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不然儿子看什么”朱反问道:“如今儿子已经不再是世子,也不必再看有关治理朝政的书籍,正好儿子喜欢《》这样的书,就拿出来看一看。”
“你,罢了。”朱芳远本想训斥他几句,但最后还是没说什么。他已经被废除了世子之位,将来不论他或是朱,必定给予朱锦衣玉食,但也必定不会让他做任何差事,他以后只能做一个富贵闲人,看些闲书打发精力也没什么可以指摘的。
“父王,这本书是什么书”见气氛缓和了些,极其喜好读书的朱忍不住问道。
“这是一本,就是类似于宋代的话本,唐代的传奇,写作之人大约在其中寄托自己实现不了的哀思,不过看书之人只是用来消遣而已。”朱解释了一句什么是,之后介绍起书里的内容:“《》这本书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有一股盗匪因宋国朝廷黑暗,以宋江为首,聚集在山东梁山附近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啸聚山林,后来被宋国朝廷收编的故事。”
“历史上北宋年间在山东确有一股宋江等人为首的盗匪,不过规模没有书中写的这样夸张。”朱又解释了一句。
“这本《》的写作者可是在元末曾参加某一支起义或造反
第1709章 惊天霹雳
“斥责寡人大明皇帝为何何事要斥责寡人”朱芳远不解的问道。他最近除了操心国内改革,并未做任何其他事情,如何会被大明皇帝斥责因国内的两班贵族请求开玩笑,大明皇帝岂会被两班中人说动
他正想着,就听那宦官又道:“殿下,那侍者并未听大明使者说出大明皇帝圣旨的内容。殿下,现下大明使者应当已经到了王宫,还请殿下回宫。”
“寡人这就回去。”朱芳远答应一声,起身就要离开朱的府邸。不论大明使者是因何而来,躲避不接旨都不是办法。他站起来走了几步,回过头又对正要跟上他的朱说道:“你暂且不必去,比父亲慢一步返回王宫。”
“是,父王。”朱赶忙答应。朱芳远点点头,又对他和朱吩咐几句话,与侍者一起离开让宁大君府。
他很快就返回王宫,见到了来传旨的大明使者。见到这人朱芳远吃了一惊,随即上前笑道:“原来是陈院使。不想咱们二人才时隔两个多月,就再次见面了。”
“朝鲜国王听旨。”可陈诚这次却冷着一张脸,丝毫没有和他寒暄的意思,出言说道。
见到陈诚这幅神情,朱芳远终于感觉这次的事情不同以往。虽然陈诚过去只来过朝鲜两三次,但他对于陈诚的行事风格却十分了解。陈诚一向秉承‘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除了当年出使满者伯夷说‘勿谓言之不预也’那一次之外,和番国国君说话的态度从来都十分和蔼;可这次却与他说话这般不客气,‘难道我做了什么大错事被大明皇帝发现了可我哪有什么错事值得大明皇帝大动干戈莫非是……’
朱芳远正想着,陈诚已经开始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朝鲜国君朱芳远,假称其国世子朱身患重病,请求朕改立其三王子朱为世子。但实则其世子重病乃是欺瞒大明,以阴毒之手段伪造世子重病之情,欺瞒朕躬。……。为以儆效尤,废除朱世子之位,复立朱为世子;命朝鲜国君朱芳远退位,由朱继承朝鲜王位,钦此。”宣读完毕后,陈诚将圣旨合拢上,递到朱芳远身旁,说道:“殿下,接旨吧。”
当听到‘废除朱世子之位,’这一句的时候朱芳远已经神不思属;再听到‘命朝鲜国君朱芳远退位’这句话后朱芳远的脑海里顿时‘嗡嗡’作响,已经完全听不到外界传来的声音了。
‘大明皇帝竟然知道了我在欺瞒他,他是怎么知道的我在欺瞒他到底何人将这件事透露给他竟然还要废除我和朱,让朱做朝鲜国君这怎么行,我岂能将王位让出去大明的皇帝……’
“殿下,接旨吧。殿下,接旨吧,殿下,接旨吧。”陈诚又一连说了三遍殿下接旨,但朱芳远仍然好像什么都听不到一般跪在地上,眼神呆愣愣的。陈诚顿时有些害怕,对一旁的下人说道:“还不快请医生过来!殿下犯了癔症!”
“快叫医生!”有宦官连忙大声喊了起来。他们刚才也被圣旨的内容惊到了,同样呆呆的跪在地上。听到陈诚的话才回过神来,大声吩咐起来。
朝鲜王宫不大,内医院又在王宫附近,医生们马上赶了过来,命宦官将国君抬到步撵上,将他送到附近宫殿内救治。宦官们也纷纷跟在身后。
“朱芳远这是被抬走了,但圣旨怎么办”陈诚神情无措的站在原地。圣旨宣读完了,应该接旨的人竟然倒下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正彷徨无措,忽然一眼瞥见从宫门走进来的朱。朱看起来对于刚才发生了什么并不知晓,望着宫内神情惶恐的宦官和侍卫,正在小声询问。见此情形,陈诚连忙走到朱身旁,对他说道:“世子,殿下适才在下官宣读完毕圣旨后忽然昏倒在地,无法接旨,世子既然身为朝鲜王储,还请代殿下接旨。”
朱还不知刚才发生了什么,应道陈诚的话,一边接过圣旨一边说道:“父王昏倒在地这是为何适才到底发生了何事”
“到底发生了何事还请世子询问旁人,下官已经宣读完毕圣旨,还请将下官安顿至驿馆。”陈诚道。
“你快带天使去驿馆安歇。”朱吩咐一句,陈诚对他行了一礼,随后跟随朱吩咐这人离开王宫向驿馆而去。
朱匆忙来到朱芳远所在的宫殿,见医生正在救治父王,不敢妄动,站在一旁等待医生将父王治好。这时他才第一次打开圣旨瞧一瞧这个导致父王昏迷的旨意到底写了什么。
他这一看不要紧,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起来。几乎就要昏倒在地,几乎摇摇欲坠,但最后还是撑住了。这时只听“啊”的一声响,他侧头一看见到朱芳远已经回过神来,连忙扑到朱芳远身旁叫道:“父王!”
“我这是怎么了”朱芳远茫然的说了一句,忽然想起适才发生的事情,脸色也瞬间变得铁青,又低头看向朱。朱脸上的神情十分惶恐,出言说道:“父王,大明皇帝怎会知晓大兄生病乃是在欺瞒他”
“这必定是,”朱芳远说道这里,忽然想起来什么,对屋内的所有人说道:“都出去!”众人赶忙离开。等众人都走了,朱芳远才继续说道:“必定是有人偷偷将此事告诉了大明的锦衣卫。大明向朝鲜派锦衣卫之事为父一直知晓,但朝鲜身为大明的藩属国,父亲也不好做什么,只能安排人监视他们。必定是有人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偷偷告诉了锦衣卫。”
“这人的身份低不了。锦衣卫被严加看管,若是没有些势力的人是万万不能将此事传给锦衣卫的,必定是两班中人,而且是对最近为父的改革不满之人。”
“那会是哪一家”朱问道。朱芳远最近的改革得罪的人可不少,有嫌疑的人很多。
“只能慢慢排查了。未必是某个家族的行为,或许是哪个家族中被为父最近的
第1710章 抓到你了
之后果然如同朱芳远所预料,允驳回了他请求收回旨意的奏折。不仅如此,允还公开了自己得到的证据:包括一名自称是朝鲜世子朱伴读的人,他所写的供词,以及献上的少许物证;而且,允是在京城上朝时将这个自称是朱伴读之人叫到朝堂之上,让他当众说自己知晓的事情,以及展示物证。
当见到特意为他送来的邸报后,朱芳远的心彻底凉了。如果是在现代打官司,这个自称是朱伴读之人所献上的物证,以及他本人作为人证根本不足以确定朱生病是假的,最后一定是以证据不足结案;但在这个年代,这些已经足够了,足以证明朱芳远在蓄意欺瞒大明皇帝。
朱芳远马上又上了请罪折,而且立刻废除朱的世子之位,重新扶立朱为世子。见到大明皇帝陛下收到他的请罪折后竟然留中不发没有任何反应,心知陛下仍然不满意,朱芳远咬咬牙又不得不举行禅位大典,将王位让给朱。
这个消息传到京城后,大明皇帝终于有反应了。允下了一道旨意给朱芳远,再次斥责了他一番,不过语气已经和缓许多,只是又告诫他既然已经让位,那就要有逊位的样子,朱也要有国君的样子。朱芳远揣摩了一番,觉得大明皇帝的意思是不仅要让位,也要让权,平素也不要干扰朱施政。
揣摩到这一层意思后,朱芳远差点儿没将牙齿咬碎了。让出王位也就罢了,反正自己也做了十六年国君,又已经年至五旬,心中已有让位之意;但让他交权可是如同割他的肉一般。这也不仅是因为他恋战权位,也有自己的改革刚刚进行到一半,若是撒手不管,不和朱心意的改革或许就会废止,让自己的心血付诸流水。
但大明皇帝的话不能不听,朱芳远也只能对朱交代了一番后基本放弃对朝堂的影响。好在朱忽然登上王位,也不知如何治理朝鲜,对于父亲的嘱咐倒还听从。
但有一件事,朱芳远却坚决不愿放弃,就是追查这个自称朱伴读的人到底是何人,哪家的子弟。朱芳远恨透了这个人,一定要找他出来,将他挫骨扬灰,甚至铲除他的家族。
朱芳远在听闻大明朝堂上发生的那一幕后就将所有朱的伴读都叫进宫来,仔细辨认,确定所有伴读都是本人,而非他人假冒。这就让朱芳远很难查出揭发朱生病为假的人到底是何人了。尤其当日允在朝堂上宣召这人的时候让他头上带了斗笠,并未被人看到长相;这人说话时的声音也故意扮作低沉,更加看不出来。朱芳远虽然仍派人严查,但心里也不抱希望,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本来若是这件事继续隐瞒下去,即使许多年之后查出到底是谁,朱芳远报复的心思也淡了,何况到那时朱的王位已经稳固,即使朱芳远想要报复也能够护住这人;但是……
……
……
“你说什么”朱芳远表情即惊讶,又有些愤怒的对面前之人喊道:“你说的可是实话”
“上王,臣绝不敢在上王面前说谎。”跪着这人忙磕头说道。
朱芳远见这人的神情不似作伪,又仔细询问了作证的两个平民,顿时相信了他的话。他挥挥手让他们都出去,随后愤怒的喊道:“竟然是金家!”
刚才那人所奏报的,就是到底是何人向大明皇帝揭露朱之病为假之事。那人适才说道:“上王,自从先王以来,一直委派臣等监视大明派至朝鲜的锦衣卫。臣等也从不敢懈怠,对于每一位来到朝鲜疑似锦衣卫校尉之人,或大明锦衣卫在当地任命的校尉,都派人牢牢盯着,绝不让他们得知任何不该得知的事情,做下任何不该做下的事情。大明自然也知朝鲜不愿有锦衣卫安插在国内,必定会着人看守,所以有时会收买北边几府的胥吏,伪造户籍又派人至汉城,作为暗间。但他们并不知晓,大多数暗间都会被发现。”
“有两名暗间在建业十年被派到汉城,臣之属下早已发觉他们的真实身份,但一直并未揭露,而只是派人盯紧,他们也并未发觉自己被发觉。昨日伴晚,他们闲极无聊,在屋内聊起有关殿下之事。”
“其中一人说道:‘朝鲜上王恐怕很想找到泄露现在的国君当时生病为假的人是谁。他或许也有猜测,猜到了那个家族嫌疑最大。但他没有证据,又害怕自己猜错了,毕竟许多人都可能向大明透露此事,有本事将人送出汉城的家族也不少,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但其实,向陛下泄露那件事的人就是来自嫌疑最大的那一家。他抄了那一家,就什么都清楚了。’”
“当时听到这段话的人觉得事关重大,马上向上奏报,报到臣这里。臣当机立断,派人将这两名暗间抓了起来,严刑拷打,终于问出向陛下泄露那件事的人就是光州金氏的族人:金成复。”
“竟然是金家!”朱芳远又喊了一句。正如那名锦衣卫暗间所说的,他不是没有想过会是金家,但有嫌疑的人家很多,都可能做出这件事,他不敢将这些人家全部抄了,只能望着这几家的府邸所在心中暗恨。
可现下他有了证据,就不必那样隐忍了。朱芳远又咬牙切齿的说了几句,叫宦官进来,对他们吩咐道:“你们即可将大王叫来,告诉大王,寡人要与他说的事情非常重要,不论他在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立刻赶来寡人的
第1711章 疯狂的决定
“什么,要让我去死!”金汉吉惊恐又恼怒的说道。
“汉吉,”金汉明顿了顿,又道:“我知道你很委屈,殿下也知道,但上王得知了那件事的真相,恨你与成复入骨,要求你必须‘病逝’,否则绝不会善罢甘休。”
“我也知晓这对你极不公平,在宫里与殿下争论了好一会儿。但殿下也不敢违背上王的这句话,不然就不是你与成复‘病逝’,而是派兵查抄咱们家了。为了咱们金家的未来,也只能委屈你了。”
“你放心,你为咱们家立下的功劳所有人都记着,你的儿孙会得到族中最好的待遇。若是你不信我的话,我可以将所有族老都叫来,在祠堂里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发誓。”
“就算你们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发誓,我也绝不会去死的。”金汉吉冷笑道:“我还头一次听说这样的道理。获胜之人为了大局,要去死。”
“谁让当今上王与当今大王是父子,而且并未完全撕破脸皮呢。”金汉明说道:“他们父子既然斗而不破,想要完全和好,就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我告诉你们,我绝对不会去死的!”金汉吉站起来大声说道:“自古以来就是成则王侯败则贼,我的计策既然成功了,那我绝不会答应得到贼的下场!”
“你,你难道不顾家族了不成”金汉明也站起来说道。
“家族的目的,是为了庇护族人,现下这个家族怎么不庇护族人了不庇护族人的家族还能叫做家族么”金汉吉反问道。
他们二人辩论了好一会儿,谁也不能将对方说服。金汉明只能说道:“这是家族族老共同的决定,你必须遵从。你若是不遵从,只能让人强行使你‘病逝’了。”
“哈哈!”金汉吉竟然笑道:“你以为你们几个族老在家族内说什么就是什么你等着,我要将这件事散布开来,让所有在汉城的族人都知晓,当今大王是如何恢复世子之位、继承王位的。瞧他们是支持你,还是支持我。”
“你!”金汉明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不得不重新坐下,让自己的孙子拍了好一会儿后背,之后才说道:“你怎能将这件事散布开来家族中人都知晓了,外人也会知晓,这样整个汉城的两班中人都会知道此事。咱们金家的声誉还要不要了!对咱们金家有好处么!”
“反正我没看见坏处。此事让整个汉城的两班中人都知晓了,大王就必须将上王的命令驳回去,维护金家,不然以后还有谁会给他卖命”‘我的性命也就保住了。’金汉吉又在心里想着。
“你,竟然如此不顾大局!”金汉明也想到了金汉吉的谋算,又斥责道。
“我要是不顾大局,当初在上王想要废除大王世子之位时当做不知道,甚至告病回家岂不是更好何必费心费力将成复送到大明”金汉吉反驳道。
听到这话,金汉明气的想要上前抓他;但金汉吉比他年纪轻,也比他身体更好,躲了过去。金汉明想要让下人将他抓住,但这是金汉吉的院子,金汉吉的下人比他带来的下人要多,金汉明的想法也无法实现。
金汉明只能带着孙儿与仆人离开此处。等他走了,金汉吉马上将知晓内情的成
第1712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
“殿下,王后娘娘想要求见殿下。”在王宫内,一个宦官硬着头皮向正批答奏折的朱褆说道。
听到这话,朱褆放下笔叹了口气,嘴张了张似乎想要让金墨玉进来。但他顿了顿,最后还是说道:“你对王后说,寡人事物繁忙,现在就不见她了。”
“是,殿下。”这宦官答应一声,转身就要出去传令。但他才走了两步,侍立在朱褆身旁的宦官说道:“殿下,还是奴婢去与王后娘娘说吧。”
“你去吧。”朱褆一想觉得一个小宦官说话王后未必听,就同意了自己的贴身宦官去传令。他答应一声,走出宫殿。过了一会儿这宦官回来,同朱褆说道:“殿下,王后娘娘已经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