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祚高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冠正伦

    既然大将军都如此表态,李充便也不再迟疑,直接起身离开,让大将军得以继续休息,养足精神来日集会关陇晋胡时流。

    此刻京兆署邸门前的大街上,早已经是人满为患。本来好不容易盼到沈大将军驾临长安,一众京兆时流本就反应热烈,关注备至。而发生氐人蒲氏以奴仆敬拜府邸的事情,许多人好奇之下也都纷纷至此观望。

    蒲洪、如今名为伏洪,在京兆也绝对不是寂寂无名之辈。虽然如今其族众多凋零,不算多出色,但在早年也绝对是关陇之间屈指可数的豪强之一,乃是略阳氐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屡屡出入关陇,颇有令人闻风色变的威名。

    早年汉赵刘曜称霸关中时,也将伏洪并其部族视作心腹大患来提防,驱其部族内迁安置于三辅之内,就是担心这个氐酋于陇上兴风作浪。

    可是这样一个早年的关陇豪强,如今早已经凶威不再,尤其目下在众人眼中,只作布衣麻履卑微装扮,一脸恭顺模样垂首立于府邸门阶之下,其身后则是近百名族众亲属,也都是一




1270 走避是非
    因为有此异变,京兆府署外气氛便陡然一变,伏氏众人一个个面如死灰拜伏于地,伏洪更是两臂如钳紧紧扼住那个名为伏生的孙子的咽喉。而围观之众,这会儿也都一片哗然,胆小的已经忙不迭抽身而走,但也有一些人留驻下来,探头观望事态进一步的发展。

    沈云脸色阴冷的站在那里不发一言,只是垂眼望着被伏洪紧紧掐住咽喉的少年。那少年因为头颅充血,被自己刺伤的那一只瞎眼眼眶里血水更是汩汩涌出,其祖父用力甚大,其咽喉都开始咯咯作响,而且因为缺氧,整个人已经因窒息而抽搐起来,眼见便要身死。

    “住手吧。”

    又过了几息的时间,沈云才开口说道,而伏洪却因为心绪激荡甚至没有听清楚,直到沈云又加大音量再喊一遍,他绷紧的身躯才陡然一松,整个人虚脱一般瘫伏在沈云脚边。

    “扶起他来。”

    沈云并不看那个捂着咽喉在地上抽搐不止的少年,只是让亲兵将深拜在地上的伏洪搀扶起来,他行上前去,抬手拍了拍伏洪衣襟上沾染的尘埃,而后突然微笑一声:“你怕什么”

    伏洪饶是多智,这会儿头脑也是一片空白,听到沈云这没来由一问,更不知该要如何回答,只是连连弓腰垂首。

    “伏君真是不错,你很不错。”

    沈云后退一步,再次打量伏洪一眼,似乎要将其人记住,语气也是难得的严肃,而后才又说道:“一桩噱事罢了,无谓为此伤损人命。你也不必忧悸,行台自是海纳百川、兼容华夷,你若谨奉王命而不失节,无人敢作加害。”

    说完之后,他才摆摆手,示意亲兵们跟随上来,扬长而去。

    伏洪站在原地,半晌没有回过神来。而那个少年伏生,这会儿则捂着红肿不堪的咽喉趴在地上连连干呕起来,口角低落的涎水甚至还夹杂着血丝,可见刚才其祖父的确是下了死手要生生扼死他,而非作伪。

    “阿爷,小奴啊……”

    伏洪少子伏雄见状后心中不忍,上前一步低声道。

    “逆子狂悖,是要让我全家为其陪葬,死了更好!”

    伏洪低头一脸恨色瞪了那仍在干呕的伏生一眼,语气中仍然杀意浓厚。

    “可是沈狮都不再追究……”

    伏雄看了一眼沈云离去的方向,又低声说道:“况且这也不是……”

    “蠢物!此子是我家门祸根,沈狮何必自污其名为我家门除祸,今日不追究则已,来日若是发难,你道区区一小儿性命能平其羞忿”

    伏洪顿足低吼,又看一眼周遭对其家众指指点点的京兆时流,心中已是懊恼到了极点。原本今日自贱作态,无论大将军见或不见他,自有风声传出,单此一点借势惠利,便能扭转他家形势良多。

    可是没想到家门中冒出这样一个桀骜狂悖之人,不独彻底败坏了他此番用心,更给家门埋下一个不知何时会爆发的灭门之祸!沈狮子目下虽然离开,但其人又是什么良善之辈,西行一程,陇道都被其军斩杀的胡众血肉染红铺平!

    “你养的好儿子!”

    伏洪转过身去,一脚踏在仍匍匐在地的伏健背上,而伏健则颤声道:“儿子有罪,不敢顾私,请阿爷赐我一刃,我必亲杀逆子为家门避祸……”

    “不必杀了,你父子自此后与我族再无关系,若想活命,就跪在府舍之外,等待大将军垂问吧。”

    伏洪这会儿颇有几分心灰意懒,随口说了一句,而后又面无表情的返回阶下站立,一如此前模样。

    而伏健听到父亲语调如此冷漠,泪水顿时夺眶而出,众目睽睽之下又不敢哀乞求饶,只是垂首饮泪面向府舍大门、也是父亲站立的方向,不断的深跪叩首,额头撞击街面青石的闷声不断响起,很快其额头皮肉都已经磕烂,每一次叩首都血水流淌。

    李充本来得了大将军的指示,自以为可以将狗皮膏药一样的伏氏打发走,却没想到刺史府手令还没送来,府门前便又发生这样一桩变数,不免更觉头疼,忙不迭再往大将军居室奔行而去。

    沈哲子正在房间里批阅着各郡县送来的奏报,见李充去而复返,又听其人讲述府邸外所发生的变故,他放下手中书卷笑叹道:“这个五郎啊,倒是长进许多,知道不可长立是非之内。”

    李充闻言后嘴角不禁一咧,心道你家兄弟倒是远于是非了,可是现在怎么办现在府邸外还有那么多人在张望呢,这种事既不涉于伦理,又不违背法禁,他就算有心处理,都不知该要如何插手。

    似乎明白了李充的心思,沈哲子便又开口道:“弘度兄也无计可施莫非关中水土能晦人心智,思念反倒不如往年通达啊。那伏洪恃长行凶,众目睽睽之下险些扼杀嫡孙,这种伦理、法禁纠缠不清的事务,你还不迎难而上”

    李充听到这话,不免又傻了眼,心说你的兄弟调侃你的家奴,结果闹出这种事情,到最后反而是我京兆府的



1271 选贤关陇
    关中这种群情焦灼的氛围,持续了足足大半个月,终于雍州刺史府才透露出口风,确定了大将军宴请时流乡贤的日期。

    于是一时间,郡县郊野气氛又高涨起来,凡是稍存心意者,俱都奔走打探该要如何加入其中,得到直面大将军的机会。

    雍州刺史府与京兆郡府关于这件事也进行了多番讨论,该要如何挑选与会人员,他们所考虑的不独独只是这一次的宴请名单。

    因为行台和大将军的意思是,类似西巡关中、宴请时流这样的活动,最好是做成一个固定的典礼,以后每年在没有特殊大事发生的情况下,大将军都要定期西巡,类似的典礼自然要做成每年固定的项目。

    所以,最好的做法自然是就此整理出一套规令章程,用以选拔每年可以参与盛会的人员。

    在这样的思路下,整个关中诸多士庶民众便被粗粗划分成几个群体,各以不同的手段方式挑选其中翘楚代表参加宴会。

    而这样一个与会的资格,一旦有了规令加以固定下来,又可以作为一种荣誉的身份,用以犒奖表彰那些在野的贤流。

    类似的典礼,其实行台都不陌生,像是早年江东的清议,之后行台每年也都要公车征访各地贤流、问礼论政。

    广开言路,看起来仅仅只是一种宽大包容的表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加强行台的统治。借助这些地方望势所在,使得行台执政合法性更加深入人心、广及郊野。

    早在大将军驾临之前,行台便拟定了一份今次西行需要邀见邀见的名单。

    站在行台角度,能够被列入名单上的人选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寻常人,类似京兆杜氏、韦氏、北地傅氏、安定胡氏等等,这些关中郡县内或是在地方上誉望久享、或是累世冠缨的世族门户,俱都赫然在列。

    大将军在驾临关中之后,便也以行台名义派遣公车各携符令分赴各郡,邀请这些关中旧户前来长安、共论世务。

    虽然行台在施政方面保持着一个压制旧望名门的作风,甚至曾经做出几乎屠尽弘农杨氏这种酷烈事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将这些地方名门赶尽杀绝。

    说到底,北伐的最核心使命还是要扫除胡虏,再铸华夏,而不是要搞什么阶级革命。而且必须要承认,这些地方上的名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华夏文明传承到这个阶段的精华汇聚。

    行台要做的也并不是将他们完全割除毁灭,而是要甄别吸收、消化于内。由行台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到长安共谋大计,这是当然的礼节。但如果这些门户对此反应冷淡、乃至于视而不见,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行台会告诉他们这个世道中没有谁是无可取代的。

    而这些关中世族门户们也都识趣得很,并不敢在这件事上跟行台闹别扭,早早便派遣重要的族人前来长安,等待大将军的宴请接见。

    并且有许多人家都将这份邀请当作一个荣耀,多作彰显宣说。毕竟行台虽然行事不乏强硬,但毕竟还是代表着晋祚正朔所在,王师入主关中以来,除了弘农杨氏这种实在不识趣而惨遭屠戮立威的门户之外,还没有发生过什么凌辱虐待乡宗门户的恶迹。

    虽然行台各种政令施行,乡社、军府的创建,俱都极大程度打压了他们各自乡势,但跟此前暴虐关中、肆意杀戮的汉赵与羯赵相比,仍然无愧仁义之治的美名。

    大将军西巡这么大的阵仗,自然不可能接见区区一些旧族代表了事。

    因此除了行台亲自邀请的这些人家之外,还有就是各地郡县察举乡贤、邀请共襄盛举。而这一部分郡县举荐人员,其实说穿了便是地方上那些乏甚旧誉、因乱而兴的武宗豪强。

    这些豪强武宗虽然清誉不著,但对乡势的把持,讲起来甚至还要超过那些冢中枯骨为美的世族门户。就算从整个关中层面而言,这一群体存在远不足成为王师对手,但具体到县乡郊野之内,却是行台政令能否施行乡野的最大阻力。

    无论世族旧户还是郊野豪强,这都是原本关中残留的一些势力。邀请他们,那是给他们开放一个意见窗口,或者说发泄渠道。关中目下仍在营建恢复的关键时期,内部必须要稳定当先,能哔哔就别动手。

    这一部分人有钱且有闲,如果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加入行台统治结构之内,长久闲散于乡野之中,难免会杂念丛生。而行台选士任用已经自成章法,更不可能为了他们而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这样一个既能发表意见而又无伤大雅的身份机会,也算是一种安慰。

    当然若仅仅只让这些人参与进来,沈大将军还没有闲到为了安抚他们而专程驾临关中。所以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参与人员,如行台统治构架之内,吏治考评优异之人,哪怕仅仅



1272 胡胆裂寒
    大概天公关照人意,宴会召开这一天,自晨光破晓天空便是万里无云,一片晴朗。

    而早在黎明时分,各方有幸参与盛会的时流便各驱车马直往龙首原上的这座石城而来。当时晨光尚是稀薄,仍未褪尽的夜色下,新进建成的城池如同一头盘卧原顶上的猛虎,城墙都由硕大的原石堆垒砌成,未经修饰,城墙边角粗糙之余,则透出一股蓬勃而出的豪壮气息。

    此时的城池防务,已经交由大将军亲兵胜武军接手,城墙上下都站立着体魄挺拔健壮的胜武军士,朦胧的视野中虽然看不清楚这些将士们具体面貌,但依稀勾勒出的铁甲狰狞线条,仍能让人望去便觉触目惊心。

    今次参与宴会,合共七百余人,天色还未大亮,与会人员已经悉数到齐,再算上各自家众随从,足足数千人众,车马连绵一直排到了龙首原下。胜在此处陂塬开阔,就算有这么多人聚集于外,也都不显拥挤,且还留下大片的闲地。

    石城关禁还未放开,众人等候在外也无聊,难免要寻亲友小作谈论。关中境域不乏闭塞,乡户之间彼此倒也相熟。各自相熟者聚集起来之后,大体便也显示出了各自特质的不同。

    在这些受邀人员之中,地位最高自然是行台亲自邀请的那些世族旧户,如杜陵杜氏、韦氏等本就旧誉颇高、乡势也不弱的门户,特别是杜氏,如今还在行台拥有着不低的影响和势位,甚至与大将军出身的吴兴沈氏都为姻亲。

    虽然杜赫一支与留守杜陵乡土的族人们来往已经很少,但这并不妨碍杜陵杜氏借其声势,成为目下关中首屈一指的大世家。

    所以对于今次大将军设宴款待,杜家也是捧场十足,甚至早在黎明之前,京兆杜氏留守乡土的这一脉族人中的大家长杜彦便早早率领子弟来到龙首原下,也不急着登原,只是站在道左满脸笑容向随后赶来的各乡户人家打着招呼,俨然将自己摆在一个迎宾的位置上。

    韦氏今日到场族人也极多,老老少少足足几十人众,在见到杜家人如此后,韦氏少年当家的韦楷、韦谌便也当仁不让占据了道路另一侧,双方之间不睦气氛毫不掩饰。

    这两家都是京兆有数的旧族,而且还共居于杜陵一县之内,原本应该是通家世好。但杜氏清誉要远高于韦氏,单单一个中朝杜预就完爆韦氏迄今为止历代先人,虽然韦氏也可追溯家世达于前汉,但在当时声势不弱的京兆杜氏看来,韦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出门户,后起武宗。

    永嘉之后,杜氏重要族人多数南下,留在乡土中的已经不足维持乡声。反而是早前不甚起眼的韦氏,因为专心经营乡土,反而渐渐壮大起来。一县之内两族并大,难免就有纠纷,田亩、人丁乃至农事浇灌,都是乡斗的缘由所在。

    时势流转,随着行台壮起,谁也没想到杜氏也能得惠,老树再焕新生。行台长史杜赫,那是沈大将军所倚重的臂膀之助,杜家有了这样一个强力族人的崛起,即便不作刻意关照,三辅这些乡士们对杜氏自然也都不敢怠慢。

    像杜氏此前联络乡众,为小沈助势扬名,便足显示出其家颓态一扫而空,再次复称名门。杜彦虽然不在州郡任事,但却被乡流推选为《关陇门第考》执笔编撰,一举将乡誉仲裁把持手中,更让时流人家对其无比重视。

    反观京兆韦氏则就落寞得多,其家成也乡势、败也乡势,王师强龙入境,怎么可能容忍长安近畔有此乡势固结的武豪门户壮大!更何况早前杜洪盘踞长安,韦氏作为三辅豪强代表,确实也是有暗里资助之嫌。

    京兆府李充入郡,首先便拿韦氏开刀,又有雍州刺史府摆出确凿的联结杜洪的罪证,韦氏最强一支便被直接斩断,留下韦楷、韦谌这种年方而立的后辈执掌家门,自然更加不是杜家的对手,乡产接连被剥除瓜分,声势已经大不如前。

    今次行台邀请韦氏,也算是网开一面,以示并无将韦氏赶尽杀绝的意思。毕竟韦氏经营乡土几十年之久,一旦彻底拔除,牵连太过深重,或将复演弘农杨氏惨剧。关中新定,若再贸然掀起牵连数千乃至上万人众的风波,对于之后各种事务进程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韦氏子弟所以摆出针锋相对的姿态,将与杜氏的矛盾公开化,看似是年轻气盛、不知收敛,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存之道。杜氏这两年得意之后不免忘形,一些小节上失于谨慎,能够有一个不弱的乡仇门户盯着他们,对于京兆府而言也是乐见的情形。

    其他一些受邀世族,便不如这两家如此张扬。特别是北地傅氏,北地傅氏也是魏晋之际极为重要的世族名流,特别中朝傅玄更是引领一时世道风潮。所以言其特殊,便在于傅氏虽然郡望北地,但于乡籍本郡声势早已经凋零萎靡到了极点。

    北地本就地在三辅之外,多戎胡杂居,并不利于冠带之家世代传承。而且也的确傅氏主支从很久之前便已经背井离乡,迁居清河,而之后更随南迁大潮前往江东,逐渐泯灭于一众侨门之中。

    而眼下所谓北地傅氏,则纯粹就是江虨来到关中后,搜索傅氏残留关中的族人,生生扶立起来以继承北地傅氏这样一个家声影响。至于此举会否引发江东傅氏族人的不满,这并不在行台考虑之内。

    说到底,彰显这些关陇世族家声,重点还是在于加强对于关中的治理,而不是真的要将这些旧族从尘埃中翻捡托起。

1...725726727728729...8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