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他指着眼前的结晶池问道:“现在卤水浓度如何?”
提起本职工作,刘老六连忙收摄心神集中精力,恭敬答道:“回伯爷的话,卤水浓度已将近十成,按照伯爷所言的要求,用不了多久即可出盐。”
朱振奇道:“这么精确?”
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单单以眼力观测或者用手来测验的话,怎么能将卤水浓度说的这般精确?刘?老六憨笑一声,说道:“小女顽劣,前日于盐池旁嬉戏,手中的莲子不慎掉入池中,却发现那莲子并不沉底,而是平浮于卤水之上,小的深感奇怪,便用莲子逐一实验,便发觉莲子若是在卤水中斜浮,为七八成卤,平浮于卤水面上则为十成卤。前日的那一池卤水本来已经有盐花浮现,只是夜间一场大雨,就将卤水的浓度稀释,幸好昨日
天晴,一日暴晒,又达到了十成卤!”
用?莲子来测试卤水的浓度?
朱振想了想,卤水的浓度越高,比重就越大,莲子便会浮在水面,理论并无偏差,没问题……????一个淳朴的农夫却能创出这等简便的测试之法,倒是令朱振大为意外。不过朱振的规矩一直都是“有功则赏有过责罚”,尤其是在发明创造这一方面,要想手底的工匠不至
于墨守成规,而是不断的去发现、发明新式的工艺,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制造速度,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奖励制度。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钱到了一定数量,连命都能舍,何况是发明创造?
朱振欣慰的点点头,赞道:“做得好!来人!”
身?后自有朐县的官吏小跑着过来:“伯爷有何吩咐?”朱?振指着刘老六说道:“刘老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擢升为盐场的副管事。另外,更创出检测卤水浓度之法,赏钱百两,以资奖励,并将此事迹传于朐县各个工坊、各处
生产队,要大家好生学习、以为激励!”
“诺!”官吏应了一声,牢牢记下。领导视察自然不会带钱在身边,回去在之后便会将赏钱送到这刘老六手中。
刘老六瞪着大眼睛愣了半天,突然“噗通”一声跪地,“砰砰”磕头,喜极而泣道:“小的一介平民,所作皆乃分内之事,岂敢当伯爷如此厚赏?万万不敢,万万不敢……”
一百两!
即便是江南膏腴之地,这笔钱也能买下上号的水田五亩,起一座两进的宅院,或者在苏州城内最繁华的地段置办下一处店铺门面……对于一个连煮饭都要数着米粒的穷困平民来说,不啻于一笔惊天巨款,可以令整个家庭瞬间发生质变,一跃而成为中产之家!可是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对于一个淳朴的
农民来说,可不仅仅意味着喜悦,同时也有不可置信的惶恐……
旁边一位商贾有些不耐,喝叱道:“既是伯爷赏你,便回家偷着乐便是,何至于假惺惺谦让?耽搁了伯爷的时间,便是你有几颗脑袋也不够赔!”
刘老六吓得一哆嗦,出了一身冷汗,赶紧顿首道:“是是是,小的谢过伯爷厚赏……”
朱振眉头一皱,瞪了那个商贾一眼。
老子在这里“亲民”呢,正经营自己的形象,你特么横插一脚算什么?那商贾被朱振一瞪,顿时吓得战战兢兢,赶紧缩了缩身子,躲在旁人身后……朱振亲手将刘老六搀扶起来,正容道:“本伯赏你,是因为你对盐场做出了贡献,这个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你应当承担的职责范畴。咱们朐县荒滩处处,良田皆无,本伯自是锦衣玉食,可是要拿什么来养活大家?这里不仅仅是本伯的封地,也是大家赖以为生的家园!本伯自当与大家一起,将朐县经营成淮安的明珠,家家户户生活无忧、安
居乐业!本伯在此承诺,只要你们能将朐县当成自己的家,本伯就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家人,同患难,共富贵!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一番话,在场的士族子弟和商贾固然是惊愕不已,那些本地的居民,则各个热泪盈眶,当即跪倒在地,大呼道:“伯爷仁厚,伯爷公侯万代!”
朱振哈哈一笑,大手一挥:“既然卤水已经饱和,便开始耙盐,让本伯看看,何谓卤水入境,海盐胜雪!”
“诺!”盐场的劳工齐齐一声大吼,神情振奋的一跃而起,冲入盐池!
()是,,,,!
第四百四十四章 出盐
【】(),
伯爷一声令下,众人自然不敢犹豫,而且他们也早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劳役们喊着整齐的号子,兴冲冲的跳入盐池,任凭那些不会继续结晶析出海盐的苦卤顺着盐沟流入大海,池底剩下的便是混合着少量苦卤显得有些黏稠的盐粒。
用木质的推板往前一推,像是推雪车一样,已经结晶的海盐便被成堆的推起来。
技术改变世界,这句话真的不忽悠人。
起先被推起来的海盐,里面还有一定量的苦卤,黏糊糊的不好看,众人还有些担心伯爷的这次技术创新失败了。
可是随着苦卤渐渐流出,在阳光的照耀下,残存的水分慢慢蒸发掉,那一堆本来还尚且有些黑污渍的盐堆展现出他本该有的面目。
像是白雪一样耀眼的白。
随着结晶池里的苦卤缓缓流干,池底残余的盐粒也渐渐晒干,像是秋后的苦霜、冬日的薄雪,莹白一片。
劳役们顾不得心里的震撼,用毛竹大扫把将池底剩余的一层海盐扫起来归到一堆一堆的雪白盐堆一起,然后再用簸箕装到一种与以往有所不同的独轮车上。
一车一车的的海盐被运到结晶池后面抹了水泥地面的空地上,轻轻松松的堆成了一座小山。
一座洁白胜雪的盐山!
等到最后一车海盐被推出盐池,堆到盐山上,劳役打开结晶池上方的闸门,已经经过沉淀过滤而且晒了好几天的卤水再次流入池中,再过个一两天,就又是一池海盐。
等到一切工序完成,所有人劳役们擦着汗水,士族商贾们张着嘴巴,都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一座在阳光下反射着洁白光芒的盐山!
这……就出盐了?
大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自古以来,熬海煮盐早已有之。
有人也试过晒盐,但是效果非常差劲,但是没想到这位伯爷,只是改变了一下流程,然后又加入了这个水泥,这一切就不一样了。农户们或是自己熬盐,或是给世家豪族熬盐,都是全家上阵辛辛苦苦的上山砍柴火,下海挑海水,每锅最多只装得下三十斤海水,烟熏火燎的熬干了,也得不到多少海盐
。当地的农户还好一些,除去苛捐杂税再加上自己家也得吃一斤,辛辛苦苦每月也剩不下多少。而且海水腐蚀性大,铁锅的铁质又不行,铁锅熬的次数多了,一不小心就会
烧穿锅底,这又是一笔昂贵的费用。至于那些替世家豪族做工的劳役们,则更是苦逼,辛辛苦苦的熬出盐来也不是自己的,被烟火熏得眼睛坏了、被海水跑得手脚生疮,最后也仅仅能换回一点裹腹的食物,
全家都吃不饱……
可是再瞅瞅眼前的一幕,海滩上挖些池子,太阳底下晒晒,人下去用耙子退、用扫帚扫,轻轻松松就弄到这么一座盐山,怕不是得有几万斤海盐?劳役们想起自己以前的辛苦,真是欲哭无泪;忽而想到以后有了这么好的方法,可以轻松获得海盐,虽然盐并不是自己的,但是如此轻松的营生又能顿顿吃上饱饭,却又
都是欣喜若狂。
而那些士族商贾们,则整体傻眼,目瞪口呆,心中五味杂陈,可谓酸甜苦辣百味惧生,不知道是个啥滋味……
欢喜自然是欢喜的,如此轻省的制盐之法,比照朱振当初承诺的产量只会多不会少,这笔投资自然大赚特赚。
但是懊悔不甘者也大有其人!
不过他们也清楚,若不是朱振的新技术以及水泥在起作用,这般产生产模式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至于产量更不可能提上去。
海盐的产量的确是不少,这笔买卖做得值了,即便是在“银行”里借贷了大笔款项,每月每年要缴纳数额不菲的利息,也还是大有赚头。可问题是如此简单到极点的晒盐之法,自己此前怎地就未曾想到呢?许多士族和商贾熬海煮盐的历史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祖宗那辈儿上,若是从那时便知晓这种
晒盐之法,这么多年下来,得积攒下何等惊人的财富?最令大家忿忿不平的在于――就特么在海边砌几个池子,灌满海水然后等着太阳将海水晒干,这么一个傻子都能制出盐来的法子,这个可恶的朱振居然就将上千万两的财
富揽入怀中?
去当海盗抢劫商船挣钱也没有那么快啊
朱振看着那如山的海盐洁白胜雪,心中志得意满、豪气顿生!每一块盐田以盐沟为分界,长宽各在一里左右,占地面积大概有半平方公里,被分成无数的沉淀池、蒸发池和结晶池等。此地处于远离出海口的地方,是淮安延伸在海中
的一处犄角,四周一马平川无遮无挡,夏日里风力强劲,易于海水蒸发。只是受到江南梅雨季的影响,在这一时间段产量受到影响。
当初朱振承诺的是每块盐田年产海盐五十万斤,现在看来,朱振的计算出了失误,产量远远高于预期。
是不是吃亏了呢?
朱振可不是这样想。无论到了什么时代,食盐都是和粮食一样最为重要的生存基础。没粮食人会饿死,没盐吃也照样活不了!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食盐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
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
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可是自古以来,食盐的官营除了让国家财政富裕之外,并未能让更多的百姓吃的上盐,官盐太贵,流通在民间的大多是私盐。而唐朝早期并未施行食盐官营,百姓却大多
吃得起盐,盐价可始终不高,说明百姓能不能吃得起盐,跟是否由国家专营并无关系。反而由于国家的垄断致使盐价暴涨,苦了百姓……
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正常的?
毫无疑问,是竞争!
竞争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可以降低产品价格,可以直接让百姓收益!
食盐的产量越多,自然价格越便宜,老百姓才能都吃得起盐!
于此想必,一些钱财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
更别说朱振本来就打算将这块利益让给朱元璋和江南士族商贾,以此来分化江南士族的联盟。
有心眼灵活的人,估算这一大堆如山的海盐,已经大抵计算出每年一块盐场可以得到的收益。
心情振奋之余,也对朱振愈加敬畏。
这倒不是敬畏于朱振点石成金的手段,而是朱振给朱元璋创造的财富。在场的士族商贾,因为盐场股份限购的缘故,最多也就是占据一个盐场的三成份子,而朱元璋呢?
足足有五个盐场!
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
他们之前以为,这或许是朱振的邀功行为,但是现在看来,朱振是给朱元璋一座源源不断的金山。
从今天开始,淮安在红巾军系统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而朱振在朱元璋哪里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几乎可以想见,只要朱振自己不作死跑去造反,未来几十年内都将是朱元璋最最信任和宠爱的大臣……
如此稳固之地位,谁能掀动?这就是一条粗得不能再粗的大腿,越早抱上,回报越高。反之,谁得罪了他,就算不弄死你,也是几十年没好日子过……
()是,,,,!
第四百四十五章 铁铉的悲惨世界
【】(),
好累!真的好累!
铁铉感觉自己快要累死了,这种无边的疲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汗水沿着额头不断的往下流淌,到了眼睛里更是异常难受。
嗓子眼里似乎在冒火,每一次呼吸,肺部都疼痛难忍。
仿佛有一把生了锈的刀子在胸膛里不停的割来割去。
至于腿,则更是难受,仿佛有个人被自己背负着,两条腿一直在打颤。
要不是怕掉面子,他才不会这样坚持。
可是这种折磨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之前跟着刘福通他们造反,铁铉也上过战场,刀枪棍棒的使用自然不在话下,可是这种超强度的军事训练,真的是闻所未闻。
自己到底跟着训练几天了?
十天还是八天?
铁铉完全不记得了,自从上次剿灭海盗回来之后,水师就停在港口,然后就没日没夜的训练,跟发了疯一样的训练。
每天天上还飘着星星,号角就会响起,鼻子里闻着浓郁的海腥味,就开始穿戴铠甲,背起雁翎刀,什么沿着海边儿三十里负重跑,那双腿在沙滩上,根本跑不动还么?
还有躺在水里,衣服伴着海水和傻子,然后整个人不断的躺下起来,躺下起来,做一个叫做什么仰卧起坐的动作,更是磨人性命。
最为恐怖的是,这一切结束之后,大家还要在海水里捉对厮杀。
铁铉感觉自己都快要疯了。
这那里是军队,这分明是地狱。
恐怕地狱里的阎王爷,也不会这般折磨他手下的小鬼吧?若不是水师的伙食好,每天大鱼大肉管够,铁铉估计这些士兵早就都跑了。
咱们打仗平时不都用船吗?何苦这样为难水卒?
一般情况下,等到接舷战的时候,就已经很困难了,我们这样训练还有什么意义?
在刘福通那里当惯了大爷的铁铉之所以还能坚持到现在,只不过是因为心里感觉不服气。当初自己跟盛庸可是一起来伯爷这里报道的,大家手里都是拿着伯爷手下亲信的帖子,自己可是有山东铁家和方克勤的亲笔书信,而盛庸拿的是张大舍的书信,本来人家
的地位就重,若是自己再不争气,那就更让盛庸比下去了。
本来自己攒着劲,想要露个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