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同时允熥也觉得心里舒畅许多。人总是有倾诉欲的,允熥面对旁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思说出来,面对妻子终于倾诉出来,心里终于舒服多了。
“竟然是这样。”熙瑶说了一句。之前允熥在她面前曾经说起过要对朝鲜做什么,但只是一鳞半爪的并不真切,这次听了夫君的话,才知晓允熥对朝鲜到底报了怎样的心思。
&n
第1715章 她答应了
“岱雯”允熥下意识重复一遍。
“妹妹,夫君要挑选的是宗室中的未嫁女,岱雯又不是宗室,不符合夫君的要求。”熙瑶说道。
“慢!”允熥却忽然说道:“也未必非要是宗室女子。之前为夫之所以从宗室女子中挑选,是因宗室女子更易听从朝廷的话;但若是有其他亲近咱们家,也愿意听从朝廷的话、符合为夫条件的女子,也不是不能选。而在为夫看来,岱雯确实非常合适。”
允熥越想越觉得岱雯合适。多余的话也不必说,单说岱雯的外号是小武则天,已经足以说明她非常符合允熥的要求,适合成为朝鲜王正妃了。
“夫君,妾以为,岱雯并不是十分合适。”熙瑶说道:“虽然她有小武则天之称,有些方面十分符合夫君的要求,但既然是武则天,岂会愿意一直听从他人号令势必会在朝鲜站稳脚跟之后试图摆脱大明的控制。所以妾以为,岱雯并不合适。”
熙瑶可不愿意自己的亲侄女去朝鲜。虽然名义上会成为朝鲜王正妃,仅次于成为太子妃,十分荣耀;将来又能主政朝鲜,更是非寻常王妃所能及,看起来是个好去处。但是单单缺了一样东西:夫妻感情。而这,也是熙瑶不愿意薛岱雯成为朝鲜王妃的缘故。
在熙瑶看来,身为女子,就算是做了亲王妃,就算是主政一国,但若是夫妻之间没有感情,得不到恩爱,那又如何武则天虽然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但她真的幸福么熙瑶不这么认为。岱雯受大明赐婚成为朝鲜王妃,必定会被朱褆抵触,注定得不到夫妻恩爱。所以熙瑶不愿亲侄女成为朝鲜王妃。
“朝鲜与大明如同烛火与皓月相比,就算再如何挣扎,也绝不可能脱离大明的掌控,岱雯既然被称为小武则天,那自然能够准确权衡利弊,知道该怎么做。从性情、本事方面来说,为夫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加合适的人选了。”
“从其他方面,她也是最合适的人选。为夫之所以起初从宗室中挑选,是因宗室女子更易听从朝廷的话;但岱雯身为你的侄女,薛家三代受朝廷恩典,会比一般的宗室女子更加听话。而且她今年十九岁,仅比朱褆小两岁,年岁也十分合适。”
“还有一点。若是挑选宗室女子嫁给朱褆,那就挑明了他虽然姓朱但并非是大明宗室,之后由文垣认他的儿子为义子也会引起异议;十多年之前朱芳远初即位时曾经向为夫请旨,赐婚朝鲜王室,但为夫拒绝了,若是现下却又让宗室女子下嫁朱褆,也有损为夫的名声。可若是让岱雯嫁给朱褆,这些都可避免。”
“所以,为夫认为,薛岱雯是最合适的人选,恐怕挑遍整个大明,也找不到更加合适之人。”允熥最后总结道。
听到允熥的这番话,熙瑶再无话可说,无可辩驳。反倒是熙怡,听明白了这件事,惊讶的说道:“夫君,你要让岱雯去朝鲜做王妃”
“怎么,你也不愿意”允熥反问道。
“做王妃这是好事,妾怎会不愿意只是,妾恍惚听说朝鲜现下的国君已经有了正妃,难道是让岱雯嫁过去做侧妃不成那就不是好事了。”熙怡又道。
允熥哑然失笑。熙怡与熙瑶完全不同。一是性情使然,二也是熙瑶身为皇后,必须要对朝政有所了解。熙怡对这段时日朝鲜发生的事情虽然偶尔也听说过,但听过就忘,这时根本想不到。
“你放心,朱褆原本的王正妃因犯了严重的过失,已经被废黜,岱雯嫁过去是做正妃,不是侧妃。”允熥笑着回答。
“既然是正妃,那是好事啊。姐姐为什么会反对”熙怡又道。
“妹妹你不要再说话了!”熙瑶生气地说道。
“哦,是,姐姐。”熙怡答应一声,不再说话。
熙怡说的话让熙瑶十分生气,但却使熙瑶允熥夫妻二人间略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氛和缓下来,熙瑶哭笑不得的让妹妹坐下,转过头对允熥说道:“夫君,既然夫君觉得岱雯十分适合成为朝鲜王妃,男主外女主内,妾也不能阻拦。不过妾会派人将此事告诉父亲与大兄。”
“这是应当的。”允熥说道:“熙冉是岱雯的父亲,此事自然要知会他;岳父也应当知晓自己的孙女会嫁到何处。另外,此事也要告诉岱雯本人。若是她不愿,也就罢了。”
“若是岱雯本人不愿就罢了”熙瑶追问道。
“当然。”允熥回答:“其实王妃本人是否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并不是非常要紧,为夫可以派人去辅佐她;最要紧的是她是否愿意配合。若想实现夫君的谋划,王妃本人必须配合;若是她自己不愿成为朝鲜王妃,即使强行赐婚,她心不甘情不愿不配合,想要掌控朝鲜也会事倍功半,若是在朝堂上公然闹出来,对大明更是不利。所以若是岱雯本人不愿就罢了。”
“妾马上派人将此事传回薛家。”熙瑶立刻说道。
“这先不忙。熙冉还在刘家港,派人将他从刘家港叫回来,等他回来后一起告诉。”允熥道。
“这也好。”熙瑶觉得全家人一起知晓此事,然后同时干脆利落地拒绝,也不错。
看到熙瑶的表情,允熥的嘴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心里想着:‘未必会如你所愿。’
……
……
“爹。”岱雯惊喜地见到父亲竟然回家了,忙叫道。
“岱雯。”薛熙冉走进家门,摸了摸长女的头,笑道:“这些日子家里如何”
“这些日子家里没什么事情。爹,你怎么忽然回来了”岱雯问道。
“你姑姑忽然派人将我
叫回来,说是有十分要紧的事情要与我说。”熙冉道。
“姑姑有事情要与爹爹说什么事情”岱雯问道。
“不知晓。传信之人并未说这件十分要紧的事情是什么。”熙冉道。他同时也有些不解:这次要与他说的事情到底是什么,竟然连来传信的人都不知晓
这时从岱雯身后不远处传来声音:“冉儿,你回来了”
“娘。”熙冉马上跪下说道。
“奶奶。”岱雯也行礼道。
“快起来,快起来。你好不容易从刘家港回来一趟,还这么多礼做什么。”熙冉的母亲王氏说道。
熙冉又行了一礼,
第1716章 朝鲜的‘终结’
“什么”熙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你可愿意去朝鲜做正妃”
“父亲,女儿适才已经回答过了。”岱雯的声音略有些颤抖,但仍然坚定的说道:“女儿愿意去朝鲜,做朝鲜国君的王正妃。”
“儿啊!”魏氏马上哭道:“你是不是傻了,怎么能愿意去朝鲜”
熙冉愣了一下,也说道:“岱雯,你是否没听说最近有关朝鲜的传闻朝鲜国君绝不会喜欢被大明硬塞过去的王妃的。而且你到了朝鲜,恐怕会变成陛下掌控朝鲜的一只手,这对你绝非好事。听了这些,你是否改了主意”
“父亲,母亲,女儿听说了最近在朝鲜发生的事情,也能猜到陛下这样做的目的。但女儿仍然愿意去朝鲜,做王正妃。”岱雯再次说道。
“儿啊!”魏氏再次大声哭喊起来。岱雯是她的第一个孩子,被她视若珍宝,岂愿她去朝鲜但她才喊了几句,又被薛宁打断道:“都吵嚷什么!”
魏氏顿时不敢说话了。薛宁又将他们都赶出去,包括自己的妻子王氏。屋里只留他与岱雯祖孙二人。
“岱雯,你之所以答应去朝鲜,一是为了家族考虑吧。虽然陛下说绝不会强逼你去朝鲜,陛下也绝对不会强逼你去,但若是你拒绝了,陛下心里仍然会不舒服,这对咱们薛家不利。二来,若是你成了朝鲜王妃,甚至成为你父亲说的陛下控制朝鲜的一只手,薛家之后的荣华富贵就更加稳固。”
“爷爷说的很对。”岱雯道。
“其二,也是你自己愿意吧。你从小就与其他人不同,做事果断有主见,而且你的想法多半是对的,所以大家都愿意听你的话,即使不愿,也不会反对。他们把你叫做小武则天,确实不是胡说。”
“爷爷说的对。”岱雯的声音小了些,但仍然答应道。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纵使你有这样的本事,能驾驭得住朝鲜的局势,但对你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嫁给一个平常之人,过自己的小日子一辈子平安喜乐,未必就比纵横于朝堂之上要差。武则天是做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她也未必觉得幸福,觉得作为一个平常人家的妇人过一辈子要更好。”
“所以岱雯,爷爷再问你一遍,你可愿意去朝鲜”薛宁最后说道。
岱雯脸上显现出挣扎之色,但过了许久之后,她仍然回答:“爷爷,孙儿愿意去朝鲜。”
“既然你再三思量仍然这样决定,那爷爷也不阻拦你了。但你要记住,绝对不要后悔。”薛宁道。
“孙儿绝不后悔。”岱雯语气坚定的说道。
……
……
岱雯答应去朝鲜很快传到了允与熙瑶耳中,熙瑶不敢相信,将岱雯召入宫中亲自询问了小半个时辰,最后不得不颓丧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允则在暗笑。他虽然与岱雯接触不多,但看得出她绝不是愿意一辈子相夫教子的,得到这样回答也早在预料之中。
允随即拟旨,并且在废黜原朝鲜王妃
第1717章 远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终于要回京了
将时间退回到建业十六年八月,允熥下旨册封岱雯为朝鲜王妃后不久。
虽然在民间此事仍然沸沸扬扬,但允熥已经撂开了。既然朱褆没有提出异议,那此事已经成为定局。之后的事情他也都已经安排好了,不需要,至少暂时不需要他挂心。他可以关心一下旁的事情了。
“陛下,北征蒙古之军传回来消息,已斩杀蒙古壮丁三万余人,斩杀妇女数千人,虏获妇女两万余人,俘虏孩童万余人,虏获牛羊马匹无数。大军损兵不过七千余人。”一名大都督府的官员说道。
“陛下,这是大捷啊!”李景隆马上说道。
“确实是大捷。”允熥也笑着说道。虽然斩杀几万人看起来不多,但蒙古草原可不是中原,蒙古人才不会在原地等着明军打过来,定然是要到处逃跑的。若是运气差到极致遇到明军或者发现明军的踪迹,也会将辎重全部扔下,牛羊驱赶着阻拦明军行军的路线,然后全力逃跑,所以想要斩杀蒙古人非常困难。从四月份出兵至现在不到四个月,就或杀或俘蒙古人近十万(奏折中不会提到斩杀的少年儿童,但被俘的少年儿童这么少显然不正常),确实算得上大捷。
当然更重要的是,此战大军的损失也不多。因他平日里最信任的将领都在印度,允熥这次派去北征蒙古的将领是之前被他忽略的人,比如天成伯平安、安陆侯吴杰,以及何福、顾城、盛庸等将领。这些将领在历史上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所以允熥虽然被逼无奈任用他们,但并不放心,一直担心他们打败仗,或者惨胜如败。这下子他不必担心了。
“平安等将领之后有何打算”允熥又问道。
“陛下,在奏报中写到,天成伯与安陆侯想要班师返回,但顾将军、何将军都反对班师,盛将军则拿不定主意。不过天成伯乃是统帅,压下了顾将军与何将军的反对,已经带兵班师回朝。”那大都督府的官员又道。
“平安做的不错。”允熥又道:“确实应当班师回朝。已经斩杀了这么多蒙古人,其余的蒙古部族必定更加小心,想要斩杀他们更加困难,大军继续留在草原上多半也是空耗粮食,不如班师。”
“而且朕此次派兵扫荡蒙古草原也是因为蒙古人南下劫掠,而非想要荡平草原。大草原上一望无垠,蒙古人又是人人骑马,就连七八岁的孩童也能纵马奔驰,想要消灭蒙古人虽然未必不可能,但损耗的钱粮却难以估计,并不合算。这些钱粮用在攻打印度,用在攻打其他地方,比耗在蒙古草原要合算多了。”允熥说道。
这个道理允熥对面前的武将们说过好几次了,虽然一开始还有人腹诽陛下太过市侩,但渐渐的就没人说这样的话了,众人都接受了允熥的道理,评估某一场战争的时候,也会下意识估算损耗的钱粮。
“明年,不,后年朝廷还要开互市。而且要派出使者走遍草原,告诉所有的蒙古部族。必须让蒙古人知晓,与大明保持和平就可以将草原上的牛羊马换成他们需要的铁锅、茶叶等,若是起了劫掠之心就要冒着被大明屠戮的风险。让他们愿意与大明保持和平。”
“还要让他们遵从大明对草场的划分,待在自己的牧场里。此事等互市之后,还要派出使者出使草原。不过这些事情等到后年,朕还要与大都督府和户部、理番院商议,你们先知道此事即可,现下倒不需做什么。”允熥又道。
彻底平定蒙古草原,关键还是在于宗教。‘要不要给予那些前往草原上传教的藏族人一些经济上的权力罢了,这样容易让事情失控,不过仍然要传令给边关之地,若是他们去蒙古草原传教,边关卫所还是要尽量配合。哎,不知多久,才能将喇嘛教传遍草原,彻底不必担心蒙古人的威胁。’
“是,陛下。”李景隆等人忙答应道。
允熥又吩咐了几件事,让他们退下了。之后允熥拿起奏折刚要批答,一名小宦官忽然急匆匆地跑进来,在允熥面前行礼说道:“陛下,刚刚传来的消息,梁国公等人已经乘船到了镇江,明日即可抵达京城。”
“好!”允熥马上放下手中的笔说了一声。而且又吩咐道:“你马上去礼部告诉胡广,让他确保迎接有功将领的仪式不会出任何纰漏。”
“是,陛下。”小宦官答应一声,转身小跑着离开乾清宫。
允熥仍十分激动,勉强按捺住自己的心情,继续批答奏折。到了午时,他将已经批答完毕的奏折分别扔进不同衙门的框里,吩咐卢义整理后送到通政司,起身前往永安宫。
听说允熥前来,思齐有些惊讶的迎到宫殿门前,行礼后问道:“表哥,怎么今日来了我的宫殿”
“你猜”允熥笑着说了一句,向殿内走去。可他才走进去,扫视一眼忽然愣了一下,之后对着殿内一人问道:“你怎会在永安宫”
“夫君,妾听闻淑嫔妹妹宫里有一位宫人笛子吹得极好,夫君也知妾喜欢音乐,所以就来求淑嫔妹妹让妾听一听。”这人正是明妃叶抱琴,她听到允熥的问话连忙解释道。
允熥也懒得理会抱琴来找思齐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说道:“以后你不要称呼思齐为淑嫔妹妹,仍然按照从前的叫法称她广灵。”
抱琴的
第1718章 下一步的铺垫与孟加拉的“终结”
第二日,允熥亲自出城在码头迎接蓝珍等人。蓝珍等人极为感动,忙跪下口称不敢。允熥自然说这是迎接有功之臣返回应有之意,蓝珍又连声说不敢。
在码头上迎接过后,官位较低的武将各自回家,蓝珍等人则与允熥一起来到乾清宫。允熥详细询问有关印度之战的经过,毕竟写在奏折上的文字总是不如听人说显得生动。他们对此也早有准备,当即由文垚和杨峰先后说了印度之战的过程。他们所说的话早已经过师爷反复斟酌,将本就跌宕起伏的印度之战说的更加波澜壮阔,允熥听的都后悔了,觉得应当御驾亲征印度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