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那男子先是对常升说道:“国公爷今日也来拜见凉国公”然后指着允熥说道:“这是少国公吧。”
常升赶忙说道:“这是当今皇太孙殿下,还不行礼。”
那人马上吓得跪倒地上说道:“见过太孙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常升凑过来对允熥说道:“这是原徐州卫指挥使,世袭指挥同知林海。最近才调回京城,所以并不认识殿下。还请殿下恕其罪。”
允熥说道:“不知者不罪。你起来吧,不必请罪。”林海又拜了两拜才起身。
允熥又转过头对蓝珍笑道:“你的交际还挺广阔的嘛!”
蓝珍赶忙说道:“回禀殿下,林指挥是臣的姑父,所以臣与他相熟。”
这时,跟在林海身边的女子走上来行礼说道:“民女见过殿下。”
允熥随意说道:“起来吧,不用多礼。”但是随后眼睛一扫,就惊呆了,因为这个人长得很像是87版红楼梦中的饰演林黛玉的演员。
允熥看了好几眼,然后反应过来这不合适,马上转头。但是这名女子已经是满面通红。
允熥看她的样子极像是林黛玉,又正好姓林,强忍住问她‘你叫什么’的,拨转马头走了。隐约听到那名男子说‘朝英’什么的。
允熥在半路上和常升分开,自己带着侍卫打马回到皇宫,然后下马又直奔乾清宫。
老朱当然是在批阅折子,看到允熥走进来,笑着说道:“允熥应该是刚从宫外回来吧,有什么事情要找爷爷”
允熥行完礼端坐在老朱前面的垫子上,说道:“孙儿想请爷爷允许孙儿到北方之后召见朝鲜国王李成桂。”
老朱疑惑地说道:“为什么想起召见朝鲜国王了”
允熥说道:“朝鲜对大明恭顺,爷爷又允其为亲王,实在是大明第一外藩。孙儿想要当面嘉许他的恭顺。”
老朱倒是不太在意让外藩的国君跑来跑去的,只不过他注意到另外一点:“李成桂今年已经有六十一岁,比爷爷不过是小七岁,恐怕不会鞍马劳顿的去北平或者其他地方见你吧,多半会推辞,爷爷也不好让六十多岁的老人硬是跑去觐见你。”
允熥说道:“李成桂派遣其子拜见亦可。去年他的儿子来朝贡孙儿忙于讲武堂之事没有时间谈论,这次可以多谈一会儿。”顿了顿,允熥又说道:“其实孙儿是想去朝鲜看看的,只不过这次没有时间了。”
老朱说道:“你是大明皇太孙,岂可轻去外藩。这事万不可提。”允熥应着。
老朱又说道:“我已开始以为你是想让李成桂朝见你显示大国威望而召见他。但是你又说派遣其子朝见亦可,那为何要在北方见他让他派遣儿子来京城见你不就可以了”
允熥一拍脑袋,说道:“爷爷说的是。不如爷爷下道旨意给朝鲜,若是李成桂能出行,则让他去北方,比如北平见我;如果李成桂不能出行,则派遣其子赴京来朝见。”
老朱说道:“那爷爷就下道旨意给朝鲜。并且今年正旦朝鲜的贺表言语轻慢,还未把起草贺表的罪人送到京城,爷爷还得下旨催促。”
允熥也想起这件事情来了。
今年正旦朝鲜使臣柳珣送来的贺表对大明不是很恭敬,朱元璋大怒责之。柳珣说贺表是郑道传等人写的。老朱于是放柳珣回国,让朝鲜把郑道传等人抓起来送到大明的京城治罪。
当时允熥就震惊了。就是米国最牛逼的时候也没有因为外国,哪怕是傀儡小国的新年贺词不恭敬而让对方把编写新年贺词的作者抓起来治罪的事情。在满剌加以西这一片,大明可比21世纪的米国牛逼多了。
允熥又与老朱说了会儿别的事情,挨到快吃晚饭的时候,老朱把允熥撵回文华殿去了。
吃完了晚饭,允熥对熙瑶和熙怡说道:“今天晚上我有点事情要处理,就不陪你们了。”之前的几天每天晚上允熥吃完饭以后都是陪着熙瑶她们的,所以今天特地嘱咐一句。
熙瑶说道:“臣妾知道了。不知殿下今晚宿在臣妾宫中还是臣妾妹妹的宫中,臣妾好预备下。”
允熥觉得今日才是熙怡进宫第三日,所以说道:“今日晚上还是宿在熙怡的宫中吧。”然后他看着熙瑶的表情,笑着说道:“吃醋了那你今晚和熙怡一起在她宫中等着我吧。”
熙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红着脸低头不语。允熥笑着出了文渊阁。
到了东暖阁,允熥让练子宁把关于朝鲜的记录翻出来给他。因为齐泰的家人都在京城,妻子于敏月又刚刚怀孕,所以允熥不让齐泰值夜班,都是练子宁、郭镇等人轮流值守。
允熥又看了会儿高丽—朝鲜的卷宗,然后才回宫睡觉。
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每日白天允熥或者在文华殿处理事情、阅示奏折,或者去讲武堂讲课,又或者与滞留在京的上一届讲
第112章 准备出行
靖安君李芳远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与自己的亲信金汉老诉说了今日在宫里的事情。金汉老同样疑惑地问道:“大人为何要在这个时间去明国的京城不怕国内有变动吗”
李芳远笑道:“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才要外出去避一避。你觉得,就是我留在国内,能阻止父王册封李芳硕为世子吗”
金汉老摇头。
李芳远又说道:“既然我留在国内也没法阻止,那留在国内又有何用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避开。父王一定会在册封李芳硕为世子的前后打击反对这件事的人的势力,我不在汉城,就能避开打击,让父王去对付李芳干他们。这就是明国古人说的:‘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的原因。”
“并且我听说明国的皇太孙朱允熥多奇思妙想,为人又好武,想来与我能相合;并且现在朱允熥乃是以嫡子身份得以册封皇太孙之位,必然会支持我这样的嫡子继承朝鲜王位,我去一趟正好可以争取他的支持。”
金汉老说道:“明国未必会管我朝鲜的事情吧。当年大王废前朝高丽的恭让王,自立为王,之后上表请明国的皇帝册封。明国的皇帝可是挺不高兴的,觉得大王嗯嗯(得位不正),只不过懒得管朝鲜的事情才默许。”
“这皇太孙朱允熥就会管我朝鲜的事情了吗”
李芳远说道:“也不需要他实际做什么。现在父王年纪已老,且我朝鲜向来有私兵之制。我与怀安君李芳干都在父王当王的过程中出力甚大,都有很强的实力。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就可以联起手来除掉李芳硕和支持他的郑道传、沈孝生等人。”
“然后就是我和李芳干争胜负的时刻了。我只要提前和明国皇太孙处好关系,然后在这时派遣使臣去明国的京城请封;明国人不知内情,以为父王已经将王位传给了我,再有皇太孙殿下说情,必然会册封我为朝鲜国王。”
“但是这册封的诏书一到汉城,必然会让我朝鲜的各路大臣以为明国认可我为朝鲜国王,除了李芳干和他的亲信,其他人都会倾向于我,我就可以从容地除掉李芳干,最后得利了。”
金汉老叹服的说道:“君大人妙计,小人自愧不如。”
李芳远也颇为自得。这时李芳远的正妻,靖安君夫人、靖宁翁主闵氏敲门走进来,先对金汉老福了一礼,金汉老回礼并识趣的退下。然后她对李芳远说道:“妾身的父亲来了,君大人要不要去见一下。”
李芳远马上起身说道:“要见,怎能不见。”马上穿上鞋子奔出了屋子。闵氏指使侍女收拾一下屋子,然后自己也回寝室去了。
===========================================================
朝鲜关于李成桂身体不适不能出行,由靖安君李芳远明年正旦来朝拜的奏折于六月二十九日送达京城。允熥自然也看到了,不过他当然不知道朝鲜国内已经有人要来利用他了,在已经有不能见到李成桂的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过也就过去了,暂时没怎么在意。
二十九日上午允熥看过了奏折,下午又来到了凉国公府。他和蓝珍相谈甚欢,已经内定由蓝珍担任允熥在北方巡视的护卫部队的总指挥了,所以允熥这一个月有空就来蓝府和蓝珍谈论事情。
这天他们谈到了关于蒙古的事情。蓝珍说道:“殿下,蒙人与我大明之人不同,
与西南诸夷之人也不相同。我大明百姓,若是国家吏治清明、风调雨顺,就不会从事恶业,安居乐业;西南诸夷虽然风俗与我大明百姓大不相同,不崇儒、不恭顺,但是只要地方政府办事合理,也不会无事生非。”
蒙人则不然。蒙人不事生产,专门抢夺,无礼义廉耻。所以对待蒙人就得使其畏威才能怀德。”
允熥点头。对于蓝珍的这段话,允熥大体是同意的,只不过他认为蒙人之所以不事生产、专门抢夺,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抢劫的成本太低,并非是本性如此,当然也可以说所有人都喜欢不劳而获,只不过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抢劫成本太高不合算。
而在北边驻守大军随时准备打击蒙人,就是增加了他们的抢劫成本,所以他们才会‘畏威怀德’。
谈论了这么半天,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允熥告辞,并且婉拒了蓝珍留饭的请求,坚决回宫。
蓝珍自然要送到大门口的。就在往大门送的过程中,允熥又偶遇了那个姓林的小姑娘。这次她是和蓝珍的妻子在一块,见到允熥以后慌忙行礼。
允熥这次看着这个小姑娘更像是林黛玉了。不过既然他现在没有把小姑娘娶回宫的打算,就不能和她说什么话,只是让她们‘平身’就走了。
允熥回到文华殿,一个巨大的喜讯就包围了他:他的正妃薛熙瑶怀孕了。
允熥坐在文渊阁寝殿的罗汉床上,熙怡在旁边一脸兴奋地说道:“今日中午吃过午饭,殿下您走后不久
第113章 出行
老朱说道:“我这里暂且没有什么事情了,你回去吧。”允熥随即告退。
回到文华殿,允熥本想回文渊阁的寝殿,但是寝殿外边把守的宫女行礼说道:“殿下,正妃娘娘已经歇息了,殿下还是去偏殿就寝吧。”
允熥本想回去和熙瑶多说说话,闻言知道没法了,转身去了熙怡的寝殿。
熙瑶已经和熙怡说过了,太孙即将去北巡,这几天不会纳新人入宫;但是从北方回来之后肯定会有新人入宫,所以熙瑶让熙怡趁着这几天抓紧把握住独占允熥的机会,努力怀上孩子。
所以允熥进来后熙怡马上就热情地迎上来,允熥见到熙怡如此热情,也火热地应和起来。
第二天一早允熥来到东暖阁,练子宁、张数等东宫属官见到允熥马上行礼说道:“恭喜殿下!”允熥也笑着让他们起来。
等到他们起来后,允熥说道:“现在可以准备北巡的事情了。”
练子宁说道:“都已经准备妥当了。路线已经商量好,殿下也首肯了;护卫的事情陛下已经派人和臣等几个说了,从金吾前卫和府军前卫各抽调一个千户,再加上殿下的侍卫、上届讲武堂的学生即可;其它需要准备的东西也都可以马上准备好。现在需要准备的,只有我们几个的行李了。”
允熥知道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在开玩笑,笑骂道:“那还不快去准备!对了,你不用准备行李,你又不跟随孤去。”
允熥因为还有讲武堂的事情的留人负责打理,把讲武堂交给其他人允熥又不放心,所以允熥之前已经和练子宁他们商量好,练子宁、陈性善和张数留守京城,允熥带着齐泰、郭镇和秦松去北巡。所以他有此一说。
随后钦天监定了七月初八为适宜出行的好日子。允熥让王步等人把自己的行李准备好。本来允熥不想带着宦官的,但是熙瑶和王进等人坚持要带着宦官,允熥后来因为已经习惯了有人服侍的生活,让侍卫们服侍恐怕毛手毛脚的干不好,有的人也或许认为是在侮辱他,所以也就同意带着王喜和其它几个小宦官了。
之后的下一天允熥来到河沿庄。允熥是十分关注玻璃的情况的,在出行之前还特意来看看。
允熥对工匠头子李东说道:“你们现在的玻璃最大能做到多大了”
李东回道:“回少爷的话,最大的已经可以做到二尺长短了,但是非常难以控制,六天以前我们就做出了这个二尺长短的玻璃,但是之后几天一直没有再能做出更大的。”
允熥比划了一下二尺长短是有多大,已经不算小了,用来当窗户的玻璃,也勉强够了。允熥也知道玻璃越大越难制造,在过程中指不定哪儿出个纰漏就功亏一篑,所以允熥说道:“这么大小就不错了,看看在烧制几块差不多的大。”顿了顿,又说道:“只是这块玻璃的颜色还是不纯,有做出纯色的玻璃吗”
李东说道:“少爷,还没法。不瞒少爷说,这和做大玻璃不同,做大玻璃只要做的熟练了,火候把控好了,一点点做的更大小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这颜色,现在还是没法。”
允熥见他们如此说了,并且这技术上的事情确实是不好强求,也只好说道:“对于纯色也要继续安排人试验,这边儿大玻璃也要继续做着。”李东允诺。
允熥这次和庄主陆乘风、冯默说了两句话,但是也只是随便说了两句而已,然后就回去了。
但是就这两句话让陆乘风感动的热泪盈眶,
让冯默很是诧异。
随后就到了七月初七。出行前一天。这天下午允熥正在书房独自思索事情,宫女进来通报:“江都郡主来了。”宫女刚刚通报完,已经被封为江都郡主的文英就已经走进来了,向允熥行礼问好。
允熥起身回礼,然后说道:“大妹妹今日怎么来了”
文英笑道:“这不是明天三哥就要去北方巡视了嘛。明日一早必然忙乱,三哥恐怕也没有时间来接待我,我就今日来向三哥送行来啦。”
允熥虽然因为她亲自来送行而感到高兴,但是仍然说道:“咱们兄妹之间何必见外什么送行不送行的。”又打趣道:“你不在自己的闺房好好准备着婚礼,何必总出来。”老朱已经正式下旨以曹震的次子曹彻为郡马,所以允熥有此一说。
文英见四周没有下人,回道:“我的婚礼还在明年的二月呢,着什么急。”允熥大笑。
二人又多说了几句,文英告辞。允熥说道:“你有空了多来看看你嫂子她们,我看你和熙瑶挺投缘的嘛。”
文英暗道:‘我是和熙怡投缘,可不是熙瑶。’但是她确实是想和熙瑶打好关系,所以仍然允诺,然后退下。
当天晚上,允熥因为知道第二天会非常忙碌,所以晚上独自一人休息在了书房。第二天一早,允熥很早就被叫醒,熙瑶挺着
第114章 凤阳与兖州之前
允熥出了京,第一站就是凤阳,因为他得去拜祭皇陵。
凤阳皇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竣工于洪武十二年,前后施工十三年多;皇陵占地两万余亩(合100多公顷),是朝鲜景福宫的两倍。此处安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侄子的骸骨。
允熥虽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还是相信一些的。允熥本来也觉得风水什么的都是瞎扯,但是了解的多了就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说别的,单是古代的风水大师能看出北平城地底下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古语有云:覆龟,允熥就觉得风水啥的是有一些门道的。
所以允熥在正殿恭敬地拜了曾祖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淳皇后陈氏,以及朱元璋的兄长南昌王朱兴隆(朱重五)、次兄盱眙(、)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兄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的石牌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