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哎。”朱褆又叹了口气。自从金汉吉死了以后,王后金墨玉倒是不曾哭闹给金家补偿,也不要求生金家人的官儿,但一直想要朱褆给金汉吉一个美谥。但对于朱褆来说,这是比给金家好处更难办到的事情。

    金汉吉是怎么死的是被朱芳远打了一顿后禁受不住死了,若是给他一个美谥,岂不是说朱芳远做错了虽然朝鲜没有像中原这样‘雷霆雨露皆君恩’的极端想法,但也没有国王承认做错了的道理。朱褆就算心里也对朱芳远不满意,不,哪怕他不是朱芳远的儿子,也要维护朱芳远的声誉,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可金墨玉也不知怎么想的,旁的什么都不要求,只要给金汉吉一个美谥。朱褆被她说的烦了,只能拒不见他。

    不过,“殿下,恕奴婢多一句嘴,您这样一直躲着王后娘娘也不是办法。”那宦官说道。他从十五年之前被分配到世子宫中,已经服侍朱褆十五年,情分与旁人不同,还敢说几句话。

    “哎,寡人岂能不知你说的对但是不躲着他,寡人还能怎么做”朱褆反问道。

    “殿下还是好好与王后娘娘说理,承诺多给金家,尤其是金赞成(以官职称呼金汉吉)之子、之孙。打消了王后娘娘的想法。”宦官道。

    “哎,今晚寡人回去和王后说一说吧。”朱褆只能这样说道。

    “还有金家,殿下,金家人也要再行安抚。在汉城的金家人以青壮为多,年轻人大多火气大,现下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若是有人怒气上涌闹出不可挽回之事就糟了。”那宦官又道。

    “你说的也是,那寡人就再次召见金家众人,安抚他们。”朱褆随即就要吩咐人宣金家几个在同辈中较有威望之人入宫。

    可就在这时,几个侍卫十分慌张的跑进殿内。朱褆正要斥责他们,听到他们说的话,就呆在了原地。因为这几个侍卫先后说道:“殿下,从平安道义州传来消息,大明辽东都司与英藩之兵忽然打起靖难的旗号,越过鸭绿江攻打我国将士。驻守在鸭绿江边的将士完全没有任何准备,被明军一击而垮,只来得及将消息传出。现下明军多半已经夺取了义州城。”

    “殿下,从镜城都护府传来消息,永藩的明军同打出靖难之旗号,越过图们江。图们江之军本就兵少力弱远不及明军,更兼被明军以有备袭无备,全军覆没,就连消息都没来得及传出。还是明军围攻罗先城,守卫罗先城的将士才将消息传过来。但现下罗先城多半已经丢失,明军很可能已经打到清津。”

    “殿下,据全罗道奏报,济州岛驻守之明军近日多了许多,明国东海水师大部驻扎于该岛,不知其意图如何,现全罗道已经派人至济州岛询问。”

    朱褆呆了好一会儿,才出言说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明国会忽然攻打朝鲜他们还打出了靖难之旗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语气中掩盖不住的惶恐之色。

    “殿下,据镜城都护府传回来的消息,明军将士号称有,有,有,用了大印的文书,号称现下朝鲜局势动荡,请求大明派兵入朝,平定局势。大明是应朝鲜之邀入境。”

    “明军有用了大印的文书是谁送的文书至明国”朱褆尖声问道。

    几个侍卫面面相觑,无人回答朱褆的话,而且他们的脸上也不见惶恐之色。朱褆十分生气,正要出言斥责他们,忽然想到了什么,颓然坐下。

    这些侍卫之所以并不害怕,是因为他们怀疑是朱褆自己写了这封文书派人送至大明。朱褆当然知道自己没写这封文书,但旁人可不这么看。现在朝鲜的局势确实很乱,因为金家之事两班贵族之间,朱芳远与朱褆之间都有了大矛盾,而且难以化解。这个时候请外力来干涉,确实是一招妙棋。而且明国现下在东方的信誉很高,就连满者伯夷都没有灭亡,朝鲜国君邀请明军进驻也不必担心自己丢掉王位。

    自然,大多数人都认为不是朱褆自己写的这封文书,但这些人中又有人觉得或许是王后写的文书。毕竟女人比男人更加容易被情绪左右,一时激愤之下写出这份文书有可能。而且大印放在宫内,一般人哪有那个本事将大印拿到手除了上王、大王,也就只有王后了。既然他们怀疑是王后做下的,那这就是王族的家务事,也轮不到他们置喙,所以也不担心。

    ‘王后,莫非真的是王后’就连朱褆自己也忍不住这样想起来。他比这些侍卫更怀疑王后三分,因为王后是有前科的。当初审问那两个明国锦衣卫暗卫后,朱芳远又顺藤摸瓜的调查,查到了金墨玉在其中起了作用,也告诉了朱褆。

    “快,寡人要去王后的寝殿。”朱褆忙站起来匆匆向外走。走到宫殿门口,他又想起这几个传信的侍卫,对他们吩咐道:“传令给平安道和镜城都护府,放弃所有在城外的军营,坚守城池。寡人马上会派出使者与大明沟通。让他们记住,万万不可主动起衅,已经丢失的地方没有寡人的命令不得反攻。”说完这句话,朱褆就匆匆赶去了王后的寝殿。

    在路上,朱褆还想着:‘也不知文书是否为王后所写。若不是,那就应当是有旁的家族想要浑水摸鱼,再细细查询,现下最要紧的是让明军退兵。不过明国的反应也十分奇怪,他们在接到来人不详的文书后竟然不派人至汉城询问,而是直接发兵。朱允熥,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

    ……

    十五日之前,大明京城,宫城乾清宫。

    “陛下,这是刚刚从朝鲜传回来的东西。”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弯着腰,恭敬的站在允熥身前,轻声说道。

    允熥从他手中接过一个信封,打开来看了一眼见到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强行按捺住激动之情,将纸张又塞回信封里,同锦衣卫指挥使说道:“不错,做的不错。”

    “陛下谬赞了。”锦衣卫指挥使忙说道:“这都是锦衣卫分内之事,不值得陛下夸赞。”

    允熥笑了笑,又夸了他几句,说道:“朕还有事,爱卿退下吧。”锦衣卫指挥使答应一声,转身退下。

    允熥又将几页纸从信封中抽取出来,仔细看了几眼,笑道:“这个东西终于到手了。”又从抽屉里拿出几页纸,对卢义吩咐道:“你马上将这几页纸分别装进木盒里。之后吩咐军驿送到英藩王都、永藩王都、辽东都司与东海水师的母港刘家港,交给英王、永王、辽东都指挥使与东海水师都指挥使。记得六百里加急送过去。”

    卢义心中一抖。六百里加急可是最快的一种运送信件的法子,非十分要紧之事不能用,陛下到底要吩咐他们什么差事

    他心里想着,但手上丝毫不停,很快将四份文书分别放进木盒里,又用木契钉死,手里捧着四个木盒对允熥躬身行了一礼,转身出了乾清宫。

    等他走了,面对除自己之外空无一人的宫殿,允熥忍不住又说道:“多年的谋划,终于要实现了。”

    允熥一直想要控制朝鲜,至少要让朝鲜与内藩一样,但朱芳远一直抗拒此事,允熥又不能违背自己订下的规矩,做事束手束脚,虽




第1713章 剑指……
    朱芳远见他的表情不像是作伪,也有些迷糊,问道:“既然如此,大明皇帝想要做什么除平靖祸难、恢复秩序之外。”

    “陛下自然不仅要恢复表面上的秩序,更要恢复朝堂秩序。”朱允熞继续说道:“此次变乱,是由上王坚决要求处置金家而起。陛下认为,金家所作所为并无错处,不仅不应处置,反而应当予以嘉奖才是。”

    朱芳远的神情微微一动,但随即恢复平静。他都已经最好了最坏的打算,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儿折他面子的事情而动怒。他内心反而略有些高兴,因为既然明军这样处置,显然真的没有罢黜他们家族国君之位的想法。‘不论这次明军捞走多少好处,都罢了,以后更加小心的侍奉大明就是了。我以后也完全不再理会朝堂之事。’

    他正想着,朱允熞又说了几件要做的事情。当然,在将这几件事情说完后,朱允熞说道:“这些事情本应由你们处置,但既然明军暂且接管了朝鲜,这些事情就由陛下直接吩咐。我等会将所见所闻写作奏折送至京城,由陛下下旨。”

    “陛下亲自下旨处置朝鲜的暹粒小事,臣十分惶恐。”朱褆说道。

    “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天子,朝鲜百姓也是陛下子民,陛下亲自处置虽说是你等的失职,但倒也合乎礼仪。”朱允熞道。

    听到这话,朱褆再次行礼,表示惶恐。之后他说道:“不知二位殿下还有何事要说若是并无其他事情,我就吩咐户曹的官员准备犒赏大军的钱粮。”

    “还有一件事情,十分要紧。不过此事不宜在此处说。”朱允熞说道,而且撇了一眼朱芳远。朱褆只得引着他来到旁边的一间书房。待走进书房关上门后,朱允熞从怀中拿出一份文书递给朱褆,同时说道:“这份文书,到底是不是你派人送到京城的”

    “这是那份文书的原本”朱褆一边接过,一边随口答应。

    “自然是原本。”朱允熞回答。但其实这份文书并不是原本。原本的文书上盖的章印使用萝卜刻的,只要是见过真章的人都能认出这个印记是假的。为了更真实些,允熥不得不命精擅模仿他人字体的亲信之人将文书又抄写了一遍,又命人刻了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朝鲜国王大印,盖在上面。

    “这并不是我派人送至京城的,我也完全没见过这份文书。”朱褆略微看了几眼,说道。

    “既然如此,还请将王妃请出来,我要向她询问此事。这份文书若是你命人写的,那理所应当,并无错处;但除你之外,朝鲜任何人无权请求大明派兵靖难,写这份文书还着人送到京城,乃是大逆不道的罪过。必须查清到底是何人所为,严加惩处。”朱允熞道。

    “此事绝对不是王后做下的!”朱褆语气坚定的说道。

    “是否为王妃做下的,在下会着人查证。还请将王妃请出。你放心,不会对王妃如何,只是询问几句话,王妃也可带上面纱。”朱允熞语气温和,但态度同样坚定的说道。

    朱褆深感屈辱,坚决不愿答应。朱



第1714章 王妃
    “我绝不允许王后被如此处置!”朱褆大声说道:“王室岂与百姓等同放在百姓身上能算作谋逆的罪过岂能放在王室身上按照《大明律》,谋反要夷三族,但若是亲王造反,岂能夷三族”

    听到朱褆的话,朱允熞的表情也变得难看起来,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他随即大声对朱褆说道:“你虽然是朝鲜之君,但也是大明陛下的臣子,也要遵从《大明律》。你不要忘了,当初你继承王位、王正妃被封,是有陛下的旨意。既然陛下能够加封,也就能够废除。何况将王正妃废除正妃之位后打入冷宫或赐死,也已经是对亲王正妃减缓罪责了。”

    “不行!决不能如此处置她!”朱褆仍然叫道。

    朱允熞强忍住与他辩论一番的想法,同他说了一句:“如何处置她你说了不算,要听陛下的旨意,若是你对我的想法不满,尽可对陛下上书。”言罢他就转身离开了这里,任凭朱褆自己大声喊叫。

    朱芳远很快听说了对金墨玉的处置,同朱褆说道:“大明这是故意羞辱咱们李家,降低咱们家在朝鲜两班之人眼中的权威,使得咱们家更加难以掌控朝鲜,只能更加倚靠大明。我也对此十分不满,但实在不成,为保住王位,也只能答应了。至于以后,也只能寄托于后人了。”

    但朱褆听了他的话却摇摇头。“父王,我有预感,此事必定不是这样简单。明国皇帝的心思,绝不仅仅是降低咱们家的权威、更加难以掌控朝鲜。”

    “那你觉得明国皇帝的心思是什么”朱芳远反问道。

    “我猜不到全部。但若是她被废除王后之位,继任的王后会是何人来自哪个家族”

    ……

    ……

    “陛下,……,英王与永王殿下联名的奏折已经到了,另外朝鲜王也有奏折上奏陛下。”乾清宫内,通政司的一名知事躬身站在陛下面前,双手捧着奏折说道。

    “知道了,放下吧。”允熥说了一句,知事又躬身行了一礼,将奏折放在御桌上,转身退下。

    允熥从中挑选出二位王爷联名的奏折与朱褆的奏折,先打开朱褆的略微扫了几眼,冷笑一声放下,提笔写了一句话,又合上放在一旁。之后他拿起联名奏折,认真看了起来。

    他看了好一会儿,不时还拿起铅笔在上面轻轻划着。过了足足两刻钟,他才放下奏折。

    “你去五军都督府与理番院,告诉李景隆与陈诚下午未时正来乾清宫,也要吩咐太子前来。”允熥对卢义吩咐道。

    “是,官家。”卢义答应一声,转身退下。

    允熥又批答了一会儿奏折,但他的心总是静不下来,批答几份就要侧头看看时间。等他见已经到了午时,马上放下笔站起来,离开乾清宫。

    他一路步行来到坤宁宫。熙瑶将他迎进宫里,出言问道:“夫君,今日怎么这个时候就回来了”虽说已经到了午时,但允熥平日里都会比现下晚一会儿,今儿怎会来的这么早

    “有一件要紧事,为夫想先与你说了。反正那些奏折早批一会儿晚批一会儿也没什么。”允熥说道。

    “何事”熙瑶顿时有些紧张的说道。要与她说的要紧事,那会是什么事‘莫非是要选定太子妃的人选还是选定敏儿的夫君’

    “你瞧着,现下在京里这些未婚的宗室女子,哪位性格坚毅,做事果断,而且善于审时度势最好是与文垣同辈的。”允熥问道。

    “夫君问这个做什么”熙瑶愣了一下,问道。

    “为夫要为朱褆选一位王正妃。”允熥说道。

    “朱褆可是朝鲜的那个朱褆他不是已经做了朝鲜国君而且也已经有了王正妃。”

    “他很快就会没有王正妃,因为为夫要废除他的正妃。”

    “夫君,这是为什么而且以何理由废除她的正妃之位”

    “你还记得之前从朝鲜有一份文书被送来京城,请求朕派兵至朝鲜平靖祸难、恢复秩序”允熥见熙瑶点头,继续说道:“这份文书若是朱褆派人送来的,那没什么;若是朱芳远派人送来的,也只能罢了;但这份文书是王正妃配合她娘家兄弟伪造后盖上大印送来京城的,这就是大罪过。按照律令,足以废除她的王正妃之位。”

    允熥先解释了一番以什么理由废除金墨玉的王正妃之位,之后解释起自己这样做的缘故。“为夫之所以废除她的正妃之位,又要选一位宗室女子给朱褆做正妃的缘故,是要控制朝鲜。”

    允熥先解释了自己之前那些做法的目的与缘故,继续说道:“你也知晓,若是直接废除他们家的王位,择一名宗室王爷为朝鲜国君,或者命一大臣全权处置朝鲜国事,那为夫的意图就太过明显了,会引得各番国疑惧,不是好事。但赐婚一名王正妃,由王正妃打理朝政,就不会让各国担忧。毕竟蒙元曾经先后下嫁七位公主郡主至高丽,也曾有过蒙古来的王后摄政之事,各番国之间互相嫁娶也是常事,不会引起波澜。”

    “为配合王正妃摄政,这次趁着派兵进入朝鲜,为夫还会留下数千人组成一军以陪嫁之名留下,作为王正妃手上的亲信部众。这些将士的家人也会全部迁移至朝鲜,但不许他们与朝鲜人通婚,只能内部通婚或者与辽东都司的卫所、百姓通婚。为夫还会借此机会调整一下朝堂,愿意听从王正妃之令的人就提拔,不愿听从的就贬斥,甚至寻找过错处置他们,将他们流放到大明西北。”

    “等王正妃为朱褆生下儿子,就下药让朱褆患病,不论是让他手动不得也好,让他说不出话也好,总而言之要让他处置不了朝政。这样王正妃就能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同时,为夫还要让文垣认朱褆之子为义子,正式赐与大明宗室身份。虽然不能将他接到京城与皇子一齐教养,但也要让他身边的先生都是大明派出的大儒,接受与皇子一样的教导。”

    “之后,再寻各种理由处置原本朝鲜的王室,大多数人不要处死影响不好,最好将他们流放到辽东。之后在辽东,朕再命辽东都司以各种理由将他们流放到西北、西南,或者汉洲大陆。这样一来,朝鲜的王室只剩下朱褆这一支,他们又在母亲的影响下亲近大明,过不了二三代,就会与大明的宗室一样了。等几代之后,若是朝鲜国君绝嗣,就可以安排大明的宗室过继过去继承王位。”面对熙瑶,允熥将自己对朝鲜的安排完整表述出来。
1...451452453454455...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