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明之猫奴学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映今月
李牧看到舒芬对自己的崇拜目光,开始洋洋自得。“要我说啊,咱们中华数千年来,发展太慢了。”
“发展”舒芬平时听到这个词,都是那些大老爷们谈论经济民生时。
“对,发展。就拿这天与地来说吧,你是不是以为天圆地方”
“难不成还能是别的”
李牧故作高深的说:“咱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球。每时每刻都在转动。只是我们人类太过于渺小,感受不到这种转动。还有那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全都是圆球。”
舒芬想了想,“小公子是在说笑吧。若这大地真的是一个圆球,那么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最后还是会回到原地。”
李牧被这人的脑回路惊到了,“这你都能想得到你还真说对了,只是路途太过于遥远,所以至今还未有人完成这一壮举。要不要跟我学天文地理”
“小公子说的这些,还是太离奇了一些。”
见到舒芬有些不相信自己,李牧的脾气上来了,“你不信是吧,那我就证明给你看。只要我证明脚下的大地在转动,你就磕头拜我为师,学习天文知识。”
舒芬没有反对,他很想知道李牧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嘿嘿,你也想知道吧。那就跟我一起证明给世人来看,这可能是名留青史的大事。”
李牧一提到名留青史,舒芬立马来了精神,“要怎么证明”
李牧想了想,然后找了根绳子,拴了一块小石头。他将石头挂在门框上,然后对舒芬说:“只要不施加外力干涉,也不让风吹动,那我用手推这个石头,它就会在一条线上来回摆动,对吧。”
“对。”舒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能证明吗”
“当然不能,这个摆太小了,不能够显示出大地所带来的微弱改变。我们首先是要建一座空心高楼,大约二三十丈高吧,然后做一个那么高的摆,就能
能看到变化了。”李牧以前在天文馆见到过傅科摆,他要在这大明朝也造一个。
舒芬脑袋上就跟有一个问号似的,“二三十丈高的楼,这可是古今未有,能成功吗”
“我李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咱就在城西留一块地,建一个世界上最高的楼。”李牧说完就拿起笔,在地图上挑选了一个地方,用蝇头小楷标注“世界第一高楼”。
说干就干,没多久李牧就带着一群人出了城。这些人中有几个是工头,专管营造的。
李牧所挑选的地方,是一处低矮的山坡,地势高一些。他考虑到在平原地带要打地基的话,往下挖不了多少就全是水,这年头可没有太好的降水措施。不如直接在这山坡上更好。
带着这些人在圈定一个长宽各三十丈的方块后,李牧说到:“你们带着工人,在这里往下挖,所有的土石运到坡下面去。要一直挖到坚硬的岩石层为止,然后尽量在岩石上面凿出一个平面来。你们尽管放心在此地干活,工钱我一分都不会少你们的。”
舒芬有些不解,“咱们不是要盖高楼吗,怎么还要挖一个水塘”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打地基,越高的楼,所需要的地基也就越深。”
舒芬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想不到小公子对这建造高楼还颇有心得。”
“我会的东西多着呢。书里面那些之乎者也,我比不过你。可这实用的杂学,我胜过你百倍。”李牧丝毫不谦虚的吹捧自己。
&n
第49章 小考
有了舒芬这个科举道路的带路人,李牧作八股文的水平飞速提高。李东阳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所以李牧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着舒芬学习。这也是李东阳留下舒芬的主要目的。
李东阳不想将李牧送去国子监或者书院,李牧年纪太小,说不定就被人蛊惑。他将李牧叫到身边,说:“牧儿,你好好准备一下,再过一个月就是今年的生员岁考,过了这道坎,你就正式迈入科举正途。”
“是。孙儿这就好好跟着舒芬大哥学习,定不负李家的名声。”
瞧着孙子这么懂事,李东阳欣慰地点了点头,“今年岁考,明年还有科考。后年乡试,再之后的路就要一步步踏踏实实走下去。”
“今年能不考吗明年直接参加科考也是一样的呀。反正都有了恩生的名头,何必去浪费精力应付考试。”像什么岁考、科考、院试之类的,李牧觉得很麻烦。
“混账!不要以为有了皇帝赏赐的恩生就觉得自己多厉害。你这个小小的恩生,那些人都不会拿正眼瞧你。以你的才学,一步步考上去也没多大难度。多学多看多考,方能在科举战场上出人头地。你总想着偷懒耍滑怎成!”李东阳作势就要抄起身边的戒尺,吓得李牧立马缩起了脑袋。
李东阳的孙子要参加岁考,那些负责这种考试的小官,立马将报名表格和具保文书送了过来,还因此得了一两银子的赏钱。
既然李老头希望李牧从最底层爬起来,那就爬呗。李牧觉得也没什么,不就是多考几次嘛。可当岁考的那天,来到城东南的贡院一看,就被眼前的阵势吓到了。
人,密密麻麻全都是人,挤满了整条街。不光有像李牧这样的适龄小孩,还有七八十岁的白发老头,这还只是最低等级的县考。
勘验正身之后,就领了号牌,进了那只有几平米的小小号棚。
这次要连考四场,前两场都是要作一篇文章和一首诗,第三场作一策一论,第四
四场又是一策一论。前两场主要是看文字书写和语句是否通顺,这一下子就能淘汰掉一半人。后面两场才是见真章的。
这些全都难不倒李牧,反倒是这四场考下来,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科考的竞争压力。
出了考场之后,终于在人堆里找到了前来接他的赵得助,“走,回家。这等考试,还难不倒小爷。”
最后发的榜叫“长案”,李牧连去看都没看,只让赵得助跑了趟腿。他的名字当然在上面,这要是还榜上无名,李牧就可以找个老鼠洞钻进去了。
过了岁考这一关,还是什么功名也没有,就是得了个参加来年考试的资格。
现在李牧教会了舒芬绘图之后,就将这件工作交给他去办。李牧的原则很简单,能不动手就绝不动手,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呢,好好享受生活不好吗
只要一有空闲,李牧就拽上张婉秋,再找俩人,打打麻将。小日子过得很自在。
而在宣府的朱厚照就一点也不自在了。他在这里当然不是以皇帝的身份,而是以朱寿将军的身份。不然鞑靼会豁出一切把宣府给拿下,再重演一遍当年的土木堡之事。
一份份军情急报送到了在这边临时设立的朱将军府。
起初他还兴致勃勃地查看每一件军报,可是后来实在是忙不开,就让江彬代为查看,只挑选紧要的给他看。
江彬拿着一份急报跑了进来,“将军,一小股贼寇南下忻州,裹挟民众入城,守备指挥使陈经不幸遇难。忻州死伤无算。”
朱厚照听完,怒睁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他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岂有此理!这帮鞑靼畜生,老子早晚要将他们全杀光!”
&nbs
第49章 小考
有了舒芬这个科举道路的带路人,李牧作八股文的水平飞速提高。李东阳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所以李牧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着舒芬学习。这也是李东阳留下舒芬的主要目的。
李东阳不想将李牧送去国子监或者书院,李牧年纪太小,说不定就被人蛊惑。他将李牧叫到身边,说:“牧儿,你好好准备一下,再过一个月就是今年的生员岁考,过了这道坎,你就正式迈入科举正途。”
“是。孙儿这就好好跟着舒芬大哥学习,定不负李家的名声。”
瞧着孙子这么懂事,李东阳欣慰地点了点头,“今年岁考,明年还有科考。后年乡试,再之后的路就要一步步踏踏实实走下去。”
“今年能不考吗明年直接参加科考也是一样的呀。反正都有了恩生的名头,何必去浪费精力应付考试。”像什么岁考、科考、院试之类的,李牧觉得很麻烦。
“混账!不要以为有了皇帝赏赐的恩生就觉得自己多厉害。你这个小小的恩生,那些人都不会拿正眼瞧你。以你的才学,一步步考上去也没多大难度。多学多看多考,方能在科举战场上出人头地。你总想着偷懒耍滑怎成!”李东阳作势就要抄起身边的戒尺,吓得李牧立马缩起了脑袋。
李东阳的孙子要参加岁考,那些负责这种考试的小官,立马将报名表格和具保文书送了过来,还因此得了一两银子的赏钱。
既然李老头希望李牧从最底层爬起来,那就爬呗。李牧觉得也没什么,不就是多考几次嘛。可当岁考的那天,来到城东南的贡院一看,就被眼前的阵势吓到了。
人,密密麻麻全都是人,挤满了整条街。不光有像李牧这样的适龄小孩,还有七八十岁的白发老头,这还只是最低等级的县考。
勘验正身之后,就领了号牌,进了那只有几平米的小小号棚。
这次要连考四场,前两场都是要作一篇文章和一首诗,第三场作一策一论,第四
四场又是一策一论。前两场主要是看文字书写和语句是否通顺,这一下子就能淘汰掉一半人。后面两场才是见真章的。
这些全都难不倒李牧,反倒是这四场考下来,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科考的竞争压力。
出了考场之后,终于在人堆里找到了前来接他的赵得助,“走,回家。这等考试,还难不倒小爷。”
最后发的榜叫“长案”,李牧连去看都没看,只让赵得助跑了趟腿。他的名字当然在上面,这要是还榜上无名,李牧就可以找个老鼠洞钻进去了。
过了岁考这一关,还是什么功名也没有,就是得了个参加来年考试的资格。
现在李牧教会了舒芬绘图之后,就将这件工作交给他去办。李牧的原则很简单,能不动手就绝不动手,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呢,好好享受生活不好吗
只要一有空闲,李牧就拽上张婉秋,再找俩人,打打麻将。小日子过得很自在。
而在宣府的朱厚照就一点也不自在了。他在这里当然不是以皇帝的身份,而是以朱寿将军的身份。不然鞑靼会豁出一切把宣府给拿下,再重演一遍当年的土木堡之事。
一份份军情急报送到了在这边临时设立的朱将军府。
起初他还兴致勃勃地查看每一件军报,可是后来实在是忙不开,就让江彬代为查看,只挑选紧要的给他看。
江彬拿着一份急报跑了进来,“将军,一小股贼寇南下忻州,裹挟民众入城,守备指挥使陈经不幸遇难。忻州死伤无算。”
朱厚照听完,怒睁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他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岂有此理!这帮鞑靼畜生,老子早晚要将他们全杀光!”
&nbs
第50章 遇袭
就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一个骑着快马,背着一面黑色旗子的兵来到小王子这里。
“报!忻州传来消息,明廷在北京西郊有一处炼铁。日产数万斤,明军的兵器甲胄大多出自那里。”
小王子恍然大悟,“怪不得他们这么阔绰,传令下去,立即收拢本阵,各部有序后撤,先不跟明军决斗。”
朱厚照指挥着兵马,刚准备跟鞑靼痛痛快快来一场的时候,就见对面就如潮水般退了回去。
“啥个情况”一时间他有点懵。
鞑靼开始缓缓后撤,坚决不跟明军玩阵地战。与此同时,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骑兵,趁着战场混乱,从后方悄悄派了出去。抄小道直奔京城方向。
处暑时节,天气已经有些凉爽。李牧带着舒芬出了城,向着城西那处温泉池行去。人生得意须尽欢,该享受就要享受。
赵得助驾着马车刚行至铁厂附近,远远就看见铁厂那高耸的烟囱。
舒芬从马车的小窗看着外面的世界,“都说这京西铁厂利国利民,这等规模着实不凡。”
“那是当然,这可是全世界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技术。”李牧躺在厚厚的垫子上,正在闭目养神。这年头的马车太颠簸了,他于是在马车里铺了一层特厚的垫子来减震。
在两人闲聊的时候,远方天际一阵隆隆的马蹄声传来,赵得助眼力极好,认出了那是鞑靼的旗帜,“少,少爷!不好了,是鞑靼的骑兵!”
此时已到了铁厂附近,李牧这辆马车就一匹马,肯定跑不开了。他慌慌张张从厚垫子上爬起来,“快!先去铁厂,那里面的护卫多!”
铁厂的管事认得这是李牧的车。
“小公子,您怎么来了。外面这是什么情况”
马车进了铁厂大门,李牧从车上跳下,“快关好门,外面鞑靼骑兵来了!”
随后整个铁厂的人全都动员起来,穿都抄上了最新锻造的兵器,严阵以待,但总人数也只有一千来人,与外面那黑压压的鞑靼骑兵相比,勉强够塞牙缝。
鞑靼并未着急进攻,这一路奔袭他们很是疲累。在稍微修整两刻钟后,就向着铁厂发起了总攻。再不开打,等京城的援兵到来就打不成了。
铁厂的总管老马,将几名最得力的手下叫过来,说:“你们几个,想办法将小公子他们三个藏起来。千万不能让鞑靼发现。”
舒芬说道:“不必藏我,今日正是我辈斩杀贼寇的机会!”
老马并没有搭理他,只见老马冲着李牧跪下来,说:“小公子是能办大事的人,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今日吾等凶多吉少,还请小公子以后善待吾等家人。”说完就重重的磕了三个头,周边的人见状,也全都跪下,磕了三个头。
李牧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哽咽着说:“好!我答应你们!”
老马起身说道:“快将小公子他们藏起来!吾等先去杀几个贼寇过过瘾!”说完之后,拔出随身携带的剑就转身冲向了大门那里,加入了厮杀的人群。
舒芬本想着也去杀敌,却被李牧死死拽住,“你去了也是白白送死!”
堆铁料的地方下面,有一处地窖。李牧他们被塞进了进去,然后几十人从旁边搬来一根根长铁料,堆在了地窖门口。
一丝光透过铁料的缝隙,穿过地窖的门缝,射在了地面上。
“小公子为何拦着我,不让我去杀敌”坐在地上小声说道。
李牧冷冰冰的说道:“你现在出去,所能杀的,只是一两人。等你将来步入朝堂有了作为,所
第51章 残局
地面上的血迹已经干涸,来往的士兵和新调来的工匠正在清理现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