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也不给张世庸继续询问的机会,他就毫不迟疑的招呼着等在宫外的洪府家仆离去了,张世庸也只能满是不甘心的走回了宫内。
第二日沈敏依旧在昨日的小院内单独等待着被召见,不过今日小院内却安排了一名小内侍伺候着他,连房内准备的茶叶和果子都好了不少。而他今日坐在院内也等了没多久,张世庸就跑来接他来了,大约比昨日早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张世庸看着手中抬着的黑色木板,不由好奇的问道“三郎,你带两块油漆过的木板过来做什么你可千万不能乱来,官家不喜欢那些肮脏的乡下游戏,你这可是要挨骂的。”
沈敏抓住黑板的一侧说道“大兄且安心,这黑板可不是用来玩游戏的,是小弟希望用来展示一些东西的写字板。不会让你为难的…”
正如沈敏所料,赵构看到他带来的黑板和粉笔两件物事,还是挺好奇的。当他亲自动手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又画了几笔之后,方才有些惋惜的说道“三郎制造的这个黑板和粉笔,虽然可以用来学习写字作画,但是终究不及毛笔和宣纸好用啊。不过放在州县和乡下的私塾里教教小孩子,倒是个不错的用具,这两样东西造价如何”
沈敏站在他边上轻轻说道“不过调些油漆和烧些石膏就可完成,宫内若是用的到,只要拨几名工匠给小臣,几天就学会了。”
赵构一晒,也就不再提及这个话题,转而就着昨日的谈话继续了下去。而沈敏显然也是有所准备,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写起了临安和各地的物价,将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概念对赵构完整的讲述了一遍。
他最后做总结道“安南、真腊、三佛齐、日本、高丽、南洋诸岛种植出的水稻品质,基本上同我大宋境内种植的稻米品质并无什么大的差异。生产一石稻米投入的人工和肥料,影响的稻米产量差异不会大于四分之一。
但是临安的米价高达200文一斗,广南和江西约为100-120文一斗,而安南、真腊则在70文一斗,日本、三佛齐只在20-30文一斗,其他南洋小岛则在10-20文一斗。金国海州的米价虽然只有60文一斗,不过这是金国为了吸收我国铜钱而人为干预的结果,故暂不考虑金国的物价。
现在从这些地区的米价可以看出,虽然各地生产一石稻米的成本确实有差异,但是稻米的市价差别却远远超过了这种成本投入的差异。小臣一开始也是感到好奇
第126章 召见六
思索良久,赵构看着黑板上的数字,还是摇着头说道:“这个,这个粮食专卖前朝从未实施过,恐朝堂上的相公们是不会支持的,还是再议吧。三郎就没有其他变通的办法了吗”
听到赵构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建议,沈敏心里也是松了口气。压制农业需求,优先发展工业,这需要一个布尔维克政党控制的强力政权,如果赵构搞不清状况的话,他就要找借口撤退了。
沈敏之所以会先提出这样一个太过超前的建议,自然是想让赵构畏难而退,从而让自己的下一个建议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听到赵构果然按照自己所想的退缩之后,他沉默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如果不去动粮食专卖的念头,那么以小臣的看法,就只能加大对于制造业的投入了。
以今日大宋同海外各国的贸易状况来看,小臣觉得是在以一国之物力供养天下之万国。我国向海外出口的是丝绸、茶、瓷、漆器、铜器、铁器等有利于国计民生之物产,而从海外进口的却是香料、香木、犀角、象牙、珍珠等无关乎国计民生之奢侈品。
这种贸易除了让少数人受益之外,并不能让普通百姓享受到对外贸易的好处。反而因为日常物资的大量出口,造成了本国民众的用度不足,导致物价高昂且市面缺乏铜钱用度。
所以,要平衡市场上的物价,就得先纠正海外贸易中的错误的导向。把出口制造品进口奢侈品的贸易方式改变为,进口海外大宗的原物料出口加工制造品为主。以万国之物产,给养我大宋一国。
在这样的贸易方式中,我国以会子收购海外的原物料,然后在国内交换成制造品,再拿出一部分制造品出口海外换回会子,那么勉强也能让会子形成一个交换渠道。不过选择这样的方式,恐怕就需要先投入大量的钱财发展工商业和修建码头、船只了。”
果然,在放弃了第一个建议后,赵构对于沈敏提出的第二个建议就慎重多了。他在心中盘桓许久,方才脸色平静的问道:“那么大概要投入多少钱财,多久才能初见成效”
沈敏略略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如果以我大宋的制造品去换取海外的原物料,最为合适的应当是布匹、铁器和家具。南方诸岛和安南、真腊等地气候炎热,最适合种植棉花,且有着大批的森林。以大宋的布匹、铁器、家具换取南方的棉花、木材和粮食,这是最为合算的买卖。
不过想要发展纺织业,就需要寻找合适的地点修建厂房,制造大量的纺织器具,并为工人修建住宿的房子,这大约要在各地修建无数个小镇。至于铁器打造,以现在大宋一年的生铁产量恐怕是不足以供应海外贸易需求的,毕竟在我大宋的乡村还有很多农户没有铁制的农具可用。所以我们需要修建更大、更先进的冶铁场。
这样一算下来,没有数百万贯的投入,调动数以万计的工匠营建,五到十年的规划发展,这样一个新的贸易体系是完不成的。”
如果昨天刚见面时,沈敏敢提出这样的建议,赵构早就叫人把他给拿下问罪了。这种听起来像是空中楼阁一样的计划,怎么看都像是来蒙人的。他这个官家再怎么心胸宽广,也容不下这样戏弄自己的臣民。
但是经过了这两个下午的详细解释,加上之前第一个建议的可行性,赵构倒是没在怀疑沈敏提出的第二个方案了。只是就凭这年轻人的几句言辞,就想让赵构拿出全部身家来关扑,那他也是不干的。
沉吟了半天之后,赵构终于叹息着说道:“三郎说的这个计划倒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可是这么大的投入,加上这么长时间的营建,这终究是太冒险了。”
一旁的张去为见状,立刻向着沈敏询问道:“三郎难道就没有第三个方案了吗稳妥一些,简单一些,短时间就能奏效的那种”
沈敏抬头望了望这位赵构的心腹,脸色古怪的回道:“张阁长说笑了,要是有这样简单的方案,朝堂上的相公们恐怕早就想到了,哪里轮的到我一个海外遗民来谋划这个。我绞尽脑汁,也才想到这样两个方案去配合朝廷发行会子,哪里还能再弄出第三个来。”
赵构对着张去为摆了摆手,阻止了这名心腹继续向沈敏施压,他觉得沈敏这话说的不错,能够想出这样两个可行的方案,已经是超出了对方的年纪和阅历了。
即便他通过这两日的谈话,觉得这位洪景严的弟子在钱粮一事上专研颇深,非常人之所能及,但也不认为对方能够找到一个不花费代价就能解决大宋经济所面临问题的办法。那样的话,对方就不是钱粮方面的天才,而是天上的财神了。
阁内安静了许久之后,赵构终于出声道:“康内侍,替朕送三郎回去吧。”
听着赵构平静而不犹豫的决定,沈敏吞下了想要说的话,向其行礼告退后,便跟着康谞下楼去了。看着沈敏就这么被打发走,张去为不由有些着急了起来,不免轻声向赵构提醒道:“陛下,关于归明渤海军
第127章 芸娘一
在沈正礼举着的烛光照耀下,沈敏顿时看到昏暗的前院中间站着两位被围观的女子。他挤进人群后便看到,穿着一身素纱绣花衣裙的清丽女子站在那里,还护着身后一名少女。
沈敏花了好半天才认出,这就是去年同张保在小楼内相见时一边坐陪的茶娘。和去年对方盛装打扮时的艳丽相比,今晚的她倒是穿的甚为简朴,脸上也只是略施粉黛,站在黑暗的庭院之中,倒像是一朵冉冉开放的白莲花了。
虽然这位茶娘现在的样子很合他的口味,不过沈敏的神情也还是什么变化都没有。他转身扫视了一眼围在这里看美女的亲卫们,从他们的脸上他总算是明白齐彦河刚刚的奇怪神情是什么意思了。显然他们是把这位看起来楚楚可怜的佳人,当成了自己向张保索取的美人了。
“都站在这里做什么呢?现在难道不是晚上自习的时间吗?正礼,既然他们觉得待在房里读书没意思,你就带着他们去绕着后院跑步吧,以半个时辰为限。”
没心情和这些亲卫解释什么的沈敏,毫不犹豫的向一边站着的沈正礼发布了跑步的命令。于是在一片哀嚎中,这些精力无限的年轻人顿时放下了瞧三郎热闹的心思,在沈正礼的呼喝声中去了后院。
这十多名年轻人一离开,庭院内顿时安静了几分。沈敏突然转身从齐彦河手中夺过了灯笼,对着这丝毫没有自觉性的小弟说道“你还站这里做什么,还不赶紧跟上。”
齐彦河看了看半张脸藏在阴影下的沈敏,终于及时醒悟了过来,这热闹是瞧不下去了,方才磨磨蹭蹭的向着后院的方向走去。
把身边的亲卫都赶走之后,沈敏方才提着灯笼走到庭院中间站立的女子面前,一边用烛光打量着她,一边狐疑的问道“我记得你是叫芸娘吧?不知芸娘你这么晚跑来这里做什么?张太尉手下这么多人,用不着让你来传递什么口讯吧?”
虽然一直强制镇定,但在沈敏赶走那些围观的年青男子之前,李芸娘心里还是相当紧张的。这种被陌生人围观的场景,大约在她被卖入了张府之后,她就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了。虽然这些围观者的眼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恶意,但她还是想起了幼时被拐卖过程中,那些陌生男子对她充满的目光,这令她刚刚差点就想要掉头逃跑了。
只不过她最终想起了来时张太尉给她说的一番话,“…芸娘啊,老夫活着还能再护你几日,可一旦老夫去了,这张园恐怕就很难容的下你了。老夫那几个儿子、侄子的性子,老夫还是很清楚的。所以,老夫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
李芸娘注视着面前这个年轻的男子,心里想着“这个男子真的如太尉说的那样,是能够护住我后半生的人么。”
她心里虽然想着这样的问题,但面上却保持着恬淡的神情,向着沈敏福了一福后说道“沈郎君说的是,太尉让芸娘过来,是觉得沈郎君身边乏人照料,才让芸娘过来为郎君洒扫庭院的,并不是让芸娘来做传话筒的。这位是芸娘身边的婢女小琴,还请郎君一并收留。”
沈敏拿着灯笼往芸娘身后照了照,发现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正躲在芸娘身后,两手轻轻抓着芸娘的裙摆,一张小脸在烛光下照的煞白,显然刚刚是有些被吓到了。
他顿时有些头疼的收回了灯笼,向着面前的女子说道“没这个必要吧,洪府自有仆佣,这洒扫庭院的活计他们干的很好,没必要让你们两来干。而且看你们这瘦弱的样子,真要让你们去洒扫庭院,还不把你们给累出毛病来。
再说了,我身边大多都是单身男子,让你留下恐怕对你的名声也不甚好。张太尉的好意,我就心领了。不过你们两位,我确实不敢收留,不知太尉府上送你们过来的人何在,我亲自去跟他说说,将你们带回去吧…”
李芸娘的脸色有些僵硬,她仔细的观察着沈敏的神情,想知道他究竟是装傻还是真傻,连洒扫庭院的隐喻都听不出来。虽说在大宋朝,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已经很少了,容颜出众的平民女子卖身于大户人家为妾为婢,大多是有个年契的。
但法律是一回事,实施又是另一回事。权势之家的奴婢想离开,还是得看主人家的意思如何。就连苏东坡都能随意将小妾送人,何况是那些更无法无天的权贵们。在权贵眼中,家中奴婢也是一种财产,特别是像李芸娘这种有颜色、有一技之长的小娘,原本就是培养了出来用于送人的。
只不过,过去值得张府送上美婢的,不是手下的将领就是那些需要拉拢的文官进士。如沈敏这等出身,过去还真轮不上。不过对于李芸娘来说,面前态度温和的年轻男子,可比那些动不动殴打妻妾的武将,或是七老八十的官员强的多。
而且太尉对她也提醒过,这沈三郎的未来正妻必然是张家女,让她前去伺候沈敏也是为了日后两家结亲打个前站。她若是能让沈敏保持对于张家的好感,日后沈敏的正室大妇自然会记得她的功劳,不会将她赶出沈府的。
在张府待了这么久,李芸娘自然是知道,年老色衰的侍妾被赶出府流浪街头是什么下场。而她更知道,那些凶悍的大妇甚至都未必会给受丈夫宠爱的侍妾扫地出门的待遇。
她仔细的观察了沈敏的双眼,发觉对方的眼眸正而不邪,完全没有躲闪自己视线的意思。李芸娘这才不情不愿的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件交给沈敏,口中颇为委屈的说道“太尉说,若是沈郎君不肯收留奴,就把这封信给你过目。”
沈敏在李芸娘脸上和手中的信件上来回打量了数次,方才伸手接过了信件,又顺手把手中的灯笼塞进了对方的手中道“替我掌会灯。”
说着便打开了张保给他写的信件,就着烛光看了起来。虽然室外的烛光较为昏暗,但是张保写的字却较为大个,因此沈敏倒是看的毫不费力。
张保在信件上其实主要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他年轻时曾经跟随兄长到过汴梁城,刚好是靖康二年的三月三,城中的普通人家和高门显贵都在这一天出城踏青。而他恰好就遇到了某个官宦家庭出身的小娘子乘坐的油壁车,那名小娘子坐在车上看着风景,而他就悄悄的跟在边上默默的看着她,那天他差点就让自己迷失在了东京城内的街巷之中。
张保在信中称,他这一生中再没有见过,比那一天坐在油壁车内的小娘子更美的女子了。他原本以为,这场偶遇会成为一辈子最值得怀念的记忆。但是,两年之后靖康之变爆发了,大宋也好,他的生活也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那个曾经坐在油壁车内,掩着嘴向他微笑的小娘子,却不知流落到了何处。或许她成为了被金人掳掠回北方的女子之一,或许她已经填没在了南下道路旁的那道沟渠之中,又或许她在某个角落中如野草一般的活着。
张保充满惆怅的写到,他希望那名小娘子能够在某处活着,哪怕是像一名村妇那样活下去,也不愿意去想她落在金人手里的下场。十余年前,有人牙子带芸娘等几名女童来张府,他无意间看到芸娘的眉目依稀有那位小娘子的样子,方才出钱买下了她。
这十余年来,他一直把芸娘当成了女儿来养,并没有把她当成府中的侍婢。如今他时日无多,其他事情都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唯有芸娘他不知如何安排。他的子孙和侄子,一直都对着芸娘虎视眈眈,他恐怕自己去世之后,让这些混蛋毁了他心中最后的一点美好。
因此他在信中向沈敏拜托,替他好好照顾芸娘。如果他真的不能接受,也请暂时安顿个三、五年,让张府的这些恶棍死了这条心,再让芸娘自行离去就是了。
看完了信件,沈敏一边折叠着信件,一边望着李芸娘问道“既然有这封信件,为何你不先拿出来?莫非,你是想试试,我是不是也是另一条饿狼?”
李芸娘低下了头去,不敢同沈敏的双眼对视,脸颊有些发热的小声说道“太尉说,他不想年轻时的这点事被宣扬出去。因此,让奴被拒绝后再拿出来给你看。”
沈敏把折好的信件揣入了怀里,看了一眼对方微微有些发抖的身体,方才回头召来了一名家仆,对他吩咐道“你先带她们去厅上喝杯茶,我一会再来安置她们。”
不待李芸娘表态,他已经向着门口走去了。李芸娘回头正想叫住沈敏,试图把手上的灯笼还给他,不过看到沈敏小步快跑的背影,她又突然改了主意,对着那名家仆懒懒的说道“带奴去厅上吧,站了这么久,奴的双脚都有些累了…”
。
第128章 芸娘二
“抱歉了,三郎君。没有大夫人的命令,小的可不敢胡乱安排一个女子住进东院。”东院的管事断然拒绝了沈敏的请求。
沈敏诧异的看着这个前几天从自己这里领过节赏赐领的兴高采烈的管事,他不由歪着头注视着对方说道“大夫人现在可是在江西老家,这里的事情师伯和师父已经全部委托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