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除此之外,允选定天津为市舶司所在还有一个目的。纺织业是近现代资本主义最早发展的一个行业,无数拂国家的商人用廉价的纺织品撬开了许多国家的大门,除在华夏吃了闭门羹以外无往而不利。现在丝绸纺织业与棉纺织业在大明已经兴起,但毛纺织业因为中原缺乏足够的羊毛尚未发展起来。允希望借着从蒙古草原收购羊毛,促使在天津等地兴起毛纺织业,既能增强大明的工商,又能为北方寻找一个产业,两全其美。
允一边想着,一边站起身走到铺满地图的墙壁旁,抬起头看向地图上天津的位置。“最终还是你这个地方会成为北方经济最发达之地,这次都城可不在北平。原本不觉得天津的地理位置有多好,但细数下来,就现在来说,就朕的要求来说,北方沿海还真的没有其他地方能够代替天津。”允自言自语道。
“陛下,圣旨已经拟好了。”这时他忽然听适才吩咐的那个中书舍人说道。允回过头从他手里接过草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递还给他道:“不需修改,写在圣旨上吧。”
“是,陛下。”中书舍人答应一声,就要退下。
“你以为,朕在北方渤海内设立市舶司,应不应当”允忽然问道。
“自然应当。与南方相较,北方百姓生活更差一些,工商更差一些,设立市舶司,促使北方的工商发展,是好事。”中书舍人说道。
“之后”允又道。
“请陛下恕臣愚钝,臣一时之间只能想到这些好处。”他回答。
“可朕看你好似还有话要说。在朕面前不必遮掩,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允道。
“陛下,臣以为,现下在南方仅有上沪与宝安两个市舶司有些少了,应当在福建再设立一个市舶司。况且前宋时对外番开设市舶司允许其来做生意之地就是福建泉州,也有历史渊源。”这个中书舍人咬牙说道。
“在福建开设市舶司”允顿了顿,问道:“你可是福建人”
“臣正是福建人。臣之所以说应当在福建设立市舶司,固然有私
第1792章 敏儿的选择
“回来了”熙瑶将允迎进坤宁宫正殿,也不多话,和他并排坐在东侧,看向坐在西侧的敏儿,出言道:“敏儿,今日已是二月十五,昨夜娘也问过你爹了,你没说起过夫婿人选,你也没与我说起过,看来你是没有看得上的人了。”
敏儿听到母亲的话,低头不语。熙瑶顿了顿,见她不说话,又道:“娘选了三个人,其中一人是平安的长孙平禳,比你小两岁,你也见过,娘就不多说了。另外二人中,一人是陕西都指挥使的幼子,一人是正二品致仕的赵之孙。”她随即将这两个人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说完这二人的家室、人品,熙瑶又道:“这三人,是为娘这一个多月来精挑细选出来,身份地位合适,人品也不错。你从这三人中挑选一人作为你未来的夫婿。”她又从一旁侍奉的亲信女官手里接过三幅油画放在桌上。“这是他们三人的长相绘画,都是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形下画的。”
敏儿默默的将三幅画接过来,看了几眼。熙瑶又道:“娘给你一天的考虑时间,明日午时正告诉娘。”
她又说道:“娘也不是强迫你必须要娘看中的人选,可让你自己挑选,又挑不出来,为娘只能自己挑人了。”
“女儿知道了。”敏儿轻声答应道。
这个过程中允一直没有说话。女儿被迫选一个完全不熟悉,甚至没有见过面的人做丈夫当然不好,但熙瑶这也是没有办法了,敏儿自己挑不出来,又不能再拖了,她只能自己挑女婿的人选。而且她挑的这三个人确实都是很不错的人选,都是因为种种缘故才剩下来没有早早定亲,能捡到三个漏已经是运气极好了。若是运气差一点儿,一个年岁差不多的才俊都没剩下,敏儿要么嫁给鳏夫,要么只能嫁给年纪小五六岁的人。嫁给鳏夫允不乐意;嫁给年纪小五六岁的人,谅那一家也不敢不答应,但心里不乐意敏儿将来未必过得好。
“敏儿,若是这一日你又有了自己的人选,父亲与你娘也都会答应。”不过允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这样说了一句。
“女儿知道了。”敏儿的语气比刚才轻松了些,但仍然情绪不高。
见女儿没有多说什么,熙瑶也松了口气。敏儿是她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允的第一个孩子,又是嫡女,从小受尽宠爱,又被允带的完全不是闺阁女子的样儿,即使她是亲娘,也不敢保证说的话她一定听。这时时候也不早了,熙瑶吩咐传膳,又命人将文珞叫回来。不过没有叫文圻和文垠。他们两个正在讲武堂读书,每日晚上才回宫。
但虽然敏儿没有多说什么,熙瑶也神色如常,可一家人用膳时餐桌上的气氛仍然不大好,文珞敏锐的察觉了这一点,平时话最多的她几乎一句话都不说,只顾着闷头吃饭。允想缓和一下气氛,笑着说道:“适才我正要从乾清宫回来,文垣的奏折送了过来。文垣这次在苏州的差事办的不错,当初在砸毁工场时打死人的工匠都被抓到了,又按照一个‘公道’的价格估算了开设工场之人的损失,让行会赔付。”
“那些开设工场之人平素做的不合《大明律》之事也都被苏州警察署查了出来,抓了几个人,按照《大明律》处置;又罚了他们些钱,用作赈济苏州府贫苦之人的钱粮。”
“文垣又劝说那些生活无着的工匠开工场或者做机工,又提出设立机工工会以防他们被开设工场之人报复,工匠们也都纷纷响应。”
“好,文垣真是长大了,能办差了。”熙瑶笑着说道。听到儿子办了好差事,她比知道什么都高兴。
“也未必是二哥的本事大吧,”文珞道:“二哥是太子,他说什么话,大家都是信的,这才能将差事办好;若二哥不是以太子的身份去办差,未必能办的这样顺利。”
“整日就是挑你二哥的毛病,就不能夸他几句。”熙瑶笑骂道。
文珞丝毫不怕母亲,又道:“是二哥整日说的,什么‘每日三省吾身’,什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让兄弟姐妹们见到他的毛病就指出来。女儿这是听从二哥的话。”
“整日就你这样,文圻和文垠都不这样。”熙瑶又道。
文珞低头撇撇嘴,但没有说什么。文圻和文垠都是男孩子,文圻还是二姨的儿子,自己身为女孩半开玩笑似的批评二哥几句还没什么,三哥和五哥要是敢这么说,会被母亲怀疑是不是另有心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前二年有一次父亲神神秘秘的拉着母亲说话,之后母亲的神色十分严肃,第二日上午研究了半天史书,父亲也在乾清宫翻看史书之事许多下人都知道。之后隐隐约约有一股传言传出。虽然敏儿当机立断,将说闲话的几个宫女全部抓起来,又禀报母亲,让母亲在半年内将整个坤宁宫的宫女、宦官换了一遍,使得风声彻底消失,但当时听到的传言文珞可不会忘记。
“夫君,等文垣从苏州回来了,给他换个差事吧,理番院也学不到太多。”熙瑶又道。
“他今年才二十岁,还是以学习为主,办差为辅。当初父亲在时,爷爷就是让父亲跟随先生学习,有时协助爷爷批答奏折,外地有什么棘手的差事才让父亲去办。理番院的差事当初都不想给他,只是又想着让他能够多见识见识各色人才给的。不急。”允道。
他当然不能给文垣任何要紧的差事。他才不到四十岁,自信怎么说也能再活二十年,也就是说文垣还得在当二十年的太子。历史上太子当的时间太长,与皇帝大多会慢慢生出许
第1793章 选定张学熙
“算数,自然算数,怎么,你有了自己的人选”允熥出言问道。
“女儿想让张学熙,就是父亲适才提到的那个人,做女儿的夫婿。”敏儿说道。
“你说什么”允熥愣了一下,反问道。熙瑶也仿佛被定住了,筷子停在半空;就连文珞都长大了嘴巴,本来筷子夹着一块羊肉正要送进嘴里,这下子也顿住了,羊肉擦着她的嘴唇掉在桌子上。
“爹,娘,女儿要嫁给研究蒸汽机的张学熙。”敏儿又道。
允熥拦住就要说话的熙瑶,出言问道:“为什么想要嫁给他”
“女儿记得父亲说起过,‘也挑选一个商户出身,家里仍然经营买卖但本人不是商户,或在朝为官,或在军中为将,或者在格致院研究科学之人,做夫婿更好些’。张学熙本人是格致院研究之人,出身商户,女儿也打听过,他家的生意做得不大不小,他自己又已被加封了爵位,海的了世袭的官职,不是正合父亲的要求”敏儿道。
“这只是最简单的条件,并非是你选择他的缘故。”允熥又道。
“符合条件,就是选择的缘故。”敏儿道。
允熥又要追问,忽然意识到什么,放下碗筷与敏儿一起走出膳堂。熙瑶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但没有说什么,继续吃饭。文珞回过神来,低下脑袋也闷头吃饭。大姐有些话不愿意同母亲说,母亲一定很生气,她现在说话就是找骂。
父女二人走到一间无人的屋子,允熥问道:“你为何要挑选张学熙”
“不为什么,只是不想嫁给母亲为我挑选的三个人之一。”敏儿道。
“你母亲也是好意,挑出三个不错的人选也很辛苦,即使你不满意,也要体谅她。”允熥道。
“难道旁人的好意,我就必须接受么。”敏儿道。
“你母亲也不是旁人。”
“我当然知晓母亲是为我好,但是这三个人选我都不满意。”敏儿有些生气地说道:“我与母亲说过我挑选夫婿的要求,但母亲置若罔闻,完全不在意我的要求,挑选了这么三个人。平纕爹你也认识,见到你的时候窝窝囊囊的样子我就看不上,再有本事也看不上。而且他在军中为将,他爷爷平安是天成伯,父亲与叔叔也都是军中大将,谁知晓他的军功有几分真恐怕是锦衣卫都未必调查的清楚。”
允熥没说什么,只是继续听他说话。若是真的认真查证,锦衣卫未必查不出军功真假,不过这就没必要和女儿分说了。
“那个陕西都指挥使的幼子,长得那是什么好像一个大冬瓜似的,也胖。身为都指挥使这样武将之子,长得这样胖,不用说一点武艺都没学过,我才不要这样的夫婿。赵羾的孙子,瞧起来倒是还可以,但恰巧我听说过他家的一件事,赵羾的另一个孙子让一个侍女怀了身子,但正巧是他已经定了亲事的时候。赵羾的儿媳妇就将这个侍女沉江弄死了。他的兄弟是这样的人,他也未必是好人;就算他是好人,摊上这么个婆婆,女儿也觉得恶心。”敏儿又道。
“赵羾家里把一个侍女沉江之事我怎么不知道”允熥问道。
“是个签了死契的下人,按照《大明律》,即使证实是故意杀死,主人家也顶多被杖责三十,再弄个管家之类的顶罪,连杖责三十都不用,这样的小事,怎会被报到爹爹你耳边。”敏儿用嘲讽的语气说道。
允熥不在意她嘲讽,又问道:“那你是怎么知晓的”
“女儿在女子学堂的九年学,可不是白上的。”敏儿道:“当初我的那些同学,现下都嫁给了前程不错的文武官员,我们互相之间也有联系。其中有一个的丈夫现下正在北城警察分署做县尉,去年告诉我说在江边发现一具女尸,肚子里还有未成形的胎儿。但尸首放在警察分署门前十几日仍然无人认领,就扔到乱坟岗了。女儿对这件事有兴趣,就用了文垣和文圻的人手,查出来她原本是赵家的侍女。又一细查,得知了她的死因。”
“你呀,竟然动用你弟弟的人手。他们就让你用”允熥道。
“他们敢不让!”敏儿回答一句,又道:“爹,难道听了这样的事,你无动于衷”
“这样的事太多了,为父虽然没有听过说这件事,但听锦衣卫奏报过其他事情。不是为父冷血,只是为父也改变不了。”允熥道。不要说赵家杀得还是死契的下人,就算平民,被勋贵和官员弄死的都不少,现下应天府尹还算是清廉正直的官儿,命案一定要追究,勋贵和官员还不是弄人来顶罪应天府尹也没有办法,只能多判死者家人几个钱。往大了说,他们家就是整个特权阶层的领头人,前二年因为乱传闲话被处死的宦官宫女冤不冤不也是熙瑶一个命令就死了。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彻底消失的。
“哼!”敏儿没有再说什么,又道:“反正母亲挑选的这三个人女儿都看不上,正好爹提到张学熙,女儿觉得张学熙正好符合女儿的要求,也符合父亲的要求,就要让他做我的夫婿。”
“还有一天时间,你即使不满意你娘的人选,也不能随意挑一人。”允熥道。
“一个多月都找不到喜欢的人,仅仅一日,女儿去哪儿找”敏儿白了他一眼,又道:“女儿挑选张学熙也不是破罐子破摔。除了适才女儿说的那些,张学熙长相也不错,为人也不错,也确实一个合适的人选,反正比母亲挑的这三人好多了。”
“而且,女儿也确实有一点喜欢他。”敏儿脸上微微泛红。“那一日去格致院,女儿瞧着他在父亲面前一边操纵蒸汽机,一边侃侃而谈的样子,就有些心动。父亲你不是说过一句话嘛,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女儿虽然不太懂‘魅力’这个词为何意,但也能大概猜出来。后来又见到他的长相,也就有些喜欢。”
“当然,只是略有些喜欢而已,就好像当初在女子学堂读书的时候同学有时见到身材高大又仪表堂堂的侍卫,也会心动,但过几日就忘了,女儿回了宫后也把他忘了。只是今日又听父亲说起,想起他来,觉得比母亲的三个人选更顺眼,就选定了他。”
“这
第1794章 姐弟感情与插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格致院主簿张学熙,……,赐婚为广陵公主驸马,钦此。”格致院内,卢义站在张学熙身前,大声说道。
听到圣旨的内容,围了一圈旁观的格致院官员顿时哄然一片,无数人带着震惊与羡慕的眼神看向张学熙。纵使格致院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死硬的理工科宅男,但也知道成为驸马有多大好处。“陛下一定会给广陵公主殿下很多陪嫁吧,以后张学熙的研究经费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我听说陛下最宠爱的公主就是广陵殿下了,陪嫁绝对少不了,够张学熙几辈子研究用的,张学熙再也不用担心研究经费不够了。”他们纷纷说道。站在一旁的差役本来也羡慕的看向张学熙,但听到身旁这帮研究人员的话不由得低头以手扶额,琢磨着是不是应当请求调离格致院,以防被他们传染。
卢义也听到了周围这些研究人员的议论,也很想笑,但多年来在宫中的历练让他的表情丝毫不变,合上圣旨笑着对张学熙说道:“张驸马,接旨吧,咱家恭喜张驸马了。”
张学熙并没有马上接旨,呆呆的跪在地上。卢义对这种情形也有所预料,命侍卫将他扶起来带进屋子、关上屋门,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要让他回过神来。但张学熙完全惊呆了,仍然没有回过神来。卢义又不敢打他,命侍卫掐他的人中,又叫来格致院中懂得医术的人给他针灸,过了好一会儿才让他回过神来。
卢义又让医生为他反复检查,没什么问题才将圣旨塞到张学熙手里,连声到了几句恭喜,离开格致院。格致院院使杨翥与院副曹徵忙要将他送到门外。卢义知道允很看重格致院,杨翥与曹徵也是允十分重视的官员,卢义笑着和他们说不必相送。但即使他这样说,杨翥也丝毫不敢怠慢,执意要送到大门口,二人推让了好一会儿,卢义才‘侑不过’杨翥,被他送到大门。
张学熙并不关心,也不知道杨翥与卢义的推让,他怀里抱着圣旨,思绪很乱,不知道该不该高兴。公主殿下过去就曾经资助过自己研究,成婚后多半仍会给他研究的钱,自己以后不必担心缺钱花了;但在得知资助自己的人是广陵公主殿下后,他偷偷查过殿下,发觉这位公主殿下在官员眼中的名声不算好。普通百姓不知道广陵公主时常出宫,做官的可知道,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人不会是好儿媳妇,言辞中虽然不敢说坏话,但也不说好话;张学熙此时回想起打听到的消息,有些担心这位公主会是类似于唐代的公主。若广陵公主和唐代的某些公主一样,他可十分不愿意。
但他又一想,圣旨已经颁下,难道自己还能抗旨不遵陛下不得砍了他的脑袋不,砍了他的脑袋都是小事,没准会砍了他们全家。想到家人,张学熙心想:‘成婚后,即使发觉她与唐代的一些公主一样,只要她能给我钱进行研究,不对我家人不好,我也要完全忍了。’
想到家人,他忽然意识到这样的大事,自己应当马上赶回去告诉父母。‘父母应当会十分高兴,前一阵子不知为何,警察署搞了一个叫做‘严打’的动作,对京城内外的流氓恶霸、盗抢之徒从严、从重、从快处置,抓了好几千人,人头砍了几十个,剩下的都被流放,族里有几个平素欺负过左邻右舍的族人也被抓了起来,流放汉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