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说完这话,允看了一眼文垣,见文垣没有要出的意思,继续说道:“第四,就是修改《大明律》。用修改这个词其实并不十分恰当,做法是将原本只有一本的《大明律》分成三部分,分别为《刑律》、《民律》和《商律》。《刑律》内容为惩处犯罪之行为的,至于何为犯罪,则是指犯十恶不赦之罪、杀人、伤人、偷盗、强抢等事。不过,若是偷盗,且偷盗的金额不多,可不认为是犯罪,不归《刑律》处置。具体何种做法算作犯罪,何种不算犯罪,《刑律》中会有确切条文。”
“《民律》则是处置犯罪之外的民间纠纷之律令,百姓所遇到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遵循《民律》判处。刑民两分后,民间不涉及犯罪的纠纷,不再判处刑罚,亦即不再处以打板子、珈号示众等处罚,仅仅需赔偿。至于《商律》,则是专门规定商户做生意所遵循之律令,以及商户之间发生纠纷时应当如何判处。”
说到最后这一条,将《大明律》一分为三的时候,允心里其实是很激动的。刑民不分是华夏古代法制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到近代之前,民间纠纷都会判处刑罚,根据后世保存最完好、相关资料最多的《大清律例》规定,负债不偿者,“五两以上违三月笞一十,每一月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五十两以上违三月笞二十,……百两以上违三月笞五十,……并追本利给主”。《唐律》也有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
这样的做法当然很好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但对于债务人来说就是噩梦了。二十板子就能打死一个人,就算衙役动手的时候不照死打,也是几天下不了床。在古代一个壮劳力每个月都有几天不能干活,这样持续几个月,就是家破的下场,对社会稳定是不利的。当然,允之所以要刑民两分,除了维护社会稳定,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会影响工商的发展。为了促进商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正好借着这个时机刑民两分。
至于《商律》,当允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中想起的是拿破仑的话语:‘我真正的光荣不在于打赢了四十多场战役,滑铁卢会抹去人们对这些战役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允制定的《商律》当然不会有这么伟大,因为他要适应现在大明的商业发展程度
第1789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争论与差事
“不错。”允又先称赞了儿子几句。除了最后一个将《商律》归入《民律》的问题外,其他问题都很要紧,他本就想着若是文垣不问也要解释的,现在他也想到这几个问题问了出来,表明文垣的想法和他越来越接近了。
称赞过后,允开始解答文垣的问题。“为父先解答第二个问题。促进工会建立自然不能由朝廷设立一个衙门专门管着,若是设立一个衙门,最后要么反而阻碍工会建立,要么使得工会沦为专门管着的衙门下属的衙门,对加入工会的工人毫无用处。”
“想要组建工会,必须是工人自发组建,任何朝廷促进工会建立的举措都只是揠苗助长,只会坏事。不过对这件事来说,因要促使丝户与纺织户成为机工,为了打消他们对开设工场之人的愤恨与担忧,让她们能够安心,提前设立工会就十分有必要了。”
文垣点点头,忽然又想起什么,出言问道:“父亲,儿子又想起一事。朝廷,不,直属皇宫大内,以及与勋贵合股的钢铁厂,是否应当组建工会若是组建了工会,工人对工钱不满意,发动罢工或殴打想要上工的工人,应当如何处置”
“这个,现下工人对工钱与其他待遇并无不满意之处,不必组建工会。至于以后,等到情形不同时再说吧。”允想了想,回答道。钢铁厂现在虽然算作私营工厂,但实际上仍然是公家工厂的那一套,工人的待遇很好,不会有人想着罢工。但是这种待遇能够持续多久不好说。允自己也没想好等到有一天钢铁厂维持不了现下的待遇后是彻底禁止普通百姓进入这个行当,还是让勋贵放弃钢铁厂转而控制其他行当,只能将问题向后拖了。
他马上开始回答第三个问题。“现下《商律》的条文确实不多,与《民律》合并倒也并无不妥。只是未来《商律》的条文必定越来越多;你也见过从拂佛罗伦萨来的那个钱庄行当之人。佛罗伦萨有关工商之条文就十分多,但混杂在与民有关的条文中,主掌刑律之人想要判案需要一条一条找出与之有关的条文,十分不便。未免以后不便,现下就将《商律》提前分出来为好。”
“之后为父来解释你的第一个问题。”说到这里允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机工大增,开设的工场更多,确实会使得绸缎、布匹的产量一并大增,但不必担心增加的绸缎、布匹卖给谁。正在不断被开发的汉洲大陆、东北的英永二藩、南洋人口日增的诸多藩国或番国,都可以来购买绸缎布匹。再者,即使这些地方对绸缎布匹的需求增加较慢,还有一个大市场可以售卖,不必担心卖不出去。”
“大市场,儿子不明白这是指的何处。”文垣道。
“当然是印度。”允笑道:“印度人口与大明相差无几,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还容纳不了增加的绸缎布匹”开玩笑,历史上印度支撑起了不列颠的工业,现在有中原和印度两块大市场,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小市场和新大陆,还满足不了大明的货物销售需求
“父亲,汉洲大陆与东北的英永二藩也就罢了,人口稀少,又有金银矿或其他值钱之物可以在中原贩卖,不会有人开设工场;但南洋诸国与印度人口不少,尤其印度这一地人口极多,见到大明有人开设工场生产更加便宜的绸缎布匹,难道在本地就不会有人开设工场”文垣问道。
“当然会有人想要开设工场,但没那么容易的。”允继续笑着说道:“印度与南洋诸国做生意的环境岂能与大明相提并论不是当地的高门大户,想要开设工场不知有多少人会来上门打秋风,成本会比大明的商户高得多;若是高门大户,家家皆有数万亩良田,为何不每日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偏要开设工场挣辛苦钱所以,大明的绸缎布匹不必担心在印度与南洋诸国卖不出去。”
“若是南洋诸国,与印度南部的几个番国不愿金银都被大明商人赚去了,提高关税怎么办”文垣又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允的笑容更加和煦了。“大明水师的战舰比所有南洋番国和印度番国的战舰总数还要多,提高关税,就是给大明水师的将领,尤其是南洋水师的将领送功劳。”
“就因为要让商人贩卖货物,派出水师攻打这些国家”文垣吃惊的看向父亲。
“文垣,你以为,为父在南洋设立许多藩国,又派兵占领大半个印度,是为了当地的百姓好”允认真的同儿子说道:“大明百姓这么多朝廷都顾不过来,只能让他们去藩国,为父岂会在意番国的百姓为父分封藩国、出兵印度的目的,除将宗室王爷都遣出去、以防在中原威胁皇位之外,就是为了大明朝廷统治稳固。而为了大明朝廷统治稳固,就必须让中原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为了让中原百姓日子过得好,就只能剥削其他人了。”
“剥削,顾名思义,乃是剥夺削减之意;在为父这里,就是用劫掠之外但并不十分合理的手段,得到旁人之资财。大明人口这样多,想要人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不剥削其他百姓怎么能成”
“自然,也不能太过直白的剥削,不然必定惹得当地高门大户与百姓不满。最合适的剥削手段,就是通过出售比当地更加便宜的货物,获得财富。所以必定不能允许这些地方用任何手段限制大明的货物进入,哪怕要出兵攻打。不过若真的出兵,也不会以他们提高关税为名,而是以其他理由。”允道。
“父亲,有些地方已经被大明所占,其百姓也向朝廷缴纳税赋,也应当算作大明百姓。”文垣忍不住又道。
允摇了摇头。文垣这话不能说幼稚,只能说仍然是传统封建国家的想法。但是,“南洋之民也就罢了,印度之民你应当
第1790章 工业时代——富裕人口做什么
c_t;“是,父亲,儿子明白了。儿子一定将苏州的差事办好。”文垣立刻答应道。
“好,切记不要着急,一定要将此事办妥当。”允又嘱咐道。
“儿子知道了。”文垣再次答应。
同文垣说完此事,允派人将李泰元、李孝行父子叫来,告诉了他们对于苏州民变之事中对工匠、开设工场之人的处置。李家父子马上明白了陛下的用意,也不惊讶,躬身答应。
但陛下之后的一句话让他们极为惊讶。“由太子代替朕前往苏州处置此事。朕会先颁下圣旨,告诉苏州府官民朝廷的处置,由苏州府先行抓捕打死看守工场之人的工匠,以及调查工场主违法之事,待二月初太子前往苏州最终决断。”
听到这话,李孝行当时就面露诧异的神色,差点儿要问出来,但被李泰元阻止了。李泰元一边阻止了自己儿子的问话,一边连声答应。“是,陛下。”允也没有解释的意思,又吩咐几句,让他们退下了。
“父亲,为何让儿子二月份再前往苏州”文垣问道。
“你忘了,你七弟二月初要成婚,已经选定了二月初一。他成婚你岂能不参加今日已是正月二十日,苏州的事又不是十天就能处置完毕的,你当然要留在京城,待文坻的婚礼后再前往苏州。”允说道。
“儿子一时没有想到七弟成婚之事。”文垣忙解释道。
“不必这么严肃。父子之间平日里相处何必这样严肃”允笑道。
“适才谈论的是政事,所以儿子忍不住就严肃起来。”文垣道。
“那从此时开始,谈论的不是政事,”允又笑着说道:“就不必严肃了。时候也不早了,也该用膳了。适才我已经派人与你娘说了,让她们先用膳,咱们爷俩在乾清宫用膳。”
“爹,晚膳吃什么”文垣也放松下来,出言问道。
“都是常吃的饭菜。不过今晚有牛肉,为父吩咐了预备牛肉。为父也不常吃牛肉,你娘也不知道,就不要数落为父了。”允笑着说道。
文垣也只能笑笑不说话。虽然这些年中原的牛越来越多,做皇帝的吃几块牛肉也没什么,但毕竟朝廷向来禁止擅自杀牛,皇帝带头违反不好;就算想吃‘贵肉’,还有羊肉。但父亲都这么说了,身为儿子的还能怎么样。
不一会儿晚膳被送了来,允边吃边与儿子闲聊。说起昨日视察格致院之事,允想起当时文垣说起的一段话,又道:“文垣,为父记得你昨日在格致院时担忧在蒸汽机大行其道、一人能够耕种成百上千亩田地后流民增多如何安置他们,若是赶去藩国有担心枝强干弱”
“父亲,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为本,农户为天下人口的大多数,可若是一人凭借机器就能耕种数百亩田地,定然不会再租给佃户耕种,而是自己种或者租给更少的人种,农户人口会减少极多,如何安置这些失去土地的人可是一件值得头疼之事。都赶去藩国自然简单,但若是某一藩国之人口比中原还多,如何还会服从朝廷的命令可不是枝强干弱”文垣道。面对自己的父亲,又只有父子二人,文垣自然将自己的心思实话实说。
“你放心,即使再迁移百姓,中原之民也会多于所有藩国。”允先说了一句,之后道:“至于除将他们迁移至藩国之外的其他安置法子,也并不复杂,让他们进场做工就是了。不仅仅是缫丝工场或纺织工场、钢铁厂,许多货物以后都可以开设工场生产,对工人的需求会大增。”
“多余的仍然卖到印度和南洋那印度和南洋的百姓做什么”文垣道。
允不想给他解释生产力提高后,只要财富能够尽可能公平的分配,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也会大幅提高,生产出来的货物仍然主要在中原售卖,这太复杂了,非专门研究这个的根本解释不清。他干脆说道:“印度与南洋的土人种地、采矿就是了。若是一人使用机器耕种数百亩田地,这数百亩地定然种植同一种庄稼,不然效率不会高。慢慢整个中原的农户都会种植几种庄稼。其余庄稼,比如瓜果蔬菜等就让南洋与印度的土人在种植供本地人吃的粮食时一同种好了,大明拿出贩卖货物得来的小部分钱财购买即可。至于采矿,也不需为父多说。”
“父亲说得对。”文垣说道。他刚才提这个问题,是担心南洋和印度的百姓手里的钱都被大明搜刮走了,他们怎么活活不下去了会不会想要造反但听到父亲的话想起来,南洋之民大多本就非常贫困,手里的钱本就会被当地勋贵搜刮走,被大明商人赚走还能剩几件衣服;而且南洋的气候十分适合种地,手里没钱也饿不死的,不会铤而走险造反。
但他又想起一事,问道:“爹,蒸汽机现下虽然只能用于抽水,但将来必定用处极广。若是将来工场也用了蒸汽机,生产效率又有数倍的提高,生产出来的货物怎么卖印度与南洋毕竟人口有限,能够购买的货物有限。”
“文垣,印度与南洋的总人口还在中原之上,对货物的需求极大,至少许多年内,即使用了蒸汽机,货物也不至在印度与南洋卖不出去。至于多少年后遇到了这个问题,让当时的皇帝与大臣、商人去琢磨吧。那时必定与现在十分不同,或许咱们十分头疼之事,亲眼见到那时的人能够轻易想出法子。”允道。
允只是不想解释生产力增加的问题,但被文垣理解为也想不出法子来。不过文垣自己也想不出办法,也只能点点头,说道:“看来只能寄希望于当时之朝野贤才了。”允听到文垣的话心里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他们这样边聊边吃,吃的很慢,但过了一会儿也吃完了。文垣告别返回坤宁宫。他虽然快要成年了,但熙瑶不
第1791章 再次设立市舶司与另外两件事
“你拟一份旨意,在渤海湾大沽河(后世的海河)入海口处设立市舶司;将海津镇改名天津,设立天津市舶司。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允对一名中书舍人说道。
“是,陛下。”中书舍人愣了一下,低头开始草拟圣旨。但心里的疑惑是免不了的:‘陛下为何会突然要在河北省设立市舶司河北一带的工商并不繁华,不要说与直隶、广东、浙江相比,就算山东也比河北更加繁华。为何要设在河北’
‘正是因为河北经济落后,才需要设立市舶司提振河北。何况,在河北设立市舶司,也有其他目的。’允心想。
他谋划在北方设立市舶司已经很久了。宝安市舶司与上沪市舶司都极为成功,原本默默无闻的宝安与上沪两地都成为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方之一。为了提振北方经济,增加北方人口,增加北方商人对朝廷的向心力,有必要在北方设立一个市舶司。
之后需考虑的,就是这个市舶司设在哪里。首先,江淮省与山东省在黄海沿岸的地方都被否定了。这一片经济不发达,本地也没有多少番国商人必须的货物,对于海商来说与上沪市舶司的距离也不算远,即使设立了,许多海商仍然会前往上沪而不是新的市舶司,所以不能设在这里。
之后的选择就是渤海沿岸。为了尽可能方便本国商人来此做买卖,最好在河流附近。这样一来,就剩下三个候选地:大清河入海口的利津,海河入海口的天津,与滦河入海口的乐亭。
又经过反复思考,允最终排除利津与乐亭,选定了天津。从带动北方经济的角度考虑,首先乐亭被排除。滦河虽然也是一条大河,但向北没有多远就过了长城,进入大宁,带动不了多少地方的发展,能利用河运优势的商人也极为有限。相反海河与大清河则涵盖的地方极广。海河此时水系十分发达,连接着许多河流,向北可以到宝坻、三河;向西北连接通州、北平城,甚至能够溯游至宣府;向西能够通到保定府、真定府,靠近山西;向南连接河间府,甚至能够划船到河南安阳。大清河就是后世黄河山东段,从入海口利津上溯经过蒲台、青城、济阳、济南府、东阿、东平州等地,开挖了连同夺淮入海的黄河的运河后还能进入河南,连接开封府、西安府等大片秦豫两省的地方。比较之下,当然乐亭被排除。
之后又经过比较,允排除利津,选定了天津。除了带动北方的发展,允设立这个市舶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促进蒙古人转化。想要一劳永逸解决蒙古问题,宗教只能起到一半作用,另外一半要靠经济手段。满清时期,通过藏传佛教让蒙古人从精神上被阉割,但若无满清年年对蒙古王公的大笔赏赐,让蒙古王公享受不了奢华的生活,就算精神上再对他们阉割,他们也会想要南下劫掠的,更不必提许多王公并不真的相信藏传佛教,如果生活贫困从某种程度来说还不如南边一个小地主过得好,一定会带头南下劫掠,哪怕要冒着生命危险。
大明像满清一样年年大笔赏赐是不成的。这不是耗费多少的问题,实际上,随着各种工场的开办,购买蒙古王公所需的财货用不了太多钱,每年的财政盈余足够;但大明是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名义展开同蒙元的战争的,为了团结百姓,允又不断唤醒人们脑海中有关于蒙古人残暴统治、有关于色目人为虎作伥的记忆,反对包括蒙古人在内的一切‘外夷’在大明已经成了政治正确,少量赏赐还好说,大量赏赐蒙古人,在朝野内外都会炸锅的,而且还会动摇大明政权的合法性,根本不能这样做。
既然不能赏赐,就只能通过互惠互利的贸易,让蒙古人能够通过贩卖牛羊马匹和牛羊皮、羊毛等草原特产换取财货,普通牧民的日子过得去,王公能够过奢华的生活。但现在仅凭河北、山西、陕西三个靠近边界的省份的商人购买草原特产根本不足以让蒙古人的日子好过。为了增加对草原特产的采购,所以允选择更靠近北边、水系能够一直通到靠近边疆的海河入海口处的天津作为市舶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