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先声夺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吹个大气球9
金校长:
何胜明也想省略号,但他顶住了压力,深呼吸问道:这话怎么说?
林淼侃侃道:这是少仪阿姨说的,她说怕这本书出版之后,社会上对我的舆论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反正出书也是为了拿稿费,像我这么天资卓绝聪慧过人秀外慧中锦心绣肠下笔成文颖悟绝伦的孩子,是根本不需要那种虚名的,反正早晚也能出名,不用急于一时。我觉得她说得很对。
苗校长:
金校长:
何胜明被林淼不要脸的强大气场压垮了:
林淼继续侃侃而谈道:其实我来上小学也是一样的,你说我需要上小学吗?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对吧,根本不需要。但是我不来上小学不行啊,因为如果我不读小学,以后就肯定会有一些刚读完小学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的笨蛋跳出来说我没他们行,我当然不用在乎那些小学毕业的死盲流对我的评价,但问题是如果盲流们聚集在一起话的,那也是很可怕的。
轻则影响我的生活,重则能要了我的命。如果将来出息不大还好,但万一太有出息了事情可能就更麻烦?因为有些死盲流别的本事没有,但搞事情的本事却是天生的,如果哪天随便给我扣个‘宣扬读书无用论’,或者干脆因为文凭问题否认掉我所有的成果,然后扛着正义的道德大旗弄死我,到时候我该怎么办?
选择出国,死盲流们就会说我心虚了,跑路了,搞不好还得给我再多加几顶里通外国叛国投敌卖国求荣的帽子;但留在国内呢,就得整天和盲流们打嘴仗,那我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各位叔叔阿姨,大家都是刚刚从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全国文化改革大浪潮里走出来,各种伤痕文学少说也应该看了一箩筐了,这里面的套路,你们应该比我更熟悉吧?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唉林淼又叹了口气,假装目光很深邃的样子道,所以啊,这本书宁可让我爸挂名,也不能我来署名。如果为了区区一点虚名就把前途都给断送了,实在不值得。而且这事情也不是完全被隐瞒了,至少现在知道真相的人,怎么说也有十来个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知道还有你们欣赏我,这件事我已经能放下了。
呸,不要脸,我有说我欣赏你了吗
我特么明明是想掐死你好吗
何胜明把真心话藏在心底,又问:但将来如果有人说起来这件事呢?
那不是好事吗?林淼微微一笑,这件事放在明面上说,我肯定死得尸骨无存。但如果只是作为小道消息来流传,我只要自己不松口不承认,那就永远是一桩美谈。我将来成就越大,社会上讨论这件事的人越多,这个小道消息就对我有有利。
何胜明听林淼这么一分析,倒还真明白过来了。
是啊
神童年幼的时候写了本书,因为怕人说,所以让老爸代署名了。等他以后真有了大出息,这件事的可信度自然就会无限增大。尤其是小道消息这事情,当事人越是不承认,看戏的就越会当真,而且如果真有红了眼,甚至连对林淼下手的突破口都找不到——
死盲流们再怎么丧心病狂,也不至于拿这小道消息当靶子打吧?
而且就算真的把这个小道消息打穿了,压根儿也伤不到林淼半根毫毛
何胜明似有所悟。
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莫非!报社派我来的意义,就是为了通过我来向社会散布这个‘小道消息’?对,没错了,就是这样的。让我亲眼看到事情的真相,再暗中给这个孩子正名。原来如此看来报社的领导还是信得过我的人品,难怪今天只让我一个人过来
何胜明终于在心里完成了对今天这趟差事的自洽。
脑补修正案盖章落槌,他心里一下就轻松了。
那么对将来,你有什么打算和想法吗?何胜明挺起腰杆,恢复了来时的从容神态。
林淼回答道:接下来的第一打算就是抓紧小学毕业,最好就是今年读完就走。
走?走去哪里?何胜明眨眼道。
当然隔壁啊!林淼喊道,我家划区就划在十八中,小学毕业了当然要去上初中啊!
苗校长听得都上火了,赶紧道:淼淼,不用这么着急嘛,再多留一年也好啊,读初中很辛苦的。
屁!骗小孩吗?
就十八中那种放养式教学能辛苦个毛蛋啊!
这时何胜明却摇了摇头,显得挺认真地说道:十八中的教学质量太差了,我有个建议,你可以去考一下外国语中学,今年9月份才刚刚挂牌成立的,就在湖滨路那边。一个年级只有2个班,主课都是请顶好的高中老师来教,而且听说英语还有外国人来教。
外国语中学这么早就已经成立了?
林淼不由地微微一怔。
他自然是知道这个学校的。
事实上在2005年之前,这所东瓯市外国语中学,都可能是整个东瓯市范围内最牛逼的精品教育初中,而且也可能是唯一一家私立初中。
林淼前世小学毕业那年,整个百里坊小学只有一个学生通过外国语初中的入学测试,那个通过考试的学生,是林淼的同班同学。后来这位同学据说在中学里排名中游水平,中考很轻松地进了东瓯中学,也就是所谓的一中,而高考同样发挥正常,稳稳的进了某985大学。
林淼重生这两个月来,之所以一直没想到这所初中,一来是受年代限制,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这所学校还没成立;二来就是思维惯性,完全没想到除了划区之外的其他入学方法。
可是现在,经何胜明这么一提醒,他总算把思维定势给打破了。
抛开外国语初中不说,瓯城区其实还有另外一所只要交钱就能上的顶尖初中——
东瓯市实验初级中学。
嗯可以林淼很是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
苗校长心都碎了,她目光盈盈地看着林淼,眼神要多幽怨有多幽怨。然后再扭头看何胜明,表情里瞬间多出了八分怒火,那模样分明是在说:我俏丽吗!老娘允许你多嘴了吗?你嘴欠什么?
何胜明都懵逼了。
心里无辜又憋屈地怒吼道:我特么又怎么了?怎么做都是我错是吗?
老子掀桌不干了啊!
差点被苗晓秋和林淼这对师徒联手逼死的何胜明,匆匆收拾了公文包,结束了这场令他永生难忘的采访。走出百里坊小学大门的那一刻,何胜明就像是走出了一片修罗场,甚至都不敢再回头多看一眼。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今后出门之前,一定要记得看黄历,但如果看了黄历还碰上像林淼这样的妖孽,那不如就换份工作吧
晌午的艳阳下,暖洋洋的日光洒落在校门之内的三个人身上,就像是在他们身上晕了一层光圈。
林淼和两个校长目送着何胜明坐上出租车离去,脸上挂着送别的微笑。
施主一路走好,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十二章 老林的机遇
喂,老刘,听说老戴昨天在医院里又晕过去啦?
你也知道啦?
党政办的阿芳昨晚上跟我说的,说老戴这回闹得挺严重的。本来他星期六那天晕过去之后是抢救回来了的,董主任星期天的时候还去看了他,说过几天就能出院。可昨天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听说是早上吃完饭,突然一下就又晕过去了,抢救了一天一夜才把命保住。老戴这回脑梗得这么厉害,估计出院了也没办法马上工作,搞不好就要提前病退了
病退了也好啊,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退休金拿。
那点退休金有屁的意思?老戴本来就是区管干部,今年50岁都还不到,按道理离副科也就差最后一步了。今年我们街道只要随便有个领导调到别的地方去,那空出来的位置就是他的啊!唉,真是命不好啊
呵呵,老林命最好,老戴现在半死不活,他应该就要顶到党政办去了,当了街道的党政办主任,区里就要重视了啊。老林今年才34吧?妈的,这么年轻就是预备干部了。
他老婆也在党政办呢。
就是,老婆也那么漂亮,也不知道怎么给他骗到的,我还听说他儿子都要出书了
他儿子才6岁,出个鬼的书!
真的啊!我听社救的那帮老娘客说得老热闹了。
社救的那帮老娘客还说以后国家要全面鼓励多生小孩呢,她们说了你就信啊?
妈的,老子不跟你说了,今天早上《东瓯日报的报纸都登了老林儿子的新闻了!
什么新闻?
你自己去看!
星期二早上,西城街道的食堂里满屋子热气蒸笼。
下雨天再遇上回南天,湿答答的环境,让人的脾气都暴躁了不少。
胡剑慧坐在领导小间的角落里,独自一人吃着早饭,表面上看着沉默寡言八风不动,但耳朵却一直竖着,认真地听着单位里流传的各种小道消息。
关于戴建武差点挂在医院里的事情,她其实昨天就知道了。昨天街道班子内部,确实也开了个小会,讨论要不要把林国荣调到党政办这么重要的岗位上去。
胡剑慧投了同意票。
一方面她向来谁都不愿意得罪,哪怕是级别比她低很多的人。
另一方面,她确实也挺欣赏林国荣的。
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胡剑慧在林国荣进街道之前就已经听说过他,因为林国荣曾经在东瓯市机关内部的书法比赛里拿过二等奖,对老林算是神交已久。
后来她跟林国荣在工作上有过接触之后,虽然明显感觉到林国荣有点不学无术,可同时却又很意外地发现,林国荣的办事能力居然很强。即便老林在办事方法上有点不择手段不讲规矩,但对领导来说,只要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员工,那就是好员工。
不过昨天,胡剑慧给林国荣投的这一票里,还带有一点对林国荣儿子的好感分在里头。
这种鬼精鬼精又不让她生厌的孩子,实在是太少了。
更别提,林淼还聪明得那么耀眼夺目。
胡剑慧甚至有想过,等她女儿将来长大了,要是能嫁给林淼就真是太好了。
三岁看大,胡剑慧几乎已经可以断定,林淼将来会是个了不得的家伙。
食不言,寝不语。
胡剑慧默不作声地吃完早饭,不紧不慢地下了楼。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屋里的办公桌上,已经放了几份今天的报纸。
甚至连茶都泡好了,水还烫着,她掀开杯盖,腾起一片白烟。
胡剑慧安稳地坐下来,把杯子挪到一边,然后拿过报纸,找出了今天的《东瓯日报。
她先认认真真地看了看今天的头版头条,对报纸上写的市领导的各种强调,甚至默默地记诵了一遍。以她的理论功底,就这么精读一番,差不多也就能背了。
花20分钟做完必修的功课,胡剑慧才继续往下翻。
她翻得很慢,经济板块和时政要闻的内容停留的时间最久,其次才是她自己最近开始接手分管的文体教卫。按这个节奏翻下来,翻到教育板块时,已经是40分钟之后。
胡剑慧淡淡一扫,终于找到了有关林淼的那篇新闻。
这篇报道缩在第七版的一个角落里,篇幅很短,标题却很吸人眼球——
《百里坊小学神童获瓯城区小学奥数竞赛一等奖
胡剑慧微微一笑,心里莫名有点开心,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家的孩子拿了奖。
再往下读,内容也很简单,就是点了一下,林淼拿奖的时候还不满7周岁,而且入学之后,直接跳入小学三年级,过了一个月,又跳到了五年级,接下来将代表瓯城区参加12月份东瓯市的小学生奥数竞赛。除了数学之外,还有写作钢琴等其他特长。
报道的文字风格朴实无华,基本就是在写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没什么特别夸大的地方。
只是在最结尾处,着重又提了一句:林淼的父母,均是瓯城区西城街道办事处的职工。林淼的父亲林国荣,目前已与东瓯报业集团出版社签订出版合约,即将出版其散文集《小院杂谈。东瓯大学教育学专业的王春华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是帮助林淼健康成长引导发掘其学习潜力的最关键原因。
这爷俩儿,在搞什么啊胡剑慧放下报纸,笑着摇了摇头。
作为另一个知道真相的人,读过林淼手稿的她,自然明白《小院杂谈根本就不是林国荣写的。可是最近这两天,《东瓯日报上却接二连三地提到了林国荣的名字。
甚至还专门以林国荣的署名,刊登了一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胡剑慧有点搞不懂这里头的门道,只是有点可惜,这下不能拿林淼的神童事迹来做文章了。
想想看,如果林淼6岁就出书的新闻刊登出来,恐怕就连京城那边都会稍微震惊一下吧?
要是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西城街道今年的教育工作得分可就真的能爆表了
砰砰。房门外两声轻响。
胡剑慧放下报纸,拿起茶杯,应了声请进,一边抿了口已经变凉的茶。
外面走进来一个怯生生的年轻人,递上一份文件,鹌鹑似的小声道:胡主任,董主任说这份文件让你看一下,让你赶紧把事情安排下去。
嗯,谢谢。胡剑慧对那还是临时工的年轻人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
年轻人也咧咧嘴,便赶紧离开。
翻开文件,胡剑慧看了眼,是瓯城区体育下发的关于组织西城街道第一届中国象棋比赛的通知,这件事本来是上个星期就下来的,胡剑慧想把事情交给了戴建武,但戴建武推脱说不归他们党政办管,应该去找社管办,而胡剑慧的手又插不到社管办里去。她原本想着,干脆让林国荣去办算了,不过就是怕有点不合适——毕竟林国荣是城管科的,来负责这件事,实在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现在戴建武扑了,林国荣要是能顶到党政办去,倒是正好赶上。
然而胡剑慧可能不知道的是,哪怕戴建武这回没扑,这事情最后还是得落到林国荣头上。
想到就做。
胡剑慧拿起文件,就找林国荣去了,只是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老林,据城管科的一群小科员说,林科长是出去搞调研了,胡剑慧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