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战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步枪
“是啊!”李战抽了口烟,说道,“延伸开去看科研行业,尤其是国防科研行业,由国家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当年那些飞机制造厂若不是有部队属性,部队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保证基本的研究,恐怕咱们的军用飞机也完蛋了。”
韩红军好奇地问,“运十这个项目是民族之痛啊,有一些观点认为当初造成运十项目夭折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了理念冲突,结果是另一派占据了上风。”
成达说,“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一样,改开没多久,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人不在少数。再一个就是……”
他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又是一阵唏嘘。
“在北库工作的时候我去了一趟长飞厂,他们的大型运输机项目进行得很顺利,估计明年就能实现首飞了,图纸我看过,很漂亮的大飞机。红军见过我师姐,这个项目我师姐也出了一份力。”李战换了个开心的话题。
韩红军一愣,马上笑道,“对对对,我想起来了,就那次川航的波音747全货机备降北库,大队长你师姐看着一点都不像三十多岁的人。”
李战说,“她今年三十八了。”
“没听明白,说说。”成达问。
李战笑道,“我师姐转业后到川航工作开大货机,跑的是东欧航线。那一次我估计拉的应该是长飞厂要用的航空发动机。”
这一下子成达全明白了。
“你师姐是功臣呐!无名英雄!”
“怎么是无名呢,我师姐叫朱晴莹。”
“哈哈哈!”





大国战隼 第621章 活着的一等功臣
军医院,普通病房。
已经从重症转出来的张雪阳恢复得很好,李战过来看他的时候他精神头已经很好了。
“再有半个月就能尝试着走路,医生说后期主要是恢复,康复训练搞好了还能飞。”张雪阳乐滋滋地说。
李战笑道,“这是好消息,我看啊,年底你就能回部队。”
“估计不行。”张雪阳摇头说,“我的情况我知道,没一两年的恢复别想飞行了。到那个时候估计你们都开始战备值班了。”
李战说,“不一定。未来几年里还是要以训练为主,先把人员培养出来形成良性的循环了上面才会开始安排战备值班。再说了,首艘航母已经定性了,以训练为主。”
张雪阳心情一下子好多了,坐直了一下,道,“这么说我估计还能赶得上战备值班?”
“没错,可能会直接上国产航母,那感觉更不一样了。”李战笑道。
张雪阳问,“什么时候上舰?”
“九月二十八日。”
“那不是这个星期五?”张雪阳忍不住激动。
李战微笑着点头,“对,后天。”
激动过后是复杂的心情,从鬼门关挣扎了回来,应该庆幸自己的好运气,可是因此错过了第一批上舰的机会,已经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了。满打满算两年多的训练,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上面,甚至因此忽略了前女友付出了一段感情。
从个人情感来说,他难以接受,可从集体的角度来看,这是飞鲨部队建设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总而言之,这一关,张雪阳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慢慢的迈过去,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
“哦,还有个事。”李战想起什么来一样,站起来从裤兜里拿出个红色盒子,张雪阳一看,咦,奖章盒。
李战打开递过去,“一等功。一等功臣同志,祝贺你。”
全金色的奖章,八一军徽上有“一等功”三字,这是中国军人向往的最高个人荣誉,通常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客观地说,在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张雪阳活了下来,他就是一等功臣,在战机几乎无法挽回的情况他至少让战机的两台发动机保持了完整,他就是一等功臣。
评功评奖有硬性规定和标准,不会受个人情感影响,等级越高越严格,条件达不到就算牺牲了,也不能评一等功。在社会上,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这些荣誉并不是部队系统独有的,地方很多系统都有同样的奖励级别。个人获得一等功后,其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是可以想像的,甚至于有明文规定后代将得到优待。
李战这种大多数时候搞不清楚自己有几个一等功但是对有几个二等功三等功记得很清楚的怪胎,他对一等功的概念自然也就同样麻木了,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等功都会一直是整个军旅生涯的最终追求。
拿起奖章放在手心里仔细地端详着,张雪阳忍不住热泪盈眶,在这个瞬间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作为军人作为战斗飞行员的价值。
李战开玩笑说,“我开飞机费发动机,你呢是挽救了两台发动机,我看应该给你颁发两个一等功,每一台就该给一个。”
“屁话,不是这么算的。”张雪阳稳住心绪了,看到李战一副没什么感触的样子,再想起他每一次一等功的荣立事迹,不由的感慨说,“和你相比,我这个一等功来得就太容易了。”
李战正色道,“看样子你还不知道你遇到了什么。”
张雪阳皱眉,“飞控失灵,不就是飞控失灵吗?”
“那也要分时候。你当时已经勾住了阻拦索,战机是保持起飞速度降落的。”李战用手掌比划着,“飞参显示从发生故障到战机砸下侧翻是二点八秒,你在这二点八秒里先做了压杆动作,这个动作控制住了机头继续上扬的趋势,否则战机会在这样的速度下稍稍离开地面,再摔下来什么都没了别说发动机了。”
他看着张雪阳说,“如果你的第一个动作是跳伞,至少不会受这么重的伤。”
他指了指张雪阳,严肃地说道,“老张,你根本没意识你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唏嘘一阵,张雪阳心情舒畅多了,道,“这么说一等功我是受之无愧了。”
“绝对的,而且你是飞鲨部队第一位获得一等功的飞行员,你啊,前途无量。”李战笑道。
张雪阳说,“不对啊,第一位获得一等功的是你啊。”
“我那是总部和最高指挥部颁发的,你这个是海司的,不一样。”李战得意地笑。
“靠,铺垫了这么多就等着这会儿装个逼是吧你。”张雪阳才明白过来。
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李战就告辞离开了。上舰日期进入了以小时为单位的倒计时,这个时候大家反而清闲了下来。飞行训练告一段落了,飞行员进入身体状态调整阶段,机务则开始对战机进行全面的检修,而其他地勤人员已经全部抵达了第一造船厂上舰熟悉岗位。
明天,张总指挥就要带大部分空勤人员前往第一造船厂参加后天的交付仪式,仪式结束后航母出港,第一次着舰降落将会在渤海上进行。李战和首批入选着舰降落的其余八名飞行员在基地待命,从基地起飞然后降落在航母上。
这一天总算是要来了,李战有些忐忑有些紧张,有些兴奋有些失落。失落是因为他被安排在最后着舰,而第一位则给了戴文明。因为戴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海航自己培养出来的飞行员,而李战等许多人是从空军过来的飞行员。
从军医院回到基地,李战和张总指挥、莫仁安、老陈头三人开会。
张总指挥的神经线依然绷的紧紧的,不苟言笑坐在居中的位置,莫仁安在他左首就坐,老陈头坐在右首位置,李战则在老陈头的右手边坐下。
“明天上午八时我和莫部队长带空勤分队前往第一造船,老陈留在基地指挥李战的着舰分队。”张总指挥直接说正事,“上面来电询问,预估有几个人能落下去,最高指挥部要个数字。”
三位具体负责的相互对视。
张总指挥指了指李战,“小李,你说。”
“这个答案真的很难。”李战实事求是地说,“影响着舰成功的因素太多,哪怕是成绩最好的那几位,我都不敢说他们保证能落下去。”
张总指挥说,“我知道,但是最高指挥部要一个数字,领导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沉思了好一阵子,李战说,“三位。”
“这么保守?”莫仁安皱眉,“小李,你太悲观了吧?八名飞行员里模拟训练着舰成功率最低的都有百分之九十五,你预测只有不到一半人能成功,我不太赞同。”
他这么说也是有依据的,别的不说,他是参与建设飞鲨部队的,从无到有他比老陈头还要了解情况,因此对精挑细选出来的飞行员很有信心。
莫仁安笑道,“这还是你选出来的飞行员,你应该对他们有信心才对。”
张总指挥却是没有发表看法,转头问老陈头,“老陈,你是总教员,你说说。”
想了想,老陈头说,“我的预测和小李的基本一致,三名或者四名。老莫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模拟训练和实机着舰毕竟有很大差别。小李是有过好几次实机着舰经验的,而且在法国搞军事交流的时候驾驶多处故障发动机失火的阵风战机降落在了罗斯福号上。他的判断应该是最准确的。”
莫仁安微微点头表示认可,他只是对兵们非常有信心,而不像李战那样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实机着舰是来真的了,前面不再会有多余的跑道,复飞失败的话就是坠海,没有第二种可能性。李战不得不保守不得不谨慎。
李战说,“我对他们很有信心,但是我不能把这些当成判断的依据。我当然希望全部成功着舰。着舰失败后马上复飞备降,安全要放在第一位。”
很明显,张雪阳的事给李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李战的变化。这无疑是成长了的表现,一味的追求战斗力的提升而罔顾安全同样是不可取的。
“三名。”张总指挥微微颌首,“不算多也不算少,不怕告诉你们,只要有一个人成功着舰,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微微笑了起来,又白了一圈的头发一根根的竖着,道,“再过几个月我就退休了,能够在告别部队之前看到咱们的飞行员在自己的航母上降落,此生无憾,我对得起这身军装了。”
李战心里很难受,这样的伤感从来都是他不愿意面对的,强颜欢笑说,“张总,您就算退休了依然是老首长。飞鲨部队是在您的领导下建立的,您的经验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丝毫的不夸张,从空白到摸索出标准,这不仅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其中的意义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未来飞鲨部队将会在张总指挥领导下制定的标准框架下训练、作战。满满两大仓库的试验数据是堪比核武器的瑰宝,国家的最高机密。
张总指挥笑着摆了摆手,“三名,我就这么汇报。”
末了,他扫视了一眼,笑着说,“三名为基础,每增加一名我给你们三位每人发一瓶茅台,我自掏腰包,咱们就在飞行甲板开大餐!”
“首长,我可当真了啊!”莫仁安顿时来劲了。
“当真!”
ps:先把前两日的补齐再补加更。




大国战隼 第622章 人民海军准备开始新征程
9月23日,天气不甚好,和预报有不小的差距。
老天还是开了眼,在交付仪式的时候散开了云层让阳光铺了下来,交付仪式得以顺利进行,大家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大量的军迷从全国各地飞赴大连远观首艘航母的交付仪式,尽管看到的只是一个轮廓——我在目视距离参与了我国首艘航母交付海军部队的仪式。
一时之间飞往大连的机票价格猛涨。
国人对航母的渴望渊源往上追溯能往前数三十年,曾经有一名海军领导所说的那句话深深刻入了两代中国人的心——看不到自己的航母我死不瞑目。
今天,可以告慰了。
随着授旗仪式的结束,宣告中国海军迈入了航母时代,这是开疆拓土的再一次出发,是中国为维护海外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再一次突出的贡献。
全国人民都沸腾了,16号舰在数艘引水轮的协助下缓缓离开码头,交付即出征,她要进行入列后的第一次出海训练。
在长鸣的汽笛声中,低可视涂装的16号舰迎风起航离开港湾,所经之处各种船只鸣笛致敬,为中国海军完成由近海往远海的的转变,为大国海军的起航。
对老百姓来说,首艘航母下水了,漫长的等待告一段落,于是他们继续等待舰载战斗机出现在航母飞行甲板上,等待着舰载航空兵部队的战训新闻,等着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官宣。
而对于飞鲨部队以及16号舰的官兵来说,他们要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似乎要考验飞鲨部队,16号舰进入训练海域后,天气变得很差了。在航空塔台里坐镇指挥的张总指挥下达了推迟着舰降落计划。一时之间交付仪式的激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忧心忡忡。
这么些年来大家始终憋着劲,就等着今天来一个酣畅淋漓的宣泄,尽最大努力向祖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老天爷不给面子,非要来个晴转多云。为确保万无一失,张总指挥对飞行气象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达不到条件坚决不飞。
李战等人也在等,他们在第一训练区待命多时,亲眼看到了大范围的天气变化。实际上基地这边的天气变化更严重,乌云从东南方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移动过来,降雨就在不久之后。
这在大家的心上蒙上了一片阴霾。
李战往模拟飞行甲板的尾部大步走过去,一直走到临海的位置。这里往下就是削成垂直面的钢筋混泥土崖壁,下面就是海。他半蹲下去仔细观察着海浪的变化,以此判断着天气变化的趋势。
戴文明走过来蹲下,眉头拧成了疙瘩,沉声说,“浪高有两米多了。”
“恐怕还会加剧。”李战无奈地微微摇头,“恐怕是飞不成了。”
戴文明紧紧抿着嘴不说话了,他肩负重任,海航飞鲨的第一落由他完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他是懂的。
去年晋升为上校的戴文明抬起头远远地眺望,他知道不远处就是16号舰,只需要飞行十几分钟就能看到,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部队为了不给他以及其他飞行员增加心理压力,严禁任何人前来送行。
偌大的第一训练区就只有他们和机务保障人员,可是他知道在塔台上、在各个岗位上有许许多人屏气凝神地等着他成功的消息。大家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长时间了,尤其是在张雪阳训练负伤之后,大家对成功的渴望更加的强烈。
拥有航母的几个国家在上舰阶段都出现过机毁人亡的事故,曾有专家认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着舰降落的难度高于航天员的太空任务。“刀尖上的舞者”很好的形容了他们的工作难度和危险性。
看出戴文明脸色不太好,李战沉声宽慰道,“老戴,如果你不行那么其他人都不行,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其他人才能保持平时训练的状态。”
“明白,和平时训练那样落,我能行。”戴文明收回目光,重重的点头。
李战说,“基地天气不好也许训练海域天气条件可以。”
“但愿吧。”
两人站起来沿着跑道中线往回走,海风从身后呼呼的吹过来,九月的上午竟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停机位上,十架歼-15战机整齐排列,其中有一架是备用战机,以防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机务分队和其余七名飞行员在一侧靠近模拟舰楼的地方等待,那里有好几排椅子,大家就那么坐着等,不时有几个人起身来回的走,内心的不安和焦急表露无遗。
心理素质再强大的人此时此刻也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
李战不能让这个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他来到队伍面前面带微笑地开始讲话,“我刚刚看了一下海面的波浪变化,近岸的地方浪高超过两米,远海会相对稳定一些,不过天气变化依然不可测,我们要做好今天飞不了的准备。”
众人一阵失望。
“创造历史不容易,非常不容易。总会出现许许多多意外情况,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都将成未来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所依靠的经验,通过这些经验他们不需要重复我们走过的路,我想,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再艰难都是值得的。”
李战自然而然地切换到了政工小王子状态,开始了他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是先驱者也是开拓者,更是先锋队。我的意思是,任何负面情绪都无助于我们完成使命。昨天张总要我给出一个数字,我预估有多少人能成功上舰,我给出的数字是三。”
飞行员们不由的坐直了腰板拧起了眉头。
李战说,“从要求全员上舰到减少到现在的九人,包括我,再到上级要我预估成功上舰人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发生了太多我们没有任何应对经验的意外情况,出现了许多远超预估的难题。我们在不断降低标准,说明我们对着舰技术的掌握就越深刻。”
他指了指八名飞行员,“几十号人里挑选出了你们八位,你们应当表现出应有的水平,拿出第一批上舰飞行员的气势来匹配你们的能力。”
忽然的飘起了小雨。
李战昂起头看天,万里的晴空彻底灰蒙蒙起来,淅沥沥的小雨似乎含着委屈,又或是在为中国海军而感动涕零。耳旁似乎听到了那嘹亮的军号,还有那悲壮的进行曲。
建国大将萧劲光就任首任海军司令员要到刘公岛视察,堂堂海军司令员需要租用渔民的渔船上岛。
1973年,萧劲光大将顶着“上贼船”的罪名,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建议,海军建设应在加强近海防御能力的同时,适时地、积极地发展中远海作战力量。
这是我海军最提出要建设远海作战力量,而普遍认为拥有航母作战力量是远海海军的标志。这个过程我们走了将近四十年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才迈入了门槛。
不应该感动吗?
李战有感而发,沉声说,“同志们,我们要开创人民海军新的历史,我会跟着你们踏上心的征程!”
冥冥之中大家都有同样的感慨,终于意识到即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与开创人民海军的历史相比,其他的还重要吗?
老天爷大哭了起来。
所有人撤到了模拟舰楼里,继续安静地等待着指令下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韩红军从航空塔台跑出来,沿着舷梯往下跑,有多块跑多块,他拼命的往下跑,一直跑到模拟舰楼最下层,冲进舱室双手扒着门框就喊道:“他们下令了!”
仿佛一记重锤击在了大家的心头上,瞬间齐刷刷地站起来。
李战提起飞行头盔,“甲板集合,准备起飞!”
“是!”
众人鱼贯冲了出去,冲到了模拟飞行甲板,天上还在下雨。然而,指令到了之后别说下雨,就算是下刀子也阻挡不了官兵们的步伐。机务分队、地勤分队开始严格按照流程做起飞准备,调运人员就位,起飞助理就位。
李战整理飞行员分队,简单粗暴:“绝对服从命令,降落失败复飞后马上执行备降计划,我们以后还有机会。我会在天上,在你们身后陪着你们!祝各位飞行顺利,甲板大聚餐等着你们!”
敬礼,他解散队伍后一马当先走向自己的533号歼-15。
作为第二长机,且是副总教员,李战要第一位起飞,其后是作为长机、第一位着舰的戴文明。九架战机会在空中编队之后飞向16号舰,然后除了第一位着舰的战机之外,其余战机进行盘旋飞行待命。如果戴文明着舰失败,其他战机也就不必再继续了,全部返回基地或者备降。
大雨突然的增大了,老陈头询问了李战之后得到肯定的答复,他随即下达了起飞指令。能见度一下子受到了影响了,李战凭借丰富的经验成功滑跃起飞,增强了大家的信心。结果到了戴文明起飞的时候,雨一下子小了,云层也开始裂开,有阳光下来。
是个好兆头。
ps:0/20000。重新计算了,本月依然力争月票前五十,现在是第六十五,接下来几天力争万字更新。




大国战隼 第623章 人民海军的里程碑
九架屎黄色厂家原型机原色涂装的歼-15陆续起飞,塔台上的老陈头向编好队向远海飞去的机群行军礼,心情激荡、紧张、担心。
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全看今天了。
“幺六号塔台,我看见你了,请求建立降落航线,完毕。”驾驶552号歼-15的戴文明目视到了16号舰后,呼叫航空塔台。
张总指挥在航空塔台指挥,16号和歼-15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由他来指挥。海航飞行员出身的张总指挥熟悉一切流程,指挥经验丰富。
“五五两,绕舰一周,建立降落航线,完毕。”张总指挥稳稳的下达了第一道指令。
各个部门有条不紊地运转了起来。
“五五两收到,完毕!”
戴文明脱离编队开始绕着16号舰飞行,目视空域情况,选择进入方向,建立降落航线。李战和其他人在边上空域盘旋,看着552号歼-15的动作,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每一架歼-15的座舱里都加装了多个摄像头,画面同步传输到母舰和基地塔台上,无数双眼睛关注着现场直播。
和往常的训练一样,552号歼-15绕舰飞行一周后从16号舰的尾部进入降落航线,戴文明准备就绪,呼叫,“幺六号塔台,请求触舰复飞,完毕。”
“可以触舰复飞,听着舰指挥员指挥,完毕。”张总指挥把指挥权交给了左舷光学助降系统一侧的着舰指挥员,这一岗是莫仁安亲自担任。
1...297298299300301...3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