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明之猫奴学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映今月
赵得助走到李牧身边,说:“少爷,家里又来人催了,您什么时候回去”
“让人带信回去,今夜不回家了。”李牧淡淡的说道。
赵得助没有再催,只是陪在少爷身边,现在这种情况,再怎么催也没用。
清点结果出来了。铁厂护卫共计四百二十三人,战死四百二十三人。工匠五百七十一人,战死五百七十一人。杂役四十人,战死四十人。共击杀鞑靼骑兵二百九十人。
李牧呆愣愣坐在那里,看着远处搬运尸体的人。
舒芬走过来,“小公子,下届会试,舒某定当竭尽全力,博一个功名出身。他日在庙堂上有了话语,定要整军备战,将这鞑靼彻底消灭!”
“你有这份心就好。”李牧看着繁星遍布的夜空,“李某来到这世界上,原想着随波逐流,万事不去操心,舒舒服服过完这一生。可现在看来,他们不让我过好日子。呵呵,我李某人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好歹也算是睚眦必报的小人,今日这仇我记下了。”
舒芬笑了下,说:“这世上的读书人都称自己是君子,唯独小公子说自己是小人。”
“所谓君子,是指那些十全十美之人。这天下哪有那种人存在。你看朝堂上那些衣冠禽兽,哪一个不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李牧对官场**看得很是透彻。
忽然间,外面又是马蹄声传来,不过这次并不是鞑靼骑兵,而是朱厚照带着人从宣府回来了。
“我大哥回来了。”李牧蹭的一下就蹿了起来。
舒芬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已经猜到了李牧口中的大哥就是当今皇帝。他跟在李牧身边,来到了铁厂门口迎接朱厚照。
朱厚照翻身下马,说道:“小弟,这里情况怎么样了”
李牧跟朱厚照边往里面走边说:“铁厂护卫、工匠并杂役,总计一千零三十四人,奋勇争先,无一人后退,无一人投敌,全都不幸遇难。总计击杀贼寇二百九十人。铁厂大部分高炉被捣毁,想要修复还要一段时间。”
“嗯。我在来的路上已经下令各地卫所沿路堵截这伙骑兵。”看着眼前整整齐齐排在地上的尸体,朱厚照攥紧了拳头,“敢到朕的家门口撒野,找死!”
李牧知道,自己这大哥只有在很认真的时候才会自称“朕”。
“就是找死。”李牧说着用脚踢了一下旁边一具鞑靼士兵的尸体,“大哥,铁厂死去的那一千多人,一定要厚葬。再给他们家里发一笔抚恤金,万不能寒了人心。”
朱厚照想了想,“嗯,你先定一个标准。现在我也缺银子,就先每人抚恤一百两吧,等今后铁厂恢复了生产,再补偿一部分。”
跟在后面的舒芬听呆了,这年头一百两银子可是足够一家数口十年衣食无忧。
“这人是谁”朱厚照这才注意到跟在李牧身边的舒芬。
“他呀姓舒名芬,现年三十一,南昌府的举人。学问那是没的说,我爷爷就将他留在我身边了。算是我新招的书童吧。”
朱厚照勉强挤出了点笑容,“都这么大了,不应该叫书童了吧。”
舒芬赶紧说道:“小先生学通古今,舒某只是在八股上略占上风。给小先生当书童还是很自知的。”
李牧笑着说道:“别扯那些了,大哥,咱们来商量下怎么搞死鞑靼。”
“好,我倒想听听你有什么好主意。”
两人商议到了半夜才结束。
李牧跟着朱厚照,叫开城门后进了城。
第52章 朝议
这段时间,江彬一直忙着收购周边的土地。在各种施压之下,不管是公平交易还是强买强卖,总之京城周边十之七八的土地都归到了他们三个的名下。
朱厚照难得的召开了一次大朝会。
大殿之内,文武百官密密麻麻站立左右,都在等待着皇帝上朝。在朱厚照没来之前,下面全都在小声议论着。
杨一清跟杨廷和站在一起,说道:“阁老,皇帝这突然间召开大朝会,是不是有什么大事”
杨廷和想了想,说:“多半是因为西北战事吧,江南盐课的事情也可能议一下。我最担心就是会不会提及前段时间的换粮案。”别的事情都是对外,唯独这换粮案,那是对内动刀子。
终于,朱厚照来了。大朝会就此开始,在商议了一堆小事之后,正菜终于上来了。
朱厚照走下御座,边走边说:“前段时日,鞑靼贼子来到我大明京师西郊,好一顿撒野。朕可怜郊外百姓无所依仗,所以想将当年太宗皇帝没修完的外城重新修完。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嘴中的太宗皇帝,指的是明太宗永乐皇帝朱棣。朱棣在嘉靖朝大礼议之后,才改成了明成祖。
杨廷和站出来,第一个表示赞同,“臣附议。只是这修建城池,所耗费财力甚巨,我大明这几年连番备战,各地灾荒不断,国库存银早已所剩无几。就以这个月来说,先是免去山西平阳、直隶真定府等地的钱粮税赋,又犒赏边关有功将士,就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关乎到花钱的事,所有人都来了精神。可不能任着朱厚照的性子乱花。所以他们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杨廷和的意见。瞧他们的样子,还以为大明立马就破产了呢。
朱厚照俯视着下面群臣,“朕早就料到你们会这样说,所以朕决定,修建外城所耗费的银两,内帑出八分,国库出二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以杨廷和为首的那些文官们,全都愣住了,这太出乎他们意料了。没想到皇帝竟然愿意自己出钱修外城,而不是在其他方面乱造。修外城国库出二分也是可以接受的。
“吾皇圣明!”杨一清第一个跪下赞同。
其他人也全都纷纷赞同,这件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又议了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后,朱厚照就不耐烦地结束了这次朝议。
回到豹房后,朱厚照找到了江彬,“今年鞑靼退的早,保不齐还会再来。西北那边朕还是不放心,朕任命你为开平卫都指挥使。你去好好盯着,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臣遵旨!那买地的事怎么办”
“差不多就行了,给那些市井小民们留点活路。这些地先不要急着卖出去,等城修好了这价格就涨上去了。对了,传旨兵仗局,让那边抓紧制造前方所需的各项兵器甲胄。朕安排好建城的事情之后,立马就去宣府。”朱厚照心里始终惦记着前方打仗的事情,以他的嗅觉,知道这次鞑靼撤去肯定还会再来。这才八月,离下雪还早着呢。
要开始修建外城的消息一下子传开了。
李牧在家里也开始做起了准备,他跟张婉秋在书房里正在盘算着怎么趁机赚钱。
&nb
第53章 省亲
城西的铁厂很快就再次恢复了生产。只不过这次拆掉了几个高炉,最终剩下五个。腾出的地方全都开始建防御用的高台,并且围着铁厂准备修一圈城墙。将这个铁厂变成了外城之内的小城。只要将来外城和铁厂城墙全都修好,这里将坚不可摧。
李牧最近有些心烦,夫人张婉秋天天念叨着想回杭州看看。不知不觉中来京城已经快一年了,两边平时只有书信往来。
“好好好,回就回。”李牧最终同意了张婉秋的提议,再不同意他的屁股就要被鸡毛掸子打烂了。
不同于去年的搬家,这次只是回去省亲,所以轻车简行,只带了几个随从租了一条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
舒芬也跟着一起南下,这是李东阳安排的,一来是让他顺道回南昌老家看看,二来是陪伴李牧读书。李东阳生怕李牧这孙子荒废了学业,所以再三叮嘱舒芬,一定要时时刻刻督促他读书。
由于京城正在修外城,整条运河都开始满负荷运行。李牧仗着李东阳的招牌,一路是畅通无阻。沿途钞关连过路的税银都不敢收。
临近十月,天气转凉,李牧终于回到了杭州家里。一切都还跟他离去时的样子差不多。前脚刚迈进家门,后脚就又迈了出去,跟随者张婉秋回娘家。
再次见到张立言,现在应该称呼他为小舅子,只见这家伙竟然胖成了球,天知道这一年来浪费了多少粮食。
小胖子张立言坐在椅子上,大气也不敢喘,因为他老爹就在旁边。
张守业对李牧说:“贤婿呐,你可算是回来了。自打你走之后,立言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吃喝,学业也没有进步,这不,连县试这道门槛都没迈过。”
小胖子委屈的低下了头,他分明已经很努力了,可谁知道连县试都过不了。
李牧叹了口气,“唉,兴许他的天赋不在读书上吧。要不让他试点别的”
“别的还能有什么呀。士农工商之中,他是哪一样都做不好。我们张家看来是指望不上他了。这样吧,就让他跟着你去京师怎样”张守业心里门清,现在李牧抱上了李东阳这条大腿,他也想让儿子跟着沾沾光。这次县试没过,就是张立言的爷爷在背后捣的鬼。与其在小地方埋头努力,不如去大地方碰运气。
李牧其实打心里挺喜欢这个人畜无害的小舅子,也不忍见他就这样沉沦在吃喝中,于是点点头答应了,“好吧,我带他去京师。但是到了那边,他就要听我的。”
“这你放心,只要他不听你的,我就打死他。”张婉秋在一旁说道。吓得张立言立马缩起了脖子,这下更是像一团肉球了。
接下来几天,李牧都直接住在了张家。想当初张守业费尽心思逼婚,现在李牧不占便宜白不占。
当林正海来的时候,李牧差点没认出他来,只见林正海已经不像先前那样黑瘦,反倒有点成为白面书生的趋势。
“来,介绍认识一下,这位是舒芬,南昌府的举人。”
林正海客客气气的向着舒芬行礼,举人都是可以被称为老爷的,准官爷。
李牧继续说道:“舒大哥,这林正海算是我的好朋友,他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只是家境贫寒。去年要不是我帮衬着,就荒废了学业。要不你
第54章 家业
李牧很是开心,有了张婉秋这样的管家婆娘,他可以安心的当一个甩手掌柜。“娘子,你实在是太有经商的天赋了。咱们家以后肯定能成为这大明朝最有钱的。”
张婉秋叹了口气,“你别看开了那么多庄子和铺面,咱家现在可是没有多少现银。满打满算就剩了两千两银子。这又是买地又是开铺子的,最近铁厂也分不了钱,要不是兆蕃叔父借了些,真就周转不开了。”
“钱只有花出去才有用,放在家里都算是亏了。有投资才有回报嘛。要不明年我多想点赚钱的法子,争取让你天天在家里数银子。哦,不,数金子。”
“这可是你说的啊,到时候想不出赚钱的新法子,看我怎么收拾你。”张婉秋拿着笔在账册上写写画画。过了一小会儿,她对李牧说到:“知道我为什么要回娘家吗”
“还不是因为你想家了。”李牧想也没想就回答。
张婉秋摇了摇头,“是爷爷催我回来的,京城最近不太平,万一鞑靼再来了怎么办你总是往城外跑,他很担心,所以让我用回娘家的名义将你带到杭州来。等再回去,京城就安全多了。”
李牧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就安安静静靠在太师椅上。
半个月后,舒芬回来了。带着一堆礼品回来的。
“我勒个去,你是把南昌府全都打劫了吗”李牧随手翻检那些形形色色的礼物。
舒芬有些不开心,“想不到官场原来是这样,一个小吏给我送礼,出手都是五百两银子。”
“你以为呢”李牧随手拿起一叠银票塞进了舒芬的手中,“这些你拿好,是你应得的。自古以来就无官不贪,太祖爷当年剥皮充草,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该怎么贪就怎么贪。咱这大明朝不经过一番彻底变革,迟早会被蛀虫变成朽木。”
“小先生看来是有解决的办法。”
李牧摇了摇头,“有办法又怎么样难不成你想让我当宋朝的王右军,亦或是那秦国的商鞅”
“可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呀!”
李牧随手将一个翠玉簪子塞进了袖子里面,“利国利民又怎样,我可不想就这样白白送了性命。除非有朝一日我独揽朝政,不然想让我做那变革的领头人,门也没有。”
舒芬盯着李牧看了几眼,“我总觉得,将来大明朝出了问题后,小先生你一定会站出来。”
“行,你想怎么觉得就怎么觉得。咱们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下届科举中进士。不然在这里说破天也没什么鸟用。”
在杭州住了一个月后,李牧带着一行人开始启程返回京城。跟去年一样,又是在一个深秋时节回到了京城。
回到家后,张婉秋立马就让人抬着一些杭州带来的特产,去宫里面见太后。李家以后还得多仰仗这尊活菩萨。
还别说,太后一高兴之下,不仅留了张婉秋在宫里陪她用晚宴,还赏赐了一堆物品。这趟进宫真的是稳赚不赔。
第二天李牧到城西转了转。这次他学聪明了,没让赵得助驾马车,而是直接从锦衣卫那边找钱宁借了点人手充当护卫。对于这种小事,钱宁毫不客气,调出了最精锐的锦衣亲军供李牧驱使。大家都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最关键的是李牧不会威胁到钱宁的地位,所以他不想跟李牧把关系弄僵。
李牧在赵得助的帮助下骑上一匹马,勉强抓紧了缰绳。
“少爷,你小心一些,千万别从马上
第55章 国舅
这个包厢里面装潢十分奢华,只见两个侯爷装扮的人正坐在那里,见李牧进来,其中一个年岁稍长一些的直接开口问道:“你就是那个买了城外许多地皮的李牧”
“正是在下,想必二位就是建昌侯跟寿宁侯吧。”李牧直接毫不客气的坐在椅子上,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
寿宁侯张鹤龄见李牧如此无礼,有些生气,“既然知道我们是谁,那也就不跟你客气了。这次找你来,是与你商议一下购买城外的田地。我们也不会亏待你,只要你将那些地皮原价转卖于我等即可。”
合着是想敲诈自己呀,李牧笑了笑,“原来这样啊。不过这事,我只能转卖给你们几十亩。多了的话我怕皇上跟太后会找我麻烦。”
张鹤龄拍了下桌子,“哼!休要拿皇帝和太后来要挟我等。现已查明,在城外买地最多的就是你李牧与那朱寿。朱寿那小子我们暂时查不到在哪里,所以先找你拿地。这地你给也就给了,不给我们就不跟你客气。不要以为你是李东阳的孙子我们就拿你没辙!”
李牧给自己倒了杯茶,说道:“你当真以为就凭我李家那点家产,就能吃下城外那些土地告诉你,城外那些地皮,往少了说也得数百万两银子。你可知那朱寿是谁”
张鹤龄听到这里,心里有点打鼓了,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大笔资产的,极有可能是国公。“是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