,不足以备采择。恭承制命,臣薛宁不敢辞。”
傧者再出来告诉使者,使者进去把彩礼送进去,说道:“某奉诏采择。”说完再出来。
傧者再对使者说:“敢问是什么事”使者回答道;“储宫之配,采择既谐,奉制问名。”
傧者再走进去告诉主婚者,主婚者说:““制以臣薛宁之女,可以奉侍储宫,臣薛宁不敢辞。”傧者再出来告诉使者,使者再进去按照礼仪奉送大雁,并且宣制曰:“臣奉诏问名,用于占卜(将谋诸卜筮)。”主婚者曰:“臣薛宁长女薛熙瑶,王氏出。”
之后还有纳吉、纳徵、请期、醮戒四步,每一步都要花不少时间。
从醮戒开始,允熥就得开始忙活了。允熥那天就忙活了一整天,东宫的官也得跟着一起忙活。等结束了礼仪,允熥和齐泰他们都累得要死要活的。
然后就是婚礼当日的三个步骤了。不过在婚礼的前一日,东宫官就都又忙活起来了。按照明制,除皇帝大婚不用亲迎以外,皇储君婚礼也得亲迎,并且不光是一个人去,整个东宫的官员都去,并且为了第二天熟悉道路,前一天就排练一遍。
到了婚礼的正日子,允熥和册封皇太孙那一天一样,寅时就起来了。王喜、王步等人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为允熥穿衣。
允熥穿上冕服,坐上车,从文华门出发。过文华门的时候,允熥侧眼看到以齐泰、耿璇为首的东宫官立于文华门右侧,都穿着朝服,旁边还有乐手在吹吹打打的。
本来耿璇应该已经去山硒上任了,但是他非要参加允熥的婚礼,又因为秦松不愿引人注目,所以允熥也就同意了。
允熥乘辂,一路听着吹吹打打的声音来到金吾卫坊薛家的大门口。此时薛家的院子可不是两年以前允熥见到过的样子了,这几个月工部的官员彻底整修了薛家的院子;不仅如此,为了允熥乘坐的舆能够方便的进来,从坊门到薛家家门口的道路全部都整修了一遍,铺上石板。
允熥下舆,走进薛家的的大门,东宫官跟随他走进去。引导官引导他们走进会宴的地方。
薛家后院,薛宁的妻子王氏正在和薛熙瑶说话,听到外边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王氏哽咽着说道:“我该说的都说了,只愿你和怡儿能得太孙欢心,早日诞下皇嗣。吉时快到了,你快把衣服穿好,准备出去了。”语罢,泪如雨下。
薛熙瑶也流下泪来,但是强笑道:“我今日就要去那见不得人的去处了,娘儿俩不说说笑笑,怎么哭起来。一会儿等我去了,也不知是否还有回来的时候。”
转过头对在一旁哭泣的妹妹薛熙怡说道:“姐姐今日入宫先为你准备,等过几日你入宫了,就不似姐姐这般了。”薛熙怡为侧妃,虽然六礼一起准备,但是入宫要晚上几天,并且礼仪要简单的多。
薛熙怡不答话,仍旧是哭。
这时,薛家请的教养嬷嬷掀开帘子,说道:“哎呀我的娘娘,吉时马上就要到了,还不快点儿穿好衣服,别待着啦。”
薛熙瑶马上开始整理衣服,然后下地穿上鞋,戴上冠冕,走出屋子。
允熥正在会宴的地方与薛宁说话。允熥从未有面对岳父的经验,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该说什么好,问答了几句就不知道说什么了。薛宁也一样,丈婿二人就愣在了这里。好在吉时马上就到了,薛宁整理了一下朝服,站起来说道:“臣引导殿下。”说着往门外走去。
允熥也赶忙站起,走出大门,面向西站着。
薛熙瑶穿着褕翟花钗,走进阁内,到北边面向南站立。
傧者又与主婚者进行了复杂的交流,然后允熥再次走进阁内,站立于大门的左边,然后又走到阁子的南边,面向北站着。
薛熙瑶没有穿什么凤冠霞帔的,那都是民间女子结婚时穿的,太子妃可以拿那个当常服穿,所以没必要特意婚礼时穿。
 
第107章 成亲
薛熙瑶在文渊阁里,等待着允熥来行合卺礼。刚才她只是与老朱的子孙们见了一面就回到了寝殿,然后就坐着,也不说话。
她带进宫的丫鬟侍书说道:“也不知殿下会不会喝醉了走进来。”
其实侍书是想说:允熥怎么能就把自家的小姐放在这里自己去喝酒呢!但是这是在宫里,薛宁夫妻之前一直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在宫里乱说话,所以她也只是这样抱怨了一句而已。
不过薛熙瑶仍然说道:“别说了。”侍书忙住嘴不提。
其实薛熙瑶也非常的忐忑。虽然他已经做了种种的准备,还从给允熥当侍卫的杨峰、秦楠口中掏出了文华殿的布局,但是真的到了文华殿,她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允熥到底会对她什么态度听说允熥平时挺不严肃的,不知道他会不会对自己非常的严肃自己的父母现在怎么样了妹妹熙怡有没有为几天以后的进宫而忐忑凡此种种。
正想着,她听到了脚步声,忙向大门看去,只见允熥身着常服走了进来。
殿内的宫女马上行礼,熙瑶也站了起来。
王喜跟着允熥走进来,说道:“行合卺礼。”并且拿出盛放着食物的托盘走过来。
宫女马上为桌子上的四个酒杯斟酒,然后拿起其中两个递给允熥和熙瑶各一个。
熙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她看见允熥同样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按照程序,接下来是两人喝交杯酒,然后吃些食物,然后再分别喝一杯酒,吃些食物,然后允熥身边的太监把熙瑶剩下的食物吃光,熙瑶身边的宫女把允熥剩下的食物吃光。
但是允熥从来是不走寻常路的。他接过酒杯之后,说道:“你们都给我出去。”
王喜像早有准备一般,默默地走了出去,宫女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她们是新过来的,之前两年文华殿都没有宫女,所以他们并不了解允熥的脾气秉性。
允熥又说了一遍:“都出去。”宫女们不敢违逆允熥的话,只能出去。
允熥等他们都出去了,确定除了他们两人没有其他人了,放下酒杯。
薛熙瑶不知道如何是好。合卺礼还没有完,放下酒杯不合适,但是允熥已经放下了,自己拿着也不好。
正在这时。允熥说道:“把酒杯放下吧。你,我是见过的。”
熙瑶顿时吃了一惊:难道自己对他熟悉的感觉不是错觉熙瑶一时没有忍住,脱口而出:“我也觉得好像是在哪里见过你似的。”不过说完,她就觉得不对,忙捂住嘴。
允熥到没有在意她这话好像有些不合适。他注意的是另一点:‘怎么这个对话好像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似的这可不好,《红楼梦》可是悲剧。’
允熥忙说道:“你还记得两年以前有一次,你去秦松的家里,出门的时候碰到一群人,其中还有你的两个表兄杨峰和秦楠。”
熙瑶接道:“记得,记得,当时那一大群人在那里聚着还吓了我一跳呢!”然后她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说道:“原来我是在那里见过殿下。”说完了发现自己不应该这么说话,有些轻浮,忙补充道:“臣妾失礼了,望殿下恕罪。”
允熥并不知道熙瑶内心的想法。允熥认为一个稳定的后宫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希望能和熙瑶沟通好,不说是琴瑟和谐,但是也得不没事总是猜忌。
允熥说道:“哪里失礼了没什么,你直接叫我的名字就行。
”想了想,觉得就算自己说了她也不太可能叫自己的名字,又说道:“当只有文华殿的下人的时候,你像民间一样,叫我夫君吧,不必太过正式。”
不过熙瑶怎么可能会听从他的这个话,但是又不能直说,所以只能沉默不语。
允熥也是关注过不少各类乱七八糟的微信号的人,知道打开一个人的心理防线要从熟悉的事情开始,所以聊起了关于秦松、秦楠兄弟的事情。他调查秦松的时候可把秦家查了个遍,非常熟悉。
果然,不多会儿,熙瑶就放松下来了,不过仍然有自己的一份谨慎。
这时,外面传来了巡夜的宦官的声音。允熥知道是亥时到了,也该睡觉了。
他举起酒杯,说道:“来,把合卺礼行完吧。”
熙瑶从轻松地聊天当中恢复过来,想到自己是已经出嫁了,并且嫁进了皇家,然后想起了在出嫁前母亲和她说的那些事情,顿时脸色发红起来,好在大晚上的并不看得出来。
允熥和她行完合卺礼,接下来就该上床睡觉了。但是允熥却不知道怎么做好。他看过熙瑶的八字,知道她现在实际上还未满十四周岁,这要搁在现代那是有可能判死刑的。他内心还是难以接受自己对这么小的女孩子下手,所以只是躺到床上睡觉而已。
第二天一早,刚刚册封的太孙妃薛熙瑶去拜见老朱。
允熥和薛熙瑶卯时起床,在宫女的服侍下穿衣洗漱吃早饭,然后走到乾清宫的偏殿里等着老朱召见。
不多时,有宦官过来传信:陛下下朝了。熙瑶忙再整理衣服。又过了一柱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