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先声夺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吹个大气球9
你吼谁呢?老太太借机发作,立马跑了出来。
林淼赶紧把老妈往回拉,不住劝道:妈,妈,不要冲动,你干不过奶奶的
江萍这回识时务了,转头抱住林淼又痛哭起来:宝贝啊,你说这日子还怎么过啊妈怎么这么命苦啊怎么就嫁给你爸了啊
林国荣站在楼下都煞笔了。
满脑子都是这样的——
我怎么了?
我说什么了?
我特么进门到现在一声都还没坑啊!
我今天本来就是打算要洗澡的啊!
我根本就没有说不洗澡啊!!!
林国荣无辜地抬头往楼上看,对上了林淼往下看的目光。
林淼一边轻轻抚摸着老妈的背,另一只手朝林国荣挥了挥,露出满脸很不合时宜的微笑,笑着大声说道:爸,我写好了,明天拿去给出版社吧!
哦?林国荣一听就更嗨了,红光满面地连声答道,好好好,明天就去弄!
江萍见这爷儿俩一个赛一个没良心,也懒得哭了,收住眼泪,问林淼道:这次能拿多少钱啊?
林淼笑道:这次就是上次,是同一件事。现在都还没开始卖呢,接下来要看能卖出去多少本,卖出多少我们就拿多少提成嘛。
哦江萍点点头,破涕为笑,高兴了。
有钱万家和,家和万事兴。
第七十五章 出版
丁少仪对《小院杂谈的期待,既像是扫榻相迎,又像是枕戈待旦。
很期许,但期许中又带着一丝焦躁。
丁少仪看好这本散文集本身的质量,可在乎将来有可能围绕这本散文集所发生的故事,早那时的那个故事里,她可能将以真相捍卫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也有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证人或者述说者,在晚年的时候向公众讲出在这本散文集背后的秘密。
丁少仪等了林淼一个多月,知道自己可能想得有点多,但偏偏就是控制不住要多想。
在这种复杂情绪的支配下,对《小院杂谈这个小项目拥有最终拍板权的丁少仪,不等最后一篇序言到位,就已经急吼吼地完成了正文的排版和封面的设计。
封面设计得很直接,就是一张取自天机巷某个角落的实地日常街景。
不过拍照片的人却很不一般。
那是丁少仪动用了私人关系,特地请的东瓯市摄影协会的会长亲自操刀。
这张经由专业人士利用专业器材选取专业角度通过专业手法所拍出的照片,不仅将天机巷旧脏破乱的原貌掩盖得彻彻底底,甚至还拍出了小径幽深古宅静谧的气息,手法之高明绝对后世那些玩家可比,忽悠指数绝对爆表。
封面的右侧,竖向排着四个笔锋遒劲的大字——小院杂谈。
这是林国荣对这本书的唯一贡献。
对丁少仪而言,这算是意外之喜。
她实在没想到,表面上看似草包的林国荣,居然还有这样的内秀。这一手书法造诣,纵然还称不上大家手笔,但至少也是登堂入室了。拿来当门面用,放在绝大多数地方都绝不算掉价。
周六早上,丁少仪从林国荣手里拿到最后一篇序言后,马上便召集人马,迫不及待地当天赶工。
等到了周一早上,东瓯报业集团下属的印刷厂便响起了隆隆响声。
几十台机器同时开工,等到下午2点,第一版5000册的《小院杂谈便全都装帧完毕,然后直接一通电话打到林国荣办公室。
半个小时后,面子极大的林国荣居然借到了西城街道二把手董主任的专车,还让董主任的专职司机,专门给他开了一趟。
林国荣从出版社的印刷厂直接提回100本新书,顺道还拿来了他的瓯城区作协会员证。
返程的路上,林国荣坐在车后座,一只手搭在堆得高高的新书上,脸上死撑着面无表情,内心却在翻云覆雨般地汹涌澎湃,并且嘶声高喊着:马拉个币!老子出书啦!马拉个币!老子出书啦!!!
老林当然并没有真的亢奋到分裂,认为书就是他自己写的。
只是遇上这种事,激动一下确实在所难免。
再者说,老子和儿子还需要分什么彼此呢?不过就是代个笔而已,又特么不是原谅系数为零的扒灰,父子俩荣辱与共,有什么不能一起分享的?
怀着如此心安理得的想法,林国荣回到单位立马就开始四处装逼。
他从书里抱下几十本书,挨个去敲开各个街道领导的办公室房门,13个街道领导,人手一本;发完领导的还不过瘾,接着又每个中层的股级和副股级各来一本,有正式编制的科员和办事员也来一本,一口气就把出版社白给的100本新书送掉了一半。
胡剑慧拿到书的反应最大,还拉着林国荣追问真相。
老胡,这事咱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你说外面的人,我要是跟他们说真话,他们肯信吗?林国荣一脸坦然,还是现在这样比较好,免得外面风言风语,还搞得自己麻烦。
胡剑慧这下明白了,点头叹道:也对,也是为了孩子好
对嘛!林国荣哈哈大笑。
林国荣和胡剑慧在三楼聊着,四楼群龙无首的党政办办公室里,这会儿也闹腾得欢。
江萍被一群同事围着,尽情地听他们各种奉承拍马,喔嚯嚯嚯的小声此起彼伏。
这回挣脸啊,太特么有面子了。
今年的虚荣心kpi何止是达标,根本就是溢了价了!
西城街道的办公大楼里,职工们一整个下午都在讨论这件事。
七嘴八舌地说到下班时间,林国荣和江萍两个人提着剩下的书,叫了辆三轮车回家。
但回到家后这对活宝仍不消停,反正晚上儿子不回家吃饭,他们干脆拿上10本书,打算晚上再去各亲戚家连刷10次声望副本。
林国荣和江萍出门前说话的声音很大,天还没黑透,出书的事情就已经闹得人尽皆知。
于是他们前脚刚出门,邻居们后脚就涌进了林淼他们家,跟老太太掰扯起来,各种肉麻的奉承话不要钱地成吨往老太太身上扔。
秀兰,你儿子真是有本事啊!又能当领导,又能写文章,现在书都写出来了,我家那个要是有阿荣一半的本事,现在就让我闭眼我都愿意!
有文化就是有文化啊,像我这种没读过书,你给我一本书我都读不来,阿荣都能自己写了,秀兰啊,你真是有福气啊,你儿子都成大作家了,你家估计祖上就出过状元吧?
林则徐!林则徐!阿荣跟我说过的,是林则徐的后人!
林则徐是谁?
啧!林则徐都不知道?虎门吸烟那个!
文盲!不懂别乱说好吧,那个叫虎门销烟!销毁的销!
老太太才不晓得什么吸烟硝烟的,她没读过书,不识字,林则徐也没听过,但是这些都没关系,不管懂不懂,这些都不妨碍她接受邻居们的歌颂和吹捧。
她只要懂一点就够了。
林国荣出书了,她亲儿子,写了一本书。
在老太太的眼里,这和古代中状元的成就,区别已经不大了。
秀兰,我听说阿荣要搬出去住啊?和谐的吹捧声中,忽然响起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小院这边的房子隔音普遍都不好,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老太太和林国荣关系不和,跟江萍这个儿媳妇更是势同水火。但平时却没有人会当面提这些,因为谁家都有家长里短,谁要是这么问了,就相当于是撕破脸,打算同归于尽了。
老太太朝问话的那个人看去。
问这句话的,是江萍的闺蜜,阿芳。
搬出去方便工作嘛,离单位近一点。老太太沉着气,应付阿芳道。
阿芳呵呵一笑,又来了句狠的:本来也不远嘛,干嘛还白白让别人赚了钱,你一搬过来他们就搬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在躲你呢,哈哈哈哈
老太太面色有点青了,死撑强笑道:你操心了啊,我也会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的。那些在背地里嚼舌根的,早晚舌头都要烂掉,舌头烂完烂脸,脸烂完烂心,全身烂个遍,死都死不痛快,你说是吧?
屋里的说话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幸灾乐祸地望向阿芳。
阿芳既尴尬又愤怒,呵呵一笑,道:阿姨,你们慢慢聊,我回去看电视了,乾隆要开始了
众人闻言,也都跟着一哄而散。
屋里头又只剩下老太太孤零零一人。
她坐在床上,半天不语,然后愣着愣着,眼泪就无声地从脸颊上滚了下来。
第七十六章 小道消息
不知是《东瓯日报的影响力太大,还是瓯城区这片地方太小,《小院杂谈在全市各大书店上架后的第三天,百里坊小学全校上上下下就全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原本已经几乎要融入这个环境的林淼,又一次感受到了两个多月前他刚入学时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全校的小孩子们指指点点的感觉。而现在的情况,甚至严重到连他早上蹲在学校厕所的坑位上撇个大条时,都会被好奇心爆棚的六年级学生们装腔作势地问候令尊可好?又或者是令尊可**?,搞得林淼不胜其扰。
但这还不是最讨厌的。
最让林淼无奈的是,等他回到教室里,他的那些同班同学们,表现还要更加狂热三分。
这让林淼两辈子以来,第一次真正尝到了当偶像的滋味——即便名义上是在替老林受罪。
至于这各中滋味,形容起来确实难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
所以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正常男人坐拥一个绝色老婆,但这个老婆却天天在床上缠着你不放。你说爽吧,明显精力和体力上都吃不消,真心恨不能消停一阵;但你要说不爽吧,又明显言不由衷口不对心,有悖于客观实际。很矛盾,很挣扎,很考验人性。
难怪公仔这么厉害啊,原来他爸也这么厉害。
不对,不对,说反了,应该是原来公仔的爸这么厉害,所以公仔才这么厉害。
有什么区别吗?我不管,公仔,送我一本你爸写的书好不好?
哈哈,大作家的儿子,公仔以后搞不好也是大作家。
公仔跟他爸不一样,公仔数学比较厉害。
不是,不是,公仔也在报纸上发表过作文的,那份报纸我家里还留着呢!
林淼就这么两眼发直没消停地在类似这样的碎碎念中,熬过了一整个星期。
他本以为这样就算躲过去了,然而周六去少年宫上奥数课的时候,林淼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追星。班上包括林淼在内的18个学生,不仅学生来了,而且连其他17个家长都出动了。
一大群人大清早地围着林淼各种问,一直问到朱老师走进教室,一部分孩子在隔壁另外两个班上课的家长,才不得不先行离开。
可是等这些家长走完,老朱走上讲台,第一句话就是:林淼,听说你爸出书了啊?
林淼崩溃地捂住了脸,有气无力道:朱老师,你就放我一条生路吧,别再问了,我听这句话都快听吐了,这星期就没停下来过
全班发出一阵爆笑,连留下来旁听的张雪茹和朱佩慈的妈妈,两个人都忍不住乐了。
朱老师总归是教育系统出身,对出书这种事,不像一般人那样觉得新奇,听林淼求饶,就点到即止,然后按照惯例,早上第一节课,先做卷子。
林淼经过这半个月的疯狂刷题,奥数水平又提高了不少。
尤其是之前总觉得思路难以转弯的行程问题,在朱老师的细心提点下进步飞速,已然从原先的弱项变成了现在的得分保障项目;而其余的计算计数应用题和杂题,也随着刷题次数的增加,得分的稳定性强了许多。所以林淼在叶老师和张老师那边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朱老师这个总教练的班上。按朱老师的乐观估计,林淼现在已经妥妥的具备了摘下全市二等奖的水平,甚至冲击一下一等奖,也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现在这三个班里,奥数水平依然比林淼稍高一筹的,也就只剩下张雪茹一人而已。
而张雪茹,她是去年的全省二等奖。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市里面要求只从瓯城区范围内挑选参加省赛的选手,林淼他一定会入选。眼下影响林淼拿一等奖的变数,说到底无非就是两点。
第一,林淼自己没发挥好,考砸了。
第二,瓯南市和柳城市的那些孩子里也同样出现了张雪茹级别的高手,靠硬实力把林淼刷下去。
不过这两个问题,朱老师觉得都还有解决的时间。
前者,只要依靠题海战术,让林淼继续保持刷题状态,他做题有了思维惯性,哪怕在赛场上慌了,也依然能保证该拿的分数不丢;至于后者——朱老师认为林淼的悟性本就不逊于张雪茹,甚至还可能更强一些,接下来距离比赛还有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朱老师觉得,林淼的水平或许还能再往上走一走。这才是她期待林淼拿下一等奖的最关键原因。
孩子们进入考试状态后,教室里一下就完全安静下来。
张雪茹和朱佩慈的妈妈似乎都是机关里挺厉害的人物,别的家长对她们客客气气,朱老师也不好意思让她们离开。
林淼做题的速度很快,但做到一半,就感觉背后有人。
转过头来一看,发现居然不还是一个人,而是一次来了俩。
两个女孩子的妈妈都对林淼笑了笑。
林淼见是这两位,果断卖个萌,然后转回去继续做题。
20多分钟后,林淼大概提前半小时交了卷子——
这回是按全市比赛的规定时间来的,20道题目,120分钟。
理论上,只有全对或者只错一道的选手,才能拿到一等奖,比如张雪茹在省里比赛的时候虽然错了三题,但去年全市比赛时,她却是全对,而且只耗时96分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