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战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步枪
“我看他情绪挺稳定的。”成达说。
韩红军指了指天上,天气很好,蓝天白云的,风力风向云高都非常的适合飞行,但是第一训练区那边的飞行训练还没有开始,紧张的飞行准备依然在进行。他说,“前不久飞机在挂到了索之后飞控失灵那起事故你听说了吧?”
“当然,全军通报了。”成达说。
韩红军沉声说道,“出事的飞行员是大队长二师的老战友,伤好后能不能继续飞行还是个未知数,这件事对大队长的打击很大。你别看他没什么变化,其实心理负担很重。”
“老李这个人,唉,他就是什么事都自己扛着。”成达无奈地说。
李战实际上并非他们想象中那么脆弱,他经历过太多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死神一直不曾离他远去,同样一直伴随在其他战斗飞行员的身边。既然选择了就便只顾风雨兼程浴血奋战,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没什么可说的。
配备给第二训练区进行地勤部分训练的是两架第一批次原型机的歼-15,为了确保飞行训练不再出现张雪阳那样的事故,第一批次的原型机基本上不会用作飞行训练了,倒是让地勤队伍的训练更加符合实际了。
第一训练区有两组地勤人员,第二训练区也有两组地勤人员,全部加起来是四套队伍,就算是如此,合格的地勤人员依然不够用。海军对航母作战部队的发展有明确的规划,首艘航母的用途已经确定了——主要用于人员训练、试验战法战术。而国产航母将会严格地按照时间节点下水、交付,要快速形成战斗力,最好的办法是人等舰,而不是舰等人。
由此可见飞鲨部队的压力有多大。
一名调运使用手势指挥一架歼-15从停机位移动到起飞位置,随即交给起飞助理,起飞助理通过手势引导飞行员控制战机,其他地勤人员迅速进行起飞前的准备,包括升起扰流板、升起挡轮板,他们完成工作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向起飞助理发出手势,起飞助理通过手势告诉飞行员一切准备就绪,飞行员进行起飞准备,然后告诉起飞助理可以起飞,起飞助理们迅速蹲下抬头看着座舱,飞行员在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的时候向起飞助理竖起大拇指,起飞助理右手向前指,挡轮板放下,战机开始滑跑起飞。
整个过程基本依靠手势以及无线电通话来进行,其中手势交流是最根本也是最后的手段。作业时无线电通讯非常的繁忙,很容易错失或者听不清楚指令。
李战看着地勤各个岗位人员如机械零部件一样动作着,联想起来的是二炮部队发射导弹的训练场面。他曾看过二炮部队的夜间灯火管制情况下的发射训练,每一个岗位的官兵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一步一动盲操,往哪个方向走多少步每步多少公分都是有死规定的,手伸出去应该是多少距离什么方向,转盘向哪个方向打多少圈,全部都是死规定,差一厘米都不行。
在一片漆黑中做到发射准备时间与昼间一致。
细心的人看阅兵分列式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徒步方队除了三军仪仗队、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方队、女民兵方队这些传统分列式王牌外,正步踢得最好的方队里面一定有二炮部队徒步方队,他们的队列标准关系到的是导弹发射的成败,平时抓得非常的严格。
部队非常重视队列训练,老百姓觉得队列训练是形象工程,思维的差距就体现在这里。
看了几轮训练,李战总是觉得起飞助理下达“起飞”这个指令的手势不太得劲,站在飞行员的角度来看,尽管能够得到清晰的手势含义,但是没有那种很力量的感觉。
他走到起飞助理的位置那里,负责这个岗位教学的是海军某部很资深的地面引导员叫龄吴泽森,是一位四期士官,兵龄十三年。士官制度改革草案基本无太大变化了,全面实行也就是未来一两年的事,士官的春天要来了。
“老吴。”李战喊了一声。
吴泽森不老,十八岁当兵,今年才三十二。
“副总。”吴泽森拽了拽盖耳式耳麦。
李战说,“我总觉得起飞这个手势不太得劲。”
他说着就蹲下去,然后右手手掌伸直摁在地面上,猛地上抬的时候手掌向前指,道,“起码我这么做的时候没有那种一鼓作气放飞的利索感,你觉得是不是?”
“对!副总,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感觉,那几个小时还开玩笑说这不是蹲着拉屎然后伸手要纸吗,他妈的。”吴泽森文化水平不高,技术全考自学,说话喜欢带粗话,比划着说。
李战一愣,忍不住笑道,“这么一说还真有蹲着拉屎伸手要纸的既视感。这不行啊,没办法体现我们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
“这可不是开玩笑,人们群众能看到的是战机和你们这些暴露在飞行甲板上的地勤人员,战机不够帅不行,你们的动作不够帅也不行。印度军队没什么卵用人家还知道搞个摩托车杂技来提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李战说。
吴泽森呵呵笑道,“那是。现在网上好多人在吹五菱之光多能装,说什么千万不要惹五零,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个车会下来多少人。其实啊,这些都是人家印度军队玩剩下的。要我说,印度军队才是超级军事强国,一个连的摩托车顶其他国家一个师了。”
“哎你也够损的,印度军队招谁惹谁了这么开人家玩笑。”李战哈哈大笑,缓和了一下子,说,“这个起飞手势要改一下,有什么想法?”
吴泽森似乎早就研究过,他马上蹲下,但是他蹲下去的时候是拉了一个右弓步,右膝盖朝起飞方向,一边往下放低姿势一边说,“弓步,结合实际情况放低姿势,左手按着前面的甲板,这是一个支撑点,面朝飞行员,右手自然下垂虚撑着甲板,头向起飞方向转的同时抬起右手手掌伸直指尖朝前,前进手势。我连贯做一遍。”
说着,吴泽森就干脆利落的做了一遍,头向右转动同时猛地抬起右手往右一指这个动作让李战眼前一亮,于是道,“有点意思了,有内味了。”
弓步加左手支撑形成了稳定的三角支撑态势,同时也达到了压低身姿的目的。战机滑跑出去的时候发动机会喷发出的强大气流会形成强烈的向后风力,低身姿能够确保安全。最关键的是头向右转同时抬起右手向前指这一下非常的给力,右手抬起向前指很像抬枪射击,有战斗的意味。
“去,集合所有的起飞助理,挨个试一试这个动作,完善一下。”李战当机立断,不带丝毫犹豫的。
“是!”吴泽森立马起身转头吼着集合起飞助理。
八名起飞助理迅速过来集合成一列,吴泽森马上把他改进的起飞手势教了下去,让大家现场进行测试,提出改进意见。
李战做了几遍,感受着整套动作下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觉。别小看小小一个起飞手势,如果是满勤飞行,负责保障的地勤人员每天需要重复很多遍,而且还有其他手势,所以,更省力也是李战考虑的因素之一。
连续做了世纪遍之后李战有了一些想法了,他问八名起飞助理,“都说说感觉,提一提改进的意见。”
起飞助理兴致勃勃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抠细节,具体到每一根手指的位置。其中一位起飞助理大胆地说,“副总,我个人认为这样弓步蹲着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太累了。”
老步们应该说是体会最深的,学格斗的时候马步弓步是最基本的腿部动作,定型定到怀疑人生,恨不得把两条腿卸掉就留下第三条腿使用。
李战说,“哦?好,你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改?”
那起飞助理站着弓步,左手摁在甲板上,保持这个姿势,说,“我现在的感觉呢就是如果右腿膝盖弯的角度再小一些,大概就是这样,大腿后侧和小腿这块肌肉接触,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支撑力,然后左腿的话,我建议不要伸直,稍稍弯曲一下,脚掌的内侧拔地,必要时膝盖的左侧可以触地,这样又多了一个支撑点。这么一来身姿其实可以更低一些,而且反复多次也不会消耗很多的力气,其他动作保护不变。”
李战学着他的样子尝试了一下,讶异了,“咦,的确如此哦,更轻松了一些。”
那名起飞助理憨笑着说,“其他动作不变不会影响干脆利落的劲头儿,副总您看。”
他就轻松而利索地示范了起来,头向右转抬起右手向前指的这一下习惯性地说了一句,“就这一下更有力了,副总您看,走你!”
走你!
大家忍住笑出声来。
憨笑的起飞助理连忙站起来紧张地看着李战,怕语言使用不当挨骂。
谁知李战笑开了怀,“不错不错,这个走你很贴切啊!可不是嘛,战机起飞,走你!”
憨笑的起飞助理这才松了口气,原来李副总是蛮好相处的。
李战想了想,右胳膊比划着说,“右胳膊抬起这一下一定要有力,越有力给飞行员的指示就越明确。”
吴泽森请示道,“副总,那就按照这个动作来?”
“就按照现在这个来!马上展开训练!”李战大手一挥。
“是!”
起飞助理们热情高涨,可见,帅气有力的动作是能够提升官兵们的训练热情的。老步们那么多科目为什么都喜欢打枪打炮?因为爽啊,子弹射出去、四零火打出去、三五榴那咚咚的沉声射击声,都是男人肾上腺素最好的催化剂。看到目标被自己亲手轰成渣那种成就感就更加的无以伦比了。
动作不难,起飞助理们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再一次拉流程的时候,李战特意站到了模拟甲板边上的位置看。起飞助理挥出手势,他心里默念,战机加速滑跑,整个观感完全不同的。当然,战机不会真的加速滑跑出去。
为了更全面地对新手势有一个了解,李战呼叫塔台那边请示进行两到三次实机起飞,张总指挥批给了他五次。
于是来真的了。
第二训练区没有着舰阻拦系统,这里主要进行起飞训练和地勤分队的训练,属于低阶班的主要训练场地。所以基本上每一名准飞鲨都能胜任配合地勤分队训练的工作。
同样的流程走下来,战机双发最大推力,炙热的尾焰喷在扰流板上,喷口张到最大,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起飞助理发出“走你”,挡轮板猛地放下,战机机头微微的向上昂了昂开始加速滑跑,冲上滑跃甲板成功起飞。
感觉好多了!
但是!
李战又发现了一个不太给力的地方——飞行员“可以起飞”的手势是竖起大拇指,这个太普通了。而且,现在大家戴的是白色劳保手套,右手竖起大拇指是比较清晰的,可是以后换专业飞行手套呢,肯定是暗色的,那样起飞助理就不太好一眼获取飞行员的信息了。
他又沉思了起来,很快就微笑着微微点头了。
这会儿韩红军和成达走了过来,成达笑着说,“老李,想什么呢你看你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李战说,“飞行员手势的改进。”
“通知所有飞行员,可以起飞的手势改为敬礼。飞行员确认战机达到最大推力向起飞助理敬礼,起飞助理看到飞行员敬礼后发出走你手势。”李战拿起单兵电台对第二训练区的所有参训人员说。
李战笑着给韩红军、成达讲解,“你们看啊,可以起飞是飞行员起飞前在飞行甲板上做的最后一个手势,是和母舰地勤分队的最后一次交流。把竖大拇指改为敬礼,既有确认的意思也有向保障战机飞行的地勤官兵致敬的意思。”
“好!这个好!这个好!”韩红军眼前一亮,竖起大拇指。
成达诧异地看着李战,也竖起大拇指,“你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ps:10000/24000。感谢小大通吃称为盟主,后续加更送上!走你!





大国战隼 第620章 验收航母以及师姐无人知晓的功绩
第一造船厂码头,已经刷上了“16”舷号的首艘航母交付倒计时开始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航母工程团队、海军验收团队以及舰载航空部门进行一次联合验收,李战代表飞鲨部队参加,随同的有韩红军和成达。
后面还有一次大验收,届时张总指挥、莫仁安、老陈头等领导都要来,李战他们这一次是做比较具体工作的,预计要持续三天时间。
李战的航海知识有限,只是在进入飞鲨部队之后学习过,他基本看不太懂也听不太明白航海部分的验收。航空部分就完全不一样了,恐怕要找出比他更有经验的人很难。
他看到带队的是华阳总工,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他有些担心地说,“华总工精神状态好像不太好,比以前差了很多。”
成达说,“你之前见过他?”
“嗯,来过几次,上次见到华总他精神状态还没这么差。”李战说。
沃土海军飞训基地之所以选在糊涂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第一造船厂、渤海边、离首都最近。
飞鲨部队的训练是需要和第一造船厂那边保持密切联系的,别的不说,第一训练区、第二训练区都是按照首艘航母的飞行甲板来建造的。陆基训练区包括飞行甲板、舰楼、第二层甲板等等,是一比一的模拟陆上航母。日常使用需要得到船厂的指导协助,而且船厂有个技术组是常驻基地的,基地也经常派员到船厂了解情况。
华阳总工带着团队已经扎在船厂许多年,花了大量的时间了解船体,拆掉所以的内部设置,重新铺色管线重新部署舱室没,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启动航母项目的那一年,华阳还只是普通技术人员,时年二十五岁,如今他已经五十五岁了,整整三十年。
“我这辈子就搞一个船,把航母搞明白了此生无憾。”华阳总工如此说。
科研人员一辈子扑在一个项目上并不多见,而对于航母来说,这里面单独一个系统都需要耗费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去研究。
开始接触瓦良格的时候,华阳等人以传统的办法逆向研究,结果进行了没多久发现这个屡试不爽的办法不管用了。光是电缆的铺设就搞了好几年才勉强搞明白。我国国防科研行业有个好传统,不把技术吃透吃扎实,通常不会急着动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看到瓦良格号没有丝毫变化就是这么个原因。
一旦动手了,进度之快是让人诧异,几乎每天一个样。
再比如051b型驱逐舰和052型驱逐舰,前者只造了一艘167号,后者造了两艘,分别是112号和113号。此后很长时间没有后续型号的出现,这三艘驱逐舰用了十来年后,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了,技术成熟了,然后就开始下饺子,051c、052b、052c、052d,让人目不暇接。054型护卫舰更是如此,前面抠抠嗖嗖的用老舰改进,各种试验,搞清楚了,新青年就不断出现,高峰期一年能下水四五艘。
这背后是华阳总工这些人在默默付出着,一代又一代的国防军工人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终究活成了曾经那么多年里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航空部队的人过来。”
听到华阳总工在喊,李战连忙跑过去,“华总。”
“看看航空管制台,这里负责起飞降落、空中进近和空中调度,你来看一看。”华阳总工指着崭新的航空塔台内部说。
李战连忙的挨个岗位测试起来,韩红军和成达默契的上千分工合作进行测试。航空塔台是航空部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作战指挥情报中心都要重要。战机要顺利出动才能发挥出作战能力来,而保障机队高效有序地运转需要一个完善的指挥调度系统。
协助航空塔台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组成部门,包括具体负责甲板调运秩序的部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以航空塔台为主的航空指挥系统。
把整个场站浓缩放在小小的航母上,可想而知结构有多紧致。结构紧致的情况下,人员编制也有一定的精简,因此在航母上负责指挥和保障的官兵的工作压力远比在陆上要大。可以说航母上的每一名官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
李战在航空长的岗位上按照正常的指挥流程操作,不时的走来走去往甲板看往四周看,测试是否能够全面掌握甲板的情况。航空塔台是舰楼上视野最好的地方,要有最好的目视范围以及必须要看到飞行甲板的所有位置。
航空长必须要掌握每一架飞机的位置和状态以及要执行的任务,责任最大压力最大工作量最大,因此通常需要配备助手。基本上可以说,在航母上以及航母七公里范围内的空域,航空长是大佬,他说了算。
战机离开了这个空域就属于作战指挥情报中心管,航空塔台把战机放出去,然后由他们来管。回来降落的时候,又把指挥权还给航空塔台,由他们指挥降落、保障等等。
航空长责任重大,根据美军的经验,他们的航空部门指挥官大多有长时间的航空长任职经历,这个岗位的关系太重要了。
没有问题,操作起来很舒服,搞了这么多年设计团队什么都考虑到了,而且因为一直跟着技术发展在走,紧跟部队发展的具体情况,外形看上去没有太大变化的首艘航母,其内部和以前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在苏制航母上使用美式内部舾装,这种创举也就中国人能完成。
测试了一轮之后,李战和韩红军、成达碰头低声商量了一下,然后李战对华总工说,“华总,这里没问题。”
“好,下一个舱室。”华总工干脆利落地转身走,争分夺秒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舰楼最高一层到最下一层,分成四个组,逐层逐个舱室地验收,饶是如此,到轮机舱的时候也已经入夜了。年轻人都扛不住了,可五十五岁的华总工还精神奕奕的,完成了验收后直接在飞行甲板上吃战斗饭,完了直接现场开总结会,当场形成验收报告的草案。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深夜了。
会后李战忍不住对华总工说,“华总,您得注意休息啊,这个强度太大了。”
“早习惯了,好,年轻人,谢谢。”华总工笑着拍了拍李战的肩膀。
首艘航母完成后,华总工就要奔赴新的岗位,带领团队进行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实际上这项工作早就开始了,华总工是身兼两职。首艘国产航母已经完成了总体设计,接下来就该开建了,正是关键时期所以华总工是两头跑。
顾不上和李战多说几句话,华总工返回办公室继续处理首艘国产航母的事情,不到凌晨三四点他是不会睡觉的,睡三四个小时就爬起来,继续同样强度的工作。呕心沥血已经无法形容他为航母事业的付出了。
“我去过华总的办公室。”
连夜返回基地的车上,李战感慨着说,“他把办公室当成家了,行军床、电饭锅、电水壶,里面还改造出了洗手间,直接就住在那里。一天能睡五六个小时几乎是奢望。”
成达忧心忡忡地说,“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船厂应该想想办法。”
“没有办法。科研人员出现了断层,年轻人跟不上来,他那一代的很多人要么中途改行要么外国留学不回来,能扛起这个大旗的只有华总工一人。新航母也是他在负责,一肩两挑。我总说我们飞鲨的训练强度很高,和华总工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韩红军微微摇头说,“华总的年纪和我爸差不多,可是看上去我爸比他年轻多了。”
“现实很无奈。”李战说,“我们只能加把劲训练,航母交付后尽快形成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华总工的付出。”
成达叹着气说,“是啊,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
点了根烟,坐在副驾驶上的李战放下车窗,兰德酷路泽奔驰在沿海公路上,带着腥味的海风吹拂过来让人精神一振。抽了两口烟,李战提高音量说,“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瓦良格拉回来之后我们的军工摸索了那么多年没看到什么成果出来,包括许多军中人士。航母的研制最关键的并非某一项或者几项技术,也并非技术先进程度的问题,甚至材料也不是最难的。”
“这方面我了解不多。”成达来了兴趣。
韩红军问,“大队长,我也不是很懂,的确觉得搞了那么多年还在折腾瓦良格,个人情感上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李战说,“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大量试验得出的大量基础数据,这些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你知道这个设计,甚至设计思路,但是你要搞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每一个指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没有上千万次的试验是根本不行的。我和沈飞厂的人聊过,苏两七的国产化工作之所以搞了这么多年也没真正拿下来,一直到了国产电传飞控出来之后才算是彻底解决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技术不够而是因为需要大量的试验,没有捷径可走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试验。”
“比如说我们的歼十五,张雪阳遭遇的飞控系统失灵原因是什么,是这个飞机本身的设计是有缺陷的,哪怕发生故障的几率很低,可是一旦发生了就是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老张算是运气非常好的。为什么在我们拿下了苏两七之后还搞不掂苏三三,尽管是同一个平台,但是改进的本质完全不同。单单是折叠机翼就是个大难点,要尽快用上这个飞机最好的办法是依葫芦画瓢,按照原型研制出来,再想办法解决飞控缺陷的问题。”
李战遗憾地说道,“和大飞机一样,我们曾经拿了一手好牌,假若当年顺利地发展下来,现在民航飞的就是自己的大飞机。可惜当年整个航空业出现了将近二十年的停滞期,我们错过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眼下重新捡起来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以及时间。”
“好在当年军机的发展始终能够保持进步。”成达认同地点头。
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期,军用飞机的发展也没有出现停滞,尽管当然也受到了影响,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当前看到军用飞机发展远比民用飞机要快很多是有历史原因的。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研制是两条线。
1...296297298299300...3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