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步枪
众人提着飞行头盔和小号飞行携行包冲了出去,李战也跟着提起飞行头盔和小号飞行携行包往外冲。牛军连忙拎起装着两台相机和相关配件的小号飞行携行包往外跑,跑了几步发现脑袋空空的有些秃然的感觉,回头一看,哦,头忘戴了。连忙返身拿起飞行头盔再一次冲出去。
夜,是黑色的。
天上无云,标准气压,风力5米,风向160度,气温7摄氏度。
外场一片漆黑,如果你正对着战机尾部,也许能够恰好看到已经处于开车状态的发动机喷口处的亮光。无跑道灯的军用机场黑漆马虎一片,航空发动机怠速状态的声音低沉有力。
李战迅速登机,接入耳麦和供氧系统,随即和机械师一道做起飞前准备,检查各项系统的状态。戴着包了浆的白色劳保手套触摸着斑驳的仪表台,每一个开关都在诉说着辉煌历史,让人感慨万千。
果然还是包了浆的白色劳保手套和老飞豹的气质最搭啊!
此时此刻李战就像是便秘了好几天终于全部排出那样浑身都是酣畅淋漓的感觉,他握着81198号歼轰-7那也包了浆的、且余量空隙很大的操纵杆,竟生出了击落f-22a的强大自信!
飞豹还是老的好啊!
大国战隼 第642章 拒止-2012之反舰行动
“嗞嗞,八幺幺九八,计时起飞。”塔台下达指令。
李战回答,“八幺幺九八收到。”
牛军依然激动,尽管昨天已经飞过一回。有机会坐在战斗机的后舱跟着上天飞行的非飞行员,全国也许只有她了。她很感激平时的爱好是摄影,因为这个爱好她小有所成,已经是全国摄影协会会员了,技术是靠谱的。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李战老是喜欢看牛军的照片根本原因就是牛军是摄影爱好者,泡妞要投其所好啊!牛军不但会拍摄,在校的时候她还是学校小有名气的平面模特。
李战推油门杆,老豹子那两台斯贝发动机“呵呵呵”的叫唤着迸发出强大推力推动战机开始滑跑。英制航空发动机的声音和俄制的航空发动机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前者听上去是低音冷笑,比较内敛柔和,后者就是暴躁老哥了,轰轰轰的吼叫着就冲。
再打个比方,包括英制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航空发动机的特点是起步慢但是耐跑,苏制、俄制的航空发动机则是爆发力强,但是不耐跑。两者取长补短研制出的就是更完美的航空发动机。
所以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进行得很慢很辛苦。
漆黑中,81198号歼轰-7像客机起飞一样稳稳的爬升,按照客机离场的方式转向,机头指向了演习海域方向。发动机喷口喷出来的淡淡尾焰在无关的夜空中十分的抢眼。
戴文明已经早一步带着其他战机起飞了,李战是最后一架离场的。
爬升到七千米高空,在这个高度已经能够看见凌晨四点多的太阳了,在左翼方向,翼尖几乎与太阳持平。
“好美的日出。”牛军不由分说举起相机就拍,感慨着。
李战说,“跨昼夜飞行能够看到日夜的轮换,缺点就是昼夜切换的时候人很容易产生视觉错觉,把天地的方向给搞反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是啊,从这个高度往海面看黑乎乎的和夜晚的天空没有什么区别,天上再没有星星的话真把大海当天空了那可太危险了。”牛军消耗着快门寿命,拍摄了多个角度的高空日出。
她把相机调整到摄影模式,从镜头看出去,天地就像是一口锅和锅盖,交汇处漂亮的弧线泛着光,开始驱散黑暗总是让人心情舒畅。
欢乐的时光是短暂的。
预警机呼叫李战:“愤怒的老豹,这里是指挥所,我雷达识别你了,保持航向,高度八千四保持,计划联络频率,完毕。”
“愤怒的老豹收到,保持航向,高度八千四,计划联络频率,完毕。”
李战轻轻拉杆爬升到8400米,保持航向继续向南飞,同时选择了波号一,正是进入了演习指挥部的管辖范围。航程将近一千公里,要需要飞二十多分钟。
此前做过培训,所以牛军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那就是除了拍摄之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她需要什么角度或者加拍一些画面的时候,需要向指挥所报告,指挥所批准了之后才能进行。
81198号歼轰-7是早期型号,而且是第一批的豹爷,绿色雷达罩的那一款。只要看到绿头豹爷,那么就一定是海军的。空军后来买的歼轰-7a是黑色雷达罩,。改了新航电的型号。
航电系统落后是当年空军放弃飞豹的原因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航电技术突飞猛进,肥豹迎来了改进型a型,性能指标提高了不少。
不过哪怕是老豹了,李战依然能够感受到81198号歼轰-7给他的信心。3700多公里的最大航程给予了他极大的底气,而5吨的最大载弹量是让飞行员有单挑一支海上分舰队的实力的。
多年前某杂志封面刊登了歼轰-7满挂载的照片,挂载了四枚空舰导弹和两枚空空导弹,从那个时候起飞豹的名号就响彻了大江南北,是当时最先进、战斗力最强悍的国产战机。
殊不知海军为了保住这款战机付出了多少私房钱,结果a型出来之后空军大哥看上了,订单雪花一般往厂家飞,结果就是海军还得让空军先拿到飞机,自己跟在后面捡。
当年海军不惜拿出私房钱把飞豹项目搞下去,为了确保顺利还安了个fbc-1的外贸项目名号,费了不少资源把让飞豹加入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了。其根本原因在于飞豹的超大航程对海军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简直就是“熬鹰”利器啊!
飞豹的作战半径比早期型号的f-15的作战半径大,而且是大出了三四百公里。海空对峙的时候都不用打,光用续航力就能把对方给熬回去。
海航的几款战机里最大航程能超过3000公里的只有水轰-5,这玩意儿曾经扛起了海航远海巡航的重任,最远曾到达过曾母暗沙,但是那是水上飞机改装而来的轰炸机,连轰炸作战能力都有限,无法真正的体现军事存在。
在装备歼-11之前,只有飞豹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在那么多年的时间里是唯一一款能够在远海空域彰显军事力量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战机。
从这一点来看,飞豹意义重大。
参与“拒止-2012”实兵实弹演习的航空兵部队由白头鹰师的su-30mk2、歼轰-7a、歼-8d以及飞鲨部队的四架歼-15、一架歼-11b组成。主要指出的是韩红军驾驶的歼-11b是借的空军的。在空军配齐一定数量的歼-11、歼-10两大系列战机之前,海航还得等。
从参演航空兵部队组成大概可以看得出来,上级要求飞鲨部队参演恐怕也有拉歼-15出来提升一下空中分队的平均技术水平的考虑。
歼-15有击败世界上任何一款舰载战斗机的实力。除非遇上四代机,否则就算是和任何一款三代机、三代半机遭遇,也是有非常大的胜算的。
试想一下,如果人民海军有十三艘十万吨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配齐十三个航母作战群,每一艘航母配备一个歼击机旅和一个攻击机旅外加一个作战支援大队。700架歼-15在全球各个大洋上巡弋,全部满挂载的话能够携带5600吨弹药,光是下普通航弹都能把欧洲的一些小国家给覆盖掉,那场面!
不算研制成本,一艘十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工程造价大约是150亿元人民币,加上舰载飞机的造价、护卫舰艇的造价,按照标准的单航母作战群来计算,保守估计落地价大概是600亿元人民币,十个航母作战群需要大概6000亿元人民币!
那些叫喊着要装备十艘核动力航母的人疯了吗?
2012年我国军费预算才6700亿元人民币,咦,用一年的军费预算换十个核动力航母作战群好像也不贵啊,我支持装备十个核动力航母作战群!
“愤怒的老豹?这里是指挥所,听到回答。”预警机呼叫。
李战擦了擦口水,发现碰到的是氧气面罩,回过神来,“收到收到,走神了刚才,请指示,完毕。”
在预警机上的演习总指挥不由的瞪眼,你开着飞机还走神啊,超级王牌名不副实啊。
总指挥下达指令,“空中打击分队计时攻击,你马上按计划和他们编队,完毕。”
李战赶紧回答:“愤怒的老豹明白!完毕。”
他加快速度赶往既定空域,各个作战单元都在按照时间节点来进行,李战此前也是在按照计划飞,所以他很快就目视到了戴文明分队。一架空军星空灰涂装的歼-11b混在飞鲨部队原厂屎黄色涂装的歼-15机群里显得格外的扎眼。
乍一看除了涂装不同和多了一双鸭翼,看不出其他区别来。仔细一看却发现歼-15的体型要大一些,主翼的面积更大了。
“保安一号,愤怒的老豹请求加入编队,完毕。”李战呼叫戴文明。
戴文明回答,“可以加入编队,完毕。”
“我从右侧加入,完毕。”
“可以加入。”
李战掰动操纵杆向编队的右侧靠近,在一个相对远一些的距离恢复平飞,继而提升了一下高度,和编队保证大约五十米的高度差,在这个位置向左看可以居高临下的看到整个空中打击分队。
他的任务是跟随拍摄,自然是要找到一个最佳位置。
戴文明等人保持战机姿态不变,不断的扭头看81198号歼轰-7的位置变化,确定无误后,戴文明竖起了大拇指,随即换成手刀向前一劈,李战得到信号后竖起大拇指。
空中打击分队立马开始编队俯冲,李战紧跟着编队动作。摄影战机跟随拍摄需要紧跟目标动作,不但要熟悉整个打击流程,还要把握好提前量和滞后量,以求拍摄出不同内容的照片或者视频。
比如现在,李战明明可以跟着编队同步做动作,但是为了让后舱的牛军有各种不同的拍摄角度,他需要不断变换位置和角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时刻需要注意不发生碰撞事故。
要不怎么说负责拍摄的战机需要技术高超的飞行员来驾驶。
1992年海军拍摄了一组歼-8巡航西沙的图片,以此庆祝海军航空兵成立四十周年。当时负责拍摄的是一架歼教-6,带了两具副油箱的情况下飞抵西沙只能停留三到五分钟,那一组著名的《西沙巡航》摄影作品就是在短短的三到五分钟里完成的。
摄影师牛逼,飞行员更牛逼。当时是一位团长驾驶歼教-6担负这次任务的。
牛军已经开始疯狂的拍摄了,拍出好照片有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尽可能地多拍。一张好照片都是从成千上万张照片里选出来的,在没有后期处理软件的年代,则要求摄影师要具备更加高超的技术。
当然,李战的飞行技术直接关系到最重要的角度选择。
比如一张全景式照片,是在空中打击分队的右侧俯视拍摄,是被摄目标的斜向上大约四十五度,能够看到歼-15战机那鹰隼一般的线条。再来一张超低空掠海高度编队飞行的侧面照,若不是屎黄色的原厂涂装,歼-15可不就是跃出海面向目标发起凶猛攻击的虎鲨呢吗?
因此有飞鲨之美称。
牛军一边拍摄一边提出要求,李战根据牛军的需求摆着姿态。时而紧跟编队超低空掠海飞行,时而加速超过去在编队前方进行零高度差转弯让牛军抓住机会拍摄编队的正面角度,再或者以略高的高度迎头冲向编队然后从编队后方加速进入利用吊舱的下视摄像头拍摄视频。
此前牛军是对李战做过培训的,拍摄计划是反复讨论过的,不然李战也搞不懂怎么样拍才能拍出大片的感觉。前一天合练的时候李战就感觉到开飞机协助拍摄不容易了,也体会到了大家看到的霸气侧漏的照片是如何费尽千辛万苦拍摄而来的。
果然是没有哪个行业是轻松的,只有看不到的辛酸。
牛军被一连串的惊险场面震撼到了,手里不停的各种构图拍摄。清晨6时的光景,战机在掠海高度飞行,太阳刚刚从海天一线处爬出来,普照而来的阳光是最好的化妆笔,给战鹰涂上了盔甲一般的色彩。而脚下是触手可及的海平面,那微微荡漾的水面波光粼粼,由浅至深的颜色是大自然的调色板。
老飞豹像个灵活的胖子,在已经进入超低空掠海突防状态的空中打击分队的四周来回地飞。每一名飞行员的头盔都配备了摄像头,他们看向老飞豹的时候就把“灵活的胖子”的形象给记录了下来。
韩红军说,“愤怒的老豹,你这么飞很耗油的吧?”
李战当然最关注燃油余量了,他遭遇过几次燃油耗尽的情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最关注油量状态。
他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我会备降大场站进行油料的补充的,你们大可放心大胆地飞。”
“保安一号报告指挥所,准备进入攻击航线,完毕。”戴文明确认机群已经进入了攻击范围,马上向指挥所报告。
预警机当然能够看到他们的位置,负责指挥空中分队的指挥员下达了指令,“保安分队按计划对目标实施攻击,完毕。”
“保安一号明白,准备攻击。”戴文明猛然拉杆迅速爬升,其他战机紧随其后纷纷拉起爬升,同时给空舰导弹通电,打开机载雷达搜索目标。
大戏开场了,李战已经占据了绝佳拍摄角度,等待着空中打击分队发射空舰导弹……
大国战隼 第643章 “鸡笼”号正在下沉
过去数年之间,部队能捞着一次打反舰导弹的机会着实不容易。一枚yj-83中型反舰导弹单价数百万元人民币,两枚的钱就够一个陆军步兵团大半年的开销,这个实弹射击怎么打?
这一次不但要打而且要大打,空中分队打水面分队打水下分队也打,甚至海军岸防部队也要打。以检查反舰作战能力作为主要演习目的拒止-2012,实施阶段三天时间预计要烧掉大约五个亿。
比如现在,李战就清清楚楚地看到作为空中分队组成部分的飞鲨小分队里,戴文明和韩红军在机腹下的重型挂架下分别挂载了一枚yj-83反舰导弹,他们负责对海攻击,其余三架战机则负责空中掩护,使用空空导弹打飞行靶子。
yj-83反舰导弹是我军第一种中型通用反舰导弹,已经发展成了可以在各个武器平台上使用的家族,空射、舰射、潜射三种主要型号,是人民海军的主力反舰导弹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连戴文明这些老海航也没怎么见过yj-83,更别说打几枚过过瘾了。部队的历史欠账太多,在很多年里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作战训练,这种情况大约爱还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彻底的改变。
本次拒止-2012实弹演习要打这么多昂贵的实弹本身就说明了情况在发生变化,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实弹射击训练,朝着实战化的方向狠狠捶打部队。
所有镜头准备好,李战与戴文明保持平飞,从侧面拍摄歼-15发射yj-83反舰导弹的场面。而让驾驶歼-11b的韩红军负责发射第二枚yj-83反舰导弹也是有深意的,检验该机型使用yj-83反舰导弹的情况,空军和海军都可以得到数据,因为未来歼-11b将会是两大军种的主力战机。
李战能够听到指挥所给戴文明下达了允许攻击的命令。
戴文明开启机载雷达搜索数十公里外的大型水面舰艇目标,歼-15机头上那颗国产无源相控阵雷达很轻松就捕捉到了60公里外的目标,与预警机指示的目标参数确认无误后,他开始执行攻击程序。
李战还是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角度如此近距离地观看战机发射导弹。论导弹射击次数,除了试飞员估计现役部队里没有哪个飞行员比他多了。空地导弹打了很多,尽管空地导弹可以当做反舰导弹来用,但事实是李战还从来没有发射过反舰导弹。这让他心痒痒的,不知道射反舰导弹是什么感觉。
“保安一号开始攻击!”戴文明报告的同时摁下了发射按钮。
六米多长的yj-83反舰导弹脱离挂架,载机在惯性的作用下机头稍稍往上抬了抬,戴文明迅速控制住战机姿态。零点七吨重的yj-83反舰导弹惯性往下往前运动了一段距离,在战机前下方大约五十米的位置助推火箭点火,导弹疯狂加速向前向下俯冲,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每小时一千公里,助推火箭脱离,涡喷发动机接管,导弹在距离水面仅仅二十米的高度开始掠海平飞。
在距离目标三十公里的时候,涡喷发动机所在的第一级脱离弹体,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把导弹迅速加速到一点七马赫,同时继续俯冲下降高度到距离水面五米的位置。
进入攻击阶段后,主动式雷达指导导引头锁定了目标,这时载机可以脱离返航了,剩下的工作导弹可以自主完成。
尽管yj-83空射型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200公里,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是依照尽可能近的距离上发射的原则。战机突防的意义就在于此。与目标的距离越近打击的成功率就越高。
李战看不到导弹击中靶船的场面,他紧接着运动到韩红军的身边,记录了韩红军发射第二枚yj-83反舰导弹的情况。
两台劳斯莱斯打出去了。
来不及过去看打击效果,其他战机马上要打飞行靶,李战迅速的拉起战机紧跟着成达、杨帆、顾明牧三人运动到对空射击空域。海面有保障船只释放了无人靶子,会陆续释放三架,采取的是无目标提示的方式,依靠飞行员自行搜索来进行射击,难度相当高。
无人靶机的雷达反射面积远比战机的小,不管是目视搜索还是雷达搜索,对飞行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李战在北库工作的时候打过无人靶机,但是那是很落后的无人靶机,而海军部队使用的是较为先进的无人靶机,海军有钱。所以他比较担心成达等三人是否能够顺利找到目标锁定目标,他倒是不担心pl-9空空导弹的作战性能,这款导弹虽然是过渡型号,但战术性能十分靠谱。
成达首先进入交战状态,歼-15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精准度和可靠性虽然比不上歼-10c用的那颗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因为机头尺寸够大,雷达尺寸可以做得很大,搜索距离更远。
不过成达似乎并不是把重点放在机载雷达搜索上,李战看他选择的飞行动作就能判断出,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目视搜索上。这倒是老鸟喜欢用的方式了。
李战驾驶着81198号老飞豹紧跟着成达行动,把距离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既不会影响成达的机动也不会闯入成达的前半球位置——倘若闯入成达的前半球位置,pl-9极有可能就追着他的屁股打了。
pl-9空空导弹是红外制导的格斗导弹,最大射程15公里,是近距空战中主要是用的武器。该导弹尽管被认为是新一代近距空空导弹,但是军中普遍认为该弹是在研的pl-10全新一代近距格斗导弹服役之前的过渡性好,相当于歼-10b在歼-10家族中的地位,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个导弹非常厉害,李战有深切的体会。
成达不愧是大红鹰师威名赫赫的主力团长,飞行经验相当的老道。他用娴熟的一套飞行动作对指定空域进行搜索,既保证不会被埋伏也得到了相当良好的搜索视野。
最终,一架时速达到四百多公里的通体黄色涂装的无人靶机被他目视捕捉到。
“发现目标!准备攻击!”成达迅速报告,同时加速切入无人靶机的侧后,机载雷达也迅速转入了锁定模式。
李战迅速向成达的后方靠近,居高临下第拍摄他发射pl-9近距格斗导弹的场面。牛军更是拿出了广角镜头相机,一直没有停止过拍摄。她今天见识到了真正的空中作战场景,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每一步都踩在悬崖边上,尤其是她和李战的老飞豹经常要到处换位置,一个不留神或者说战机之间配合不默契,就有可能发生误伤。这样的刺激之下更让她体会到了真实的作战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锁定目标!指挥所,请求攻击!”成达请示预警机。
预警机上负责指挥空中分队的指挥员马上给予指令:“按计划攻击!”
成达发射了pl-9近距格斗导弹。
导弹在极短的时间内加速到两马赫的速度,眨眼之间就击中了七八公里外的通体黄色涂装的无人靶机——相当于一辆b级轿车的无人靶机被打了凌空爆炸,残骸甚至碎成了肉眼难以看见的小碎片。
“目标被摧毁!”成达干脆利落的一个规避机动,迅速回到了编队当中。
紧接着水面的保障船只释放了第二架无人靶机……
飞鲨小分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攻击任务,尤其是前面的突防反舰攻击表现得相当出色。演习指挥部要求在三分钟之内完成攻击,实际上戴文明和韩红军前后只用了两分钟出头就发射了两枚yj-83反舰导弹,成绩好于预期。
戴文明带着飞鲨小分队转入了防空警戒和禁航区巡逻,李战则奉命赶往靶船所在的海域替代已经在那边负责毁伤评估的su-30mkk,后者已经在那里滞留了两个多小时,需要返航补充燃油了。
演习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实施,李战依然做着相关的保障工作。而这一次他不但要负责判断毁伤效果,还要负责引导水面分队发射的反舰导弹——他带的综合战术吊舱要发挥作用了。
当李战抵达指定海域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靶船并不是靶船,而是一艘排水量估计有三四万吨的散装货轮!是真船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