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恢复丞相之制陛下,先帝早已将丞相之位废除,如何能够恢复”练子宁马上说道,声音略大了些。



    “爱卿不必说话这样大声,可小些。”允熥忙道。同时他有些庆幸:‘今日是休沐日,只有一位辅官与一位中书舍人当值,中书舍人适才又听朕的吩咐传旨去了,这番话不必担心被旁人听去。若是不然,即使在侧殿与他说话,他适才这样大声也或许会被人听去。’



    他之后解释起自己的想法。“练卿,朕并非要恢复丞相这个官职,而是让四辅官的权力更大些,类似于洪武初年的丞相,所以称之为恢复丞相之制。”



    “陛下,臣斗胆询问:为何要让四辅官的权力更大些,类似于洪武初年的丞相”练子宁的情绪平静下来后,又问道。



    “因为后世之君,未必会如同朕这般勤勉。”允熥苦笑着说道。



    允熥这话听起来有些滑稽:与朱元璋相比,允熥的工作时间至多只有他的三分之二,不,五分之三,如何能够称得上勤勉但允熥的类比对象并不是朱元璋,而是历史上大明后期的皇帝,也类比所有王朝中后期的皇帝。



    历史上所有王朝的中后期,皇帝都不免会怠政,处置朝政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交给大臣来做。允熥不觉得自己的后代能够违背这个规律。既然如此,就要有有足够权力之人代替皇帝处置朝政。而大明的制度,在这方面是先天缺陷,无人能够代替皇帝处置朝政。前文曾经说起过,历史上大明后期的许多乱象,都




第1721章 商议攻打埃及 正式开始了
    退休之制必定会被大多数官员所反对,愿意退休的人只是少数。练子宁若是帮助推行这一制度,必定会被骂声所淹没,他等于是要赔上自己的名声。允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未催促,只是等着练子宁自己做出决定。



    过了许久许久,练子宁才抬起头来,同允说道:“陛下,臣愿意推行退休之制。”‘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既然吩咐了差事,臣下岂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推脱况且陛下对我极其重用,君恩厚重,我若是推脱,自己也没有脸面以士人自居。哪怕为了自己心安,也要答应。’他想着。



    “好!”听到练子宁答应,允的心放松下来,大声说了一句。他随即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咳嗽一声又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掩饰自己的情绪,待平缓过来后才说道:“爱卿答应甚好,朕十分欣慰。待朕再对此事斟酌一番后,就推行此制。”



    “是,陛下。”练子宁又答应一声。



    过了几日,练子宁在一次上朝时忽然提出退休之制。允装作从前并不知晓此事,当场并未表态,而是接过练子宁的奏折后表示要斟酌一番。



    消息传开后,许多官员开始痛骂练子宁。即使按照制度退休后仍然发全俸,但做官时的种种补贴都没有了,也会少了下属三节两寿时送的礼,更不必提贪污受贿的钱财必定一分钱得不到了,与做官时差别极大,除了极少数人,谁愿意早早就退休作为始作俑者的练子宁,当然会被他们痛骂。不仅如此,他们还污蔑练子宁的名声,练子宁为官时的一点点不妥之处都会被拿出来放成千百倍大,被人所讥讽。



    面对着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痛骂声和讥讽声,练子宁只是沉默不语,完全不理,每日按时上朝,上值,下了班就回家,仿佛不知道一般。



    也有人想要当面讥讽他,但被旁人拦下了。练子宁毕竟是夏辅官,又被允所信任,当面惹他的后果可不好说;而且以下官侮辱上官乃是罪过,也是官场上的底线之一,可不能这样做。而且也有人琢磨陛下的做法越想越觉得高深莫测,当面讥讽练子宁真正得罪的还不知道是谁,更不会这样做。



    又过了几日,允宣布接受练子宁的建议,推行退休之制。因为事先已经与所有二三品的官员商议过了,他们都没有反对,退休之制得以推行。



    又过了一个月,练子宁正式上书请求按退休之制退休,允准了他的请求,练子宁离开京城,返回家乡。



    听说练子宁依照退休之制退休之事,有人讥讽道:“他当初推行退休之制时,大约是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头一个退休之人。”



    但不论百官如何讥笑练子宁,退休之制已经建立起来,已经无法被更改了。



    允松了口气。这时也已经到了十月,快要进冬天了,按照往常的惯例冬日不会有什么事情,允以为自己能松快些。但他没有想到,那一件本该在几年后才开始的事情,竟然马上就要拉开帷幕。



    “解卿,今后这样的小事,爱卿自己处置了即可,不必再让朕过目。”面对着又拿了一碟奏折过来的解缙,允说道。



    “臣一时疏忽了,请陛下赎罪。”解缙好似忽然想起来这件事一般,忙请罪道。



    “你这也是小心谨慎,朕又怎么会怪罪只是朕的精力也有限,这么多事情若都是朕一人处置也忙不过来,所以让你们分担些,以后不要这样糊涂了。”允又道。解缙行了一礼,回去继续票拟,或者批阅奏折。



    在推行了退休之制后,允正式赋予四辅官更多的权力。他们可以批阅部分奏折,还拥有了自己的属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助理。将来允还要在皇城中为他们设立单独的办事房屋,让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部分丞相的权力。因此事符合百官的利益,所以几乎无人反对。



    当然,允也不会让他们拥有汉代丞相的权力,那太大了。允仿效的是宋代的丞相制度,四辅官类似于中书门下平章事。既然仿效的是宋代制度,那当然要有参知政事,允以翰林院学士加侍郎衔充当类似于参知政事的角色,牵制四辅官;同时,四辅官剔除了武将,全部都是由文官担任,但军权摆脱了四辅官的制约,有关诸事由大都督府的‘朱雀阁会议’商议,上报允。



    经过这些改革,皇帝需要亲自处理的事情更少了,但仍然保持了无人能够从制度内篡位,允对此颇为满意。



    允又批答了几份奏折,见到其中一份奏折上写的是河南又遭了灾,请求减免来年的税赋与拨款赈灾。允想了想,先在奏折上批答了着户部拨钱粮赈灾,又宣锦衣卫指挥使入宫来见他,让他透过锦衣卫探查当地的灾情是否如同奏折上所说的这般严重。



    不多时锦衣卫指挥使赶到乾清宫,听陛下吩咐差事后忙答应。但就在允要让他退下之前,这人却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折,同允说道:“陛下,这是自印度转回的奏折,因据闻此事事关重大,锦衣卫的驿路更快些,就透过锦衣卫送到京城。”



    “从印度来的事关重大”‘莫非那些个表示臣服的番国又要造反不成’允想着。



    他一边想着,一边从锦衣卫指挥使的手中接过奏折,打开看起来,就见到第一页写着‘臣等治理印度诸事,及与卡斯蒂利亚国使者外交之事’。‘卡斯蒂利亚使者已经到了印度而且瞧这话的意思是傅安等人已经与该国使者达成协议,只待朕的准许了莫非卡斯蒂利亚国这个时候已经夺取了突尼斯’允又猜测着。



    他本想直接翻看最后一部分与外交有关的事情,但又一想觉得这事虽然重要,但也不算要紧,于是就顺着页码读起来。锦衣卫指挥使见陛下再没什么要吩咐的,行礼退下。



    奏折的大部分内容写的是秦松如何建立总督府,如何治理印度的百姓,印度各地高种姓之人对大明部分施政的抵触,以及如何化解他们的抵触或强行推行,其中夹杂着写了不少印度不落在纸上、但约定俗成的规矩。



    允看的津津有味。表面上这部分写的是如何治理印度,但在允看来写的是大明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冲突,就好像一篇华夏统治印度的架空文一般,十分有意思。



    &



第1722章 文坻
    (因昨日粘错了部分内容,深感歉意,)

    他又思量一会儿,忽然对卢义吩咐道:“你去将皇四子文坤,不,不必叫文坤,将皇六子文坻叫来。让他去后殿等着朕。”

    “嗯”卢义有些疑惑,皇六子今年才十三岁,年纪幼小,陛下叫他做什么但既然陛下吩咐了他也不敢不听,答应一声急忙退下。等他走了,允又看了一眼正在票拟奏折的四辅官,起身前往后殿。

    不一会儿,文坻来到乾清宫后殿,略微扫了几眼见殿内只有父亲与两个贴身服侍的宦官,弯腰行礼说道:“儿子见过父亲。”

    “哈哈。”允却大笑起来。“你这孩子,真是能不跪就不跪。即使按照先秦的礼节,也要跪拜天地君亲师。为父既是亲又是君,你如何不能跪拜”

    “父亲,可是您亲自教导儿子的,说是男儿膝下有黄金,岂能随意下跪更何况一家人其乐融融岂需这些礼仪要约束有了这些刻板的礼仪反而会让一家人生分了。所以儿子自然是能不跪就不跪了。”文坻神情放松的说道。

    允大笑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慢慢止住笑声,又出言说道:“你呀。”虽然文坻的话在这个年代有些离经叛道,但允并不以为意。一来,文坻的话确实都是他过去说过的,仍然有着后世观念的允也不觉得这是错的;二来,文坻是李莎儿的儿子,李莎儿可是海盗出身,虽然成为皇妃后已经在努力模仿成为一个贵妇人了,但小时候的生活留下的烙印仍然深深印在她心里。而海盗可是这个年代全世界最自由的一群人,也是最具有平等观念的一群人,虽然他们未必想要自由和平等。但不论怎么说,深受母亲影响的文坻的思想在这个年代极为另类。

    “不过,你这样,父亲倒是对你会放心许多。”允又道。

    “父亲,您是想说”虽然做父亲的对儿子说这样的话倒也平常,但文坻却意识到父亲话中有话。

    “你对于西方之地理知晓多少”允反问道。

    “西方之地理”文坻重复一遍,认真想了想说道:“对于西方,儿子恍惚听说有一片广大之土名为拂,不比中原小。拂之地有许多国家,这些国家之人大多信奉十字教。”

    “在拂以东、印度以西的天方之地,也有许多国家,这些国家之人都信奉天方教;在拂以南有一片大海,名叫地中海,地中海对面也有陆地,陆地上也有人居住、有国家统治,这些人也大多信奉天方教。”

    “信奉天方教的国家似乎更强一些,十多年前有一十分杰出之人建立了一个强国,还曾出兵数十万与大明打仗,不过最后自然是被父亲御驾亲征所败,父亲又命几位儿子的长辈带兵西征,灭亡这一国,占领西域大部。”

    “因为他们信奉之神,父亲您很厌恶这些西方国家之人,但又觉得这些国家有些东西值得大明去学习,所以吸纳了不少这些国家的画家,嗯,科学家来大明。在两个市舶司早有天方之商人做生意,最近这些年还有了拂国家的商人出现在了上沪市舶司,不过人数极少。”

    “父亲,儿子就知道这些。”文坻最后说道。

    可虽然文坻这样说,但允仍然用惊喜的目光看向他。文坻知道的事情比文、文垣和文圻少得多,但他才十三岁。文、文垣和文圻都是十七岁甚至十九岁的人了,年纪大几岁;更何况前三个儿子允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的时间比后面的儿子要多得多,文坻能知道这些已经十分不易了。

    而且,允据了解得知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学堂读书除了武艺课表现不错,其他课程都不好,勉强够格而已,在学堂内垫底。文坻年纪这般小,课程又不好好学,说话还能这样有条理,真是不易。

    允不由得有些好奇。“文坻,你为何会知道这些”

    “爹,”文坻见允的态度高兴,说道:“儿子对于学堂内教的其他什么用兵打仗、文学书法、治国理政都没兴趣,只对有关外番的事情感兴趣,就着重学习这门课程,因此记住了许多有关西方的事情。”

    “而且儿子的母亲有时与儿子说起当年在宫外的事情,就会提起什么来自天方的商人,还有从这些天方商人传过来的一些故事。儿子也因此知道了有关天方的事情。”

    ‘这也遗传么。’听了儿子的话,允忍不住想着。不,不仅是遗传李莎儿的性情喜好,李莎儿,以及李莎儿的大哥李继迁



第1723章 等到夺取埃及后父亲再告诉你
    听到儿子的话,允熥忙侧头看去,随即愣了一下,问道:“你为何觉得应当是这两处地方之一”



    “儿子以前听父亲说起过,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中原与印度,占了这两处地方,大明就无忧了,无需夺取其他地方。而且南洋还有许多番国仍然独立,若是想要再扩大土地,攻灭南洋这些番国岂不是更加容易,何必再去西方夺取土地所以儿子以为父亲应当不会在西方占据大片领土。”



    “而埃及以西之地,距离大明太过遥远,而且并无海路相连,想要占领十分困难,所以也不会要占地中海以西之地。”



    “既然不占大片土地,又占地中海以西之地,所以所占的必定是咽喉要地。儿子所指的这两处地方,一是红海与印度洋相连之处,二是埃及及苏伊士,都是连接东西方的咽喉要地,儿子认为父亲要夺取这两处地方的可能最大。”



    听到文坻这番话的一瞬间,允熥心中甚至生出了他为何不是嫡长子的想法。不过他马上将这股思绪压下去,笑着说道:“文坻,你说的不错,父亲要加封你的地方就是埃及,最要紧必须要占据的,就是苏伊士。”



    他正向接着将苏伊士的重要地位说一说,将与卡斯蒂利亚国当初议定的盟约说一说,将奥斯曼国这个强大的地头蛇也想南下夺取埃及说一说,可忽然文坻又道:“父亲,儿子还有一事不解。”



    “何事”允熥的话被憋在嘴里,差点儿一口气喘不上来,顿了顿才说道。



    “儿子适才猜测父亲想要占据这两处,是因为大明占据这两处用处最大。可儿子又认为,即使这两处在西方之地中已是最值得占据之地,但大明占领这两处也是得不偿失。父亲英明神武,应当也看出这一点了,为何还要占据苏伊士”文坻道。



    作为前兼职海盗的儿子,文坻对于商业的了解远超其他皇子,但也因此他觉得大明并无十分必要占领苏伊士。前文说起过,现下是拂菻、天方国家需要大明的货物,而不是大明需要天方、拂菻的货物。诚然,从天方、拂菻进口的毛、呢制品在大明也有许多人买且价格高昂,来自西方金棕头发的男女奴隶也逐渐成为类似于唐代“昆仑奴、新罗婢”的玩意儿,深受富贵之家的喜爱,但毕竟这样的货物极少,仍然是大明出口西方国家的货物多,西方出口大明的货物少。



    既然如此,大明根本不需要占领苏伊士。反正不论谁占领苏伊士等地,为了赚钱都不会切断贸易,至多多收一点税,反正西方人都是要买的,多收的税也会转移到他们头上,大明商人不会有损失,为何还要夺取苏伊士



    允熥想了想,觉得暂且还是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他,只是说道:“一来,因处于东西方贸易中间,马穆鲁克国可富裕得很,但他们又不需太多货物,这么多钱财放在他们手里实在浪费,不论被大明拿来或是被拂菻国家拿走都比放在他们手里好。”



    “其二,父亲现下还不能与你说,待夺下埃及之后,你从埃及返回时父亲再告诉你。”



    “是,父亲。”听到父亲这样说,文坻也不问。



    之后允熥说起与卡斯蒂利亚国议定的盟约,奥斯曼国的意图也提了一下。文坻并未在意奥斯曼国的威胁,只是心中暗想:‘这个地方在夺下后还要交给卡斯蒂利亚国,那为何非要出兵夺取父亲到底在谋划什么’



    不过他的注意力马上被下一点所夺走了。“父亲,儿子要娶卡斯蒂利亚国的公主为正妻”文坻表情激动地说道。



    看到儿子今天第一次这样失态,允熥心中想着:‘你这样表现才像是一个少年人。’嘴上说道:“不是卡斯蒂利亚国的公主。卡斯蒂利亚国现在的国君年纪幼小,前任国君又只有他一个孩子并无女儿,无公主能够嫁给你,所以你是要迎娶阿拉贡国的公主。阿拉贡国与卡斯蒂利亚国关系甚好,几乎就是同一个国家,阿拉贡国现下的国君也是卡斯蒂利亚国现下国君的亲叔叔,迎娶阿拉贡国的公主与迎娶卡斯蒂利亚国的公主并无多大差别。”



    “还能如此本国的王族还能去邻国继承王位既然这两国关系这般好,他们为何不合并为一国”之前对拂菻国家只是了解皮毛,初次听到拂菻国家与大明截然不同继承制度时的文坻惊讶的问道。


1...454455456457458...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