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战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步枪
“第二个问题也非常的严重。”李战神情非常严肃,眼前浮现出张雪阳阻拦降落遭遇飞控故障的场面,他的手指敲着桌面说道,“歼十五的飞控系统必须要更换。老一套的飞控系统故障已经引发了多次严重事故,这个问题是远比发动机推力不理想更加致命的。”
这番话说得沈霍伊厂的技术人员满脸羞愧,想要反驳嘛却真的没有任何底气。张雪阳遭遇飞控故障之后,沈霍伊厂被上级主管单位狠狠的批了一通,要求尽快解决隐患。
可是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规律,不是行政命令能够改变的。没有别的办法,沈霍伊厂和相关研究所只能玩命地工作,该用上什么资源就上什么资源,不计成本投入了。
飞控系统的问题一天不解决,歼-15就一天不能定型,不能定型意味着无法交付部队,厂子只能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压力非常的大。前面交付的十几架歼-15是用部队的预付金生产的,但是部队不可能在战机未定型的时候持续不断地划拨资金。
易小易知道谈到歼-15项目肯定会遭到李战的狠批,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此时看到李战那冷冰冰的目光,依然心里慌张得很,硬着头皮说,“李总,我们已经决定不计成本投入解决飞控系统的问题,在兄弟厂所的帮助下推翻重来,搞出一套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歼十五飞控系统。”
这时,在歼-15项目中很少说话的郁念东笑着帮忙说话了,“李总,易工说得没错,我们把力量都集中到了一块,同样利用四代机的航电技术进行衍生,要不了很多时间一定能搞出一套靠谱的先进的歼十五飞控系统。”
李战沉声说,“我经常对我的兵说,升空了就是一只脚踩在了鬼门关上,每一位飞行员驾机升空都必须做好随时牺牲的心理准备。我们不怕牺牲,但是希望军工研制的同志们能让我们的牺牲更有价值!”
非常沉重的话题,非常沉重的压力。
谁也不想出现牺牲,可是想是没有用的,张雪阳事故的原因是飞控系统故障,责任全是厂家的,这一点他们必须得全盘接受。
李战没有继续给他们施加压力,取出一份厚厚的飞行体会递过去,道,“我对歼十五的使用体会全都在这里了,有数据有感受,有建议有意见,有表扬有批评,也有具体的改进建议。”
“太好了!”易小易可算是松了口气。
显而易见,李战不会只是给他们压力的,易小易非常清楚李战撰写的这些资料的价值。什么飞机让李战那样子飞过,再隐蔽的隐患和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王牌试飞员都厉害。
李战做过歼-16的实战试飞,当初就提交了详细的试飞报告,所以这一次他没有专门撰写歼-16的飞行体会,而对于歼-15,他就有太多的东西要写了。
为了歼-15项目,李战和朱晴莹在沈霍伊厂待了足足半个多月。
到了四月份,前后历时四个月的巡回式走访调研终于结束了,此时应婉君肚子里的小生命已经五个多月了。
朱晴莹和李战驾驶公务机降落在了沃土海军飞训基地,挺稳飞机后,朱晴莹揭开安全带后轻轻地舒了口气,对李战说,“我就送你到这了。”
正准备起身的李战呆了一下,重新坐好,看着朱晴莹说,“师姐,在这里待几天吧,我带你转转。”
朱晴莹看着李战,轻轻地笑,“李战,我们以后可能不会再见面了。”
心中的感觉终于验证了。其实四个多月前从福指场站出发的时候,李战就感觉到师姐有些不对劲。尽管确实是奉命一道走访各个军工单位,但李战总感觉师姐多愁善感了话也多了脾气也好了,整个变了一个人一样。
终于是来了。
“我既不能问你要去哪也不能要求你留下来,我真的很惆怅。”李战深深叹着气说。
朱晴莹轻轻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们经历了许多别人无法经历的事情,你说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精彩的,无趣的,还是行尸走肉的。戎马一生终归要卸甲归田。你还年轻,可我青春不再了。”
李战沉默不语。
过去那么多年里,朱晴莹会消失,有时候好几个月有时候一两年,不管多久她总会出现的。这一次怕是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唉,离别的感受真特么不好受。”李战摇头说道。
朱晴莹伸过手来轻轻抚摸着李战的脸庞,说,“说明你还年轻,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会有另一番感受。去吧,好好过日子。虽然不会再见面了,但我想要知道你的情况很容易,你知道的。”
“好。”
李战起身离开驾驶舱,头也没回了。
舱门缓缓关闭,公务机滑行到起飞位置,很快的开始滑跑,轻盈地抬轮爬升,很快的消失在远远的天的那一边。朱晴莹抹掉泪水,一直往西飞了过去。
李战站在那里好久好久都没有动,缓缓抬起右臂向着师姐离去的方向行军礼,彻底送走了老部队最后一丝记印。
他知道,他也该走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飞鲨部队不再安排李战飞行,李战专心编写训练教材。他把所有的经验办法做了合理的整合,编写出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训练教材以及训练大纲。这是他为飞鲨部队做的最后贡献。
早在一个多月前,戴文明和李战通了一次电话,空司已经和海司达成一致,鉴于飞鲨部队的训练步入了正轨,空司需要李战回到空军参与四代机的试飞。四代机的试飞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李战对该工作非常的重要。
尽管万分不舍,但是海司还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此事,答应把李战还给空军,同时和空司达成协议,海军部队在需要李战的时候可以进行短暂的借调,当然前提是首先保障四代机的试飞任务。
战友们都来了。
已经出院的张雪阳、韩红军、成达、牛耀扬、曹复飞以及飞鲨部队全体官兵,为了给李战送行,甚至正在航母上训练的飞行员都驾机返场参加。已经退休的张总一身盛装出席欢送会,老陈头、莫仁安等等老飞鲨部队领导出席。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道理大家都懂,离别更是每天都在发生,甚至许多时候根本来不及道别,大家十分能够理解。可是被视为精神支柱的李战要走了,大家的心情是非常不好受的。
欢送会也是表彰会,海司决定给李战记一等功一次,以表彰他在海军部队服役期间的卓越贡献。李战获得了他的第十个一等功。
他发表了简短的讲话,看着数百名海航健儿,沉着声音说道:“同志们,在过去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开创了人民海军的新纪元,我们一起见证了历史。我感动非常的荣幸能与你们站在一起。我们即将迎来伟大时代,站在潮头的你们终将会成为被历史所铭记的。我们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后来者能够更好的把部队战斗力推上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是意义重大的。拒敌于千里之外是我辈的使命。我会在新岗位上与大家一道继续努力!希望你们继续勇攀高峰,连续不断地为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狠狠地贡献力量!最后祝福大家,平安起飞平安降落!”
到了挨个道别的时候,有一个算一个,甭管多大岁数甭管什么级别,在道别的时候抱着李战痛苦,顶天立地的中华好儿郎像孩子一般哭泣,那场面让张总等领导老泪纵横。
在最后道别的时候,李战向战友们行军礼,大声地告诉大家:“我为能与你们并肩作战感到骄傲!弟兄们,后会有期!”
卷五完





大国战隼 第673章 黑丝带
空司着急让李战加入四代机试飞团队是因为主力试飞员的身体出了大问题,一个试飞团队里主力试飞员是一切,缺了主力试飞员项目根本无法往下走。
主力飞行员也就是李战的大师兄,因为时间紧迫,李战甚至没机会去总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大师兄。
老领导包冠华到机场接他,一见面就拍着李战的肩头说,“我一早说了你小子跑不出空军,可不怎的。”
李战无奈笑道,“老领导,我是非常不愿意离开空军的,奈何我师父当时明确要求我加入飞鲨部队。我是实在没有办法。”
“理解,也该让你去海航走一遭,让他们瞧瞧我们空军培养出来的尖子实力。你看,你过去一年多,飞鲨部队战斗力突飞猛进,听说你编写了训练教材,小子,你已经到了著书立传的阶段了。”
李战谦虚地说,“工作还是大家来做的。”
“小滑头。”包冠华说,整了整脸色,严肃地说,“四代机的试飞到关键阶段,任务很繁重要求很高,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李战说,“在二师工作的时候试飞院就有意让我过去当试飞员,我对自己的能力是有信心的。而且就险情处置经验来说,我应当是军中最丰富的。所以老领导,你完全可以放心。”
“我对你当然是放心的,有你在,我这颗心就能落地。”包冠华说,“不过四代机和三代机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你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可以这么说,是两个时代的区别。”
李战说,“我迫不及待飞出四代机的极限来了。”
一般人听到这些话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担忧,毕竟存在着代差,况且又是原型机试飞。就从来没有过李战这种一门心思渴望上手拉杆的。换个人这么说包冠华会直接训斥他,但李战这么说包冠华是更加有信心了。
有李战开不了的飞机吗?
至少当今世界是不存在他开不了的飞机的。
凡是他开过的飞机都有过超越设计极限的案例,比如037号歼-7eggh,当初还是e的时候就让他给飞了超低空眼镜蛇机动出来,这样的概念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他就是有这样的本事。
一路到了成洛马厂,包冠华没有停止过介绍四代机的试飞情况,让李战提前了解到了许多情况。包冠华是分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而且他是空军飞行员出身,在四代机试飞进入关键阶段后,厂里派他长驻试飞组具体负责这件事情。
本来包冠华安排了比较隆重的欢迎晚宴,但是李战强烈要求一切从简,晚上就吃个工作餐大家见个面,当天晚上就开始着手准备试飞工作。他提前研究过四代机的理论材料,理论这一块是没有很大问题的。
所以他连夜向其他试飞员学习座舱操作。
四代机的情况与过去任何一种战机都不同,它没有任何前型可以参考,也就谈不上有模拟座舱进行练习了。这一次绝对是李战有史以来最惊险的一次改装飞行。
问题在于四代机是单座的,所以没办法带飞。
对李战来说,他只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油门杆位置、操纵杆位置、舵面控制器位置。然后他就可以放肆地飞了。一款没有定型的全新的战机如果有可以遵循的规则,还要试飞员干什么?
如果说飞行员的每一次升空就是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那么试飞员的每一次升空就是在阎王爷那里进行了预登记,回得来应当开酒庆祝,回不来属于正常。
试飞员是用生命去为广大战友飞出一套能够保护生命的规则,人称生命守护者。
从新型战机定型的角度来看,新战机到底能够发挥出多少性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指标,有多少冗余量,飞行的各种包线在哪里,全靠试飞员一项一项地飞出来。
在一个新型战机研发团队里,首席试飞员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体。研发团队所有的设想和设计都要通过首席试飞员去飞出来,如果飞不出来,再先进的设计都毫无意义。
在一线部队的眼中,军工的研发人员的能力其实是不太能够在他们心里有一个很明晰的概念的。在漫长的历史上军工行业做过一些过于理想化但缺乏实用性的设计。
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56式半自动步枪。
甚至从全世界轻武器界的角度来看,56式半自动步枪都是近乎完美的一款半自动步枪,几乎做到了半自动步枪能够做到的最优秀的综合性能。如此一看,这一定是一款深受战士喜爱的武器。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如此优秀的一款半自动步枪被前线战士诟病。总的来说是精度有余火力不足。精准度优秀到可以当作狙击步枪来使用,但是火力强度被ak-47全面压制,尤其是在热带丛林地形当中。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时代变了。
在自动步枪当道的战场中,半自动步枪已经进入了被淘汰的行列。没有人会否认56式半自动步枪的技术,但是已经无法适应战场环境了。在血的教训之后,军工研发人员发现开发新武器的阶段与部队进行充分的沟通获得部队的使用建议意见非常的重要。
那么具体到现在的空军装备,三代机再先进,哪怕是使用了四代机的部分技术,它终究是三代机,甭管你给它冠于三代半或者其他级别,都摆脱不了代差的现实。
随着情况的改变,一线部队的官兵们,具体地说是武器装备的直接使用者,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大部分时候是说部队需要什么武器装备军工行业就研发什么武器装备。
大头兵们喜欢用八一杠而不是更新的九五式就是一个明证。在大量的使用经验中证明九五式的优势没有办法掩盖它的劣势。针对部队的反馈,厂家做了迅速的回应,拿出了九五杠一,这就是非常好的一种互动。
以李战的性格,一旦进入了状态就基本不会停歇,出于对他的信任,厂家安排他第二天放单飞。李战连睡觉都在回忆着四代机科幻一般的座舱,细腻的触感,友好的交互系统,非常有手感的油门杆和操纵杆,都让他欲罢不能。
他飞过阵风战机,虽然他的阵风战机飞行时间不长,但是在实战使用上他恐怕比许多法军飞行员都要丰富,有更深刻的体会。阵风战机使用的是侧操纵杆,所以他对这种操纵杆模式并不陌生。
四代机使用的就是左油门右操纵的布局方案。
凌晨三点半,地面保障分队和研发团队就进场做准备工作了。检查飞机状况检查各种传感器情况,核对当日试飞测试项目流程,等等等等。有人说军机厂的人就是不穿军装的兵,就是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军机厂里有许多空军转业过来的机务地勤人员,用的也是和部队一样的保障制度,氛围和部队没有什么两样。
凌晨四点半,包冠华也过来了,和大家一起做最后的准备。
计划起飞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九点,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以成洛马厂为中心的方圆五十公里是第一试飞空域,往西走的平原上空方圆三百公里时第二试飞区域。
通常在第一试飞空域做能够在小范围空域机动的测试项目,也是内容最多的一类。
不过第一试飞空域需要避开民航机场的起降空域以及进出港航道,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多,也就更加考验试飞员的能力了。第二试飞空域的环境就好多了,底下是大片的农田,没有什么聚居区,试飞员可以放开手脚飞。
今天主要是李战的适应性飞行,先熟悉四代机的情况,同时也连带着测试一直在不断改进的四代机对新飞行员的友好度。飞机这种东西是高科技成果集结而成的机械,但是总的来说对飞行员来说无非就是“好不好开”。
部队和民航对飞机“好不好开”的理解不同,民航判断一款飞机是不是好飞机最高准则是安全,飞行安全永远是在第一位的,是宪法一般地位的。
与之相反的是部队对飞机的要求,首先是符不符合现在战争的要求,能不能发挥出部队所需要的作战能力,其次才是飞行安全。
一个是人们出行的工具,一个是军人用来厮杀的工具,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凌晨六点半,李战准时醒来,洗漱完毕拉了泡屎吃了早饭元气满满。和陈铭一道乘车往外场去。
四代机项目首飞之前陈铭就加入四代机试飞队了,他是试飞院那边过来的,参与过许多机型的定型试飞,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试飞员。
李战穿未定型的新式飞行套装,暗军绿色,非常的酷,功能很齐全很强大,高度集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颈部的救生衣了,以前是分离的,新式飞行套装进行了整合。
陈铭说,“就操纵而言,四代机的灵敏度更好,敏捷性非常好,你操纵杆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相信以你的能力很快就能把握好尺度。”
“陈哥,你可得一路提醒我。”李战说。
陈铭说,“你放心,我会一直在塔台上。”
今天陈铭不飞行,穿了迷彩服,一会儿到塔台去准备,他充当副指挥员,遇到紧急情况他会接替指挥。
陈铭带着李战提前验收飞机,完成这项工作之后,陈铭迅速赶到塔台那边做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地勤人员已经开始对跑道进行地毯式检查,确保飞机的起降安全。
七时三十分,飞机开车,李战登机,牵引车把飞机拖出机库。首先要做三次地面滑跑模拟起飞的动作。今天天气不是很好,天空灰蒙蒙的,地面风倒是比较正常。
在跑道起飞位置,牵引车脱离,李战打开座舱盖,舷梯车过来搭上,两边都搭上了。易小易和另外一名工程师一左一右第站在舷梯上,继续和李战核实着飞机的各个系统情况,同时做一些静止状态的功能测试。另有几组技术人员在飞机下方对各自负责的部位进行反复的检查和讨论。
四代机的许多主要性能还没有飞出包线来,所以李战的任务是比较重的。而此时,研发团队已经开始抠细节了,一些此前暂时不加以考虑的小细节都要完善起来。
原型机一般比较粗糙就有这个原因。你得先把主要架构打起来,然后一步一步的按照现主要后次要的顺序往里面填东西。当然,研发一款新型战机不是往里面填东西这么简单。
光是线路的布设就是一个需要花上数十年时间去研究的工程。
四代机横空出世之所以让非常多的人认为是假新闻,甚至照片都被认为是军事爱好者ps出来的,正是因为军工人顶着人民群众给予的极大压力和批评,卧薪尝胆数十年完成了技术积累,在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力完成了四代机的首飞。
黑丝带的出现有多突然呢,可以这么说,空军方面已经决定委托沈霍伊厂基于歼-11b搞出一款三代半战斗机了,在四代机出来之前至少要作为最先进的制空战斗机服役十多年。
结果呢,黑丝带一出来空军没两天就取消了歼-11b后续型号的开发,于是,刚搞出了一架原型机的歼-11d项目就这么撂下了,沈霍伊厂索性把那架原型机作为技术验证机来使用。
有四代机了还要什么三代半战机?空军连su-35的引进计划都做了减法,原本计划采购数十架引进全套技术的,到后来一减再减决定采购十二架,考虑到和俄方的关系勉强增加到二十四架。
部队考虑问题很实际,歼-10c进入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在四代机服役之前的三两年时间里,空军的制控能力是完全没问题的。从预计要十几年到三两年,这里面的差别太大了。
所有人员撤离了,李战重新关上座舱。
他开始在地面人员的指示下操纵操纵杆活动各个翼面。前鸭翼,双垂尾,尾翼,襟翼,都在做全设计偏转角度的转动,整个看过去,黑色的四代机非常的像准备变形的变形金钢。
全动鸭翼、全动双垂尾、矢量发动机,一体式结构,整体式座舱盖,等等等等,百分之九十的技术拿出来都是世界领先水平,世界领先水平!
现在,李战要狠狠地操纵她了。




大国战隼 第674章 当黑丝带抬头
整个外场在非常多的角度部署了非常多的摄像头,黑丝带的任何情况都逃不过监控,哪怕是再小的异常。
在活动了十几分钟手脚之后,塔台批准李战进行地面滑跑了。
李战把油门杆推到半油门位置,两台新型涡扇发动机瞬间喷出炙热的蓝色尾焰,显而易见,没有开加力的情况下黑丝带是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能力的。这也是四代机的标志性能之一。
两台发动机迸发出强大的推力,发动机转速提升的速度非常之快。这一点李战在地面试车的时候已经强烈感受到了。当他松开刹车的时候,更深刻的感受来了。
非常非常的有质感,加速很快,但却不是轻飘飘的那种快,而是像大排量自然吸气d级轿车加速那样,不知不觉的速度就上去了。有点像歼-11系列和歼-15,与歼-10系列的有明显的不同。
机头猛地抬了抬那一下简直绝了。
正所谓黑丝带一抬头所有人都得低头。
跑道比较长,李战计算着距离留出了足够的减速空间。他注意到,黑丝带达到起飞速度仅仅需要三百米出头的跑道长度,如果开加力的话肯定能跑进三百米。这样的成绩绝对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减速的时候全动鸭翼和全动双垂尾都能提供强大的制动力,于是给出了一个非常亮眼的减速距离。沿着滑行道回到起飞位置的过程中李战一直沉浸在震撼中。
他甚至设想,如果地面保障能跟上,以黑丝带这样的起降性能是完全可以部署在前线机场的,不需要很长的跑道,三五百米完全够用了。一些双向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是完全能够起降黑丝带的。
当然,黑丝带的后勤保障对现行的后勤保障体系来说绝对是一枚核弹。这可是隐形战机,如果有上隐形涂料,每飞行一次都要做一次复杂的保障,绝对是会要机务分队命的压力。
各个国家把前线战机造得皮实耐操,用尽方法简化维护工序,正是因为前线机场通常环境是非常恶劣的,甚至没有铺装跑道。在我军序列里,战机当中大概只有强-5这款低调奢华的强击机才具备野战机场起降能力。
1...323324325326327...344
猜你喜欢