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不过稍微冷静些后,允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次攻打印度有时也确实危险,他可不能冒这样的风险;而且带兵攻打印度耗费的时间太长,印度距离大明又远,不知会有多少事情耽搁下来。他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陛下,岷王殿下、苏王殿下与蒲王殿下因离封地时候久了,先回藩一次,过些日子也要来京拜见陛下。”杨峰又道。

    “他们是来向朕邀功,之后要东西来的吧”允熥笑道。“不过即使他们这样想也没什么,立下功劳,朕自然要对他们有所赏赐。”

    “你们也一样,”允熥又转过头对他们说道:“蓝卿,杨卿,曹卿,宋卿,你们带兵出征印度立下大功,朕也要对你们赏赐。蓝珍、杨峰、曹行、宋瑄听封!”

    这四人连忙跪下。“蓝珍,你作为出征印度的统帅,打下印度功劳甚大,朕任命爱卿为太保,加正一品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授右柱国。益禄五百石!”

    “臣谢陛下恩典。”蓝珍忙叩头说道,脸上掩藏不住的笑意。太保、太师、太傅这三公是当朝最大的官职,特进光禄大夫是授予大臣最高级的散阶,左右柱国是授予武将最高级的武勋,再加上他继承的梁国公爵位,担任的大都督府的实职,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已经取得了所能取得的所有荣誉,位极人臣了。

    “杨峰,爱卿身为一军副将,接连与印度之兵大战,立下大功,朕任命爱卿为少保,加从一品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授上护军,加封寿州侯。”

    “曹行,爱卿身为一军副将,……,朕任命爱卿为少师,加从一品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授上护军,加封赵国公,益禄五百石。”

    “宋瑄,爱卿身为统兵大将,……,朕任命爱卿为太子太傅,加正二品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授护军,益禄五百石。”

    “臣谢陛下隆恩。”杨峰、曹行与宋瑄三人先后叩头说道,脸上也俱带欢喜。杨峰从只是因为驸马而得的低阶爵位一举得封侯爵,升爵如此之快,自然高兴;曹行将父亲传下来的景川侯爵位升为国公,同样如此。宋瑄的爵位没有提升,散阶和武勋也比旁人略低,但他带兵打的仗也比曹行和杨峰要少得多,得到这样的赏赐也心满意足。

    “稍后朕就命人拟成圣旨下发。圣旨上自然会将几位爱卿的功劳详细叙述一番,也会有财货宝物等赏赐,朕就不多说了。其他立功的将士,朕也会酌情赏赐。”允熥又道。

    “臣哪里还会奢求什么宝物。”曹行笑道:“不瞒陛下,臣等在印度征战打破城池后也各自得了些财货,不需陛下赏赐。”

    “朕岂能不知几位爱卿在印度也得了财货只是你们在印度得的财货是你们自己得的,朝廷不能不有所赏赐。不过既然如此,朕下令拟圣旨时就让他们少写一些金银,多写一些珍稀的宝物。”允熥又道。

    “多谢陛下。”他们又道。

    这时已经到了午时。允熥与他们又说了几句话,最后说道:“今日本该留四位爱卿在宫中用膳,只是朕也许久不见皇长子,想要与长子说话,只能过几日再请四位爱卿与朕一同用膳了。”

    “陛下岂用如此,臣等不敢当。”蓝珍等人马上说道。

    “这有何不敢当”允熥笑道:“只是朕今日确实没空。”

    “臣等告退。”蓝珍等人又道。

    “蓝卿、曹卿、杨卿、宋卿四位爱卿退下吧。尤其是你杨卿,中山一直念着你呢,昨日听说你今日就能回京,早就命下人准备起来。蓝卿,广灵在宫中也一直念着你,明日你入宫来。”允熥道。

    “臣马上回家。”杨峰答应道,顿时引起了曹行和宋瑄的笑声。

    之后他们退下。允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感觉浑身松懈下来,坐到座位上,同儿子文垚说道:“看父亲适才奖赏他们,有何感想”

    “奖赏有功之臣也不是一件易事。”文垚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立下不同功劳之人给予不同赏赐只是一方面,还有如何对功臣赏赐,何事宣读赏赐,用怎样的法子同他们说,也是需要斟酌的事情。”

    “倒也没有这么复杂。”允熥笑道:“朕之所以这样对待他们,是因为曹行曾经救过你父亲的命,杨峰曾经做过侍卫,蓝珍也同我在许多年前就十分熟悉,所以我对他们不同。你在藩国,若是同臣下没有这样的交情,就不必如此。对麾下的将士一视同仁即可。当然,你对汉人与印度人的态度不同也无妨。”

    “是,父亲。”文垚答应道。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去承乾宫吧。你娘与珺月都十分想念你,而且,你还没见过你儿子遵锘吧。他如今已经一周多了,能够摇摇晃晃的走路了,也会说话了。”

    “遵锘。”提起自己的儿子,文垚顿时也激动起来。这可是他头一个孩




第1719章 初谈进兵苏伊士
    将时间再次退回到建业十六年八月,蓝珍等人回京两日后。

    “昨儿见到了你大伯”晚上允来到永安宫,和思齐闲聊一会儿,想起这事问道。

    “嗯。”思齐答应道。

    “他身上没什么伤吧”允笑道:“也没得什么重病吧。”

    “没有。大伯身体好着呢。我不放心,又请太医来为大伯检查,太医也这样说。”思齐下意识回答一句,之后反应过来,嗔道:“表哥!”

    允笑笑,转换话题道:“你大伯可和你说了在印度打仗的经过”

    “当然说了。”听到允提起这件事,思齐顿时忘了刚才说的话,兴趣盎然地说道:“在外打仗真是精彩。当时由大伯说起来,听得我恨不得当时也在战场上,抽刀劈砍印虏。”

    她又说道:“真羡慕四表姐,能去印度打仗。我要是也能带兵去印度打仗就好了。”

    “你这完全是被敏儿带坏了。”允以手扶额说道。他记得思齐幼年时候是多么乖多么听话的小姑娘,但和敏儿在一起待得时间久了竟然变成了这样。

    “嘿嘿。”思齐但笑不语。她出身武将世家,即使没有敏儿和她一起玩自己在家长大,多半也会成为一个喜好武事的女子,羡慕淮南长公主能够带兵打仗。不过这话就没必要与他说了。

    “出去带兵打仗是不成了,不要说你,就连我自从建业六年底回京后也再也没出过京城,更不用说带兵打仗。不过咱们可以在家里纸上谈兵,议论仗该怎么打。”允又道。

    “纸上谈兵有什么意思。”思齐说道。不过在允再次说话前她却又道:“不过能纸上谈兵总比连纸上都谈不了兵要好得多。”

    “这话说得对。”允笑道。

    思齐又白了他一眼,问道:“表哥,大明可还会派兵在外打仗”

    “最近倒是不会;至于再开疆扩土,除了探索出新的无人或甚少人居住之地,也不会再派兵打仗;只有一处,过几年必定要派兵打一仗。”允说道。

    “哪里”

    “埃及。”允拿出地图,指着埃及这个地方,告诉思齐自己当初与卡斯蒂利亚国的使者约定的盟约。

    “表哥竟然随身携带地图到哪里都带着么”思齐说了一句,随即看着地图上苏伊士的位置说道:“这个地方确实很要紧,不过离着大明太远了,就算打下来也守不住,只能交给卡斯蒂利亚。表哥你干嘛还要出兵攻打这里”

    “表哥自有计策。”允道:“你不是问要在哪儿打仗也就只有这里了。”

    “嗯。”思齐闻言也不再问为何要出兵攻打苏伊士,只是盯着地图,问了几个有关于当地人口、国家的问题,又想了一会儿,说道:“占据这个地方的马穆鲁克国的人口大约一千万,但并不仅仅在埃及,而是还包括巴勒斯坦与叙利亚,单单埃及的人口只有五六百万。不过苏伊士之地位于马穆鲁克国的中间,又十分重要,其国君主必定以倾国之力防守,除非被彻底打败否则绝不会放弃苏伊士。”

    “但是这一国应当已经衰落了。表妹记得从哪里听说过,十多年前极盛时的帖木儿带兵在叙利亚打败了马穆鲁克国,占领了马穆鲁克国部分土地,并且将这里的人都杀了。虽然后来帖木儿带兵撤走,马穆鲁克国收复了失地,但也国力大损。”

    “而且据说这一国十分混乱。类似于中原的五代十国之时,地方上豪强林立,国君做不了几年就会被推翻下台,换做另外一个兵强马壮者。”

    “所以想要击破这一国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马穆鲁克的各豪强即使想要联手抗敌,但没有能够号令群雄之人,所有人都想着尽量保全自己,以少许兵马就足以打败联军。按照我的估算,有十万人马足以单独击败当地人联军,占领苏伊士。”

    思齐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允惊讶起来。思齐毕竟跟随自己长大,自己有时会在坤宁宫与熙瑶说起政事,还有时说一些各地的奇闻异事,所以知道马穆鲁克国被帖木儿打败过十分正常,能大概分析苏伊士的重要位置也没什么奇怪。但她竟然还知晓这一国十分混乱、国力衰弱就不平常了,自己也是最近看了些文献才知晓这些事情,她如何得知的‘莫非她一直在关心埃及但她关心埃及做什么’

    这时思齐说起最后估算十万兵马可以确保占领苏伊士,允放下思虑出言道:“哪里用得到十万兵马。咱们大明之兵因最近的仗多是在中原之外,动用百姓对民力损伤太过,只得由将士们自己运送粮草,需要的兵马多些;若是仅仅打仗,可用不了这许多人。”

    “埃及不也是中原之外”思齐问道。

    “埃及确实也是中原之外,但这次打仗有盟国啊,与卡斯蒂利亚国之兵会合后,哪怕出钱向卡斯蒂利亚国购买粮草,也比从印度运到埃及要更节省钱财,更不必说节省的人力。两国联军有五万战兵足以。”

    “我打算出兵两万,交战初期再出动两万民。等与卡斯蒂利亚之兵汇合后留一万民即可。”

    “这样说来,这一战规模也不大。”思齐道。算上辅兵,两边的总兵力加一块也就十几万人,对被伊吾之战、印度之战等战争目光养高了的思齐来说真算不上什么。

    “文字再小也是肉,可不能看不上。”允笑道:“既然要纸上谈兵,你就说说这一战怎么打,委派何人为将。”

    “嗯。”思齐认真看向地图,过了好一会儿说道:“委派曹行叔叔为将吧。我记得大伯有一次在家里说话的时候提起过,曹行叔叔虽然丢了一条胳膊,但作战却十分勇猛,从未畏缩不前过。而且大伯还说过,大仗看的是统兵才能,小战则是作战果断且将士不惧生死的占上风。攻打苏伊士若是出兵十万之上,曹行叔叔并不合适;但若是小战,他十分合适。”

    “曹行。”听到这个答案,允吸了一口气。这个答案并未出乎他预料,但却不是他想听到的答案。

    思齐当然不知道允在想什么,也没看他的表情,就要继续说这一战怎么打。可她正要说话,忽然想到什么,说道:“据说埃及十分缺水”

    “若说整个埃及,倒并不缺水。但埃及只有尼罗河附近才有水,旁的地方河流、湖泊甚少,十分缺水。”

    “表哥,你是故意逗我不是既然只有尼罗河有水,那当然要选在一处靠近尼罗河的地方登陆,之后迅速打到尼罗河附近,之后沿河北上。”思齐撅起嘴说道。

    “是我没想到,可不是逗你。”允笑道。但虽然他说的是实话,可思齐并不相信,仍然撅着嘴不满的看着他。允只能上前安慰。

    “好吧,我就相信表哥你也没想到。”思齐接受了



第1720章 退休
    “这真是太好了。终于发现整个汉洲大陆了,这片最后的新世界。”允熥又笑着说了一句。



    但允熥高兴一阵,却又为难起来。既然发现了这片土地,那最好就分封给诸王。分封几位王爷至南汉洲倒是容易,但人从哪儿来现在大明本土承担这么多的移民人口需求已经吃不消了,凭借自愿的和被抓到的囚犯根本不够,哪里还有足够的人迁移到南汉洲



    “罢了,今年年底过年,我就以庆贺夺取印度为名让所有仍在中原的藩王来京朝贡,到时候问问有谁愿意去南汉洲。若是实在无人愿意去,就先流放几百个穷凶极恶之徒过去,看看他们能不能创造历史上来到那里的伊比利亚人的佳绩。”允熥最后这样决定道。



    暂时定下如何处置南汉洲,允熥将这份奏折放到一旁,继续批答其余奏折。这时练子宁走上来,将手里的奏折放到御桌上。允熥也没在意,抬起头同他说了几句话就要低下头继续批答奏折。但这时练子宁忽然说道:“陛下,臣有事要禀报陛下。”



    “何事”允熥问道。



    “陛下,臣请求告老还乡。”练子宁忽然跪倒在地,说道。



    听到这话,允熥吃了一惊,顿了一下才吩咐宦官将他扶起来。



    “练卿怎么忽然想要告老”待练子宁站起来后,允熥又问道:“练卿可是最近身子不爽利朕马上派御医为练卿诊治。”



    “陛下,臣的身子骨虽然比不得年轻时候,但现下还算康健,并未得什么病。”练子宁忙说道。



    “既然爱卿并未得病,那为何忽然请求告老”允熥道。



    “陛下,臣自从洪武十八年蒙先帝恩典得为榜眼,任翰林院编修,至今已经二十九年。这二十九年间,臣只在父、母过世时奔丧回过两次家乡,此外再未曾回乡。臣随着年岁日长,也越发思念家乡。”



    “而且臣今年已经六十有五,早已年过花甲,虽然身体现下还算康健,但说不准那一日就会忽然病倒而且疾病难救。臣想要趁着身子骨还好的时候回乡,将来不必儿孙千里扶灵回乡安葬。臣请求陛下开恩,允许臣告老还乡。”练子宁说道。



    听到练子宁的话,允熥十分为难。练子宁已经说到了这份上,况且他确实年纪不小了,在大多数人只能活五十上下的情况下属于高寿,真说不准那一日就故去了,不允许他告老还乡并不合适。



    但他现在又十分倚重练子宁,不愿让他回去。允熥仍在进行改革,这些改革都需要大臣的配合与支持。练子宁作风强硬,对推行改革很有用处,让允熥省了不少心。他若是告老了,想要找人继任夏辅官容易,但像他这样能强力推进改革的人可不好找。



    可看着练子宁的神情,允熥几次想要挽留的话都难以说出口。过了一会儿允熥说道:“练卿,爱卿即使想要告老,也等过了这个月。这个月的事情较多,等朕忙完了再行告老。”



    “是,陛下。”练子宁一听陛下的话是准了他告老,十分高兴,躬身答应道。



    “另外还有一件事,朕要你协助朕将此事做好。”允熥又道。



    “但听陛下吩咐,臣必定听从。”练子宁忙道。



    ‘若是朕让你不要告老,你也会听从’,允熥脑海中想过这句话,但并未说出来,举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后对他说道:“朕要你帮朕,将退休之制定下来。”



    “退休之制陛下何意”练子宁愣了一下,问道。退休这两个字他都认识,含义也都知道,但合在一起他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退休之意,是指当官员为官至一定年岁后,不再担任官职。退休之制,就是朕定下一个规矩,某个品级的官员到了多大年纪,就必须不再担任官职。”



    “陛下,这是强制不得继续担任官职”练子宁问了一句,见到允熥点头,不由得有些纳闷:‘陛下适才还想挽留我,这时怎么又想定下一个强制某人到了年岁不再为官的规矩’



    练子宁不由得问了出来。允熥想了想,决定同他说实话。“因为朕,打算恢复丞相之制。”


1...453454455456457...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